查看原文
其他

财富的苦情戏

李雪 李雪爱与自由 2020-10-21



文 | 李雪



我们与财富的关系,取决于你关于财富的信念。如果你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那么你会创造赚钱很辛苦的现实处境;如果你相信获取财富需要尔虞我诈,那么你的现实会是周围处处是陷阱;还有人潜意识害怕变得富有,因为童年的经历让他相信拥有金钱是对贫穷苦难父母的不忠诚,或者会被亲人剥削和排挤。


说说我自己的阶层,穷N代,父母既没有任何社会资源,也没有文化品位,加上他们重度人格缺陷,给我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巨大伤害,等于是把我从穷人起跑线上还往后拉了几百米。


我觉得自己有脑子能赚钱,但是身体和心理都太虚弱,我要把大量精力放在治疗自己上,花在赚钱上的精力就很少。就像高中时期别人家孩子都忙着学习,我忙着替我妈恨我爸,遨游在被迫害妄想中。

因祸得福的是,我爸妈在教育我这件事上都没兴趣。我妈对我最大的兴趣是拿我发泄仇恨,其他时间都沉浸在她自己的妄想世界中,关于我的学习她的态度非常开明:别太累就行,作业交不交都没所谓。我爸呢,他自己没文化从不读书学习,对人生毫无责任感,所以更不会管我学习。因此我得以保存了每个孩子天然具备的直接碰触事物本质的能力,也就是逻辑思维能力。

附:《好成绩是怎样炼成的

初中二年级时因为身心健康被毁得严重,我的脑子坏掉了,每天都是嗡嗡的,觉得自己的脑子只剩下不到10%可以用,加上大量时间纠缠在父母的冲突里,用来学习的时间比别人少很多,但是即便如此,我还是比别的同学学得快。那时候我就想,我脑子是坏掉了,那别的同学是压根没长脑子吗?


后来明白了,别的同学的家长都热衷于教孩子,直接把孩子的脑子教没了。看看就那些父母的逻辑水平文化修养,真是毁娃不倦。

附:《父母宣言》《教师不作恶原则

我父母特别好的一点是,小时候金钱上对我很大方,零食随便买,想吃多少吃多少。不像很多父母热衷于教育孩子“金钱来之不易”,我爸小时候给我的感觉是,金钱来得好容易。因为我爸整天不上班,吃喝嫖赌样样不落,带着我去商店和饭店要啥买啥,给了我金钱来得很容易的感觉。

这种“金钱来得容易”的感觉,给我造成的后果是,不肯吃苦,所以一直赚钱赚得相对轻松,做喜欢的事情,金钱自然来。


附:《关于富人的谣言鸡汤



精神分析心理学不发明创造什么,它只陈述真实的因果:童年吃得苦中苦,社会生活更受苦,吃力不讨好。小时受尽宠爱,长大各种好运,轻松丰盛。


如果一个孩子在愉悦中度过童年,那么他会自然生发几乎所有的人类美好品质:独立思想、创造力、热情专注、同理心。并且成年后继续给自己创造舒服的人生,持续感受到幸福喜悦。若童年过得拧巴不痛快,那么人必然会在长大之后继续制造拧巴的人生。真相如此简单:孩子现在多吃点苦,将来就会吃更多的苦。


吃得苦中苦,将来会更苦;少壮不快乐,老大徒伤悲。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从事心理学研究十余年,创办『初心心理』;畅销书作家,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亚马逊与当当网有售。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电视苦情剧《情深深雨蒙蒙》



/ 延伸阅读 /


《 孩子如何跨越阶层,靠学区房吗 》

所有关于成功的信念,都在制约你成功


捕捉上面这个二维码 ↑

关注「李雪爱与自由

ID: lixuexinli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