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许是目前最给力的干旱预测预警系统
中国是一个干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在我国每年遭受的各种自然灾害损失中,干旱几乎占一半以上。干旱灾害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灾害损失重等特点。2006年夏季,川渝大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5.7亿元。2009年至2010年间,我国西南地区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秋冬春特大干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0亿元。面对复杂的干旱形势,国家气候中心联合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气象事业部开展了干旱预测预警平台建设。
项目于2012年6月实现系统试运行,2013年5月正式运行,2013年5月底完成系统合同验收。系统建设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采用“边建设、边应用”的原则,紧密围绕干旱预测预警业务需求,提升干旱日常业务及公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应用中不断拓展完善,实现了以应用促发展。
1监测、评估、预警 干旱早知道
以干旱监测、评估、预警系统为核心,建立为中央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抗旱决策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的干旱预测预警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干旱监测(含全球监测)、诊断、风险分析、评估、预评估、预测、预警等七大业务功能模块。
以下是7个业务子系统简介:
干旱监测子系统
平台利用各项干旱监测指标对干旱进行监测,每日通过后台自动计算得到全国(全球)干旱监测指标及干旱监测图,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检索和查看,方便业务人员随时监测干旱的实时发展和未来趋势。
干旱诊断子系统
利用逐日实时运行的干旱诊断分析模型,形成一个立体化干旱监测系统,能够开展农业、水文、生态和城市干旱的综合监测分析,实现我国干旱面积和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尤其是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我国干旱的频次和规律。
干旱预测子系统
实现多尺度干旱预测模型的业务化应用,包括逐侯滚动干旱预测模型、月尺度干旱趋势预测模型和春季、夏季、盛夏、秋季尺度干旱预测模型等。
干旱评估子系统
从农业、水资源、社会经济、历史灾情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实现干旱对行业的综合影响评估。
干旱风险子系统
以干旱强度、频率、持续时间、范围、重现期等致灾因子特征分析为基础,建立干旱灾害风险指数模型;分析孕灾环境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提供孕灾环境稳定性评价;对干旱灾害承灾体脆弱性进行分析;完成干旱灾害风险区划指标和制图,为防灾减灾规划提供指导。
干旱预估子系统
结合干旱影响评估、干旱风险分析及干旱预测的结果,从环境、生态、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得到干旱影响预评估结果数据。
干旱预警子系统
综合分析干旱影响、干旱区划、干旱分布的范围和强度及天气预报结果等,实现干旱的短期预警业务;根据不同类型干旱区的气候特点,建立各区的预警系统;结合历史干旱事件的分析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测,提出我国应对干旱灾害的对策和措施,最终发布干旱应急预案。
依托高性能服务器系统,利用先进的数据库和GIS平台,采用可视化建模和定时调度技术,充分发挥GIS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渲染的优势,实现干旱综合信息查询统计、干旱信息实时动态显示分析、预测预警等功能,并以规范、美观的图表和文字形式,通过网络或专报向政府决策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干旱事件分析、预测预警和风险区划服务产品,给出应对干旱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最大限度减轻干旱灾害的损失,为抗旱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多方应用 彰显平台强大力量
自2012年6月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行以来,干旱预测预警平台已在国家气候中心持续业务化运行了近4年时间,实现了7×24小时实时监测中国区域内的干旱发生、发展,并开展干旱影响与风险评估以及干旱预警服务。
干旱预测预警平台在中国气候公报、全国气候影响评价、中国气象灾害年鉴、中央台干旱影视、全国气象灾害天气会商、气象灾害预警、中国天气网等干旱相关业务中也得到广泛使用。
本系统开发以国家气候中心干旱业务为主,兼顾省级干旱业务系统需求,目前已推广到20多个省级气象业务部门,并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系统的建设和推广使用为干旱服务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是我国气象干旱监测、预测、影响评估、风险预测以及干旱预警业务的核心技术平台。在重大干旱过程中,及时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决策服务材料,为采取科学有效的抗旱救灾政策提供了科技支撑,为减轻干旱对社会经济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近热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