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凤岐:我的“六一”儿童节回忆 | 教授随笔
祝大朋友小朋友
节日快乐!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看到很多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去参加各种庆祝自己节日的活动,勾起了我的童年回忆。
我是1952年进入小学学习的(吉林省扶余县实验小学,现在为松原市宁江区实验小学)。那时条件很艰苦,但是学校非常重视“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庆祝活动。每当过节时学校都要组织活动。那时穿上白衬衫,海蓝的裤子,带上鲜艳的红领巾,感到特别幸福与自豪。
那时加入少先队是很严格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参加的,必须学习好,身体好,道德好才能加入少先队。我是到三年级才加入少先队的,倒不是上述三项不好,而是我的卫生不好,衣服破不说,而且很脏,脸也洗不净,有时鼻涕竟然流到嘴里。那时对红领巾看得很神圣和重要,说它是红旗的一角,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少先队员上学时必须带红领巾,见到老师要行队礼。一个学校是少先队的大队、班级是中队,班组是小队。大队长(委)、中队长和小队长胳臂上要佩带“三道杠”、“二道杠”和“一道杠”。我没有担任过大队长,担任过中队委(学习委员),两道杠的标志,每当我出门的时候都要别在袖子上,当路人投过羡慕的眼光时,我自己暗自高兴。
五十年代的少先队队歌不是现在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而是郭沫若作词的《我们是新中国的儿童》,第一段歌词是:“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新少年的先锋,团结起来继承我们的父兄,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现在仍然传唱的《快乐的节日》(管桦词、李群曲),是我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唱的一首歌曲。我仍清楚地记得歌词,并有时自己哼唱:“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像许多花儿开放。跳啊跳啊跳啊!跳啊跳啊跳啊!亲爱的叔叔阿姨(当时的词是“亲爱的父亲毛泽东”),同我们一齐过呀过这快乐的节日!”
五十年代中期的一部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对我产生很大影响,我不仅学到了团结友爱的精神,也激起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片中的主题歌《让我们荡起双浆》,脍炙人口,几代人都在传唱。
小学阶段对我后来人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那时不象现在的孩子,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广,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广播、电视。而我既没有进过托儿所,也未上过幼儿园,到上小学前基本处于荒蛮 状态。是小学老师给我们知识,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使我们从混沌走向明白。我在学校时,虽然不太淘气,但也很顽皮。老惹老师生气。但老师却耐心地教导我。小学的过程,就是把一棵弱小的小树,进行修剪、扶正,使它们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我就是在老师的启蒙和教导下成长起来的,是学校和老师放飞了我的理想。那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教室中没有暖气,只是生了个很难点着火的炉子。数九寒天上课的时候,手冻得拿不住笔,脚冻得象猫咬的一样。上课时老师有时会停下课,让我们跺脚和搓手取暖。在那样的条件下,师生都保持了非常乐观的态度。1958年,我以优秀的成绩小学毕业。现在回想起来我对母校、对老师只有感恩之情!
我所在的松原市宁江区实验小学,具有悠久的历史,2006年迎来了百年华诞。100年来实验小学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2006年9月我回到母校,看到宽阔的操场,现代化的教学楼,看到学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是感慨万千。我在校时的老师大部分已经过世,使我非常高兴的是我见到了当年的老校长丘景云先生,她当时已经82岁,身体还很硬朗。我们进行了亲切交谈。
童年,不可忘却的记忆!
同老校长邱景云先生亲切交谈
参观校史展览馆(后排左起第三人为老校长邱景云、第五人为市长孙鸿志、第六人为现任校长程秀琴)
七律
实验小学建校100周年记
(2006年9月)
我的家乡吉林省扶余县(现为松原市)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小时就渎的扶余县县实验小学(现为)今年已经建校100周年了!从1952年到1958年我在实验小学度过了整整6年的时光!2006年9月我回到母校,看到母校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真是感慨万千。
实验小学一百年,
培养人才有万千。
儿时屋低校园窄,
现今楼高操场宽。
老师沥血红烛泪,
学生调皮童心顽。
老来回校寻旧梦,
感恩启蒙报涌泉。
【本文转自北大光华校友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