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尽其用——重庆心湖北体育文化公园 | 境作品
△ 点击视频,听主创团队代表讲解项目。
城市建设常会留下一些“边角地”,因面积太小,大多闲置。2018年8月,重庆启动在建成区利用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行动,计划到2020年修建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由GVL怡境国际设计集团设计的重庆心湖北体育文化公园正是首批建成的边角公园之一。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场地周边调研。
公园地处重庆大渡口区北部,双园路、山川路和山河路交叉处,周边分布着密集的居住区,区内缺少大型活动场地。从周边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团队充分利用场地原有资源,以体育文化为核心,打造了一个满足全年龄活动的社区公园。
△ 总平面图。
原始用地红线面积为20452㎡,东西约长140m,南北约长170m,场地内部高差大,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达13.5m,平缓地势少,地势相对复杂。以尊重场地原始地貌为前提,设计团队在原高差的基础上进行土方平衡的设计。为便于施工,竖向设计上考虑了软处理的手法,即采用缓坡、草坪、绿篱等方式,避免挡土墙,尽可能保留山地特征。
△ 场地铺设透水材料,引流雨水。
△ 原来的“积水坑”变成“沙池”,周边设有排水沟以防雨水再积聚。
△ 沙池边休憩阶梯,家长可“居高临下”看护孩子。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实景鸟瞰图,楼盘成为园区的“庇荫”。
重庆素有火炉之称。在实地考察时,设计团队发现周边楼盘的影子恰好覆盖在地块中,而公园人流最盛莫过于早晚时分,由此萌生结合当地日照环境布置园区景观功能的想法,以降低场所能量的损耗,增加使用者的舒适度。
△ 当地夏至日照分析。
△ 当地冬至日照分析。
将儿童活动区置在夏冬两季通风区,冬季日照充足的区域,夏季遮荫处;健身区设置在冬季日照条件较适宜的区域,以便人们在冬季活动接受充足的阳光的照射,各种健身器材东西向排列坐南朝北,配合落叶遮荫树来满足冬季和夏季不同的需求。
△ 老人健身区。
△ 儿童活动区。
△ 公园中心廊架。
旧时育儿习俗,收集各家碎布拼缝一件“百家衣”,给小孩穿上就能得百家之福。用城市建设留下的边角地修建社区公园,发心与百家衣一样充满善意。基于此,在设计整个公园中心点的廊架时,设计师参照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的清代暗花绸女百衲衫,试图以其鲜明的色彩、质朴的造型,为使用者创造一个亲切而独特的记忆点。
廊架作为中国园林中最重要的结构元素之一,主要起到联系点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来到这个公园的人,或许不知道这个廊架的设计原理,但大家一看就觉得很亲切,一提及就知道它在哪,起到快速识别的功能、形成聚合效应,这就是我们的设计初心。”设计师说。
△ 色彩清爽,便于识别。
△ 结构简约,最大限度释放空间。
△ 廊架底下聚集了各类小贩。
△ 林下休憩空间。
考虑到城市空间肌理的传承和延续,设计团队用树阵的方式去营造重庆老街传统建筑的高度感,并参照重庆老街的宽度设计公园的园路。将城市的肌理与尺度转化为不同功能的景观空间,这也是消除隔阂感的一种方式。
△ 园路宽度参照重庆老街而设计。
△ 公园出入口结合周边社区的人流动线而设置,刚种植的树木还没完全长起来。
地面铺装多采用透水沥青、仿石砖等生态环保材料,而绿化主要选用当地植物。设计师说:“公园是百家相聚的场所,林下空间一定是人气最旺的区域。现在植物刚种下去还不明显,等它们长起来整个空间会更舒服。”
△ 雨后坐椅。地面用的是仿石砖。
△ 健身步道。铺装采用透水沥青。
△ 健身步道上被花儿吸引的老人。
△ 鼓励的“凝视”。
在布置各类体育运动场地时,设计团队根据社区调研及人群分析划分了不同的功能区域,以最大程度实现全年龄、全民健身的理念,满足周边居民的运动健身需求,而在所有功能分区中,最受欢迎的是儿童活动区,常常“上演”感人的亲子互动画面。
△ 初次玩滑梯,上有姐姐“护航” ,下有爸爸“保驾”。
△ 冒雨打羽毛球的爷孙俩。
△ 与宠物赛跑的男孩。
△ 夕阳下的“足球种子”。
据相关部门统计,重庆心湖北体育文化公园自开放后,日均人流量达到3300多人次,除了周边居民,街道、学校也常常来此举办活动。从住区到社区,从公有到共有,边角公园进一步扩大人与人的交往空间,提供了更多样的生活方式。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场地原貌。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场地现貌。
闲置的边角地常常成为城市美化的“死角”。作为有别于传统意义的城市公共设施,边角公园如果能被专业地对待,即便再小亦可承载文化、生态、社交等功能。增加城市开敞空间,优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公园城市”,边角公园在角落里悄悄绽放。
项目名称:重庆心湖北体育文化公园
委托单位:龙湖 / 道合
项目类型:城市更新
项目面积:20452㎡
设计时间:2018年
竣工时间:2019年
景观设计:GVL怡境国际设计集团
点击下图
加入我们
猜你想看
折线公园:自然形态与多维景观丨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