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其他

北大光华涂云东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中受理期)评审结果,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教授涂云东喜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立项,成为学院第14位该项目的获批者。涂云东本次获批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针对经济学和金融学中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建模和预测,通过对数据中的非线性、非平稳性和高维度等复杂特征的刻画,从理论和方法层面对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作出了卓越贡献。相关理论成果对宏观经济预测、金融市场预测、环境污染预测、新冠疫情预测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提供方法论和实证指导。项目介绍在大数据时代,经济学和金融学中的时间序列数据亟需刻画的复杂数据特征包括非线性、非平稳性和高维度。非线性计量模型结合非参数统计推断理论,揭示经济金融变量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是经济学实证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工具。非平稳协整模型是对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中非平稳变量之间均衡关系进行建模的重要手段,这一伟大建模思想来自经济学诺奖得主Clive
9月25日 上午 11:32
其他

康奈尔约翰逊商学院院长安德鲁·卡罗利到访北大光华

9月18日下午,距离前次来访相隔不到一年后,康奈尔约翰逊商学院院长安德鲁·卡罗利一行再次到访燕园,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及项目团队深入交流探讨北大-康奈尔MBA/MMH双学位项目。作为足球运动爱好者,两位院长还参与了光华校友和学生的足球友谊赛,在绿茵场上不仅共同感受和展现运动的魅力,更是对话的延续,是携手奔赴共同愿景的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的象征。在会谈中,双方围绕北大-康奈尔MBA/MMH双学位项目,就招生程序、行业趋势、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自2021年6月光华与康奈尔大学约翰逊商学院携手推出MBA/MMH双学位项目以来,该项目已发展到第三期学生,目前已经开始了在光华的课程,并将在今年10月份赴康奈尔学习。两所院校始终以创新精神推进项目发展,既体现了双方的共同理念,也彰显了两院在全球商学教育中的领导力。刘俏院长指出,该项目面向时代需求,为服务领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有着重要战略意义。卡罗利院长则对项目的进展表示欣喜,认为两所院校的共同努力和奉献使这个伟大的设想逐步成为现实,必将结出累累硕果。随着项目的不断成熟,双方期待继续深化合作,探索更多商学教育及“负责任的研究”领域的新的可能性,推动两校合作迈向新的高度。康奈尔大学约翰逊商学院中国事务院长陈雅如,院长助理Sara
9月20日 下午 6:13
其他

满足科创企业金融需求,为什么说需要更多耐心资本?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时代背景下,科技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被赋予更重要的历史使命。科技金融如何做到“迎难而上,聚焦重点”,是需要多方共同解答的一道难题。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系主任,金融学及会计学系教授刘晓蕾。刘晓蕾表示,科技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面临着不同的金融需求,要满足科创企业的金融需求,需要更多的耐心资本进入。在谈及如何引导更多资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时,刘晓蕾表示,需要畅通的IPO渠道和稳定的监管政策来保障和提振投资者信心。“所有的投资基金,都需要有一个退出渠道。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IPO仍然是最重要的退出渠道,如果这个渠道不顺畅,就极大地影响资金投入早期科创企业。在这方面,保持监管政策的稳定性也十分重要”刘晓蕾说道。科创企业需要更多耐心资本《21世纪》:在当前的宏观背景下,如何看待发展科技金融的重要性?刘晓蕾: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地缘政治也处于复杂时期。结合国内整体经济状况来看,特别需要科技快速发展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而拉动整体经济发展。所以在这样的宏观大背景下,科技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这也就凸显了科技金融的重要意义。《21世纪》:科技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需要哪些金融服务支持?刘晓蕾:科技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金融需求是不同的。在科技企业的初创期,需要一些创业投资基金的支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VC。到发展中期,科技企业比较成熟之后,对资金的需求会迈上一个台阶,国内通常由股权投资基金,也就是PE的支持,这更多的还是一种股权投资。在企业迈向成熟期之后,可能会更多地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也就是债权资金的加入。《21世纪》:科创企业的金融需求与传统企业相比有哪些特点?以商业银行为代表金融机构在支持科创金融方面还有哪些短板?刘晓蕾:与传统企业相比,科创企业的特点有几个方面。首先科创企业没有更多的可质押资产,企业的核心资产更多的是研发成果,而不是厂房、器械等实物资产。另外,科创企业从创设到开始盈利的周期可能会比较长。以生物医药企业为例,其药物研发周期可能需要以十年计。所以要满足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需要更多的耐心资本进入。在这方面,股权融资相对容忍度更高一些。我想就商业银行而言,它最大的短板在于对风险的容忍度。由于商业银行普遍面临严格的监管要求,并且债权资金的性质也决定了银行不能承受很高的风险。建立完善容错机制《21世纪》:从国际范围看,做好科技金融,有哪些当前我们可以参考的模式或案例?刘晓蕾:我想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案例,是美国如何通过风险投资来支持科创企业。在美国的VC/PE资金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养老金。我们可以借鉴的是,通过养老金这样的长期资本作为LP参与创投基金,再通过创投基金支持科技金融的发展。最近国务院出台了《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五大方面提出17条具体举措。其中提到,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直接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我想,商业银行是否可以通过注资给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来参与到支持科技企业的发展中。这就像商业银行向国家大基金出资一样,是一种间接的支持方式。《21世纪》:如何引导更多资金投早、投小、投科技?刘晓蕾:我想这涉及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首先,最重要的是保持IPO市场的通畅。因为所有的投资基金,都需要有一个退出渠道。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IPO仍然是最重要的退出渠道,如果这个渠道不顺畅,就极大地影响资金投入早期科创企业。在这方面,保持监管政策的稳定性也十分重要。鉴于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现状,有一些学者提出要暂停IPO,认为如果有更多企业上市就会稀释存量资金。我觉得这个观念需要纠正,股市价值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并不存在更多公司进入、资金就会稀释、股市就会跌这样一个必然的因果链条。只要投资者的共识发生变化,股市的估值就会变化。因此畅通的IPO渠道和稳定的监管政策,是保障投资者预期的重要一环。其次,就是对国资的引导。当前我国很多创投基金的资金来源都是国有资金。那么要引导这些资金投早、投小、投科技,就要有相应的容错机制,要调整国资的绩效衡量机制,需要有相应的免责制度。当前针对这部分资金的容错机制还不完善。为了引导这些资金支持科技企业,就需要严格区分造假腐败与正常的经营风险。通常来讲高科技企业经营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即使企业正常运营,也有一定的概率会失败。譬如,某种创新药研发不出来,或者高科技产品最终无法落地。企业的研发失败并不意味着投资人就有不当行为,需要承担责任。只要投资人在前期采用了必要的措施和流程控制,这就是一个正常的经营风险。所以在资金支持科创企业上,不应当仅以结果论成败。在这个问题上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这些政府基金交给市场化机构来运作,减少投资决策干扰。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杨希,原标题:北京大学教授刘晓蕾:满足科创企业金融需求需要更多耐心资本
9月18日 下午 5:39
其他

这些“店家”不一般!北大光华志愿者助力中非合作论坛

2024年9月4日至6日,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论坛以“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吸引了53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代表团团长,以及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联合国秘书长等齐聚北京,与中国领导人共叙友谊、共谋合作、共话未来。在本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有一群来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志愿者,他们在北京礼物纪念品展台留下了难忘的身影。从精心布置展台,到热情接待来自非洲各国的贵宾,每一位光华志愿者都展现了我校学子的风采,更在中非友谊的桥梁上贡献了青春的力量。今天,我们特别采访了几位志愿者,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志愿经历中的有趣故事吧!来自科特迪瓦的朋友——2023级本科生
9月14日 上午 11:30
其他

涂云东:飞往梦想的天空丨北大光华2024年开学典礼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24年开学典礼上,教师代表、光华管理学院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教授涂云东为新生们送上祝福并分享人生感悟,以下为发言全文。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叫涂云东,是来自光华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的一名老师。非常高兴作为学院教师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院的全体老师们,热烈欢迎2024级踏入燕园的光华萌新,欢迎大家加入光华这个大家庭。今天我们将扬帆起航,携手为“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的学院使命而奋斗!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飞往梦想的天空!
9月11日 下午 5:59
其他

2024光华新力量丨教师节特辑

金秋九月,我们迎来了第40个教师节。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者们以他们崇高的精神,不懈地在学术的星空中点亮明灯,在教学的田野上播下智慧的种子,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四十年的风雨历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经济学和管理学教育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些印记,历经时间的洗礼,凝聚了以厉以宁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光华人的教育理念——思想的深度、开放的胸怀、以及对家国的深情大义。这些理念构成了光华精神的底色,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它们将继续激励着每一位光华人,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我们欣喜地迎来了一批朝气蓬勃的新教员,他们带着满腔热忱和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加入了光华管理学院这个大家庭。他们的到来为学院增添了新的活力,也为我们共同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希望。他们即将在光华的舞台上展现他们的才华和热情,将与我们一道继续在光华这片沃土上耕耘,培养未来的商业英才和社会栋梁。黄一泓应用经济学系助理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以及应用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24年5月毕业于哈佛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她的研究通过行为经济学理论的视角,理解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例如对社会规范的认知、政治话语、媒体偏见和信息在社交网络中的流动等。新的学期,她将在光华教授《行为经济学》和《数字经济学》课程。李
9月10日 上午 11:02
其他

扬起风帆,坚定启航丨北大光华2024年开学典礼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24年开学典礼于9月7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观众厅举行。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光华管理学院本科、“未来领导者”国际本科项目、专业硕士项目、博士生、MBA项目、EMBA项目、管理学博士联合培养项目的2024级同学相聚燕园,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开启一段求知奋进、探索前沿的新旅程。光华管理学院数十位老师出席了开学典礼,他们是:刘俏、滕飞、张圣平、张影、马力、张峥、沈俏蔚、鞠晓、江亭儒、刘宏举、姜铠丰、涂云东、李丰、郑杰鑫、罗弥、仇心诚、赵璞、张依、莫舒珺、王冬霞,以及来自学院各项目和职能部门的老师们。来自学校职能部门、担任学院本科第二班主任的依力亚尔、张辰阳、李东辉老师也出席了本次典礼,一起见证了同学们开启人生新篇章的重要时刻。开学典礼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马化祥教授主持。他热烈欢迎2024级全体新生走入北大校园,迈入人生的新篇章!同时期望同学们通过在光华的学习、实践和各种校园活动,领略北大燕园的百年魅力,感受光华管理学院“因思想,而光华”的精神内核与文化传统,开启一段充满理性智识、前沿探索、思想碰撞的华彩篇章。
9月9日 下午 3:10
其他

谦卑的思想者丨北大光华院长刘俏2024年开学典礼致辞

亲爱的北大光华2024级新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我很高兴和学院在场的各位备受尊重的老师们一起,欢迎你们来到北大光华。对于在座的1491名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学院各个项目的新同学,我想说,今天是你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从今天起,你们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光华人。光华人也将是一个把你们和北京大学联结在一起并延续一生的纽带。作家加缪曾说:“绝望的人没有故乡。而我,我知道海的存在,所以我能够在这个枯燥乏味的时代活下来。”
9月7日 下午 8:26
其他

北大2024开学典礼:启航,我们风华正茂!

晨光熹微,燕园初晓一抹温柔的红霞在天边蔓延洒落五四操场点燃了新的一天的希望随着朝霞的升起2024级的新同学们即将在北京大学展开多彩人生9月6日上午北京大学2024年开学典礼在五四体育场隆重举行新燕启程,朝气蓬勃路漫漫兮,上下求索春华秋实又一载北大生活将启幕新征程、新憧憬、新喜悦皆充盈于心一起直击盛典现场!·↓点击观看↓
9月6日 下午 9:06
其他

暑假光华MBAer去哪了?从爱丁堡、西雅图,到里斯本、阿姆斯特丹……

在爱丁堡,我们体验了这座城市的感性与理性的独特融合;在意大利,我们见识了世界级的制造和创新能力;在葡萄牙,我们追溯了葡式文化的根源并品味了红酒的醇香;在荷兰,它创新之旅启发了我们的思考;在美国,寻找变化中“新”与“旧”的碰撞;在狮城,我们深入了解了其独特的商业生态系统;在瑞士,我们被壮丽的湖光山色所陶醉;到德国,揭秘隐形冠军的成功之道;在英国,我们探索莎士比亚浅析管理领导艺术;在法国,探求法国奢侈品牌文化内核。2024年7月-8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国际商务方略课程的400余位同学,分别前往了英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美国、新加坡、瑞士、德国、法国等9个国家的10个城市进行了交流学习。这一系列的国际学习交流不仅拓宽了MBAer的视野,更加深了对全球商业动态的理解。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份来自世界的邀请函,北大光华MBA2024国际商务方略带来的十个故事,十种发现。01.爱丁堡的感性与理性Environmental,
9月5日 下午 6:26
其他

满载荣光赴新程!北大光华2024级本科新生军训结业典礼圆满举行

8月31日上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24级本科生军训结业典礼在1号楼301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马化祥、党委副书记鞠晓、团委书记王剑老师出席,军训领队教师王欢、刘滢、徐瑗依,以及2024级本科102名参训学生参加。大会由学院2024级本科生辅导员徐瑗依主持。会前,光华管理学院为每名参训师生精心准备了纪念礼物——军训期间的集体合影组图,并组织师生共同观看军训回顾视频。同学们认真聆听开学第一课、新生党课,感悟北大人的初心使命;集体前往北大红楼、北京卫戍区某部等地,赓续对党忠诚的红色基因……集体合影组图仪式正式开始,全体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马化祥对本次军训任务的圆满完成给予肯定。他表示,十天的军训,不仅为同学们带来了美好的回忆,也让同学们磨砺了品格,充实了精神,成长为合格的光华人、北大人。以军训为契机,他向青年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同学们弘扬爱国传统,担当复兴重任,在新时代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二是希望同学们塑造强健体魄,直面人生困难,保持强大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三是希望同学们强化集体意识,培养合作精神,让自我的光芒在团队的协作中熠熠生辉。马化祥指出,在接续的学习实践中,同学们要笃行不怠、更上层楼,用坚实的脚步、昂扬的斗志奋勇向前,努力成为有思想、有学识、有情怀、有担当的新一代北大光华青年!马化祥讲话“宣讲之星”学生代表团进行主题教育宣讲,以青春之声宣讲光华之志。第一支代表团带来诗朗诵《愿如妙笔报春来》,深情歌颂了创始院长厉以宁先生,他是“神采奕奕的师长,是清澈平易的眸光”,“以其士人风骨和大师风范,为光华留下垂馨千祀的精神丰碑”。第一支代表团宣讲第二支代表团呈现情景剧《何以光华》,以风趣诙谐的风格,生动展现了光华管理学院的创办历史及其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贡献,表达了学子们对光华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第二支代表团宣讲本次军训中,涌现出一批表现优异的个人与集体,鞠晓宣读了表彰决定,授予段俞彤等20名光华管理学院
9月5日 下午 6:26
其他

第17届China Economics Summer Institute在北大光华举行

王蒙近期发布:“提桶跑路”成常态,企业如何留住人才?北大光华代表团访问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
9月3日 下午 6:15
其他

在北大光华,她找到热爱认真生活

大学,是舞台、是桥梁是追梦求真的地方来自五湖四海的光华学子在这里挥洒着汗水与智慧怀揣对未来的憧憬实现自我的探索与成长本期对话的同学是李涵她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19级组织与战略管理专业博士生在IACM国际会议荣获两个学术奖项这是中国大陆博士生首次在此会议获奖在学术上行稳致远在生活中汲取养分未来将热爱薪火相传她说“我不仅仅会停留在探索知识的层面,还会将这些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常怀热忱,行稳致远八年前本科选专业的时候,我看了所有社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组织行为学”和“社会心理学”这两门课最吸引我。与心理和行为有关的知识,是我在人生前18年中几乎没有接触过的,强烈的好奇心让我选择了人力资源管理这个专业。在之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中,老师带我们阅读了很多组织行为领域顶刊的最新文献,我也进一步体会到了行为实验的魅力,产生了继续深耕组织行为研究的决心。因此,我在研究生阶段进入了光华组战系的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博一博二每天都要读很多论文,虽然强度大,但这样的学习模式为拓宽我们的阅读面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之后的研究兴趣做了很多铺垫。在光华做研究最大的感受就是“自由”二字。老师们开放且无私,尊重学生的想法,乐意听同学们分享研究并且提出建议,也强调只有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话题才能更加持久。这样的指导风格让我成长为独立的研究者。我们系还会定期邀请国内外的优秀学者来开展讲座,我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到自己领域的大牛,还可以预约进行30分钟的一对一交流,对我们而言是非常珍贵的机会。系里组织的讲座在研究以外,老师和同学们也在其他方面为我提供帮助。前段时间我在寻找教职工作,每次IACMR公众号一更新某个学校的招聘推送,我就会收到四五条微信消息,无一例外都是老师和同学们在向我转发这条推文。同学们在求职过程中也会无私地跟我分享经验,过来人的分享与鼓励帮我减轻了很大的求职焦虑。给我帮助与启发最大的还是我的导师张志学老师。张老师在工作中所保持的自律与专注,是我们这些年轻人都难以企及的。在研究上,他常常向我们强调研究对现实世界的意义,要研究“真现象”。他会挑出优秀的文章与我们分享,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术品味,从而做出更高水平的研究。张老师还非常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且总是能抽出时间来倾听我们的研究想法和进展,给我们指导和点拨。能在张老师的支持下完成博士期间的学习与研究,是非常幸运的事情。李涵在2024年IACCP国际会议上做演讲这次在IACM国际会议获得了Breakthrough
8月31日 下午 5:31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提桶跑路”成常态,企业如何留住人才?

智联招聘近期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55.5%,这意味着有近一半的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问题,凸显了如今就业市场面临的挑战。尽管如此,各大社交平台上仍频繁出现"裸辞"话题,许多人选择离开现有职位,追求新的职业道路或生活方式。在中国,“提桶跑路”最先被用来描述工厂员工把日常用品放在桶里提着便离职的场景,后来,“提桶跑路”泛化为主动离职的同义词。而在美国,相似的情况被称为“大辞职”(The
8月30日 下午 5:10
其他

北大光华代表团访问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

为进一步加强工商管理教育的高水平、多学科、多层次的教育合作与学科融合,继续扩大与国际学术社群的面对面交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近日率领师生代表团对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进行了学术访问,进一步增进光华管理学院与这两所世界顶级学府之间的学术对话与合作。
8月27日 下午 9:04
其他

终于等到你!北大光华2024级新生报到

王蒙近期发布:北大光华刘俏: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北大光华9项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重要奖项
8月20日 下午 1:12
其他

北大光华刘俏: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本文原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报》2024年8月15日第8版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着力抓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谋划改革。其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必须更好发挥牵引作用。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我们需要客观、理性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逻辑,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深刻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改革举措制定的底层逻辑,着力实施关键性改革举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图为8月14日,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曹宅镇的一家公司数字化车间内,工人在流水线上生产出口的园林机械。新华社记者
8月19日 下午 5:40
其他

《经济管理学刊》第二届经管学术论坛举行

近日,“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论坛暨《经济管理学刊》第二届经管学术论坛”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新疆财经大学、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经济管理学刊》编辑部承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协办,是经管学术共同体的一次高质量分享与交流。本次论坛有约40名国内经管领域的顶尖学者出席会议,110余位作者和读者参加了线下会议,其中《经济管理学刊》10位编委会成员和6位专家出席论坛,参与了圆桌讨论和报告分享。《经济管理学刊》于2022年12月正式创刊,现已出版7期,得到了国内经管领域学术共同体的大力支持。2023年7月,学刊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办了首届经管学术论坛暨新刊发布会。本次选择异地举办论坛,意在把国内各地经管领域的优秀学者带到边疆,向西部地区的学者学人传递学术共同体的最新成就与学术思想,从而促进内地与边疆学术交流与合作。上午
8月19日 下午 5:40
其他

两岸情融,第二十届“状元营”成功举办

2024年是北京大学与光华教育基金会签订合作协议三十周年,也是“北京大学-台湾大学两岸菁英交流营”
8月15日 下午 12:05
其他

北大光华9项研究成果获教育部重要奖项

近日,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名单揭晓。北京大学共94项成果入选,获奖总数全国高校第一。其中,光华管理学院有9项研究成果入选,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青年成果奖1项。此奖项始设于1995年,每三年评选一次,是目前国内人文社科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奖项,代表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最高水平,旨在表彰奖励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绩。9项入选一等奖《2035年远景目标和2050年展望研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课题组二等奖
8月7日 下午 5:15
其他

拥抱社交媒体,你准备好了吗?

近年来,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信息传播方式以及社会互动模式,更成为了企业不可或缺的市场营销和用户关系管理工具,为企业带来了多元化发展的机遇。然而,社交媒体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挑战。面对社交媒体平台的不断增加和用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企业应当如何有效应对?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厉行在2024年北大光华EMBA上海公开课上进行了分享,揭示了社交媒体及社交广告在当今商业环境中的巨大潜力。厉行认为,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社交媒体的重要性,并采取创新的营销策略,优化社交媒体运营。优化营销策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创造价值厉行表示,当前的商业环境变化莫测,人们的需求变得多样性、个性化、甚至情绪化;与此同时,技术迅猛发展,对于企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社交媒体的重要性,并积极应对在社交媒体运营中面临的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社交媒体营销策略,以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创造价值。许多企业家已经意识到,利用社交媒体及其特有的社交属性进行广告投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品牌影响力和促进销售。例如,通过与社交媒体上的意见领袖或网红合作,借助他们的社交网络来推广产品或服务。对于那些从事高端产品或服务的企业来说,虽然直接通过社交广告促成交易可能具有挑战性,但仍然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提高品牌知名度,为后续的市场行为铺路。“奢侈品品牌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广告宣传,不仅因为其作为传统媒体的大广告主地位,还因社交媒体时代的消费者行为变化。”厉行说。社交媒体广告对于To
7月30日 下午 5:02
其他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会议

2024年7月23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认真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强调要切实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学院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学院党委书记马化祥主持会议并传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院长刘俏结合全会精神作了工作部署。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以及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参加会议,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时代意义。全会高度评价了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并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科学谋划和系统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着力抓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谋划改革,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马化祥书记首先强调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对全会精神进行了传达。他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公报及决议中关于教育、科研与人才的内容,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学院党委要深刻领会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学院实际,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为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管理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刘俏院长强调学院全体师生要深刻领悟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将学院的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需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他详细阐述了学院在社会责任、学术研究、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具体任务,要求全体师生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同时,刘俏院长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学院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他指出,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布局,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二是深化学术研究,鼓励教师开展原创性、前沿性研究,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和国际化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四是推进课程改革,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五是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集体学习后,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教职工党支部书记依次分享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与会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国家发展中遇到的宏观政策、科技创新、国企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学院发展中遇到的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等话题,进行了讨论交流。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融洽。通过此次会议,与会人员不仅加深了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也进一步明确了学院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共同推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成为世界一流的商学院,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来源
7月25日 下午 1:32
其他

国际媒体沙龙|如何理解未来五年中国经济?

7月19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第九届国际媒体沙龙在北京大学科技园举行,主题为“如何理解未来五年的中国经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学系教授刘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唐遥,进行了主题分享。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兼智库办主任王栋教授,参与活动并进行了交流。本次活动共有23位媒体或机构代表参加,来自14家国际新闻机构或商会。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在哪里?新质生产力将如何发展?如何有效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活动上,学者们分享了他们对中国经济的宏观背景、发展状况、机遇挑战等的见解。刘俏强调了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性,他通过数据阐述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此前,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中国经济已经见顶”等论调层出不穷。“中国完成工业化后,全要素生产率将不可避免地下降,就像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工业国家所经历的那样。但是,中国有五个重要的增长杠杆:再工业化、新基建、大国工业、改革开放和碳中和,这将有助于将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到2%以上。”刘俏说。在全世界都受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挑战的困扰之际,中国能否解决经济和社会的结构性问题,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V型”反弹?刘俏表示,为应对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我国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新增长范式,它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也是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足挑战的解决方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释放出了强烈信号,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唐遥就迈向更加开放和包容的中国经济进行了分享,强调了中国在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国内将会出现的经济机遇。唐遥表示,鉴于全球经济日益碎片化,中国需要改变政策以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将会通过进口、直接投资和中间品出口来造福全球经济。在讨论国内市场时,唐遥根据会议精神,强调了民营企业和农村户籍人口的经济机会。这些机会包括加强民营企业对重大公共项目的参与、农村户籍人口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公共服务的机会等,促进就业、收入、消费和发展。“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中国经济可以带来巨大的全球利益和本地机遇。此举将改善长期增长前景、国内消费和居民福利,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唐遥说。来自国内外主要媒体的数十名资深记者参加此次活动并进行了讨论。学者们就媒体提问进行了回答和交流,内容涵盖中国劳动力市场、居民收入提升、地方财政收入、高科技产业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外国投资及外企在华机遇等。针对媒体提出的对外投资方面的问题,王栋指出,50%以上在华投资的德国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增加投资。“中国对这里的许多外国公司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王栋说。参与本次活动的媒体及机构包括:
7月23日 下午 5:09
其他

新书丨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在当前这个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推动的时代,国际局势的动荡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给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们更需要追根溯源,运用科学和理性的态度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准确识别出那些核心而关键的问题,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和路径。在此背景下,如何阐释新质生产力理论并指导高质量发展新实践?如何理解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创新驱动力从何而来又如何促成产业发展闭环?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并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学者们洞察经济发展脉搏,回应时代之问,结合自身专业对新质生产力展开了深入分析和系统研究。现将部分成果集结为《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一书,旨在为理解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可参考的增长策略和发展路径。我们期待这本书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有所裨益。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一项多年跟踪研究发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超过65%以上的GDP增速能够被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解释。这一发现强调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于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性,同时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要素驱动模式已难以为继,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已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动力。主要内容:本书分为三大维度、六个部分,融入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十余位学者的观察与思考,就如何理解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从理论内涵到实践路径,从政策建议到市场发展,从金融支持到未来行业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能够对中国式现代化下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有所裨益。第一个维度是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和提炼,综合阐释新质生产力理论如何指导高质量发展新实践,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时代化。该维度主要在本书第一部分中呈现。由刘俏、滕飞、颜色执笔。第二个维度是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分析如何在科技创新上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动能,如何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并围绕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这两条清晰主线开展专门研究。该维度主要在第二、三部分中呈现。由仲为国、陈玉宇、张影、翁翕、徐江旻执笔。第三个维度是围绕全面深化改革,阐释如何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建立高标准的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体系,提升生产要素市场配置效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等等。该维度主要在第四、五、六部分中呈现。由刘俏、张峥、刘晓蕾、张庆华、周黎安、唐遥、韩鹏飞执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作者团队:刘俏
7月17日 下午 4:52
其他

这个暑假,北大光华《微观经济学》开课啦!

“微观经济学:供给与需求”大学先修课程再次开课啦!这个暑期,“走进光华”平台为大家带来这门面向高中生的经济管理大学先修课程。你将有机会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顶尖教授一对一深入交流,成绩优秀者还将获得北京大学线下校园体验的宝贵机会……课程不收取任何费用、所有提供有效报名信息的高中生均自动入围,详情请往下看↓↓↓课程介绍北大光华王辉老师的经典课程:“微观经济学:供给与需求”。微观经济学研究理性人如何进行最优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消费者行为、产业组织以及市场运作的一般规律。经济学的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强大并且普适的逻辑思维工具,在政策制定、企业管理甚至日常生活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走进光华“微观经济学”选修课学生感想本课程重点讲述微观经济学中用于分析市场的基本工具,即供需模型。课程将首先讲解供需模型的两个重要元素: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详细介绍其定义、规律、原理及影响因素,并讲解这两个元素在市场中是如何相互影响,进而决定市场中的最重要两个变量:产品价格和产品交易量。最后会运用供需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讨论大家现实生活中的重要经济现象以及对政策的理解与分析,包括价格管制政策、房地产调控政策等。本课程基于微观经济学的经典理论模型,注重对经济学概念与模型的准确理解,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我国实际案例与热点市场,在实际分析中帮助学习者体会经济学思维方式的特点,从而提高学习者对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运用能力,对国家政策的理解能力,对市场形势的分析能力。授课教师王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光华管理学院首批“日出东方-光华研究学者”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多伦多大学经济学博士毕业。研究领域涉及产业组织,发展经济学,以及应用计量经济学。其研究论文已发表在《Journal
7月11日 下午 5:47
其他

互联网时代,企业家们争着当“网红”?

当下,如果说有什么比股市波动更让人目不暇接的,那恐怕就是企业家们在互联网上的最新动态了。近年来,雷军、周鸿祎、俞敏洪、董明珠等企业家纷纷涌入台前,当起了企业的“代言人”,积极宣传企业,开展“流量”攻势,成为人们眼中的“网红”。很多企业家并非营销专家,为何涌入台前?哪些内容可以讲,尺度又该如何把握?企业家个人IP该如何打造,有什么秘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教授江明华,分享了自己对企业家走到台前当“网红”这一互联网现象的见解。01
7月11日 下午 5:47
其他

青春不散场,师长有话说丨2024光华毕业季

副教授“谢谢你们当初选择了光华,让我有机会和你们一起成长和蜕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愿你们带着才华与自信,在未来每一个平凡和不平凡的岗位上都继续闪闪发光。”韩鹏飞
7月5日 下午 10:26
其他

北大光华“未来领导者”国际本科项目第三届学生毕业了!

随着毕业季的钟声再次敲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24届的千余名学子将开启人生新的篇章。其中,有这样39位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学生圆满完成学业,成为“未来领导者”国际本科项目的第三届毕业生,作为“北大人”即将奔赴世界各地,开启崭新的旅程。
7月5日 下午 10:26
其他

李振国:碳中和与企业发展丨2024光华毕业季

6月30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24年毕业典礼上,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李振国为毕业生们送上祝福并分享人生感悟,以下为发言全文。尊敬的刘俏院长、化祥书记、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非常感谢刘院长的邀请,也非常高兴有机会在北大光华这个闪耀着思想光芒的一流学术殿堂与大家见面。大学之大,在学术、在学风、在学养。北大是创新的沃土、光华是思想的高原。在醇厚学风、渊博学养熏陶下的北大光华融合思想之光、科技之光、商业之光、文明之光,以回答全新的时代之问,也给我们经营企业带来很多启发。最近大家常讲,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是地缘争端,最大的确定性是数字化转型和能源转型。我是能源行业的从业者,我来分享一点对能源转型的看法和实践。
7月2日 下午 7:25
其他

继续出发,向更辽阔的世界丨北大光华2024年毕业典礼举行

夏天的风吹过燕园,轻轻地诉说流年。又一届光华学子圆满完成学业,即将与母校作别,踏入人生新征程。6月30日下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了北大光华2024年毕业典礼。来自学院本科、“未来领导者”国际本科、学术研究生、金融硕士(MFin)、商业分析硕士(BA)、会计硕士(MPAcc)、审计硕士(MAud)、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管理学博士联合培养项目的1500余位毕业生迎来瞩目时刻。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代表,各项目和中心的老师们,2024届毕业生,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先生,北大光华-康奈尔MBA/MMH双学位项目、康奈尔大学约翰逊商学院中国事务院长、教授陈雅如,北大光华-康奈尔MBA/MMH双学位项目学术主任、康奈尔大学约翰逊商学院诺兰酒店管理学院地产与金融学教授刘鹏等特邀嘉宾出席了此次仪式。毕业生们的亲友在光华1号楼和2号楼观看典礼直播。典礼由学院党委书记马化祥主持。典礼开始前,北京大学学生民乐团的开场曲鼓乐合奏《战马奔腾》展现了生命的强健,2024届毕业生代表演绎的舞蹈《在木星》传达出归来不晚的少年天真,北大光华MBA逐光合唱团带来歌曲《成为光》,唱响追光逐梦的赤子豪情。大屏幕上播放着毕业视频,点点滴滴的记忆碎片拼贴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画卷。昨日的欢聚还历历在目,今天就要挥手告别,走向各自的远方,愿曾经那份温暖常留心间。全体起立,奏唱国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24年毕业典礼在庄严雄壮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幕。马化祥书记宣布毕业典礼正式开始。随后,他娓娓讲述了光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程。三十九年来,学院秉承“因思想,而光华”,回应国家重大发展需求,落实“双一流”学科建设;加快科创赋能全系列经管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人才动力;搭建高水平国际交流平台,不断实现国际化战略目标,为全球化新时代培养人才。他表示,“这一路,学院与同学们共同成长,一起经历时代发展的洗礼,领略沿途的美好风景,取得扎实的进步。”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先生作为特邀嘉宾致辞,他对2024届毕业生表示祝贺,并分享了这些年隆基的经验,供毕业生们参考:第一,要选择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益的、有市场前景的事情,专注地去做,投入全部的精力和资源;第二,在遇到重大的技术路线选择、战略选择、疑难问题时,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第一性原则,一个是立足未来;第三,选择了正确的方向之后,不惜血本砸研发,形成技术领先、产品领先、成本领先的核心竞争力;第四,严格的风险控制和稳健的财务为企业保驾护航,要充分评估自己的能力圈,不要干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稳健经营。
7月1日 下午 9:02
其他

拒绝“叙事陷阱”丨北大光华院长刘俏2024年毕业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亲友、同事和朋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百年讲堂,共同见证北大光华2024届1500余名各个项目毕业生们在燕园这片承载炙热凝望、鼓舞人心的土地上圆满完成学业,开启人生新的篇章。请允许我代表光华管理学院的全体师生员工向各位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诚挚的祝福!同时,我也希望你们把掌声送给长年累月陪伴、支持、鼓励你们的家人、朋友、同学、师长……邀请他们一同分享毕业的激动与欢喜。毕业意味着别离,从明天开始,大家又将“俯身前行,在天空下追逐另一次疯狂的冒险”
6月30日 下午 7:17
其他

光华照相馆丨喜欢镜头里的每一个你,毕业快乐!

永在我心头一个不远的从前已成为不变的永远你的每一个明天都有我深情的祝愿@2024届全体毕业生毕业快乐前程似锦来源
6月28日 下午 5:38
其他

6月30日!相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24年毕业典礼

@北大光华2024届毕业生属于你们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24年毕业典礼来啦!
6月26日 下午 5:48
其他

北大光华教师调研团走进英伟达、火山引擎

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师发展与企业访学”活动先后走进英伟达、火山引擎。在英伟达,调研团一行了解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产品以及颠覆式创新;在火山引擎,以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为主线,调研团一行与火山引擎的企业代表进行了交流探讨。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拥抱技术变化,探索如何将技术创新应用于教育和研究,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交流与融合。此前,北大光华“教师发展与企业访学”活动在前沿科技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调研,通过与百度、微软、字节、腾讯等企业的交流,探索前沿技术的行业趋势,促进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走进英伟达调研期间,调研团成员参观了英伟达的展示中心,英伟达团队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成立于1993年的英伟达(NVIDIA),早期专注于图形芯片设计业务,随着公司技术与业务发展,已成长为一家提供全栈计算的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开发CPU、DPU、GPU和AI软件,为数据中心规模的计算解决方案提供支持。随后,英伟达团队在展厅内演示了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展示了如何借助AI技术提升气候变化预测的计算效率,以及利用AI技术模拟数据中心的能耗状况以优化散热效果。架构师为调研团介绍了英伟达在图形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与应用实例。在交流研讨环节,教授们立足自身研究领域,紧密结合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问题,重点围绕AI技术在教育、建筑、影视等行业的应用,以及Omniverse平台的生态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调研团还就公司管理理念和管理特色等话题与英伟达团队进行了交流。此次调研增进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英伟达之间的了解与共识,双方期待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进一步强化沟通与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更多机遇,以及共同开发技术应用场景的更多可能性。走进火山引擎调研期间,火山引擎团队首先向调研团一行介绍了企业概况。作为字节跳动推出的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平台,火山引擎通过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丰富多样的服务内容,为企业提供高效、智能、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以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双方首先围绕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趋势展开探讨,重点关注了在场景驱动下,AI从探索阶段逐步走向实际落地以及在业务场景中实施AI时企业面临的诸多挑战。随后,企业专家详细分享了字节跳动AI大模型的实践与独特方法论。同时,他们还全面介绍了火山引擎大模型服务的全景图,展示了火山引擎如何以大模型服务为核心,借助AI推动千行百业实现增长。此外,字节跳动能力外放的相关内容也受到关注,尤其是豆包大模型家族展现出了较强的能力、易落地且场景丰富。企业专家分享了豆包大模型在行业应用场景与客户案例方面的能力,如豆包APP以及扣子这一AI应用开发平台,还有抖音电商利用豆包大模型打造电商购物新体验等案例,涵盖了金融、营销、教育等不同场景,生动地展现了通过这些创新应用提升用户体验的方式。此次调研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火山引擎之间的了解与共识,双方均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强化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探索AI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为推动行业进步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教师发展与企业访学”系列活动2023年起北大光华举办“教师发展与企业访学”系列活动,旨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通过组织教员进行主题调研,深入探究中国发展的模式创新、持续关注关键领域的前沿实践,逐步形成中国经济管理知识创新的策源地,以思想和研究成果咨政启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在世界学术舞台上繁荣中国经济管理学研究。来源
6月26日 下午 5:48
其他

中国真的“产能过剩”吗?警惕产能过剩论陷阱

一段时间以来,美西方不断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调,宣称中国新能源产品的过剩产能冲击、威胁国际市场,进而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究竟什么是“产能过剩”?中国新能源产品出现“产能过剩”了吗?欧美为何指责中国“产能过剩”并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加征关税?近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针对上述问题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陈玉宇认为,当前人们对于“产能过剩”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有很大一部分被指为“产能过剩”的供求不平衡,其本质并不是供给过多,而是经济周期性的需求疲弱、总需求不足导致的。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政策进行调整,而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其发力的方向并不是“去产能”,而是“扩内需”。陈玉宇指出,新技术、新产业出现供求不平衡和超前建设并不能认定为“产能过剩”。现在美欧鼓吹的“产能过剩论”“补贴倾销论”指责毫无依据,只是基于本国利益发动贸易争端、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托词和借口。陈玉宇建议,尽快与欧美就新能源产品贸易问题展开谈判,同时也要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支持我国企业出海。所谓“产能过剩”很多是需求不足《21世纪》:近期美西方不断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甚至对中国相关产品加征关税。你怎么看“产能过剩”问题?陈玉宇:谈“产能过剩”需要首先明确其基本的含义,“产能过剩”是指实际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需求、超过了正常期望水平的状态。简单说,就是产能的供求关系中,供给大于需求。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需求是相当不稳定的因素,宏观经济学研究表明,经济波动一般源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变动,这些变动将打破原有的、趋于平衡的供求关系。当前人们对于“产能过剩”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有很大一部分被指为“产能过剩”的供求不平衡,其本质并不是供给过多,而是经济周期性的需求疲弱、总需求不足导致的,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政策进行调整,而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其发力的方向并不是“去产能”,而是“扩内需”。举例来说,市场主体会根据对中长期收入水平、消费偏好等因素预判某些行业、某些产品的需求,这是基于合理的、根本性力量所决定的需求。比如,我国的风电光伏、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业,还有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领域的供给并不是过剩的,如果产能不再增长,几年后大概还会出现供不应求,而当下只是需求没有被充分释放。真正意义上的“产能过剩”,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某些领域的产品需求在减少,原有的产品供给出现长期性、结构性、本质性的过剩。有部分行业是绝对量上减少了,比如被淘汰的过时产品,另一部分产品需求是在份额上会有所减少,比如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1的产品,这就需要通过市场竞争的力量让低效率企业出清,才需要限制产能增长或者“去产能”。《21世纪》:对于供给大于需求的产品,要如何判断其是“需求不足”所致,还是真的“产能过剩”?陈玉宇:要判断一类产品是否真的是“产能过剩”,主要还是看需求,不仅要看短期需求,也要看中长期需求。这其中比较常用的衡量标准就是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其主要衡量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随收入改变的反应程度。当某类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或等于1时,即收入增长10%,需求增长10%或更多,则该类产品应当扩张产能以满足需求增长;当某类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处在0至1的区间时,即收入增长10%,需求增长大于0但小于10%,这时候该类产品的产能扩张应当减速;当某类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等于0或为负值时,即收入增长10%,需求不变或负增长,这时候该类产品不仅不应再扩张产能,甚至应当限制、缩减部分存量产能。以服装纺织品为例,20世纪90年代,我国曾出现过一轮纺织品生产过剩,其根本原因就是人们对于服装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小于1的,对于服装的需求增速慢于收入增长速度。即使绝对量还在增长,但是所占的需求份额是在缩小的,因此市场竞争就将变得更加激烈。十多年前,我国也曾出现过钢铁等原材料的产能过剩,当时一些“地条钢”充斥市场,一些符合国家标准的钢铁企业因为成本所限竞争不过低质低价的小钢铁厂,从而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就产能水平看,“地条钢”不仅短周期是过剩的,放眼10年后、20年后都是过剩的,因此就需要产业结构调整,单靠市场出清这个过程比较慢,因此也需要一些政策引导。新技术、新产业超前建设不是“产能过剩”《21世纪》:近年来包括光伏、锂电池等新兴产业情况如何呢?这是否该被认为是“产能过剩”?影响供求平衡的原因有哪些?陈玉宇:新技术、新产业出现供求不平衡和超前建设并不能认定为“产能过剩”。从长期看,市场对于新产业的产品是有需求的,而且需求会呈现扩张趋势,之所以没有能够立即释放需求,主要是新技术或没能与其他短板协调起来,这需要做好相应配套,要有互补性的技术参与。此外,市场和消费者在认知方面也会有滞后性,接受新技术、新产品也需要一定时间。比如,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产业飞速发展,市场主体聚焦算力领域建设了智算中心、超算中心,但一些大模型应用还没有成熟落地、算力通信网络支撑也存在薄弱环节,这并不意味着算力中心建设是“产能过剩”,随着产业领域协同发展,这些产能将会得到有效利用。在新技术、新产业领域,适度超前建设是必要的,因此产生的供求不平衡也是经常会出现的,并不需要太过紧张。《21世纪》:为什么西方要给中国一些新能源产品打上所谓的“产能过剩”的标签?陈玉宇:现在美欧鼓吹的“产能过剩论”和刚刚谈到的供求不平衡完全没有关系,只是基于本国利益发动贸易争端的一种托词。他们不会关心中国的基础设施产能有没有过剩,也不会关心落后淘汰产能有没有过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一直反复强调,美国将以优势地位为基础与中国保持接触,并寻求“能够掌控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产业端,保持优势地位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自身拼命发展将其他国家甩开,另一种是在别国发展的路上使绊子,让其发展得慢一点。为了达到“优势地位”,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不允许向中国出口光刻机等先进设备,他们的战略目标很清楚,就是不允许中国的技术更强大。然而,在新能源领域,美欧却没法通过限制出口达到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去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等关键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重约为70%。中国新能源车在全球新能源车销售总量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二。为了削弱中国的竞争优势,美欧选择了采用贸易保护措施,而指责中国“产能过剩”就是欧美为施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所找的托词和借口。在我看来,在国际贸易领域采用这样的方式方法,已经背离了良性竞争范畴,其本质是一种“劣质竞争”。美欧不愿意承认自身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劣势,反而指责中国的行业比较优势是“产能过剩”,这种逻辑是站不住脚的。美国媒体和评论家经常讽刺美国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自身产品竞争不过中国,还不让老百姓用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保持出口占GDP的合理比重《21世纪》: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科研能力、技术积累似乎相较欧美还有差距,但为何新能源产业能如此快速地发展?陈玉宇:总体上讲,美欧的科研能力、技术实力还是比中国要强一些的,在新能源领域我国的技术优势也没有到碾压的程度,甚至实验室中的一些尖端前沿领域依然是美欧领先一些。中国做对了什么?中国政府用政策支持了新能源市场需求,这个市场激发了新能源产业快速落地应用、迭代,并形成了产业竞争力。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我们看到在国产新能源汽车刚刚问世的初期,政府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了补贴,这个补贴并不是给予生产端的,而是给予需求端的。可以看到,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中国电动汽车企业依靠持续技术创新,以及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快速发展,这不是依靠补贴取得的竞争优势。美欧等关于“产能过剩论”“补贴倾销论”的指责毫无依据。《21世纪》:针对当前我国产业发展的问题,你有什么政策建议?陈玉宇:在国际贸易方面,建议尽快与欧美就新能源产品贸易问题展开谈判。这不是说我们做错了,而是出于尊重对方安全和稳定的需要,从而避免对方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增加双方贸易的负外部性。与此同时,我国净出口在GDP的占比水平要保持住。2023年我国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为18.6%,较2022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研究测算认为,16%至25%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要保持一定的、合理的出口量,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此外,要根据市场规律,在全球范围内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政治环境、国际关系环境,让其他国家接受中国的知识和技术转移,就像中国当年接受先进经济体的知识技术外溢一样,培养自身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
6月24日 下午 6:03
其他

+1,北大光华前沿科技场景实验室成立!

2024年6月21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前沿科技场景实验室正式成立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全新商业机会以场景驱动技术与产业的深度变革实验室将与全球科技企业、创新机构、行业专家紧密合作推动商学教育、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进科技在落地中实现产品化、市场化、商业化培养具备经管知识储备、科技理解力、行业洞察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前沿科技场景实验室
6月21日 下午 9:54
其他

中国历代政府是如何管好金融的?

中国的金融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政府与金融在漫长历史进程中是如何互动的?随着时代的推移,国家对金融的影响力究竟是在不断加强还是不断削弱,这只“有形之手”究竟是更强还是更弱?而这种演变对于金融市场和金融行业又意味着什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颜色、博士生辛星,在其所著《有形之手:透视中国金融史》一书中,对此进行了探索。该书围绕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展开,从先秦时期到2023年初,为我们呈现了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浩如烟海的金融治理创新如何推动“金融演进”。本书发现,从长期历史来看,中国政府对金融活动的治理不断加强,虽然这种趋势会出现波动,例如明清时期的削弱和计划经济时代的加强,但是最终都会回归到一个稳定的演变速率。这个速率当然受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它与政府的金融治理举措息息相关。不同的政府行为塑造了不同的金融制度,不同的金融制度培育了不同的金融市场。以下为作者对《有形之手:透视中国金融史》一书相关问题的阐述和思考。本书的研究背景政府与金融的互动是理解中国金融发展历程的一个高屋建瓴的视角。一方面,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社会经济背景会对这一时期金融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另一方面,政府本身就是金融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因此从政府和金融的关系着眼研究中国金融史,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现金融发展历程的重要逻辑。相较于当前其他聚焦中国金融史的著作,本书有几个重要的特点:第一,本书从政府的视角出发,所聚焦的点不仅仅是金融发展本身,而是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在金融治理中影响的消长,填补了金融治理史的研究空白。第二,本书并不是简单地罗列历史上的重大金融改革案例,而是关注政府的金融治理思路和措施,以及其背后系统性、脉络性的演变,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通史类作品。第三,书中很多内容脱胎于作者的原创性学术研究,并简化了部分琐碎的考据结果列举,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随着时代的推移,国家对金融的影响力究竟是在不断加强还是不断削弱,这只“有形之手”究竟是更强还是更弱?而这种演变对于金融市场和金融行业又意味着什么?从长期历史来看,中国政府对金融活动的治理不断加强,虽然这种趋势会出现波动,但是最终都会回归到一个稳定的演变速率。这个速率当然受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但它与政府的金融治理举措息息相关。不同的政府行为塑造了不同的金融制度,不同的金融制度培育了不同的金融市场。金融发展十分依赖政策制度,而政府是最大的、最直接的制度供给方。自古以来,金融作为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一旦时机成熟,中央政权一定会加强对金融的治理,这是镌刻在政权组织形式中的本能。随着决策者的政治经验不断积累,治理技术的不断进步,政府的金融管控能力是持续加强的。政府的治理力度越强,其对金融的影响力度自然越大。历史上政府对金融活动的干预从先秦到元代,中央政权都在不遗余力地加强金融市场治理,形成了政府对金融活动干预的“四次扩张”。第一次是两汉之交铸币权的彻底国有化,第二次是隋唐时期信贷等业务管理的细化,第三次是北宋开始的货币下沉,第四次是南宋国家信用的发展,以及由此引出的古代中国货币治理的巅峰——元朝法币。这“四次扩张”,实际上都伴随着中央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然而这一宏观进程也在局部出现过波动。第一次波动始于明朝中后期。随着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市场,由宝钞体系建立起来的中国传统货币金融框架受到冲击。由于缺乏官方统筹管理,白银在中国市场上肆无忌惮地流通。这期间,王朝的货币治理能力出现了退潮,铜币退出的领域逐渐被白银侵蚀,而白银的流入、流出和总量根本不受中央王朝的控制,直到1933年民国政府推行法币,才重新夺回政府对货币的治理权,而这距离明朝中后期,已经足足过去了500余年。第二次波动则来自近现代。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金融治理模式来源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看法与实际情况是有出入的。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所辖局部的金融实践和金融斗争建立在当时全国统一的金融市场环境之下,究其本质并未脱离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轨道。新中国成立之后,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下,政府对于金融的管控变得空前直接,形成了超出历史趋势的强力管理,而随着改革开放,这种直接的金融管控也逐渐松绑。
6月19日 下午 7:07
其他

时代在变,企业和员工怎么变?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变革的触角已经延伸到经济社会的各个角落。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医疗到教育,再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正站在一个全新的时代“门槛”上。新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还引发了对企业发展与就业市场的深刻影响和广泛讨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如何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改变?员工如何在新环境下更好实现自身价值,以及新技术如何在企业发展中普及应用等,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副教授徐敏亚,长期关注中国企业员工与领导的职业行为与成功,近年来深入调研了员工的职场行为,如建言、创新和离职等,并对员工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与模型构建,深入挖掘新管理场景与现象,关注员工心态和行为随环境的变化,探讨员工在职场中的各类表现,力求推动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就业变革当下,人工智能(AI)无疑是科技领域中备受瞩目的焦点。它的蓬勃发展,在为我们带来巨大便利和提升效率的同时,一些担忧和争议也随之产生。一方面,AI技术的发展取代了部分重复性劳动,使得一些传统的工作岗位受到威胁;另一方面,它也为知识型员工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得他们能够从事更有意义、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在徐敏亚看来,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作的本质和组织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AI已逐渐取代重复性脑力或体力劳动职位,但需要复杂技能、判断、直觉和伦理思考的知识型工作,AI并不能完全替代。“它既为组织提供了新的独特机遇,也带来了新的重大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员工个体的能力、心理和行为可能会朝着不同方向演化。对于知识型员工而言,人工智能有望为他们提供更广泛、更有意义的高阶工作任务,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工作价值。”徐敏亚说。徐敏亚指出,AI赋能下个体价值逐渐崛起,企业需要将人力资本视为关键性的战略性资源,并更加关注个体价值的挖掘和培育。“AI所提供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极大地增强了个体对知识和信息的敏锐度。组织内的信息传递已经摆脱了传统的等级链束缚,不再受分工和专业化原则的限制,而是以网状形式在更加扁平化的组织内外迅速传播。”徐敏亚说。在她看来,这种转变极大地提升了员工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追求成就的动机。但是,这种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工作不稳定性,促使员工更加注重个人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这样一种背景下,管理理论研究需要迭代与更新,企业也应更需聚焦于员工的深层次需求与动机。因此,现阶段徐敏亚的研究致力于探索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型员工与人工智能技术如何相互作用,在提高组织效率的同时,确保员工的个人能力和价值得以迭代升级。同时,聚焦于这一时代背景下知识型员工的心理需求,准确地理解其动机与决策逻辑,以便为工作的发展或组织方式的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正如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所预测的,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突破将不会来自技术,而是源于对‘生而为人的意义’的更加开阔的理解。我的研究正是致力于探寻这一深层次的突破,以期在人工智能时代为组织管理贡献新的视角和见解。”徐敏亚说。领导与员工能否“双向奔赴”引进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虽说新技术的发展,推动着高素质人才的诞生,也使得企业更容易打造人才队伍,但如何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企业与人才的互相成就依旧是个难题。徐敏亚在对领导和下属之间的匹配与互补关系进行了研究后发现:一个好领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她深入探索了员工与领导在性格和价值观上的一致性或互补性如何影响员工的行为和工作绩效,并得出结论:当领导和下属在主动性偏好上达成一致时,下属会感受到更高的心理安全感,从而更愿意建言。“在21世纪的工作环境中,员工积极主动的个性,即能主动发现机会、解决问题和对于工作不断革新的品质变得尤为重要。”徐敏亚指出,领导的主动性格是指导员工行为的一个突出的情境权变因素,即领导在决定员工是否乐于表现自己的积极主动倾向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进一步解释,领导是员工理想行为的有力信号传递者,其个性行为会向员工发出信号。同时,员工的个性也会影响着他们对领导发出的信号进行反应。这一信号解读过程,会影响员工能否自如地展现真实的自我。这种舒适感会以心理安全感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心理安全感对员工的工作大有裨益,并会对工作场所的各种积极主动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不过,在如今的商业环境中,虽然员工的建言行为被认为是提升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能为组织提供有关工作流程和问题的重要信息,并促成创新的解决方案,但是大量研究表明,虽然主动具有积极的含义,但领导并不总是喜欢员工的主动。“有些领导喜欢谨慎的工作方式,并非所有领导都认为自己有责任成为变革的推动者,这也降低了他们对员工主动性的好感。最后,一些领导害怕员工的主动性,因为这可能会暴露他们自己的无能。因此,从领导的角度来看,员工的主动性并非在所有环境和情况下都是理想的。”徐敏亚说。并且,员工并不总是认为发表意见是可取的。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员工会
6月17日 下午 6:03
其他

四所欧洲知名商学院代表团到访光华管理学院

院长及相关同事合影自1985年建院以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便开启了不断探索创新、推动教育国际化的征程。多年来,光华管理学院始终以建设“中国的世界级商学院”
6月3日 下午 10:07
其他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生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习与交流

5月18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迎来了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大)中文项目的本科学生。这些同学来自宾大不同院系,都正在学习中文,对中国之行盼望已久。他们带着对中国文化的热情,对中国经济与商业环境的好奇,带着与中国同龄人交流的渴望,在燕园开启了一段短暂但精彩的交流访学时光。课堂求知
5月31日 下午 5:05
其他

为何人们总说“出去走走,放松放松”?

高考将至,很多父母都开始进入了焦虑状态:孩子吃得好不好,睡觉是不是受影响,邻居的装修会不会太吵等等,这些日常小事都成了家里的压力来源,积攒在一起,让很多爸妈和孩子都苦恼不已,甚至消磨了对生活的满意和对未来的热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柏阳的研究《敬畏、日常压力与生活满意度》,探究了敬畏这种情绪如何通过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而有效调节我们对于日常压力的评估,最终让我们感到了生活满意感的提升。过去一段时间,社交媒体上很流行的公园二十分钟理论,让很多人意识到工作生活之余走进美丽自然风景中的积极放松作用,特别是那些壮丽的自然景观(例如:瀑布、大海、浩渺森林)总能让我们心情得到极大的放松。也正因为如此,每当节假日的到来,全国各大景区都会挤满游客。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惊叹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之余,表示身心得到了很大的治愈。为什么总会听到“出去走走,放松放松”?大自然的疗愈作用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柏阳,探究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在壮丽的自然风景面前,人们常常会体验到敬畏感,而这种敬畏通过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而有效调节我们对于日常压力的评估,最终让我们感到了生活满意感的提升。在柏阳看来,正因为敬畏感的这一独特机制,可以使得让人们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重新评估自己面对的日常琐事,让人们摆脱这些小事的困扰。例如,当你深处雄伟浩瀚的山海之中,再重新评估日常烦心的那些事,发现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你的焦虑感会随之大大降低。通过敬畏抵挡生活的压力敬畏是一种复杂的情绪体验,通常在个体面对超越自身理解的宏大事物时产生,例如:壮丽的自然风景,优秀的伟人,宏伟的建筑,动人的艺术作品等。在过去对于敬畏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敬畏能显著改变体验者对自己的认识。在敬畏的时刻,体验者会重新评估自我,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自己和生活。“日常压力,如工作负担、家庭矛盾、交通拥堵等,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长期累积可能对个体造成显著的心理负担。研究者注意到,敬畏这种情绪体验,特别是在面对自然界的壮丽景象或人类成就时,似乎能够引发一种超越自我的感觉,从而可能改变个体对日常压力的认知和反应。”柏阳说。柏阳表示,现代生活中的我们都饱受压力困扰。过去研究发现这些压力中很大一部分并非来自巨大显著的压力源,而是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小事。这些小事可以是跟爱人因为小事的一点点争吵,也可以是拥挤而漫长的通勤,找不到停车位的焦虑等等。虽然这些日常压力都来自小事,但是由于每日都在发生,日积月累,显著降低了我们对生活的总体满意度,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显著的影响,而现代人所谓的大城市病也很多来源于此。有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模糊感受到走进自然,特别是看过瑰丽山水之后那种巨大的放松感。在实践中,人们开始去拥抱自然,徒步、野营、骑行都成了这些年热门的项目。但是,人们始终对这些活动对身心产生疗愈的机制存在困惑,也有些人仍然半信半疑。在这篇研究中,柏阳及其合作者通过六个层层紧扣的实验,给出了自然疗愈背后的机制。“我们常常对压力感到恐惧,因为它们让我们身心俱备,丧失对生活的满意和兴趣。敬畏可能是治愈这种疲惫感的重要助力。通过找寻体会到敬畏的机会,普通人可以更好应对日常生活中日常的小压力事件,让自己活得更加轻松,显著改善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柏阳说。柏阳表示,通过对敬畏体验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敬畏能够通过减少日常压力间接提高生活满意度。这一发现表明,敬畏不仅能够改变个体对压力的认知和反应,还能够对整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这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了新的视角,即通过培养敬畏体验来提升个体的生活满意度。为什么敬畏情绪可以减压?柏阳的研究提出了几个核心假设:首先,敬畏体验与日常压力水平呈负相关;其次,敬畏通过改变个体的自我认知来减少压力感受;最后,敬畏体验能够提升生活满意度。这些假设旨在深入探讨敬畏情绪的心理和社会效应,以及它们如何共同作用于个体的福祉。柏阳及其合作者设计了六项实验来全面检验敬畏与日常压力之间的关系。而为了确保研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研究者们首先对敬畏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将其描述为一种在面对超越个体理解的宏大事物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在测量方面,研究者采用了多种工具,包括自我报告问卷和日常日记,来捕捉个体的敬畏体验。这些工具不仅能够反映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敬畏感受,还能够捕捉到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特定刺激诱发的敬畏体验。通过这种方式,研究者能够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柏阳发现敬畏体验与个体报告的日常压力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那些经常体验到敬畏的个体往往感受到较低的压力水平。此外,即使在控制了其他积极情绪的影响后,敬畏与压力之间的关联仍然显著。这表明敬畏对压力的减少作用是独特的,不仅仅可以归因于一般的积极情绪效应。除了心理层面的影响,敬畏还对个体的生理反应产生了影响。在一项研究中,参与者在观看引发敬畏的视频后,当他们谈论自己的日常压力时,他们的皮肤导电水平和心率表现出较低的生理激活水平。这表明敬畏不单纯是在意识层面减轻个体的心理负担,还能够在生理层面上产生放松效果,从而减少压力的生理反应,提升个体身心健康。为了进一步理解敬畏的独特作用,柏阳与研究团队将其与其他积极情绪进行了比较,如喜悦和自豪。结果显示,尽管这些积极情绪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压力,但敬畏在减少日常压力方面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这一发现强调了敬畏作为一种特定情绪体验的重要性,并提示了其在心理健康干预中可能的特别价值。那么敬畏是为什么可以降低对日常压力的焦虑反应呢?研究发现,敬畏体验让体验者获得“小我”(small
5月31日 下午 5:05
其他

企业和员工,“冤家”还是“一家”?丨光华经管+

面试是百“隶”挑一入职是我司“雇”我在打工更是无“畜”可逃……为什么互联网上与职场相关的热梗总能经久不衰?这些调侃背后折射出怎样的“企业-员工”关系?本期光华经管+小课堂特别邀请了北大光华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副教授刘知与您一同探讨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和谐之道总
5月30日 下午 7:42
其他

刘俏院长受邀赴日本交流访问 解析中国经济加强学术交流

编者按参加在日中国企业协会座谈会,担任“如何理解中国经济”专题讲座主讲,在中日经济学家对话会进行分享交流……5月22日-24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学系教授刘俏受邀赴日本交流访问。围绕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中日经贸合作、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保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等话题进行了分享。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的学术窗口之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学者们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以研究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次交流访问,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有力的传播与介绍,有助于增进日本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全面了解。在中日韩学术交流方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有着深厚的积淀。早在2011年1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就与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商学院、日本一桥大学商学院国际企业战略研究院联合发起成立BEST(Beijing-Seoul-Tokyo北京-首尔-东京)商学院联盟。今年5月上旬,刘俏院长受邀前往韩国,担任品读中国·中国式现代化系列讲座第二讲“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主讲人,围绕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增长潜力、路径目标、宏观政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专业阐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中国经济“大咖”:子虚乌有5月22日,“如何理解中国经济”专题讲座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经济商务公使罗晓梅出席并致辞,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作主讲,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主持讲座。
5月29日 下午 5:43
其他

北大光华“沃土计划”扎根贵州毕节

贵州毕节,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处处涌动着澎湃的浪潮,跃动着勃发的生机。这里,不仅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区域,也是我们敬爱的创始院长、“改革先锋”厉以宁先生生前始终牵挂、关心和为之奉献的地方。2003—2015年,厉先生担任贵州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组长,先后8次亲赴毕节实地考察,为毕节改革发展和脱贫攻坚倾注了大量心血,并因此被称为“厉三农”。在这片山水之间,厉先生留下了他对贫困地区持续发展和贫困群体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与不懈探索。虽然厉先生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对毕节的思考与实践,将和沃土与毕节的深情厚谊一起延续。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渊源和精神传承,使得“沃土计划”思政实践基地在贵州毕节的设立具有特别的意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将通过“沃土计划”让更多青年师生深入了解毕节的历史文化、社会现状以及发展需求,在毕节这片沃土上汲取知识、增长才干,为促进毕节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光华智慧。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探索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新路径,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助力毕节“招才引智、招商引资”提供支持,助推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5月21日至22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马化祥率团赴贵州省毕节市开展调研活动,并在毕节试验区同心展览馆举行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揭牌暨“博雅图书室”捐赠仪式。中共毕节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潘发勇出席仪式并致辞,毕节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秦天志,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市工商联副主席曾友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校团委副书记(兼)鞠晓,学院金融学系教授徐信忠、刘力及校友企业家参加上述活动。仪式由毕节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甘红梅主持。在揭牌捐赠仪式上,马化祥与秦天志共同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沃土计划”思政实践教育基地揭牌,鞠晓和曾友俊分别代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毕节市工商业联合会签署“沃土计划”框架合作协议。同时,马化祥为平山镇水塘小学捐赠“博雅图书室”授牌。马化祥代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感谢毕节市对学院的信任与支持。他表示,贵州毕节不仅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区域,也是学院创始院长、“改革先锋”厉以宁先生生前始终牵挂、关心和为之奉献的地方。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渊源和精神传承,使得“沃土计划”思政实践基地在贵州毕节的设立具有特别的意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将通过“沃土计划”的深入实施,让更多青年师生深入了解毕节的历史文化、社会现状以及发展需求,在毕节这片沃土上汲取知识、增长才干,为促进毕节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智慧。潘发勇指出,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落户毕节试验区同心展览馆,和光华管理学院在毕节实施“沃土计划”社会实践项目,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充分发挥高校优势,探索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高校+”新路径,是助推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的务实之举。基地的成立,必将为光华青年师生从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光辉历程中接受教育、汲取力量、增强信心提供实践窗口,必将为引导光华校友企业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发展信心、树牢家国情怀、争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搭建学习平台。签约仪式结束后,马化祥一行与王志朝等校友就光华贵州校友会筹建座谈,参观同心展览馆,馆内的展板、主题雕塑,充分展示了统一战线和有关方面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取得的成效。观展人员纷纷表示,在同心展览馆深刻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毕节试验区的成功实践,感受到毕节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毕节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在招商引资推介会作专题招商推介,与会企业家进行深入的交流互动,积极探讨发展商机。秦天志详细介绍毕节市“政策、人口、资源”三大优势,希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沃土计划”为契机,帮助毕节市搭建与学院校友企业交流沟通的平台,组织更多校友企业代表赴毕考察投资,助力毕节市高质量发展。马化祥表示,将进一步向学院校友企业推介毕节,争取更多校友企业家来毕考察,捕捉商机、投资兴业,为毕节市高质量发展汇聚发展合力。活动期间,马化祥一行还深入赫章县平山镇水塘小学、天麻种植基地、长冲村养鸡场及七星关区八寨镇金银山村毕节酒厂等地调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171班、157班同学向赫章县平山镇水塘小学捐赠价值5万元的图书、270套学习用具和300余套服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下一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将以基地揭牌成立为契机,加强与毕节市在“思政实践、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用好当地红色资源和千年之变的生动素材,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为学院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提供多层次的成长锻炼平台,奋力书写院地合作、共赢发展的新篇章。沃土计划作为光华管理学院开展的一项本科生思想政治实践课程品牌项目,自2012年启动以来,已先后在全国各地建成20余家实践基地,成为广大青年师生体察国情、社情、民情的重要平台,有力推动了院地合作更加紧密、实践成果更加丰硕。近五年来,在学院党政领导、专业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由高年级党员骨干担任助教,学院组织67个实践团,849名光华学子奔赴祖国各地,获得人民日报客户端、地方新闻联播等报道100余次,形成并积累了多篇高质量调研报告,总字数超过500万字,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知行沃土,领略中华》等2册专著,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来源
5月28日 下午 7:34
其他

他希望,从北大光华“游”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本期对话的同学是沈星宇他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20级会计学专业本科生现担任北京大学游泳队队长北京大学游泳爱好者协会会长在光华这片热土上他挥洒汗水,倾注智慧
5月24日 下午 7:29
其他

刘俏院长受邀赴韩参加中国式现代化系列讲座——“如何理解中国经济”

近日,由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企划的品读中国·中国式现代化系列讲座第二讲“如何理解中国经济”在首尔举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学系教授刘俏受邀担任主讲人,围绕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增长潜力、路径目标、宏观政策等四个方面,阐释了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互动环节,与会嘉宾就如何理解和看待中国经济、如何认识新质生产力、如何看清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等展开热烈讨论。多家韩国主流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的学术窗口之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学者们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以研究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次讲座,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有力的传播与介绍,有助于增进韩国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全面了解,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强劲增长动力以及明确的增长路径目标,从而对中国发展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激发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和期待。中国式现代化系列讲座——“如何理解中国经济”在首尔举行近日,品读中国·中国式现代化系列讲座第二讲“如何理解中国经济”在首尔举行。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大使出席活动并致辞。邢海明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谋求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的实践选择。今天,以倡导科技创新作为主导作用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发挥巨大作用,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新投资、新基建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今年前四个月,中韩贸易额同比增长5.5%,韩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中国经济前景光明,还将有大作为,也将给包括韩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大机遇。希望韩国经济界人士坚定看好中国,深耕中国市场,加大在华创新投入,促进中韩经贸关系取得更大发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学系教授刘俏在讲座中本次讲座特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学系教授刘俏担任主讲人。他围绕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增长潜力、路径目标、宏观政策等四个方面进行专业阐述。首先,中国经济增长空间广阔,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将推动资源配置的更高效能和经济增长的更可持续。其次,以新质生产力为特征的产业转型升级蕴含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第三,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目标日益明确,经济结构中能够带动产业上下游共同发展的节点领域,将成为创新研发重中之重。第四,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箱内容丰富、调控精准有度,能够有力地保障经济稳步发展。韩国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池晚洙在讲座中韩国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池晚洙表示,通过此次讲座认识到不论是新质生产力发展与产业升级,还是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以及科技创新与自主研发,中国经济在许多层面都孕育着强劲的发展动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部分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尚须时间观察,但当前经济发展的活力已经充分显现。讲座互动环节互动环节中,与会嘉宾就如何理解和看待中国经济、如何认识新质生产力、如何看清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等展开热烈讨论。本次讲座是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企划的中国式现代化讲座的第二讲,由首尔中国文化中心、中国银行首尔分行、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韩中友好协会、韩国《中央日报》中国研究所共同主办。韩国前驻华大使李揆亨、新韩银行副行长徐承铉、《中央日报》中国研究所所长刘尚哲,以及韩国主要银行中国事务负责人、主要大学经济系教授、韩中友好协会会员、中资机构代表、中韩新闻媒体记者等60余名嘉宾出席活动。多家韩国主流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图文来源
5月22日 下午 9:02
其他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师生党员赴中国航天员中心参观见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感悟中国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航天精神,激发奋斗力量,强化使命担当,5月19日下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30余位师生党员赴中国航天员中心展开参观见学,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马化祥教授带队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聂海胜出席本次活动。中国航天员中心,全称“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成立于1968年4月1日,是中国载人航天领域内医学与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型研究机构。自成立五十余年以来,中国航天员中心承担多项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任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9类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包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航天员健康保障机制、突破和掌握航天飞行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关键技术、自主研制以“飞天”舱外航天服为代表的航天员系列化功能服装等,是能够独立培养航天员的世界第三大航天员中心,被誉为“中国航天员成长的摇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师生党员同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聂海胜在中国航天员中心合影5月19日下午13时,满怀着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向往之情、对航天英雄的敬佩之心,光华管理学院的师生党员集体前往中国航天员中心参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首先参观了载人航天工程展览馆。载人航天工程展览馆包括工程全貌展厅、航天员系统展厅、空间应用系统展厅、飞船系统展厅等共13个展厅,陈列了神舟七号返回舱、返回舱降落伞、出舱航天服手套和太空授课特质教具等珍贵展览实物,折射出一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奋斗史。通过参观,师生们系统了解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学习了有关航天飞船研发、航天员生命保障、空间应用系统、载人航天测控网等重大航天工程与技术应用。在展览馆的参观过程让师生们备受震撼,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和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师生们参观载人航天工程展览馆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继续参观了用于展开航天员训练、航天技术验证中的两个关键设施:模拟失重训练水槽和空间站组合体模拟器。模拟失重训练水槽直径23米、深10米,通过调整航天员水槽训练服上的配重进行浮力配平,从而模拟类似在太空中的失重漂浮感。讲解员详细介绍了模拟失重训练水槽的工作原理,大家了解到,航天员在水槽中进行的每一次训练,都是为了在真实太空环境中能够更加自如地操作,精准完成各项任务。模拟失重训练水槽(公开资料图片)空间站组合体模拟器按照1:1的比例精确还原了中国空间站的内部结构和环境,是用于开展健康、工作、物资转运等各项保障措施和环境控制保障能力验证工作的重要设施。讲解员详细介绍了模拟器的各个舱体区域,使得师生们对航天员在空间站中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并深刻地认识到,航天员在太空的顺利工作和生活离不开地面上的精心准备和周密训练。大家对中国航天人身上所体现的“严而更严,慎而更慎,细而更细,实而更实”的工作作风感到无比钦佩。空间站组合体模拟器(公开资料图片)最后,师生们前往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进行参观,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深入了解到了包括“玉兔”月球车模型、月球仪模型以及空间站组合体模型在内的诸多实物模型。此外,师生们还得以进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指挥大厅参观。讲解员介绍到,习近平总书记曾亲自莅临指挥大厅,通过现场大屏幕了解中国空间站运行情况和航天员工作情况。通过大屏幕,大家亲眼见证了中国空间站的实际运行轨迹、神舟18号航天员的工作实况以及中国航天测控站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情况。这些画面让大家感到无比震撼和自豪,对于中国航天事业伟大成就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同时对中国航天事业未来的蓬勃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公开资料图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师生党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前合影参观感悟孙静文光华管理学院2020级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直博生在这次党支部活动中,我有幸参观了中国航天员中心,看到了重大航天任务指挥中心,深感震撼。面对最前沿的航天技术和宏伟的科研成果,我不仅感受到了国家科技实力的强大,也深刻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航天员及科研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也深深感染了我,是他们的卓越贡献让我国的航天事业达到如今的先进水平。希望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周旋光华管理学院2020级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直博生今天非常有幸来到航天员中心参观,亲眼见到训练装置和航天成果,我真正体悟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深刻领会到中国航天人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把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把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紧相连的使命担当。前进的道路充满着未知与挑战,我们青年人要坚定“除了成功一无所求,向着成功一无所惜,为了成功一无所惧”的信念,努力将载人航天精神转化为个人的前行动力,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贡献青春力量!师佳鑫光华管理学院2023级统计系直博生感谢学院的精心组织,这次能够有幸前往中国航天员中心参观学习。在展馆中,听着讲解员详细介绍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空间站的情况,我深刻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同时,从航天员的日常训练场景中感受到万里挑一的珍贵。亲眼见到“北京明白”的指挥大厅,第一次看到实体的月球仪,以及实时观摩神州18号乘组在空间站的工作状态,仿佛置身于新闻联播的直播现场。此次参观收获颇丰,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之外的新知识,也对中国航天事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结
5月21日 下午 6:04
其他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第三届“沃土计划”思想政治实践课程论坛举行

初入光华门,便闻“沃土”名在即将踏上沃土旅程的大一新生眼中“沃土”意味着“敢想”的精神青年人怀揣着好奇、敏锐与勇气在脑海中勾勒沃野山川的模样迫不及待地想要走到经济建设前线去“沃土”之魅力还在于引导青年“敢当”青年们走入社会迈出丈量祖国大地的脚步从“闯入者”变为“学习者”再到“参与者”第一次尝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体会光华人应有的品格和担当“敢为”是“沃土”带给青年最深沉的印记走向基层,实地考察工厂和学校,车间和课堂从纸面上拔地而起在旅途中寻找并印证书本上的内容收获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精神2024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征程万里砥砺行”主题论坛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推动校地协同育人高质量发展,5月17日至19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办第三届“沃土计划”思想政治实践课程论坛。本次论坛以“征程万里砥砺行”为主题,通过专题课程、交流研讨和实践参访等不同方式,邀请全国20余家实践基地和校友企业代表,携手近200名北大青年师生,共同探索实践育人、政校企合作新模式,在燕园内外开启青春的盛会、团聚的盛会、发展的盛会。沃野步履,万卷行路;厚土深积,启发思想。本次论坛共分为“领航启新”“携手同行”“挺膺担当”三个篇章,是历届以来参与基地数量最多、活动形式最为丰富的一届。第一篇章
5月21日 下午 6:04
其他

北大光华“燕归来”校友返校日:温馨重聚,共叙光华情

博雅塔幽,未名湖漾。在这春意盎然、师友相聚的季节,我们迎来了北大126周年华诞,更迎来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一年一度的“燕归来”校友返校日。5月12日,对于光华校友们而言,不仅仅是日历上的一个日期,更是心灵深处的一份期盼和归属。毕业20年、15年、10年和5年的值年班级及近千位校友齐聚光华,漫步校园,畅谈过往与未来,寻找那些青春的回忆。5.12
5月20日 下午 6:03
其他

520丨你幸福吗?有多幸福?

今天是5月20日,一个被赋予了爱与幸福含义的日子。当我们试图回答“你幸福吗”这个问题时,实际上是在探讨一个复杂而深刻的主题。幸福,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一种多维度的探索。那么幸福感究竟能否被量化?我们到底幸福吗?有多幸福?这些问题往往能触及人们的内心最深处,却难以得到确定的答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刘烁与苏黎世大学经济学系教授Nick
5月20日 下午 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