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文 | 李雪
01
孩童们“天生的责任感”
一个朋友非常漂亮优秀,但是对赢得男性持久的爱却没什么信心,总是担心会被抛弃。她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她才两三岁的时候,爸爸就经常揍她,理由是:我们家很好,出问题都是因为你!
这位朋友的妈妈也是大美女,爸爸很在乎妈妈,从来不和妈妈争执,只是每天揍孩子。
朋友说:小时候我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总之爸爸这样说,我就觉得自己真的是错的。
她的妈妈是个体弱多病的人,心脏有问题,家里人都不能惹她生气。从衣食住行的小事,到学业工作和恋爱这样的大事,妈妈几乎控制一切,但是孩子不能反抗,否则就成了害妈妈生病的凶手。
儿童天然地爱着父母双方,希望家庭和谐。而且,自认为自己可以拯救破裂的家庭关系。
于是,如果父母关系和谐,对孩子好,孩子就认为是因为自己好;如果父母关系恶劣,对孩子不好,孩子会认为是自己的错。
对于这个朋友来说,听妈妈的话,就能维系家庭;不听妈妈的,就会导致妈妈生病,家庭破裂。
02
“破落天才”威尔的故事
在电影《心灵捕手》中,男主角威尔是孤儿,先后被几个寄养家庭虐待,抛弃。威尔非常天才,经常用自己的天才不经意地引起别人的关注。
引起大学教授的注意后,教授给他找了心理医生,然而威尔躲在自己的天才背后,不肯出来,防御非常重,赶跑了几个医生。
后来,威尔爱上了一个女孩,然而女孩想要和威尔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威尔却拒绝了,分手了。
分手后,威尔来做咨询,心理医生对威尔说:It's not your fault! 这不是你的错!
威尔觉得莫名其妙,回答:Yes, I know. 是,我知道。
心理医生又重复了一遍:It's not your fault! 这不是你的错!
威尔依然回答:I know. 我知道。
这样的对话重复了十遍,每一遍,医生都向威尔近前一步。最后威尔扑在医生的怀里放声大哭。看这部电影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我哭了。
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唯一记得的情节就是,爸爸要打妈妈,我冲上去横在中间,用还不太利索的舌头说:这是我的错,你们不要吵!
我终于明白,人为何要一遍遍的轮回,因为“这是我的错”。
03
负不起的责任
在意识层面,我们当然不认为父母对我们不好就是我们的错。威尔也一样,所以在开始,威尔总是轻松地回答:Yes, I know. 是呀,我知道。
然而在潜意识里,我们坚信这是自己的错。
正是因为威尔认为被虐待抛弃正是“我的错”“是我造成的”所以才会躲在他的天才背后,逃避亲密关系。因为,既然是“我的错”那我就还会被虐待抛弃。
所以,威尔要主动结束感情,保护自己。
于是,破冰的关键就是:心理医生通过十次重复“这不是你的错!”让威尔真正明白,那不是自己的错,痛苦的轮回可以结束了!
对于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朋友,你爸爸不敢表达对妈妈的愤怒,拿你当作出气筒,这是爸爸的问题,不是你的错。妈妈会犯心脏病,这也不是你的错,是她自己的选择。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选择,包括犯病。
我们无需为别人的选择负责。
经常有妈妈抱怨孩子“都是为了你,我才放弃了工作,不得不忍受不幸的婚姻”等等,所以“你要听我的话,才对得起我”。
可是孩子,你要知道,生育你,是妈妈自己的选择;放弃工作,也是她的选择;婚姻,更是她自己的选择。
孩子,你无需承担这一切选择的后果。
03
保护界限的必要条件:自我负责
拒绝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在实践过程中,可能碰到些艰难的选择。
比如,有的家长,可能真的因为孩子不听话而犯大病,甚至自杀。如果万一发生这样的事情,你依然要明白,这不是你的错。
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尽量避免灾难性的后果。要脱离父母的控制,可以先从一些相对小的,对父母刺激不是很大的事情上开始。比如,自己选择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东西,怎么去旅行等等。
然后一步步逐渐扩展到更大的事情上。从始至终,温柔和坚定地表明:我不是想和父母对抗,只是要做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同时,为自己的一切选择自我负责。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从事心理学研究十余载,创办 ;畅销书作家,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京东、亚马逊、当当、淘宝等平台皆有售。
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电影《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 (1997)
打 赏 本 文 编 辑
/ 延 伸 阅 读 /
《 妈宝男:身份错位的幼稚英雄 》
《 神一般的自恋:动不动就想拯救世界 》
《 是否每个孩子,都妄想过拯救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