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为王,做美好生活的营造者 | 怡道
01
思考我们把人生变成一个风景绝好的梦,然后再用景观将梦变成现实。
◉ 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发生了改变,并最终形成不同于传统的思维方式。
◉ 人们对居住空间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形式,更在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
◉ 人们需要的是一个社区,一个互动友好、舒适宜人并具有归属感的社区。
建造者可能更关注形式,而居住者则更关注体验。
春花秋月,喜怒哀乐。设计师应该学会关注使用者的情绪,让设计随之起伏。
我们规划的不是物质,不是空间,而是人的体验。
02
实践瞄准使用者的诉求,设计一个有共鸣的体验场景。
用“业主思维”描绘使用者的生活画像
——景观轴线——
从使用者的体验出发营造景观气氛
——水景——
▲ 宅间观景水亭
以设计师的“魔法”引导使用者爱护自己的居所
——风雨连廊——
一碗汤的距离,风雨无阻。设计的核心,是“合心”。
不断思考细节,“活化”互动生活场景
——儿童活动区——
设计师要有 “学霸精神”,设计以外,行为学、心理学,都要涉猎并深入挖掘。
▲ 儿童活动区
▲ 华润置地广州润悦
▲ 中国铁建保利·熙悦
雕琢和谐平衡的美感,呈现生活品质
——艺术肌理——
设计师需要不断复盘、反思,升级人性关怀。
直线铺装设计思考演变▲与实景▼
曲线铺装设计思考演变▲与实景▼
03
总结景观之于生活,其价值不在于如何精美,而在于如何真实。
景观,是生活付给人类去挖掘的宝藏。
04
提问互动Q:可以具体聊聊这个项目中的风雨连廊吗?
A:风雨连廊其实相当于做了一个取巧,把消防和登高面设在建筑的两侧。以楼王的区域为例,从平面图上可见,其登高面放在北边,而消防的回廊放在南边,根据规范,要求登高面和主要出入口保持一致,这样一来,适用于南方气候的“风雨连廊”,无论是住区内的还是住区外,都是很好的一种配置,相当于两边都能进,就很好地满足了规范。这也可以看出政府对市民的生活越来越有规划层面的要求,同时要求我们在规划前期就与建筑方有充分的沟通。尤其是当风雨连廊配置不计容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利用起来并相应地放大,将整个大区的活动功能空间串联起来,也强化了空间的联动感。
Q:想了解一下这个项目中关于水系和水体平衡的做法。
A:如果严格按照政府的要求,大部分的场地都无法做到很严格的水体设计,比如运用雨水回收做水源设置这一项就很难满足。这个项目可以说是有点擦边球,设计团队通过水道的抽水设置,因为台州这里就有一条天然的水道,水质很不错,通过抽水蓄水及过滤,便能满足水体设计的需求。
我认为水体本身的后期维护很重要,我们后来做另外一个项目时就实现了生态净水体系,水系是中间高、两边低的,实现水源的环流和串联,达到生态水藻的培育。
Q:北方的项目如何做水体设计?
A:的确,我们做北方项目时基本上不会做水体设计,但实际上我们也曾经在沈阳做过这样的项目。设计团队预留了一个草坪空间,到冬天的时候能达到节水的功能,还可以成为轮滑场、冰滑场,是个很不错的尝试。另外,为了增加仪式感,在入口两边设置了水井,冬天把水放干,也能造出水景的装饰感。但北方的造景主要还是强调日照的运用,阳光草坪、落叶植物的布置、坡度处理等等,还有一些艺术互动装置和雾化设备,也是可以在北方做的。
Q:台州雨水多,下层排水如何解决?
A:其实这个项目的下层排水并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台州市政排水系统相对发达。我们看一个项目的排水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来要看项目周边的环境体系,比如周边市政道路管网是否能满足;二看附近是否有有利的条件,比如这个项目的周边(西侧和南侧)其实有水系,我们在现场看到水系的标高比的场地的标高要低,所以排水没有太大问题。
至于下沉中庭的排水,则涉及到建筑层面的计算,比如车库出口有些是有顶盖的,计算时所有的雨水在一层就排干了,没顶盖的则涉及下面的截水沟,其截水的容量是否满足雨水的最大暴雨量。就这个项目而言,设计团队在做相应的泳池设备房时,预留了一个很大的集水井,来满足强排设置。同时,假设泳池在其使用周期内,泳池本身就是一个沉水面,当然它很多时候是满水状态,但其旁边是保留了很多相应的蓄水空间,同时进行相对的强排。
所以关于下层的强排,我认为项目一定要跟建筑配合好,计算好开面最大的洪雨量之后,利用泳池设备房富余的空间去做相应的一个设施。
Q:大区植物规划最初方向搭配如何?
A:植物不是我最擅长的,但可以跟大家聊一下在这个项目中我跟甲方沟通互动时关于植物的一些课题。在空间上,我们比较强调主题林,以及落叶植物和开花植物的数量比对。在做相应的设计时,不是纠结于这里种朴树、那里种香樟,而是从宏观的角度、人性化的角度去思考。
比如,“归家之路”必须要有足够的林荫,避免业主白天归家时处于暴晒状态。我们都要求道路的边缘体系里一定要有足够的林荫空间,如果说有些区域的树长高之后会对二三层的业主产生影响,那么就需要做一些错位设计,以保证整个“归家路”的林荫量。
第二是对于落叶类和常绿类的比例以及总体绿植盘点。比如长江以北地区的冬天比较阴冷,林荫道适合配置落叶植物,这样到了冬天,它就刚好是一条阳光大道,业主在这个园林里面走,能沐浴在阳光下。而常绿的骨架树,则能让场地空间的生态性保持下来。
再者就是开花植物,比如樱花林,入口的梅花,而酒店体验区则配置常绿植物。儿童活动区的植物则更多地关注安全性和异味,避免有刺类植物。设计团队还做了一些“小海绵”的尝试,在一个小场地中做了一些花景和耐旱植物的搭配。
Q:关于大区的设计思考。
A:很多设计师都把关注点聚焦在眼下的任务,可能会被压得喘不过气,其实,一旦能具备宏观的全域思维,那么心思就会更容易与整个项目同步。比如,是想做成生态花园为主的康养类社区,还是打造一个为年轻人服务的可创业、可娱乐的活跃公共社区?是三口之家还是五代同堂?这些需要跟开发商和建筑方共同探讨,得出使用者的画像,继而解读其需求。
以防走失设置为例,一般人只想到小孩防走失,但是有些地方其实也需要老人的防走失,那么是否能通过景观设计做一些相应的功能,从而达到防走失的目的?再以此次疫情为例,我们的入口配置是否能有预留足够的空间来为检查、消杀等防疫流程服务?外部的环境资源是否能利用起来?当内部环境很恶劣(比如都是登高面),那是否能将架空层利用起来?这些都要求设计师在一个个项目中积累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细节,将“人”的需求落实在体验场景中。
点击“原文阅读”,查看精彩直播回放。
GVL怡境国际集团,一家致力于提升城乡品质生活的高端赋能服务商,利用其在景观设计、文旅运营等业务领域的强大专业优势和在城乡建设领域的优质资源整合优势,以“重构永续生态,赋能品质生活”为企业使命愿景,联合各级政府、地产开发商和行业智库等资源,为城乡环境建设、文旅开发运营提供全链条、全方位的价值赋能落地服务。
怡境设计
开通视频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