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年6月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20种)

2016-06-09 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

-点击上方“中华读书报”可以订阅-

中华读书报月度好书榜始于2006年。2月至11月每月初,我们都会为读者奉上由编辑部遴选的一份书单。我们选书的标准兼顾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和趣味,重点关注思想、社科、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科学、童书等类图书。望能有助于大家选书读书。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赵汀阳著,中信出版社20161月第一版,49.00

赵汀阳于2005年初次提出“天下体系”的原创理论框架(《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引起学界关注、批评和讨论。十年之后的这本书在延续前作基本观点基础上,整合作者的新思考,回应学界批评与建议,对“天下体系”理论作了更为周全的论证和阐述。在赵汀阳看来,今天的世界还远未“世界化”,“天下体系”理论要求“以整个世界作为思考单位去分析问题”,从而“能够设想与全球化的现实相配的政治秩序”。“天下无外”,接受“天下体系”意味着“取消了外人和敌人的概念”,这将使得民族国家体系蕴含的敌友政治无存身之地。书中还梳理了古代中国“天下”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实践,并对未来世界作了预言式的构想。书中洋溢的理想主义和激情,独到的运思和明晰的论证,一定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藩屏:明代中国的皇家艺术与权力》,[英]柯律格著,黄晓鹃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第一版,68.00元

这两年,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器物、民俗的著作颇成为小众范畴的出版热点,对中国历史、艺术史研究颇有心得的英国艺术史学者、牛津大学教授柯律格无疑是此类西方学者中重要的一位。在《藩屏》中,他切入的路径是明代皇室宗亲(藩王及其他),以及所关联的“王国”延伸出的历史、地理特别是艺术话题,从王家景观、书法、绘画、手工艺品等艺术领域谈起,将明代的政治、社会、文化等背景加以叙说和解读,进而实现从艺术史进入、朝着更为驳杂广大的立意而去。这是柯律格在前作《雅债》《长物》中就已采用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而举重若轻、娓娓道来的叙事笔调则与史景迁的中国古代史写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角度不乏别致、雅俗共赏的自西方视角反观东方文明的艺术史读物。

 

《蜻蜓眼》,曹文轩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年5月第一版,22.00元

丝绸商的儿子杜梅溪在法国马赛偶遇了法国女子奥莎妮,两人一见钟情。半个世纪之后,奥莎妮从少女到老妇,渐渐融入了中国的生活、中国的家庭。她给这个中国家庭带来了优雅与温润,其异国血统亦在特殊的年月中成为这个家庭灾难的来源。小说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主要时代背景,以奥莎妮的小孙女阿梅的成长为主要故事线索,并以这个孩子的视角,勾勒了在那特殊的年月中一家人相扶相帮、相濡以沫的动人情景。作品延续并体现了曹文轩对他的文学理想及美学理想的坚持,文字如水一般潺潺流淌,质地光洁绵密,使整部作品富有一种曹文轩作品所特有的优雅、纯净。作家将笔触写到人性的深处——在风雨飘摇的年代中,正是人性所发出的微光,使得这个特殊而又平常的家庭保留了属于自己的尊严。


《第二本书》,[俄]娜杰日达·曼德施塔姆著,陈方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第一版,78.00元

娜杰日达的文学天赋早在《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中就得以展现。她对丈夫曼德施塔姆的回忆不止令世人知晓这位俄罗斯大诗人的多舛命运,领悟并铭记他的诗歌杰作,也使娜杰日达自己的写作具有某种光彩,《第二本书》使得这种光彩愈发浓厚。这本回忆录是前作的延续,也有其独立性,在时间跨度上要较前作更大,写作视角上则从全然以曼德施塔姆为中心逐渐扩展到更广层面,娜杰日达本人的自我意识也在这本书中有所加强。书中以动人的情绪与生动的细节还原记述了她和曼德施塔姆从1919年到1934年的创作和生活,穿插其间的彼时苏联的政治、文化局面,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他们与曼德施塔姆同时代诗人、作家的交往,这些生动的记忆片段不失为难得的第一手资料,今天读来尤感珍贵。


《安尼尔的鬼魂》,[加拿大]迈克尔·翁达杰著,陶立夏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5月第一版,45.00元

这是加拿大作家翁达杰唯一一部以出生地斯里兰卡为背景的小说,为写此书,他潜心多年搜集资料,了解法医学与考古学知识,将内心对动荡中的故土的怀念与忧虑和细腻的小说语言、从容展开的叙事结合起来,最终完成这部情感深挚、扣人心弦、异国情调浓郁又直击人性善恶极端的佳作。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的斯里兰卡,政府与叛军和分裂派武装频频交火,内战下的普通百姓生活颠沛,时有性命之虞。主人公安尼尔是受国际人权组织委托前往斯里兰卡与考古学家配合调查当地内战下伤亡情况的法医专家,她生在斯里兰卡,长在西方世界,对于这片土地有着复杂的感情。在探究一具骸骨死亡原因的过程中,罩在战争、人性以及人物命运上的迷雾散去,隐藏其下的真相令人深深触动。


《大都无城: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许宏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5月第一版,48.00元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通过大量的资料积累与实地考古勘察,提出“大都无城”这一与中国古代“无邑不城”相异的观点。书中以倒叙手法从晚近中国向远古追溯并得出结论,在中国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二里头国家(夏王朝后期或商王朝)诞生到汉代,绝大部分都城没有外城。扎实的学术积累与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使这本专业考古、历史著作有着相当强的可读性。


《中国社会史》,梁庚尧著,东方出版中心2016年5月第一版,58.00元

本书是作者在台湾大学历史系讲授“中国社会史”课的讲稿,内容系统、严谨,可供史学专业人士学习研讨,也是一般读者了解历史上中国社会实况的上好读本——国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往往偏于政治方面,对社会方面关注不够,这是应该补上的一课。关于古代中国的身份制度、从门第社会向科举社会的演变、宗教(道教、佛教、秘密宗教等)的社会根源和影响、土地制度、城市状况、福利制度等等,作者都有精彩论述,且不乏学术上的创见。


《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王明珂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第一版,49.00元

读过台湾学者王明珂《羌在汉藏之间》等著作的读者,从这本《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或可探究作者完成这些著述的理论与观点的源头。作者通过人类生态、本相/表相、认同/记忆、文本/情境等概念,提出一种由表相(文本、图像、电影、社会事件等等)认识社会现实本相的分析法。这是一种结合多种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研究,作者称之为“反思史学”。相信本书对于相关学科的学者在方法、理论方面深具启发意义。


《无悔:陈明忠回忆录》,陈明忠口述,李娜整理编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4月第一版,48.00元

这是台湾社会运动家、“统左”组织代表人物陈明忠的口述回忆录,作为亲历“二二八”事件的台湾最后一个政治死刑犯,陈明忠的人生经历起伏颠沛。他在书中回忆了从童年、少年时代因与日本同学发生冲突进而产生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直到他参加“二二八”事件身陷囹圄,再到他结束21年铁窗生涯后积极投身促进两岸和解的一系列社会运动。这些回忆是陈明忠个人的人生履迹、心路历程的记录,也是台湾社会大半世纪风雨摆荡的折射。


《正义的前沿》,[美]玛莎·C.纳斯鲍姆著,朱慧玲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89.00元

罗尔斯的正义论是当代最受肯定的的正义理论,但它也未能解决三个问题:如何让正义的阳光照临身体和心理不健全者、他国的公民以及非人类动物?《善的脆弱性》的作者、被《新政治家》杂志列为“我们时代的十二位伟大思想家”之一的玛莎·C.纳斯鲍姆正是从处理上述问题入手,提出了一种可以更好地指引我们进行社会合作的社会正义理论。该理论突破了罗尔斯仍然坚持的契约论传统,发展出一种基于“能力”的替代理论,对当代政治哲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思虑20世纪:托尼·朱特思想自传》,[美]托尼·朱特、[美]蒂莫西·斯奈德著,苏光恩译,中信出版社2016年3月第一版,68.00元

这是一部有关欧美现代政治理念的历史,也是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的精神传记。朱特与同样专精于欧洲史的蒂莫西·斯奈德进行的这场对话贯串了朱特的一生,并穿越了20世纪政治思想中某些最为重要的场景:大屠杀,犹太复国主义,马克思主义及其诱惑,法西斯主义和反法西斯主义,自由主义在东欧的复兴……迷雾笼罩的20世纪和那些难以理解的理念经由两颗非凡头脑的过滤变得明了起来。


《关于爱国:论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意]毛里齐奥·维罗里著,潘亚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第一版,38.00元

爱国主义在中国绝对是一个好词,但对德国人而言,这个词却有相当负面色彩,谈论它必须小心翼翼。原因在于,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二者常常纠缠不清,一种主义总是难免被污染以致变质。本书旨在区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重建这两个术语的初始内涵,主张回归到没有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重建共和爱国主义。在今天,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具有极为强大的动员能力,对其进行反思深具价值。


《德国公使照片日记(1900-1902)》,[德]阿尔方斯·冯·穆默图,程玮译,闵杰编撰,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年3月第一版,68.00元

19007月,接替此前被清军枪击身亡的克林德,穆默来华就任德国驻华公使。作为摄影爱好者的穆默在华两年间拍摄了大量照片,并在回国后整理成册。这本书就是根据穆默当年的照片集选编而成。照片不但反映了八国联军进军和《辛丑条约》谈判的情形,还记录了北京、上海、天津、承德等十多个地方的名胜和风土人情,兼具史料与欣赏价值。近代史专家闵杰先生对每副照片作了考证和解读,大大提升了本书的史学和阅读价值。


《可控的紧张:中日美之间的认知与误认知》,张云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第一版,39.00元

张云博士曾在中日美三国求学和从事研究工作,这构成了他开展中日美三边关系研究的优势。作者以“认知”和“误认知”为分析框架,对中日美的相互认知及在此基础上的政策实践进行的分析,有助于读者从庞大的信息量和瞬息变幻的具体事件中拨开云雾,把握本质。作者认为三边关系在过去几年里动荡不迭主要是相互之间的“误认知”所致。中美日需要相互了解对方的决策都是在国内政治的环境下做出的,并在此基础上相互适应,找到共存之道。


《教育的重建》,杨东平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5月第一版,39.80元

本书是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先生近年来教育演讲的结集。这些演讲围绕中外教育差异、高考改革、教育公平、教育的历史文化传统等问题,揭示教育的价值,探讨改革的方向,回答什么是好的教育。其中既有关于BBC聚焦中国式教学的纪录片、语文教师马小平等教育热点事件的讨论,也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之路”“教育之道:让人成为人”等兼具理想主义与平和态度的深度思考,值得相关人士参阅。


《去年天气旧亭台》,叶广芩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6年5月第一版,36.00元

长居西安的叶广芩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她的写作也大多以北京为背景,被视为当代“京味”作家的代表。在这部小说集中,不少篇目以老北京地名、建筑物命名,故事和人物也都是作者非常熟悉的,日常烟火气的百姓生活,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加上京味十足的文笔,承载着作者的北京回忆和思乡情绪。


《多余人的回忆》,[美]艾伯特·杰伊·诺克著,兀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3月第一版,65.00元

艾伯特·杰伊·诺克是美国20世纪杰出的散文家,也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家。《多余人的回忆》是他的回忆录,不同于通常回忆录之处在于,作者不着意于自身经历的叙述,而更多着力于思想历程的刻画,并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关于社会、国家、经济、文化的理论。他的主要观点是反集体,鼓励人们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个性,不要屈服于集体主义,反对战争,抗拒庸俗。


《一个更安全的地方》,[英]希拉里·曼特尔著,徐海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版,98.00元

1789年,三个省里的年轻人来到巴黎,各自心怀豪情壮志。命运的手指在这三人身上信手拨动,一个国家的历史走向就此改变。小说细致展示了法国大革命三个巨头丹东、罗伯斯庇尔和德穆兰不为人知的私人生活,并透过三人的眼睛,重现了大革命前后的种种历史事件。两届布克奖得主、《狼厅》《提堂》作者、历史小说名家希拉里曼特尔写法国历史能否像她写英国历史那般游刃有余,令人好奇。


《伊莎贝拉:武士女王》,[]克斯汀·唐尼著,陆大鹏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5月第一版,86.00

伊莎贝拉女王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她与斐迪南的联姻为今日西班牙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她征服格拉纳达,把穆斯林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她赞助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远航;还有,她建立了臭名昭著的异端裁判所……记者出身的克斯汀•唐尼生动讲述了这位传奇女性的一生,描摹了驱动她前行的宗教信仰,不但为我们奉献了一本好看的人物传记,也对我们理解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有所助益。


《露露一定有办法》,[奥地利]米拉·洛贝著,裴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4月第一版,35.00元

露露是被小主人丢在垃圾堆的黑人娃娃,但她不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必须被丢弃。她在垃圾堆邂逅了另一个被丢弃的娃娃马克斯,还捡到了一大块红布,以此为原料修补了包括自己在内的被弃玩具,让大家重获自信还能帮助别人……出自奥地利儿童文学名家米拉•洛贝之手的这部作品充满想象力和童趣,也向小读者传达了节约、环保的道理。


本文为中华读书报原创作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获取授权请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