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从东京到越后妻有,日本乡村振兴的奥秘全在这里 | 札记
从乡村十分朴实的景致中
马上领略到一种悠闲宁静的气氛
在客栈里一打听
果然,这里是雪国生活最舒适的村庄之一
——川端康成
日本作家笔下的乡村,设计精致,环境舒适,现代生活中的小情趣竟和传统文化共存于乡村的每一寸肌理,令无数人向往。
带着这样的期许,9月初,怡境文旅的小伙伴们在日本进行了为期8天的深度考察。怡境自媒体摘取其考察手记,予以发布和分享。
8天里,我们坐在新干线快速列车上,从千叶县的乡野农场到地标级的ONE@Tokyo酒店,从东京的根津美术馆到越后妻有的大地艺术,穿行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却自觉城乡之间并无边界,是因为城市人自带乡村的生活理念,还是乡村也拥有和城市同等水平的生活品质?这其中的奥秘正是我们探寻的。
The Farm
乡村田园综合体成功运营的范本
位于东京成田机场附近的The Farm农场,距离东京市中心约1个半小时车程。在这里我们发现,田园综合体作为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中国和日本都是乡村振兴的一个核心发力点。
The Farm农场依据游客不同需求划分了不同的区域
从一片荒废的农田,到人气爆棚的集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这个农场是如何做到的?
整合上下游产业,打造“好玩”的旅游目的地
由于日本城市周边的农业用地税赋较高,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较低,老龄化严重,导致大量耕地被闲置。The Farm农场以农园体验、农产品产业、农业周边衍生服务为核心,创新产业模式,将农田在“零废弃”的基础上实现“自产直销”,打造了一个“好玩”的旅游目的地。
在日本,乡村旅游已成为一种潮流,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都市小农园
The Farm将数千平方米的农地包装成“都市小农园”,分别租给全国各地的家庭,目前已有100多个家庭在这里拥有自己的小农田,超过5000个家庭参与了农场的果蔬采摘。为保持客户粘性,农场配备专业人士对会员提供种植知识及技能培训服务,将基地生产达标的农产品、蔬菜种子及主题活动资讯配送到会员家中,建立有温度的客户关系,将乡村与城市有机地联系起来。
被森林包围的小木屋
借助设计和文化,打造丰富的田园主题活动
农场的耕种体验重在参与和互动,而眼前这片被森林包围的小木屋,则是户外旅居和轻奢露营的最佳选择。打开小木屋房门的瞬间,天然的草木香扑鼻而来。室内空间依照城市生活要求而设计,日用家具、厨具、卫浴等设施一应俱全,留住人们的不仅是大自然的风景,更是用心对待乡村生活的态度。
由农场生产的鲜奶制作的冰淇淋
农场生产的蔬菜供游客食用
晨起,人们可以在木制露台上感受自然清风中的咖啡时光;中午,来到田野体验蔬菜采摘,在果园里观赏、了解水果的生长过程,收获的蔬果可以带回家或在或晚餐的时候享用。
BBQ专门场地
到了傍晚,则和家人围坐烤炉,品尝收获的新鲜食材制作的美味BBQ。晚上,还可以仰卧在吊床上,独享浪漫星空,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依靠研发与种植技术,形成绿色农产品产业闭环
在蔬果的成长过程中,总免不了缺损的残次品,农场将残次品进行发酵,作为农作物的养料归还到田地,形成农业生产的生态循环。并将牛粪加工成为堆肥,配以岩石制造出活性水,使普通堆肥增加有机物质,蔬果吸收后具有独特的鲜味儿。
蔬菜残渣的再利用方式
同时,通过独立研发的冷冻方式,将富余的蔬果进行加工,在切菜工场、冷冻工场和包装中心的联合作业下,最大程度保障产品营养成分和鲜度,使其畅销海外。
毛利公紀先生为怡境文旅团队介绍生态循环基地
“日本乡村改造的终极目标,是营造一个缓慢、舒适的宜居社区。为那些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在乡村也能拥有高品质的生活,我们设计了一个值得留恋和随时回来的‘世外桃源’” ,The Farm农场运营管理代表毛利公紀先生介绍道。
东京
美术馆和博物馆建筑的天堂
到了东京,就到了美术馆和博物馆建筑的天堂。
不仅因为东京的“两馆建筑”多数是三宅一生、安藤忠雄、黑川纪章、隈研吾等大神级人物的作品,更有村上隆、草间弥生等艺术家的作品相随,天堂之称,名副其实。
根津美术馆
从表参道车站出发,经过簇拥的奢侈品名店,道路的尽头是一片苍翠欲滴的竹林,根津美术馆就隐匿在竹林里。
根津美术馆一隅
根津美术馆的原型是一处私邸旧宅,于2009年由隈研吾大师主持改造。远远看上去,葱茏的竹林中露出一点低斜的日式瓦房屋顶,光滑的青石板和石墨色鹅卵石的步道让人不自觉地驻足停留,仿佛“误入”闹市中的“桃花源”。
根津美术馆一隅
在根津美术馆偶遇隈研吾先生
21_21 Design Sight美术馆
21_21 Design Sight由三宅一生、深泽直人、佐藤卓、安藤忠雄等大师联手打造。与一般以艺术展览为主的美术馆不同的是,21_21 Design Sight强调生活设计,提醒人们设计无所不在。这里展出的作品,期望将世界的万物从设计的角度出发,重新思考、创作、再展示给世人。
团队参观21_21 Design Sight
国立新美术馆
国立新美术馆的造型灵感来源于大自然的山脉以及海岸的绵延曲折,波浪般的起伏帷幕建筑外观,除了起到耐震、雨水再利用等节约资源的作用外,也便于采用自然光及地下自然换气方式,达到节约资源,与环境共生。
国立新美术馆
森美术馆
森美术馆位于六本木大楼的第53层,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森美术馆已经成为东京地标。
森美术馆15周年纪念展现场
参观当日,正值六本木大厦/森美术馆15周年纪念展《建築の日本展》全日本建筑展,丹下健三、谷口吉生、安藤忠雄、妹岛和世等众多日本建筑大师的作品让我们一饱眼福。
东京ONE@Tokyo酒店
穿过东京的晴空塔,步行就可以抵达ONE@Tokyo酒店,工业元素的立面和错落有致的木材巧妙结合,仿佛是一个硕大的艺术装置。
ONE@Tokyo酒店大堂
ONE@Tokyo酒店客房
在酒店客房中,阳光从外立面的木条缝隙中倾洒进来,一股暖流直达心头。室内多运用木材、泥砖、竹子、石板等天然建材,塑造了传统建筑的温馨与生态之美。酒店也考虑到残疾人士的使用,设计了无障碍房间,拓宽入口尺度,增加床垫的高度,以便将身体移至床上,每一处都体现了“ONE”这个独一无二的服务理念。
安放在乡土的当代艺术乌托邦
从东京出发,搭乘1个半小时的新干线后到达越后妻有所在地“越后汤泽站”。越后妻有(Echigo-Tsumari)并不是一个能在日本地图上找得到的名字,它泛指新潟县南部760平方公里的土地,比东京还要大得多。
越后妻有地区
“妻有”的日语为“远方尽头”之意,揭示了这个深山雪乡的偏僻。从前的越后妻有面临着和今天的中国乡村一样的困境,年轻人逃向大都市,农田废耕,房屋闲置,直到艺术的介入成为其命运的转折点。
2000年,日本著名策展人北川富朗,邀请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家来到越后妻有,以这里的土地为灵感进行创作,每三年举办一次大地艺术祭,到今年夏天已举办至第七届。
“让村落中的爷爷奶奶们都能有开心的回忆,即使只是一瞬也好”,这是举办大地艺术祭的初衷。
越后妻有星峠梯田
分布在田间的艺术品
越后妻有《森林大堂》,安藤忠雄
越后妻有里山现代美术馆作品《Palimpsest:空の池》
艺术祭展出的作品多数都是当地取材,当地取景。艺术家们将传统产业(如温泉、梯田景观、大米、烧陶文化等)融入艺术作品当中,通过创作将人与自然、乡土和艺术连接起来,赋予作品在地性的同时,增强作品的人文魅力,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或许是大地艺术祭获得成功的奥秘之一。
大地艺术祭作品《鲜花盛开的妻有》,草间弥生
大地艺术祭作品《光之隧道: “镜池”——水》,马岩松
大地艺术祭作品《光之隧道: “滴”——火》,马岩松
对展品日常的管理及运营由当地居民负责,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和就业。艺术展品就遍布在村落和山间各处,观众不必像在艺术馆里看展览那般认真严肃,只需在田间地头细细寻觅、自由观展。
大地艺术祭作品《虹吸引水紀念碑》
大地艺术祭作品《Kiss & Goodbye》,几米
大地艺术祭作品《Warp Cloud》
每一届艺术节都有新的主题,作品也极富创新性,举办后都会有经典的艺术品保存下来,成为永久性常设作品。迄今为止,共有350多组艺术家,在越后妻有的土地上创作了超过900件艺术作品。
大地艺术祭作品《通天梯》,波拉·彼薇
大地艺术祭作品《香港部屋》,叶晋亨
绘本画家田岛怔三讲述他的作品《学校永不空置》
大地艺术祭为越后妻有带来了新的活力,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成熟的造节理念和背后的商业运营模式,为世界的乡村振兴提供了范本。
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也许乡村振兴并没有捷径可走,惟有我们在尊重乡村生态的前提下,打造乡村经济产业链,让乡村的一草一木、一蔬一果物尽其用,赋予其商业之美。不仅要考虑激活乡村的经济与文化,同时通过旅游产业联动城市,让城市人口短期回归乡村,唤起人们对乡村的情感依赖,打造城乡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