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图书订货会值得关注的70种图书(上)
《中华读书报》2018年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01
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又迎来了出版界新书井喷的一个时段。中华读书报记者先期获取了很多出版社的新书信息,从中遴选了70种图书推荐给大家。今天介绍35种(人文社科、财经、科学等方面图书为主)。
《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罗新著,新星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45.00元
53岁时,北大历史系教授罗新完成了他15年前的夙愿——从大都走向上都。自北京健德门启程,沿着古代辇路北行,经龙虎台,过居庸关,行黑谷,越沙岭,背着行囊,徒步穿越北京、河北的重叠山谷,进入内蒙古草原,穿行于田垄与山谷间,一步一步走完了从健德门到明德门的450公里山川河流,抵达上都。罗新用艰苦的徒步行走,做了一场关于历史、当下、自我的深刻探寻。
《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苏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86.00元
中国古代宪制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持久存在的制度经验,有其自己的逻辑和合理之处。但近年来社科领域特别是法学领域,对于中国自己的制度研究较少。苏力从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视角出发,对历史中国的宪制经验进行了总体把握和深度总结,揭示了历史中国千年传承、具有强大活力的原因,并力图阐释中国在制度文明上独有的贡献。
《枢纽——3000年的中国》,施展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99.00元
《枢纽》的核心是要回答“何谓中国”这一问题。不同于传统“文人治史”,施展在这本书中,以问题为导向,超越了具体学科的限制,调用地理、历史、哲学、思想、经济、财政、货币、军事、人口、社会、法律、国际政治等学科领域的知识,对中国几千年的复杂历史,以及百年来的成败兴衰给出了一个统一的解释框架。
《梁漱溟往来书信集》,梁培宽编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11月第一版,128.00元
本书辑录梁漱溟先生往来书信七百余封,时间跨度从1916年到1988年梁漱溟先生去世,历七十余年。涉及人物众多,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梁启超、张申府、冯友兰、胡适、熊十力、马一浮、胡兰成……这是迄今至为全面的一次梁漱溟书信整理,其中许多书信为首次公开发表。这些书信不仅是梁氏个人不同时期思想、情感、生活等的记录,也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缩影。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著,中华书局2017年11月第一版, 36.00元
她是
35 42624 35 15043 0 0 3710 0 0:00:11 0:00:04 0:00:07 3711生眼中要眇宜修的湘水女神,也是无数人通向古典诗词海洋的摆渡人,她使古老的诗词获得再生。她是才情纵横四海的大家,在颠沛流离中写下慑人心魂的诗篇。本书以时空顺序铺陈叶嘉莹先生94载的人生经历与学术生涯。同时,从叶先生对古典诗词的阐发中,可以感悟其人生大境界,在与诗为伴的沧桑岁月中,其生命品质与人格魅力亦成为一道美丽的“景观”。
《遇见中国:卜力眼中的东方世界》,[英]亨利•阿瑟•卜力著,[英]莫蒂默•曼培斯绘,李菲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年11月第一版,48.00
亨利•阿瑟•卜力于1898-1903年受英国政府委派,出任香港总督。其间,他走访了中国许多地区,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长江、珠江等大河流域以及中国南方诸省份进行了比较周密的考察,并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如实地记录在书中。他以一个西方人特有的视角及注重事实的精神,对中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结构、社会治理、农业劳动、民族宗教、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进行了细腻的描述,使读者仿佛亲历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生态帝国主义:欧洲的生物扩张,900-1900》,[美] 阿尔弗雷德•克罗斯比著,张谡过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10月第一版,62.00元
从全球视角和环境视角考察历史,是史学研究的新亮点。克氏的这本生态史名作,是以生态史研究在历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少数几本著作之一。克罗斯比提出,欧洲人之所以在南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广大地区成功殖民,不仅因为他们把欧洲的技术、政治经济制度、文化带到了那里,更因为他们造成了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的欧洲化。
《现代国际思想的根基》,[美] 大卫•阿米蒂奇著,陈茂华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第一版, 65.00元
17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欧洲主要政治思想家才开始突破他们的国家民族界限,并预见未来终将是一个由平等主权国家覆盖整个地球的竞争性世界。在这部见解深刻而又全面的著作中,大卫•阿米蒂奇——世界一流的政治史家之一——追踪思想史的国际转向(international turn)起源。本书由一些重要的方法论文章构成,探讨帝国与海洋之平行历史的全球化谱系,对国际思想史中的主要人物如霍布斯、洛克、柏克和边沁都有独创性的分析。
《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贪婪、恐惧、英雄主义与比利时的非洲殖民地》,[美]亚当·霍赫希尔德著,扈喜林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79.00元
19世纪80年代,随着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夺取了刚果河周围的辽阔土地。他在刚果实行种族灭绝式的掠夺、压榨,最终让这一地区的人口下降了1000万。与此同时,他却将自己塑造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霍赫希尔德写作此书时使用了大量原始资料,向人们娓娓讲述了利奥波德二世利欲熏心、骇人听闻的罪行。该书还用感人至深的笔触刻画了那些奋起反抗利奥波德的探险家、蒸汽船船长和军人等。
《无敌舰队》,[美] 加勒特·马丁利著,杨盛翔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7年12月第一版,92.00元
这部普利策奖获奖作品是关于1588年发生在英国与西班牙之间的著名海战的精彩描写。全书聚焦在英国舰队与西班牙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内展开的一系列海战,刻画了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法国国王亨利三世、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海盗德雷克、无敌舰队总司令西多尼亚公爵等性格鲜明的人物。作者将丰富的一手史料和大量二手著作冶于一炉,使历史细节、学术成果和叙事主线紧紧贴合,堪称基于严谨研究的历史叙事作品的典范。
《古代世界:追寻西方文明之源》,[英] 理查德•迈尔斯著,金国译,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88.00元
上古文明是什么样子的?埃及人、米诺斯克里特人、迈锡尼人、亚述人、希腊人的国家和城邦,亚历山大英雄主义的王政体制,迦太基的海上霸权,罗马共和国的兴衰起伏,罗马帝国的基督化……《古代世界》带我们一起探寻西方文明的起源。本书是理查德•迈尔斯继《迦太基必须毁灭》这一名著之后,又一部关于西方古代世界在罗马帝国形成之前的历史叙述,已被BBC拍摄为六集同名纪录片。
《雅典帝国的覆亡》,[美] 唐纳德·卡根著,李隽旸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7年10月第一版,128.00元
卡根教授是西方古典学界修昔底德学与伯罗奔尼撒战争研究方面的泰斗,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论”四卷,本书是这套书的最后一卷。公元前413年,雅典人向西西里的远征失败。公元前404年,雅典败给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最后十年间,希腊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最终导致了雅典霸主地位的丧失?作者为我们详细解读雅典帝国的最后十年,除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生动呈现,也挖掘出深刻的历史教益。
《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 [英]彼得•沃森著,胡翠娥译,译林出版社2018年1 月第一版,248.00元
写作思想史的大家彼得•沃森着迷的,不是帝王将相征服与统治的历史,而是人类如何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历史。在完成《20世纪思想史》之后,沃森又向前追溯,以一己之力梳理了人类从刀耕火种到微观物理的全部知识发展历程,写就这本《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不仅回答了那些关乎人类命运的大思想大问题,也关照了诸如公元前后的概念分别何时诞生等“小问题”。
《国王的两个身体:中世纪政治神学研究》,[美] 恩斯特•康托洛维茨著,徐震宇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1 月第一版,168.00元
在原作出版60年后,中文学界终于迎来这本书的首个中译本。康托洛维茨积十年之功,深入探索了“两个身体”(“自然之体”和“政治之体”)的中世纪渊源,从浩瀚的史料中清理出各种与“二体”有关联的思想谱系,从身体史、纹章学、神学、艺术史、莎士比亚戏剧、皇室葬礼、法学等各个角度,全面展示国王权力运作的神秘机制。
《棉的全球史》,[意]乔吉奥•列略著,刘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88.00元
全球化常常被视为一种当代的现象,但事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早在工业革命之前,亚洲就曾制造出大量色彩丰富印花的棉纺织品,行销日本,远至欧洲。作者详述了棉花的影响,包括它在上个千年伊始在印度和中国的兴盛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全球纺织业兴起早期所扮演的角色。本书以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了棉纺织技术如何首先从印度传到中国,在那之后再传到欧洲。这一叙述阐释了中印两个古代大国对欧洲最终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历史上的黑暗一页 : 英国外交文件与英美海军档案中的南京大屠杀》,[美]陆束屏编著,陆束屏翻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第一版,45.00元
本书收集、整理英国驻南京两任领事发往英国驻上海大使馆的电报、通信、报告及其他文件,以及英国炮艇“蜜蜂号”两任船长与美国炮艇“瓦胡号”两任船长逐日记载的观察报告与情报周报,并对这些文件详加注解,仔细分析,深入研究。这些珍贵文献再次有力证明了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真实存在,同时为我们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本书作者陆束屏(Suping Lu)现为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有多部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著作,曾于2014年12月第一次国家公祭之际被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授予特别贡献奖。
《记忆的纹理:媒介、创伤与南京大屠杀》,李红涛、黄顺铭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年12月第一版,50.00元
本书是一部研究南京大屠杀集体记忆的著作。作者以历史为经,以不同的媒介场景为纬,深入探究南京大屠杀创伤建构与记忆形塑的过程,揭示国家权力、地方记忆社群、大众传媒如何合力塑造出南京大屠杀在当代中国的记忆政治与记忆文化。本书以文化创伤理论为核心的分析框架,追溯南京大屠杀创伤叙事在主流媒体上的建构过程,在纪念馆和线上公祭活动中的扩散与再生产,以及在赛博空间中所面临的叙事挑战。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 (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潘光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12出版,98.00元
本书分为三大篇章:史述篇在掌握充分资料的基础上将来华犹太难民的历史做比较系统的梳理和考察;理论篇主要从理论视阈对来华犹太难民和中犹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模式篇着重将来华犹太难民与犹太人避难世界其它地方的经历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纳粹大屠杀期间犹太人避难史上的“中国模式”的概念,并分析了该模式的主要特点。
《谢谢你迟到:以慢制胜,破题未来格局》, [美]托马斯·弗里德曼著,符荆捷等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68.00元
弗里德曼总结了三大重要力量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加速变化:一是市场;二是自然生态,尤其是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以及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加;三是摩尔定律——科技产品每24个月就会迎来更新换代。“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越快越好,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应该更快一些”;“从暂停中获益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我们建立互信的能力”。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不要惊慌失措或自暴自弃,选择暂停脚步、用心反思,是弗里德曼给出的建议。
《极限创新:35岁之前改变世界的全球科技精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69.80元
谷歌的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雅虎创始人杨致远、Linux之父林纳斯·托瓦兹、百度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本书展现着这些技术革新的拓疆者,产业格局的缔造者,未来世界的颠覆者,研究创新的路径,在突破极限之后找到科技创新的独特方法,以耀眼的成就诠释了科技、青春、才华的魅力。
《原则principles》,[美]瑞•达利欧著,刘波、綦相译,中信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98.00元
顶尖投资家、对冲基金公司桥水的创始人瑞•达利欧相信,自己的成功并非因为个人的特质,而是因为从失败中学会了做人、做事的原则,而大多数人和公司都可以运用他的这些原则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达利欧认为:我们可以像看待机器一样看待生活、管理、经商和投资,并将其系统化为一系列原则。《原则》一书阐述了达利欧工作和生活的两大基石: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并介绍了以此为基础的创意择优,以及基于可信度评价的决策机制。
《人机共生》,[美]托马斯·达文波特、茱莉娅·柯尔比著,李盼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89.90元
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成为未来的基础构架,成为我们学习、工作、商业及社会组织运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智能时代汹汹来袭,人类还能干什么?《人机共生》给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托马斯•达文波特曾先后在哈佛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和波士顿大学任教,是流程再造、知识管理、注意力经济三大运动发起者,曾多次预见商业未来。通过本书,达文波特告诉我们:人类会强化智能机器,而不是被它们取代。
《赋能:打造应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美]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著,林爽喆译,中信出版社2017年12月第一版,58.00元
管理学思想家加里•哈梅尔曾说,各家企业现在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他们无法掌控的“生态系统”和“价值网络”中,这使得他们几乎无法预测或规划自己的命运。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指挥官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同样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赋能》一书中,麦克里斯特尔摒弃了已存在一个多世纪的常规思维,将美军特种部队打造成新物种:一张在沟通上极度透明、在决策上去中心化的网络。在他的领导下,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可在全球许多国家开展战地外小规模(反恐、反暴、救援等)行动的组织。
《小米之道》,[美]克莱•舍基著,张琪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年10月第一版,49.90元
中国本土互联网企业的崛起,几乎都是先引入国外商业模式,然后通过强化本土化特点来构筑自己的壁垒。但小米公司与众不同。在共享经济、自媒体预言者、被业界誉为“互联网先知”的克莱•舍基看来,小米依托中国的内在优势诞生,创造出了可以向世界扩散的全新商业模式。在其新书《小米之道》中,克莱•舍基断言:小米是一种象征,意味着中国从模式输入到模式输出的大逆转。
《平台革命: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美]杰奥夫雷G.帕克、马歇尔W.范•埃尔斯泰恩、桑基特•保罗•邱达利著,志鹏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年10月第一版,65.00元
作者杰奥夫雷 G. 帕克是达特茅斯大学工程学教授,平台战略峰会主席。他与马歇尔共同提出“双边市场理论”,对产业组织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在《平台革命》一书中,分析了平台模式的颠覆性意义——它正在颠覆健康护理、教育、能源等各领域的现存模式。
《社交经济:新商业的本质》,[美]玛丽娜·戈尔比斯著,张琪译,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2017年11月第一版,59.00元
社交经济是一个新名词、新概念。我们正在告别一个由机构产品主导的非个人性的世界,走向一个围绕社会关系和社交回报运行的新经济,《社交经济:新商业的本质》作者玛丽娜·戈尔比斯称这个过程为“社交建构”。这种新型的社会经济不仅为全球和本土贸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也改变着我们从金融、教育到健康的各个方面,它创造了大量新机遇,重新定义着工作的本质。
《零工经济:推动社会变革的引擎》,[美]黛安娜•马尔卡希著,陈桂芳译,中信出版社 2017年11月第一版,39.00元
零工经济(GigEconomy)意味着以人为本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从“企业-员工”到“平台-个人”的转变。伴随着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的共享经济时代的新型工作形式,零工经济对我们工作方式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人类存在的意义》,[美]爱德华·威尔逊著,钱静、魏薇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69.00元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化已经从自然选择转变为意向选择,也就是人类已经意识到了进化选择过程,并开始通过科技的发展创造性地塑造自身的进化过程。“社会生物学之父”、两届普利策奖得主爱德华·威尔逊在新书《人类存在的意义》中,跨越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鸿沟,对人类存在的意义这个终极命题进行思考,探寻社会进化的源动力。
《植物进化的艺术》,[美]约翰·克雷斯、[英]雪莉·舍伍德著,陈伟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12月第一版,188.00元
本书堪称一座珍贵的纸上博物馆,以全球84位植物绘画大师的136幅杰作完美呈现植物进化之美。作为纪念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邱园建立250周年献礼之作,本书由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和美国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联合制作,读者可纵览植物王国亿万年的生存智慧与演化奇迹,以艺术的眼光发现美,以科学的视角认识世界。
《基因传》,[美]悉达多·穆克吉著,马向涛译,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1月第一版,88.00元
作者穆克吉曾因《众病之王:癌症传》获得普利策奖。本书完整讲述了基因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未来,也讲述了基因理论被政治歪曲利用导致的历史灾难和教训,以及基因技术与制度、文化、伦理、道德的冲撞和博弈。比尔·盖茨称赞道:“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带领我们穿越基因科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创世138亿年——宇宙的年龄与万物之理》,[英]约翰·格里宾著,林清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7年12月第一版,38.00元
多少年来,科学家们都期盼着能够找到一个将相对论和量子论统一到同一个数学框架中的“万物理论”,这就是物理学所追求的“圣杯”,他们期望着只用一个简单的方程就能提供关于生命、宇宙和万物的普适答案。在本书中,杰出的科学作家约翰·格里宾第一次给我们讲述了这两个理论如何殊途同归并发现宇宙的真实年龄为138亿年的故事。这是人类最伟大的发现,它为未来在最小尺度和最大尺度上将宇宙的秘密最终结合起来铺平了道路。
《中国科学史》(全二册),李申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第一版,148.00元
李申先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宗教等,并非专研中国古代科技史,也正因如此,他对中国科学史的书写颇有异于专业科技史学者,在很多问题上都有独到看法。本书首先对中国古代有无科学这一问题提出了看法,进而以时间为序,分朝代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历程,内容涉及地质、气象、数学、医学、生物、音律、历法、地理等领域。
《本草中国》,宋燕主编,中华书局2018年1月第一版,58.00元
本书整理改编自同名纪录片《本草中国》。书中主要讲述了医药人的故事,并于其中展现出道地药材、炮制技艺、医药原理以及传统中医药的千年传承。此外,书中增加了“岐黄药话”板块,选取中医古籍中与主要药材相关的记载,或从诗词、史籍中钩沉,解读本草知识,并配以食疗经方等日常养生保健内容,使本书更具人文性、知识性和实用性。
《2017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编,科学出版社2017年11月第一版,168.00
总结了2016年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生物技术应用和生物产业发展的主要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我国在组学、脑科学与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结构生物学、免疫学、再生医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生物技术应用于医药、农业、工业、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全面展示了当前我国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基本情况。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017年12月第一版,45.00元
教育部于2017年8月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文件,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本书是与《指南》配套发行的解读性和操作性权威读本,分十章对《指南》进行了深入解读,并且分专题选编了典型案例加以说明,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本文为中华读书报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留言。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