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咖谈 | 胥燕婴:这三大技术将极大驱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超图集团 2020-02-04

本文刊登于2018年8月第58期《超图通讯》


胥燕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本期“大咖谈”嘉宾为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胥燕婴。本文刊载于2018年8月出版的《超图通讯》,原文标题为《胥燕婴:新技术快速融合 激发地理信息产业新动能》,分上、下两篇分享给大家,今天推出下篇《胥燕婴:这三大技术将极大驱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关注物联网、空间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


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来说,新技术至关重要。胥燕婴认为,物联网、大数据挖掘分析和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的结合,必将为地理信息产业带来更加新奇美妙的体验,极大驱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胥燕婴引用李德仁院士的报告内容举例说,过去人们利用遥感等测绘手段可观测国土、环境、城市等资源信息,而后加上人类活动的各类大数据,就能研究人类的活动规律。把人类的活动类别、强度叠加环境影响做定性定量分析,就能进行相关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每个人、每件事的大数据分析能产生很多有用东西,所以物联网就能在其中发挥作用。”


物联网有很多应用场景,如电力、石油、管线、地下管廊等。物联网可时刻对它们的各类信息进行预警监测,一旦出现问题,马上提示人员进行处理,减少人员消耗,大大提升工作效率。物联网还可以用来观测城市发展,类似的需求非常多。胥燕婴认为,对物联网数据的处理,将成为地理信息技术的一个挑战。


“我关注的第二个新技术就是空间大数据分析、挖掘。这对地理设计、地理分析来讲十分重要。”胥燕婴非常看好空间大数据技术,“测绘获取了地形信息,再把地貌、地质、环境、气候信息放到一起综合分析,将会产生更大效果。”


传统地理学家曾提出一些假想和理念,现在利用相关技术就可以观测获取相关数据,对其加以分析,就能对假想进行验证,采用新的地理设计方法,就能将理念变成现实。“随着人类的认识和分析能力的提升,市场对新需求的追寻没有止境,这需要分析工具不断创新发展。”


胥燕婴关注的第三新技术是人工智能“AI”。发展意味着突破传统,比如对地观测。“在进行变化监测时,虽有大量遥感影像的分析解译,但如果只是把两个影像加叠,而不考虑影像分辨率的不同以及天气差异等因素,就不能得出准确的光谱反应结果。但如果加入人工智能,把人工分析判读做点样本输入到系统中,这个问题就有望突破。”


胥燕婴又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做了生动说明:由于在公共场所配备了“人脸识别”系统,过去小偷横行,如今能实现“天下无贼”,这都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功劳。警察把小偷或可疑人员的特征等信息录入到系统里,一旦发现可疑人员活动,便立即通知警察采取相应措施,便于监管侦查,社会治安得以大大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帮我们实现了很多过去不能想像或者实现不了的事情。将来,人工智能技术能在地理信息领域的监测、分析、处理方面会发生非常大的作用。”


关于地理信息企业下一步如何布局,胥燕婴认为,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重大需求和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这两大方向去挖掘,比如微景天下公司以全新的“VB”理念为基础,采用360度全景摄影、实景三维建模和“互联网+”,不仅能拍摄存档古老村落的样貌,还能把整个村落的文化、历史、人文、社会环境,包括人物采访等信息都统一到一个系统中,足不出户就能把这个村落推广到世界各地的游客面前,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国内类似的需求非常多,产业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都要往这些方面去靠拢。”胥燕婴说。


制定团体标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谈到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接下来的工作时,胥燕婴重点介绍了团体标准。在他看来,地理信息是技术性比较强的行业,标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产品是否先进,质量是否合格,都离不开标准的评判。


“标准的制定是我们的传统工作。”据胥燕婴回忆,他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司工作时,曾组织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每五年做一个标准工作规划,在规划指导下,制订技术标准、应用标准、产品标准、基础标准等方面体系大纲,依据大纲选择行业内最急迫项目,逐年立项、制定标准,并择定合适的单位进行调研、编写标准。‘’


“但是回头看,每个五年,大纲里能实现的并不多。”除了财力有限的原因外,还有难以克服的时效性问题。一些标准在事业单位、生产单位立项的时候还比较先进,但等完成调研、编制定等一系列流程之后,这个标准已经远远落后于市场发展的节奏和需求了。“标准满足不了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实际发展需求,这是最大的矛盾之一。”


2015年开始国务院关于深化标准化改革意见提出“建立新型的标准体系”,其基本特征就是由政府主导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由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根据产业技术发展的新需求而制定的团体标准。


政府标准和团体标准并没有高低之分,只是负责的领域不同。这两个体系各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简单地说,政府标准保基本,保公共服务;团体标准解决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两者互不矛盾。”


“协会已经开始做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团体标准了,目前已经通过了三项CAGIS团体标准,包括超图现在负责的‘三维空间数据瓦片格式’标准的立项申请。”胥燕婴表示,新的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相应的团体标准一定要紧随其后,团体标准是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之一。目前业内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也缺乏宣传力度。未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将大力促进团体标准工作的开展,希望能够引起的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共同把这项工作做好。


QA&

 | 对话胥燕婴


 Q  除了上文提到的三项新技术外,具体到GIS领域,您还看好哪些技术?

 

 A  其实很多领域都需要应用到GIS,尤其是水利。我曾经在三峡工程工作过,在我看来,测绘技术在水利、电力、工程建设和运维管理方面的推广建设需要加强。超图利用BIM+GIS技术参与建设了雅砻江流域水电全生命周期数字管理平台研究与应用项目的建设,把整个水域环境分析得很好,从施工设计到施工过程的管理井井有条,而且建成以后水库阶梯电站的运维、调度和整个流域的监测工作也都做得非常科学,这一套系统非常先进。


在机场管理上,BIM与GIS结合也能大有可为。原来说二维、三维,只是跑道、建筑物、设施。新一代三维出现以后,对房子里每个部件都进行管理,如果移出几米超出异常,系统会马上发出警示,让管理更加精细。我认为,BIM和GIS的融合,将会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今年8月,在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超图集团六方主办的2018GIS软件技术大会上,大家将能看到更多新一代三维GIS技术的精彩应用。


 Q  从国家局脱钩后,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的作用有哪些变化?

 

 A  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脱钩以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坚持履行服务宗旨,积极搭建政府与企业、产业之间的桥梁,努力把握发展机遇,引导产业转型升级,规范地理信息市场,参与行业标准建设,服务市场主体和企业发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做出了很多有效的工作。


在新一轮党和国家机关改革后,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民政部和自然资源部的指导下,协会作为联系政府、服务市场和企业的桥梁纽带和助手的作用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Q  当前,中国地理信息企业普遍想“走出去”,在国际化征途中,协会会帮助企业做什么?

 

 A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要进一步加强与区域、国际间地理信息产业组织的交流合作。同时我们将继续组织内地专家学者开展与港、澳、台区域同行的交流与研讨活动;组织企业家代表团,赴海外与当地的地理信息部门进行地理信息技术及产业交流、洽谈合作;组织会员单位参加国际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和设备博览会;为会员单位提供相关国际会展等信息;开展会员单位国际化情况及需求调研,加强帮助会员单位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及国际市场开拓等国际化方面的工作。


在走向国际的道路上,国内的地理信息企业也相继取得了一些成果,如超图在日本开设子公司,在印尼等地也开始有常驻的外籍员工,积极参与国外大型铁路、水库、水利工程、工业等项目的建设,把国内测绘技术带出去。未来,希望国内地理信息企业在区域间和国际市场上能取得更大、更辉煌的业绩。


  

采访/撰文 | 王静静 吴晓燕

责编 | 王宇卫


【往期回顾】


  01 大咖谈 | 胥燕婴:产业三大驱动与三大挑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