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的起跑线差距,不只是财富差距

李雪爱与自由 李雪爱与自由 2023-11-03



文 | 李雪



活在自体自恋中,和发展出客体意识,看问题有什么不同?


看待孩子,自体自恋人格看到的是自己自恋幻想世界里的道具 —— 我可以说哪些正确的话,做哪些牛逼的事情,引导孩子热爱阅读、激发孩子内驱力、积极完成作业……


总之,我做了×××,孩子就会如我所愿。


如果孩子就是不如我所愿,比如哭闹不止、就是不愿意上学。那么就是孩子在攻击我,会引发我的焦虑痛苦,甚至自恋暴怒“反击”孩子。


自体水平,中等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严格型父母”。严重的就是精神病性的父母,孩子永远无法取悦父母,因为孩子永远无法百分百如何父母的想象。


还有一种是学了各种育儿法但都用于捍卫自恋的父母,说着“温柔而正确”的话,看上去特别尊重孩子特别温柔,其实句句都是想要“引导”孩子如父母所愿。


当心理发育水平到客体,看到孩子看到的是一个独立的、无限可能的存在。明白孩子经由孩子自己而来体验世界,我只是孩子人身安全保护者与资源提供者。孩子发展成什么样,每一步我都无法规划,因为那是独立于我思想世界之外的存在。


比如客体水平的人读书,就是自己专注沉浸于阅读体验之中,不会一边读书一边瞄着孩子想着如何引导孩子爱上读书。孩子想读什么书,买什么资料,发出需求就买给他,就这么简单。


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得到的回报是,孩子的本真得以让自己学习成长,享受彼此看见回应的幸福感。


即便心理发育水平没有到客体,父母严守边界,一样可以给到孩子客体水平的爱和自由。


孩子的人生起跑线,就分为两个阵营,父母自体自恋的阵营,父母严守边界的阵营。


这两个阵营孩子的智力、精力、幸福感,也是不同数量级的差距,差距之大不亚于我和马云的财富差距。社会阶层其实从起跑线就分好了,这个起跑线就是父母的心智水平。


社会阶层为什么呈金字塔型分布?因为愿意严守边界不自恋的父母太少了,就金字塔尖那么一点点。多数人生孩子都是为了让孩子满足自己的自恋,而且还觉得自己特付出、特伟大。


-


如何从自体自恋走向客体现实?来听课吧,听一个几乎完全是自体水平的人,如何一步步理解自恋幻想、认识现实的经验,有用! 


点开文末的『 阅读原文 』进入课程目录。


-


雪居在线茶话 第9期 一共7个主题:

 通过“有情绪时容易吃撑”的例子,讲如何做真正的觉察。

 小我最爱修行,心理成长过程中警惕小我如何攫取成长的果实。

 经由“孩子不爱上学”的例子,思考我们如何失去做事情的主体性和逻辑性。

 不敢跟客户谈价格是怎么回事,如何制定价格。

 理解躁狂和抑郁的位置,现实的平衡位置。

 当亲人不帮忙,单亲妈妈带娃累到崩溃怎么办?

 孩子哭闹不止,自己会有被孩子攻击到破碎的痛苦,到底是什么让自己破碎?


-


点开左下角『 阅读原文 』进入课程目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