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睡眠训练 与 哭声免疫,核心是:绝望

李雪 李雪爱与自由 2020-10-21



文 | 李雪



01



孩子闹觉,不训练,怎么办?



排除生理原因之外,每一个闹觉不肯入睡的孩子,只要妈妈定下心来,完全允许、顺应孩子,没有想要孩子快点入睡的焦虑,孩子一定会平静下来带着幸福感入睡。


而睡眠训练,则会撕裂母婴链接,给孩子人格奠定抑郁底色。


没有生理原因而闹觉的孩子,都是因为精神上的不满足和不安全感:孩子无法感受到母亲是愿意顺应自己、专心守护自己。可能母亲自身正处于抑郁、焦躁、心不在焉的状态,或者看了科学育儿的文章打算训练孩子符合科学睡眠规律,所以孩子感受不到跟母亲之间的链接。


所以,这时孩子通过闹觉来呼唤母亲:妈妈,回来,全身心地跟我在一起!


妈妈一旦回归,孩子很快甜蜜入睡。



02



“睡眠训练”和“哭声免疫”的核心



除了一些明显原因,比如孩子生病、家庭变故等,睡眠训练拥护者将婴儿的闹觉全部视为需要被纠正的问题,她们始终拒绝思考:亲爱的孩子你为何哭泣,为何困了依然不能安然进入梦乡?


孩子只能在一次又一次得不到满足的绝望感中“独立完整睡眠”。


睡眠训练拥护者最嗤之以鼻的观念是:妈妈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孩子的睡眠。


她们认为“妈妈放松身心顺应孩子,无条件的陪伴,孩子自然会安然入睡”简直是“用爱发电”的愚昧,只要孩子不按照“科学睡眠时间表”入睡,那就是孩子有问题需要被训练纠正。

她们愿意花费无数的时间精力来纠正孩子,却不愿意反躬自省一下:亲爱的孩子你为何哭泣?我面对孩子时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我是否感受到焦虑、紧张、痛苦,我能否让自己逐渐放松,学习临在、专注,无条件的关注孩子。

宁可纠正孩子一辈子,也不要自省一分钟。她声称这才是爱,科学的爱。


睡眠训练要想奏效,核心就是让孩子感到绝望:妈妈不会顺应你的需求满足你的!婴儿在绝望中不再发出声音,于是独立完整睡眠。


借一位网友的比喻,这哪里是带孩子,分明就是“熬鹰”。熬鹰是什么,读者可以自行搜索,简单讲就是人类为了驯服猛禽,与它进行意志的角逐。


支持“睡眠训练”的人,最初是“哭声免疫法”的拥趸,后来哭声免疫法因为被我写了很多文章抨击,已经臭名昭著,所以大家基本避免使用这个词,改为更加高级,方式改良得温和一些的哭泣控制法,形成一套睡眠训练的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中有些好的地方,比如觉察宝宝的困意,设置适合入睡的环境,不要刺激发困的宝宝让他兴奋,这些都没问题,但这些不是睡眠训练的核心。睡眠训练的核心思想是:宝宝“应该”按照我认为的科学时间入睡,否则宝宝就需要被训练被修正。


那么怎么才能把宝宝修正成我认为的正确入睡时间呢,光靠觉察宝宝困意改善睡眠环境显然不够用,最管用的招数依然是哭声免疫法的各种变种,核心是:宝宝发出信号,比如哭泣,排除生理原因后,就不要回应他,够狠的就一直不回应,不够狠的也要延迟回应,让宝宝明白该睡觉时哭泣是没用的,是不会得到安抚的,这样他就学会乖乖独立入睡的。

总之,妈妈不要去顺着婴儿的节奏,不回应他,不满足他,不跟随他,不创造母婴共振呼应,而是强迫婴儿顺应自己认为的科学正确节奏。

事实上,婴儿哭泣闹觉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生理原因之外的,都是心理需求。


比如,家里人之间隐含冲突,让婴儿不安;妈妈自身焦躁无法放松,无法感受到婴儿,婴儿感觉失联了,孤独恐慌;无法感受到放松和安全的婴儿,无法跟妈妈有链接的婴儿,即使困了也无法入睡,会“闹觉”。

这时候就有两个选择:


一是:训练婴儿,修正他,让他绝望,不再发出呼唤。


二是:觉察自己,再次回到当下,回应婴儿,恢复链接。


当妈妈静心下来,不再想要改变婴儿,只是陪着他,婴儿会安然入睡。妈妈自己内在的小孩,也会被疗愈,被滋养。

你的选择,是哪条路?



03



网友互动



素妍素语 :妈妈对孩子说“你好好睡觉,就能长身体,增强抵抗力,病毒和细菌都来不了。你不睡觉,就不长个儿,抵抗力下降,病毒和细菌就都来了。”


孩子听话睡了,看起来“道理”管用了。但是孩子偶尔睡不着的时候会怎样?会担心,会焦虑,会害怕自己“长不高”,害怕病毒和细菌会跑过来。到底是“睡不着”更可怕,还是对睡不着的恐惧更可怕?

这就是只看到孩子的行为,看不到背后的需求,所以只在行为的层面做工作,希望用语言、用道理来改变孩子的行为。然而,把“睡”与“不睡”两种正常现象人为分出好坏对错,二元对立,只会制造恐惧与负担。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找到孩子不睡的原因。也许是白天运动量不够,孩子不累;也许睡前玩得太开心,不舍得睡觉;也许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不够,孩子想争取更多时间拥有父母;也许孩子内心有未能表达的愤怒与焦虑…

看见孩子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轻松愉快的睡眠自然会到来。



李雪爱与自由:我一直强调“界限”,那么具体到这个话题,当我们要求孩子“听话”,你能否看清界限:这个“听话”是家长的需求,还是孩子的需求呢?你是在面对真实的孩子,还是在转嫁自身的焦虑呢?



黛蜜呀 :以前刚当妈什么都不懂,给大儿子用过哭声免疫法,现在快三岁还不会说话,被怀疑自闭症。小儿子出生起全是母乳亲喂,一直即时满足同床睡,非常爱笑,真的眼神完全不同。


学习无条件的爱,大儿子也慢慢好起来了,虽然还不会说话,但希望爱终会治愈一切。



Sophia_403:哈哈!跟我一样。月子里跟妈妈冲突不断,心情很差,奶水不够,孩子频繁夜醒。出了月子,我妈被我气走了,我自己带孩子,结果奶水跟小喷壶似的,孩子吃两次就能睡整夜。


妈妈的情绪对婴儿的睡眠真的有影响。



美丽心情fion:我家老二一直都要抱睡,月嫂让我给孩子进行睡眠训练我不同意。


前几天我妈再次翻脸走了,剩下我和两个孩子,当时我非常害怕日子没法过了,结果截然相反,老二不用抱睡了,并且睡得特别好!老大吃饭睡觉都变得规律了,也开始乖了!


我才知道是我和我妈内在冲突导致孩子们经常处在恐惧中没有安全感,所以作息不规律。



李雪爱与自由:恭喜你,在改造孩子还是成长自我两条路中,坚定的拒绝改造孩子,从而收获了自我成长!


如果跟老人关系不好,请老人帮忙带孩子,伤害的不仅是自己更是整个家庭,请走负能量源头,你会比你想象中更有能量。



优弹素小仙女木木:宝宝小的时候,我听信了睡眠科学训练,用了两次,每次十五分钟左右。


有一回宝宝哭得歇斯底里,刚抱起来就累得睡着了,现在想起来那应该是一种坠入地狱的绝望与强烈的求生欲望交织的感觉,不知道会不会死掉,不知道什么时候死掉。宝宝那么弱小,我却那么残忍



另一位网友:曾经因为宝宝睡眠问题焦灼而进行过睡眠训练,连着两天宝宝都是哭着入睡哭着醒来。第二天晚上她又从自己床上哭醒。


看了一篇睡眠训练师写的关于睡眠训练副作用的文章,顿时眼泪止不住地流,不顾一切把宝宝抱到怀里喂奶哄她入睡,从此坚决放弃睡眠训练。


现在宝宝睡觉比以前好很多,但想起仍有后怕。



李雪爱与自由:孩子有超强的灵性,只要父母放弃控制和妄想,真的能够看见真实的孩子,小天使们都能疗愈自己的。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从事心理学研究十余载,创办「初心心理」;畅销书作家,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京东、亚马逊、当当、淘宝等平台皆有售。


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摘自互联网









/    延 伸 阅 读    /



《 明明爱他,却又想伤害他 》







读者朋友们,在初心心理社区,您可以直接向李雪提问交流,此外,您还可以在20多位特邀嘉宾中选择一位一对一专业解答。如果您愿意,这是一个善知识平台。




👈 点 击 进 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