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光华新力量:晖光日新,岁月可期

北大光华行政中心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24-10-28

今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迎来三位新老师,他们是:组织与战略管理系讲席教授姜铠丰,金融学系助理教授李波,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助理教授解海天。


我们在第一时间采访了三位老师,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的世界,听听他们的故事。




世界上最快的捷径,

是不走捷径。

姜铠丰

深耕领域,终成大咖

2023年8月,姜铠丰教授回到中国,加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成为组织与战略管理系讲席教授。这无疑是姜铠丰学术生涯和人生道路又一个新的开始。


在此之前,姜铠丰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15年,15年间,他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于2013年获得美国罗格斯大学产业关系和人力资源专业博士学位,并先后在美国圣母大学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了管理学副教授和教授的职位。多年来,他一直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深耕,在国际顶级高水平期刊发表过30多篇学术论文,是该领域在过去十年最高产和被引用最多的学者之一,并获得了管理学界的多项职业成就表彰。他目前还担任Personnel Psychology期刊副主编,美国管理学会人力资源分会的联合主席等。

右上:获得美国管理学会职业生涯成就奖

左下:晋升教授



提起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姜铠丰介绍道:“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着重于如何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使其与公司战略及其他内外部环境因素相匹配。这样既可以为员工创造更具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能力和技能,点燃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又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吸引、激励和保留人才,确保其持久的竞争力。近几年,我们也在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新兴的大数据、AI等新科技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同时,他也表示:“我希望接下来做更多的长期追踪的纵向研究,或者针对企业正在进行的变革去开展一些现场实验研究。”


认准方向,全力以赴

早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期间,姜铠丰就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学术研究萌发了兴趣。在美国罗格斯大学读博期间,他遇见了很多人力资源管理的知名学者、奠基性人物,促使他的研究领域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明确定位后,姜铠丰教授对战略人力资源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文献阅读与研究,并找准方向,全力以赴。


姜铠丰认为,做学术研究,三点至关重要:首先,要对学术研究本身有持续的好奇心与学习欲望。学术研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会遇到很多挑战,如果不是源于自身的好奇心和兴趣,会难以坚持。其次,要逐渐建立自己的学术身份,scholarly identity。比如我也涉猎过其它研究领域,如组织行为学中的领导力、创造力、工作团队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有意识地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中。我认为这是我最核心的部分。当你有了学术认同后,会逐步建立起在小圈子里的知名度,同时找到更多人结伴而行。第三,要不断补强自己的科研能力。学术研究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和积累大量的科研、统计、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我们尽量在各个方面都做到不差,甚至突出。这些加起来,慢慢积累以后,如果我们可以体会到学术带来的乐趣,比如论文发表了,研究成果被企业采用了,你会慢慢的形成职业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激励你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与学术研究一样,姜铠丰认为,大学教授也要有所取舍,建立起身份认同。“对于大学教授来说,科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要承担教学和服务,甚至为企业和政府建言献策的能力。但其实很难成为一个六边形战士,各方面都做到一流。因此要在尽可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出取舍,明白自己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身份认同是什么,建立不同目标之间的优先级,然后再全力以赴。”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生活中,姜铠丰与太太既是家庭中的相伴人,又是事业上的同行者。他们都是组织与管理领域的教授,并一起育有三个孩子。提起家庭,姜铠丰说:“有了孩子以后,我们会将个人休闲的时间更多给到家庭,每个幸福的家庭都需要家人共同的付出,很多时候都是在一种焦灼、冲突和保持平衡的过程中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来营造很多美好的瞬间。” 未来,对于姜铠丰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

姜铠丰也即将在光华开设一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博士研讨课和一门MBA选修课,他已经为课程做好充分准备,等待与同学们的分享。他向同学们推荐了《Opening the Black Box of Editorship》,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如何写文章、如何投稿,在投稿过程中如何应对。面对同学们,姜铠丰想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其中有三层含义:首先,只要你一直在做正确的事情,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前程自然而然就会到来。其次,肯定了努力的意义,如果你付出了努力,也许短期看不到收获,但是要相信,努力会让你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下一个阶段可能会帮你得到下一个机会。第三,做事情要追寻自己内心的选择,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做出选择就全力以赴,而不是为了结果或者名利所动。”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同样是姜铠丰事业和生活的最好诠释。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前进,时间终将给你答案。相信未来,姜铠丰也将在光华收获属于他的丰硕成果。




坚持长期主义的

中国经济探索者

李  波

探究中国问题,扎根中国大地


十年前,李波从加拿大女皇大学毕业,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她回到中国,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任职。今年,李波加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系。十年来,她一直在做的是,基于中国经济、扎根中国大地的研究,探索中国金融改革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


李波介绍说:“我目前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破产制度改革,主要是基于民营企业的困境,聚焦民营企业的问题,探索我国破产制度改革对企业的破产重组有怎样的影响,对企业发展有怎样的促进作用。二是产业政策,主要是回顾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之路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收集一些微观数据,比如对钢铁企业几十年的追踪,看他们的发展路径。”


原创与冒险


对于学术研究,李波认为:“最重要的一是坚持做原创性的研究,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我们现在需要用原创性研究来探索中国问题,而不是照搬西方的理论,要给予我们的发展路径新的思考。二是敢于冒险,做研究是在不确定的路径中探索,过程中会有很多失败和挫折,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我们勇于冒险,并保有家国情怀,会收获很多。我觉得这是我们学者应该有的态度。”


多年来,李波始终在践行着原创且冒险的研究,她即将给金融硕的同学们开设一门金融监管的课程,希望在授课中鼓励同学们,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当下比较重要的问题,开展发现性的研究,并在过程中充满创造力地不断颠覆理论,重新思考和审视问题。


好的经济学与好的生活


生活中,李波在难得的业余时间,最喜欢的是撸猫。她的家里养了两只猫,在学术研究的同时,给自己一些放松。同时,她也很喜欢跑步和健身,以获得更多的能量。



李波给同学们推荐的书籍是《好的经济学: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行动方案》(GOOD ECONOMICS FOR HARD TIMES)。“这本书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带来的著作,涵盖当下比较重要的问题,贫穷、环境……可以让我们思考经济学如何更好地改变社会。如果同学们在思考自己的学术课题,不妨翻翻这本书,开拓一下思维。”而坚持长期主义,是李波最想对同学们说的,“无论是将来的职业发展、学术之路,希望同学们更多的是坚持长期主义,思考自己未来5年、10年后做什么,从而选择自己的阶段性目标,以减少焦虑,根据未来目标来做现在的事情。”





不断超越自我

的理性思考者

解海天

计量经济学的独特魅力

今年6月份,解海天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毕业,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选择回国,加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这是他的第一选择,也是他职业生涯的正式开始

解海天与博士导师孙一啸

解海天的研究领域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并不是研究一个具体的经济学领域,而是一种各领域可以普遍运用的研究方法。这也是解海天热爱计量经济学的原因之一。“从我个人而言,我很喜欢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特点。计量经济学是用量化模型来研究经济理论和现实中的经济现象与政策之间的内在关联。其落脚点在于各种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的方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经济学研究中,我们能更加定量地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更好地施以政策。也就是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和实证工作形成完美互补,帮助实证工作者运用到各种场合来解决问题。另外,我比较喜欢计量经济学对数学逻辑思维的运用。通过数据和模型,我们能更清晰地把握结论是怎样得出的,以及这个结论在现实中如何推广和运用。”正是计量经济学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解海天不断探索。


自我反馈与终身学习

在对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和探索中,解海天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会自我反馈。“学术研究跟学生时代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时代,我们的学习能够很快通过考试得到反馈。但是学术研究中,写论文的周期会比较长,我们需要学会自我反馈,将脑海中的想法不断地通过写作的方法进行迭代,产生文稿。然后不断地看,就会产生新的领悟和感受。”


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反馈,也正是一次又一次的更新迭代。解海天认为,作为大学教授,最需要秉承的是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进行学术研究,就需要了解领域内最前沿的、大家目前最关心的问题,以及整个问题发展到什么阶段了,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认知。同样,教学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之前我担任助教的时候,一个课题反复教了四年,每一次教都有新认识,最后我对这个学科的认识也完全不同了,因此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明年春季,解海天即将为博士生开设一门《因果推断》的课程。“因果推断是从数据中研究各种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出哪些是因、哪些是果,以更好地运用与实践。我希望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讲清楚,多举一些实例,让同学们能更好地理解,更好地从数学角度看待这些方法。”


人生如棋,超越自我

人生如棋,生活中,解海天最喜欢的是围棋,早在幼儿园阶段,他就接触了围棋。“当时我在幼儿园住校,晚上会开设一些兴趣课程,父母就给我报了围棋。一路学下来,取得了业余三段的水平,之后因为学业就放下了。但是我现在还是很喜欢看围棋比赛,既是有意思的消遣,也是一种思维习惯的培养。首先,它告诉你,要有耐心;其次,围棋的每一步都不能只看当下,是一个比较长的博弈过程。这其中有着无穷的乐趣。”


也正如解海天自己对学业和人生的感悟,他向同学们推荐的书籍是《人类简史》。“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一些原本被刻在基因里的习惯,如今却成了阻碍发展的因素。这正如我们的学习和人生,人的进步的过程是一个自我革命的过程,因为在上一个阶段形成的思维习惯,下一个阶段可能成为我们前进的阻力。我们需要将旧的思维摒弃掉,才能获得新的思维。因此,我想跟同学们分享的是,我们要不断突破舒适区,超越自我。最困难的时候,恰恰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只要我们坚持一下,过了这个坎,就会打开新的格局,进入到新的阶段。”


已经进入新阶段的解海天,也期待在光华能不断超越自我,做出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晖光日新,岁月可期


看完三位老师的故事,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长期主义的坚持者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当我们持续努力,不断超越自我,终将收获不一样的未来。


相信三位老师也将在光华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晖光日新,岁月可期。


The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