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博:大数据驱动西安数字转型发展
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韩博(摄影/王静静)
提到西安,你能想到什么?是“遍地古迹”的旅游胜地,还是曾经“万国来朝”的唐都长安?亦或是美名远扬的全国“网红打卡城市”?这些都是西安的标签。现在,大数据、地理信息等新技术产业又为西安贴上了新的“智慧”标签。
有人说“西安最中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安工业基础雄厚、文化氛围浓郁,航空航天、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光电芯片、新能源等产业突飞猛进。在全球信息化潮流下,西安发展潜力巨大,正奋力实现追赶超越。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正迎来新的发展动能。
西安是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之一,依托大数据产业,西安正在实现数字建设的新跨越。据《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19)》显示,西安以8.9927的分数位列“数字中国总指数城市百强”第11位。为更好发展大数据及数字经济等相关产业,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于今年2月正式成立。
在今年7月召开的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上,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联合超图开发的“西安市民情大数据地图信息系统”项目获得“2019地理信息优秀工程金奖”荣誉,凸显了西安在大数据应用和建设方面的先进性。日前,西安市发布了《西安市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也展示出了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决心。
西安发展大数据的优势有哪些?现状如何?未来又将有哪些布局?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又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获得金奖的“西安市民情大数据地图信息系统”项目究竟产生了怎么样的价值?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拜访了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韩博,并亲身感受了西安的“数字生活”。
起步:得天独厚
盛夏的西安,淅淅沥沥的小雨,郁郁葱葱的绿化,朦朦胧胧的都市风光,让人不禁想起“诗意润绿,泫然滴翠”。一进西安,我们就能看到遍布的摄像终端,打车时发现车厢内也布置了摄像头,就连办理酒店入住都要在智慧警务电子屏前刷脸验证。“其实这些设备都是西安数字城市的终端数据采集。”采访伊始,我们聊起初到西安的这些见闻,韩博如此解释到,“这些数据都会归总到我们的数据库中,为城市安全、警务、交通等提供辅助决策。”
细看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韩博的履历表,我们可以发现,正值不惑之年的韩博是一位“根正苗红”的科技和信息化工作者: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本科毕业,香港理工大学计算机工学硕士,并作为访问学者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归国之后一直在西安交通大学工作,从事计算机相关领域研究,是该校的专业研究员,及软件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大数据、网络信息安全、新一代软件编程学等。20余年来,他一直在一线从事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对西安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脉络了如指掌,并且对其前景也非常看好。
“为什么西安要发展大数据?因为我们有需求,更有优势。”聊起西安发展大数据的缘由,韩博侃侃而谈。
首先,西安正处在大数据发展的重要机遇上。近几年来陕西省在电子信息、医药、移动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重点布局,作为省会的西安更要抓住这个发展机遇,进行产业融合,这就给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其次,西安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比较健全。西安的科研技术、软件研发都很有实力,有不少规模以上的软件企业。近两年,阿里、华为、海康威视、超图等企业也相继落户西安。
第三,西安将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9年1月,西安市委全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的决定》,要打造“数字名城 智慧西安”,这是西安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大数据产业在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大数据产业已经成为全国各大城市的共识。纵观其他城市的大数据产业,无一不考虑地理位置、资源环境、工业基础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谈起西安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优势,韩博主要从国家政策、能源、人才储备、地理优势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一是国家政策的导向。为了引导国内数据中心的合理布局,工信部等五部委的指导意见是:国内数据中心建设向气候适宜、能源充足、土地租用价格低廉的西部地区延伸。“西安正是这样一个理想之地。另外,大数据产业是一个融合性产业,而西安的工业类型较为齐全,并且呈现融合发展态势,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良好土壤。”
二是西安地理优势明显。为考虑极端情况的发生,数据中心增值业务当中的备份中心、灾备中心建设,也要考虑地理环境的因素。“西安在全国的地理位置居中,交通便利,也是国家通信网的枢纽之一,而且西安近200年以来几乎没有发生过大的自然灾害,可以说有着非常明显的地理优势。”
三是西安的能源供给充沛。陕北地区作为国家级能源基地,有着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可为西安提供充足的电力资源保障。“未来西安还将出台一系列能源优惠政策,来支撑大数据及其产业发展。”
四是西安的数据资源丰富。西安市的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等行业积累了海量产业数据,特色旅游、教育和医疗健康等行业也有相当量级的数据资源,这都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五是西安的人才储备优势明显。西安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不少高校很早就成立了数据科学、大数据等相关专业,且生源稳定,人才储备强,专业技术力量雄厚,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人才保障。
随着时代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当前,西安面临着产业升级换代的艰巨任务。”韩博介绍说,“通过大数据改造传统产业,除了能提升经济增长外,还可以较为高效地促进产业转型。在互联网+政务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大数据的应用和开发,西安未来的大趋势也是如此。”
发展:应时而生
2015年,我国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这是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此后,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加入发展大数据产业的阵营中。
从2017年开始,西安围绕大数据产业,先后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为大数据发展成立了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发布《西安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1)》、《西安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等文件;并通过《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定》,开启西安市智慧城市新纪元。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西安市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世界级高端研发产业集群。西安聚集了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三星等世界500强企业,其中华为西安研究所达到1.4万人规模,已成为华为全球最大的研究所;中兴、东软、太极等40家中国软件百强企业也在西安落地。
二是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特色显著。目前,西安已有天和防务、通源石油、易点天下、美林数据等近37家企业上市上柜,涌现出了西安美林数据、西部资信、西咸大数据公司、云基华海等一批大数据企业,形成了高新区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创新与服务示范园区、国际港务区“一带一路”物流信息基地、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新型工业化(大数据)产业基地等核心园区。
三是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西安市围绕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在基础软件开发、核心芯片设计、云计算、大数据、AR/VR、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已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聚集。
作为一个专为大数据服务的颇为“年轻”的政府单位,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大数据已经运用于西安市地方政务、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中,此次机构改革成立大数据资源管理局,不仅仅是为了推进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更是为了全面推进信息化社会,助力西安经济转型升级。”韩博在采访中这样表述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成立的意义。
目前,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的重点工作是负责牵头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大数据发展应用规划和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建设“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政府数字化转型)项目,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利用。
“大数据资源管理局跟其他单位不太一样,我们一方面兼顾着智慧城市总体牵头作用,同时还为政府信息化的统筹、顶层设计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还肩负着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任务。”韩博介绍说,“有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主管部门,在具体的大数据应用落地上,西安还是以政务应用牵头,围绕‘最多跑一次’(政府数字化转型)项目去做。”
在政府数字化转型方面,西安创建了数据资源目录、交换、共享、治理及开放五大数据支撑平台。这些平台的建成打通了各委办局的数据孤岛,形成了一个大数据的政府资源数据目录,大大提升了为民服务的办事效率。“特别是我们跟超图合作,开发民情大数据信息系统,为脱贫攻坚贡献了核心力量。”韩博说。
实践:初露锋芒
民情大数据信息系统,是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牵头组织,西安市大数据服务中心联合超图共同研发的。作为智慧西安时空信息云平台的一个智慧应用,该系统充分发挥了基础数据的价值,进一步提升了智慧西安时空信息云平台的数据整合、管理的优势。
民情大数据信息系统是以农村基层为突破口,全方位摸清村情民情,绘制“1+5+X”的“民情大数据地图”,实现数据化管理,推进全方位、立体式为民服务体制机制建设,打造社会治理创新的“大西安模式”。
目前,“西安市民情大数据地图信息系统”已在西安全面上线试行。基层以“民情大数据地图”为抓手,以目标和结果为导向,找出一套做法,总结一个经验,服务农村管理建设,实际解决农村管理问题:丰富民情信息,掌握真实准确民情,将民情图作为干部群众“连心图”;运用民情中重点人员信息,邻里矛盾信息,将民情图作为农村管理的“和谐图”;运用民情中贫困信息,残疾信息等,将民情图作为脱贫攻坚的“脱贫图”;运用民情中主导产业及产业发展等信息,将民情图作为促进发展产业结构布局的“发展图”。
民情大数据地图系统不只是一套政务系统,更是创新政府服务的新载体、新抓手,是打开政府机关之门,深入基层熟悉村情、民情、企情、社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百科全书”,是开展工作的“导航仪”,承载了民情沟通、为民服务、平安建设、促进发展等诸多现实功能。
“西安市‘民情大数据地图’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六个一’,即建设一套翔实准确的为民服务大数据系统;实现基层各类民情一个端口管理查询;建成一套数据分析反应机制;建立一套为民服务办事流程;锻炼一支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铁军’;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基层社会环境。”韩博说。
运用“民情地图”信息的大数据分析结果,并借助GIS可视化强等特点,可为西安市各级党政机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进一步提升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从“网格化管理”、“社会管理服务”到“民情大数据地图”,西安正在以“民情大数据地图”为抓手,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通过社情民意的数据化管理,实现“上面千根线”与“基层一张网”的无缝对接,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实践,打造社会治理创新“西安模式”,并在陕西及广大西部地区,乃至全国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除了民情大数据信息系统外,西安在交通、警务、医疗、教育等领域也开始了相关信息调研与应用开发。依托这些领域所产生的数据以及大数据、GIS等技术,西安正在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的步伐。2019年1月,西安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发布了《中共西安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定》,提出西安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目标、总体架构、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全力推动西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布局:时代机遇
西安于2018年5月提出利用大数据为国家治理贡献力量,组建了西安市“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数字化转型)专项办公室,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韩博任该项目平台数据组及项目推进组负责人。2019年1月,西安发布了《西安市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彰显了西安市发展大数据产业、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决心。
“‘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数字化转型)项目也被写进了‘三年行动计划’中,是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开展的一项数字政务转型实践。”韩博说。
“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数字化转型)项目的根本理念和目标,就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以群众感受为标准倒逼政府自身改革,应群众需求而生、为解决问题而变,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
据韩博介绍,西安市“最多跑一次”改革主要围绕以下几项展开:
一是全科无差别受理。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全新工作模式,实现受理与办理相分离、办理与监督评价相分离,整合办事流程,推进部门协同作战、集成服务,推动群众办事从“找部门”向“找政府”转变,实现“认流程不认面孔、认标准不认关系”的无差别服务。
二是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建设。按照国家最新要求,认真研究并联审批流程再造和优化,通过精简审批环节,创新审批机制、分类优化审批流程、建设审批平台、加强中介分类管理等手段,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进行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力争突破难点、创出亮点,探索总结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西安模式。
三是着力打造十五分钟政务服务便民圈。统一镇街、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基础建设标准,推动市、区县和开发区、镇街、社区四级联通一体化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在线平台建设。打造“PC端、移动端、综合自助端”三位一体的“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的西安智慧政务“数小二”品牌,让群众和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四是大力推进行业部门数据整合。整合市级数据管理机构,对全市政务服务信息数据汇总分析,形成全市统一的数据网络建设、管理、使用、共享的全新机制。按照“无条件归集,有条件使用”的原则,采用“整体数据分批归集、重点数据集中攻克”的方式,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
五是完善制度供给。聚焦公共数据管理和“一网通办”的关键点,制定西安市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和《公共数据和“一网通办”管理办法》,为推进改革保驾护航。
六是加快上线一批高频事项。在市场准入、民生保障、房屋交易、公安交通司法、工程建设等领域,按照“材料最少、流程最简、效率最高”原则,全力推进事项梳理工作,尽快梳理、开发出一批高频事项上线,让西安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最后,‘最多跑一次’改革将形成包含统一用户中心、统一事项中心服务、统一流程中心、统一支付中心、统一权限中心、统一受理中心、统一签章中心、统一通知中心服务,以及政务AI智能客服服务、政务AI智能辅助服务、以及能力共享平台服务的政务应用支撑体系。”韩博说。
截止目前,西安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为交通、医疗、不动产登记等领域提供了更加智慧的解决方案,受到西安市民的广泛好评。
谈到西安市大数据产业下一步的发展规划,韩博表示:一是要完善产业政策,落实国家和陕西省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完善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法规;二是要加大资金支持,通过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积极扶持大数据潜力企业发展;三是要鼓励和支持建立大数据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组织,聚合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促进产业链协同、关联企业协同和区域间产业协同,形成发展合力;四是制定中远期目标,从数据规范、数据支撑平台、落地应用、产业产值等方面全面提升大数据供给质量。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会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与政务服务的深度融合,推进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进一步建立完善数据开放平台和标准体系,指导协调大数据产业发展,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韩博在采访最后提到。
我认为这两个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去谈智慧城市。大数据的关键在于分享,要让一个城市更智慧,就要去把街区、城镇、区县的数据边界打破。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在于信息孤岛效应,各政府部门间不愿公开、分享数据,这就造成数据之间存在割裂,无法产生数据的深度价值。
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数据资源的建设和整合,要将处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系统、不同数据格式之间海量数据融合和共享,深度挖掘数据资源,充分应用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形成支撑城市智慧决策的数据源。
AI涉及众多学科,例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与交流、认知与推理等,到目前为止,AI的实现过程主要还是要基于大数据进行深度学习从而达到目标。
大数据与AI新技术的结合是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这毋庸置疑。大数据为机器学习提供了养料,还为分析决策提供证据;利用AI技术可将数据变为知识,用知识建立一个“大脑”,以场景为关键点,推进了知识的形成和落地。因此,大数据与AI相辅相成。
未来,西安将以大数据应用为驱动,构建科技资源和知识数据的聚集、评价、挖掘、共享,大力发展大数据及AI相关产业。
【近期回顾】
▼
02 十大最佳深度学习框架
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