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肖筱林:脸书发币抢全球央行奶酪,支付宝和微信等平台也可能受冲击

 

全球最大社交平台Facebook近日发布的一本白皮书,再次把加密货币推向舆论顶端。根据白皮书,Facebook发布名为“Libra”的加密货币项目, 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要打造的是一个新的去中心化区块链、一种低波动性加密货币和一个智能合约平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助理教授肖筱林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Libra想要实现的愿景很美好,对用户来说将是一场有利的金融技术革命,但按照设计,它的发币行为将严重挑战法币的地位,不可避免会引起各国央行和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甚至引发相应的监管举措。因此,来自各国监管层的阻碍将会是Libra面临的最大挑战。和比特币这类虚拟货币在实质上可以绕开全球监管不同,Libra的落地前提必须是先过监管关。


她分析,假设Libra项目放弃与各国央行直接抢夺“奶酪”的货币发行,而是选择与央行合作,只进入清算和支付行业,那么成为跨境支付行业的巨头并无悬念也无太大挑战。这无疑将对我国的支付宝和微信等支付平台带来明显冲击。


肖筱林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数字货币对资产配置和资本管制的影响等领域。


白皮书称,Libra由三个部分组成,共同创造一个更加普惠的金融体系:第一,它建立在安全、可扩展和可靠的区块链基础上;第二,它以赋予其内在价值的资产储备为后盾;第三,它由独立的Libra协会治理,该协会的任务是促进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


所以,首先要明晰的是,这并非由Facebook发行的加密货币,它只是牵头人,真正的主体是Libra协会,其成员将包括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各种企业、非营利组织、多边组织和学术机构,共同负责协会章程的定稿。


根据白皮书,到2020年上半年针对性发布时,该协会的“创始人”数量将达到100个左右。而首批组织包括Mastercard、PayPal、Visa、Booking Holdings、eBay、Facebook/Calibra、Lyft、Uber、Vodafone Group等28家企业巨头和组织机构,覆盖支付业、技术和交易平台、电信业、风险投资业以及非营利性组织、多边组织和学术机构。


从庞大的创始团队来看,Libra一旦发行或落地,所波及的将会是全球数十亿用户和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场,影响力远超目前的任何数字货币。毕竟,目前单就Facebook在全球拥有的活跃用户就已超过26亿。



简单来说,和比特币这类虚拟货币不同,Libra的发行不是ICO,其价值锚定的是一篮子货币,也就是说,它更像是“稳定币”,和法定货币挂钩,因此价值相对稳定,不具有投资价值,也不存在投机空间;其目的在于让人们更方便地获得金融服务,尤其是跨境金融服务,同时享受更低廉的交易费用。


肖筱林分析,如何与各国监管层沟通和博弈,将会是Facebook及其Libra协会的小伙伴们最棘手的任务。和比特币这类虚拟货币在实质上可以绕开全球监管不同,Libra的落地前提必须是先过监管关。


在她看来,比特币这些数字货币因为去中心化和半匿名性质(甚至至今谁也不知道创始人中本聪是谁),可能成为部分人逃避监管、向境外转移资产的手段;但Libra不同,一方面,Facebook牵头的全部发行主体本身是透明的,另一方面,Facebook用户相当部分采用实名,因此更加透明,也更易追溯,所以在满足各国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方面的需求时,存在一定的优势,关键在于如何合作。



要想获得监管层的许可,从短期来看几乎不可能。事实上,Libra发布当天就已经引发了各国监管机构的质疑和担忧,除了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还有Facebook长期被诟病的隐私保护。


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沃特斯(Maxine Waters)就在本周二的一份声明中称,考虑到Facebook麻烦不断的过去,该公司应该停止Libra项目的开发,直到国会和监管机构有机会审查这些问题并采取行动。Facebook高管也应就这些问题提供证词。沃特斯提出,加密货币市场目前缺乏一个清晰的监管框架,无法为投资者、消费者和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保护。


然而,即使退一万步来说,假设Libra项目放弃与各国央行直接抢夺“奶酪”的货币发行,而是选择与央行合作,只进入清算和支付行业,那么成为跨境支付行业的巨头并无悬念也无太大挑战。这无疑将对我国的支付宝和微信等支付平台带来明显冲击。



对于Libra,各国央行和监管层的顾虑和关注重点主要有哪些?落地的前提和较为可行的走向是什么?这会进一步加强美元在全球的霸权地位吗?中国在这方面应该持什么态度?对未来有什么挑战?围绕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肖筱林教授。


记者:和比特币这类虚拟货币及中国普及的支付宝等支付方式相比,Libra有哪些颠覆性?


肖筱林:首先,Libra这种货币不是由任何政府部门或者权威机构来发行的,而是通过算法,即借鉴了比特币所依托的区块链技术,这让全球20多亿用户可以在跨境支付领域享受更低的成本,它瞄准了这个市场。


也就是说,Libra具有比特币这类虚拟货币去中心化的优势和特点,同时又比这些虚拟货币拥有更强大也更透明的企业支持。比如Facebook及其伙伴Visa和Master这些巨头,对用户来说,都是一种良好的背书。


另外,比特币这类虚拟货币的价格波动特别大,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而更多的是投机的数字化资产。而Libra从设计来看,更像是稳定币,价格基本稳定,因此也更容易获得用户的信任。


其实货币本质上就是一种“信任”。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现钞,本质上是一张纸,没有任何内在价值,但因为政府提供了信用背书,普通大众对于法定货币的“信任”才使得它能够成为货币,从而承担作为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计价单位等的职能。比特币之所以会在2009年出现,也因为金融危机发生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政府持续进行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让普通老百姓对法定货币产生了不信任。所以,比特币的诞生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用户对政府机构和法币的不信任。



但比特币的最大问题在于,虽然一开始确实被设计为货币,但由于发明者中本聪更多是计算机专家,而不是货币专家,所以设计中也存在比较多的缺陷。目前,由于比特币的价格波动太大,很难承担起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基准功能。


Libra不仅保留了比特币去中心化的特点,也弥补了诸多缺陷。它的定位是超越国家主权的国际货币,而不是投资或投机工具。


记者:对于Libra,各国央行和监管层的顾虑和关注重点主要有哪些?落地的前提和较为可行的走向是什么?


肖筱林:依托政府信用来发行货币,并执行货币政策,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央行最重要的职能。而且,政府从中可以收取可观的铸币税。事实上,只要有通货膨胀,央行就相当于在收铸币税。如果看美联储的数据,这笔利润是非常可观的。


Libra的发行确实是动了各国央行的奶酪,挑战了法币的地位。因此,要想落地,必须看Facebook他们怎么和政府沟通,从而获得监管层的支持。



毫无疑问,央行对于捍卫自己发行法定货币的态度是很坚定的。比较法币和私人数字货币,央行的货币发行是极度中心化的,但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带来的颠覆性的去中心化的货币发行方式,所以存在巨大的差异。而Libra要借鉴的是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最终发行的到底是去中心化的货币,还是像央行这样的中心化货币,目前并不明确。毕竟和Visa这些巨头合作,也存在想要保留部分中心化权利的可能。


想要和央行争夺货币的发行权,必定是水火不相容。如果不触及央行的货币发行权,而是给央行提供金融基础设施,那么各国央行可能会容忍Libra的出现。在Libra之前的任何数字货币,如果真的起到了交易媒介的作用,央行肯定要猛烈打击。


目前,美联储对比特币和其他数字货币,更多是作为证券的类别去监管。之所以没有上升到严厉对抗,原因是它们更多是投机资产,还不是真正的交易媒介,并没有到挑战法币的程度。


另一方面,抛开发行权,支付和清算的领域是存在较大空间的。在跨境支付领域,设计和一篮子货币挂钩的国际货币,很可能会让广大用户从中受益。例如,在国际贸易结算中,超过一半的交易是通过美元来进行支付和结算的。但在如今中美关系紧张,汇率波动较大的时候,如果存在一个超出国家主权被各方接受的货币,必定能提高效率和贸易额。


记者:Libra主要还是由美国企业和协会发起的,所以挂钩的法定货币应该也是以美元为主。这会进一步加强美元在全球的霸权地位吗?


肖筱林:对Facebook来说,牵头发起Libra更多是从战略转型的考虑。但从美元依然占据国际货币的霸权地位但在逐渐下降的现状来看,的确不能排除你说的这种可能。


Libra的野心在于从发行到支付和清算,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均能控制。要看Libra和美国政府的监管部门如何协商和谈判。虽然美联储的货币发行权力受到Libra的挑战,但基于维护美元作为国际货币霸权地位的考虑,那么美国政府也可能会对Libra有所松绑。


记者:Libra如何满足各国不断加强的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的要求?


肖筱林:Facebook用户相当部分是实名的,或者Libra的发行可以要求用户实名。因此在满足反洗钱等要求上,会有一定的优势,关键在于怎么合作。


相比较匿名的比特币,可以做到实名的Libra还是比较透明的。但是,假如Libra保持一定的匿名性,那么就会遇到像比特币一样的问题。


我们知道,基于现金的交易能够做到匿名,那么新型数字货币是应该做到同等的匿名性,还是基于交易和监管的需要,采取实名制?这是非常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在很多国家的央行都在非常严肃认真地研究和开发相关技术,考虑发行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这既是基于比特币和其他私人数字货币带来的挑战,也是因为金融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央行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在技术上可行。如何设计央行数字货币,应该匿名还是实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监管层希望越透明越好,但从个人来说,你愿意多大程度地把自己的隐私权交给政府?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按照特点应该是非匿名的,但如果非匿名,就会涉及隐私的保护,如何把握这个度也很微妙。


记者:Libra的出现,也让人担心数字信用霸权可能再次落入美国手中。那么我国对于Libra这种货币,应该持怎么样的态度?如何监管?


肖筱林:我国政府对于区块链技术是鼓励且持开放态度的,希望抓住技术的前沿,并利用最新的技术来实现金融科技和央行数字货币的弯道超车。所以在监管和开放的天平中,也有微妙的地方。


对于Libra,虽然Facebook并未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监管层和相关互联网金融企业不能置身世外,毕竟Libra的设计意图确实瞄准了国际货币和跨境支付的空白,一旦落地,带来的影响将是空前绝后的。



因此,一方面我国央行应该继续保持对于数字货币的审慎关注和监管,包括对Libra这样的数字货币;另一方面,中国的相关互联网金融企业更要强烈关注,甚至积极参与相关技术开发。


除了监管层,真正要担心的其实是国内的支付巨头们。如果Libra真的落地实施,中国的互联网支付巨大必须要积极跟进,因为目前阿里和微信的移动支付在国内是全面铺开,但在跨境支付方面业绩平平。


从监管层来看,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也存在较大的空间。因此,我国监管层既要保持审慎的关注,也要关注这场金融技术革命,并懂得及时利用这些技术。


肖筱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加入光华之前,她于2017-2018年在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担任助理教授,2015-2017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2014年在澳洲悉尼科技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她的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China Economic Review 等国际顶级和权威期刊。目前研究聚焦于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数字货币对资产配置和资本管制的影响等领域。

相关阅读:

破解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机理——金融调控“法宝”的秘密 |学术光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