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乐平:规划信息化牛人30年的反转人生

超图集团 2020-09-15

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总架构师、副总经理苏乐平 (摄影/王丹)



初闻苏乐平,是由于他主导编写的一本书——《国土规划一体化信息平台技术应用与工程实践》。自2018年10月正式出版发行后,这本书登陆京东、当当、苏宁易购、读书网等各大平台,在地理信息行业和国土规划信息化领域掀起了一把不小的风潮,在地理信息类图书热卖榜上,一度排名十分靠前。


初识苏乐平,是采访当天在他的办公室。和想象中不同,他并不符合那种古板、严谨、不善言谈的“程序猿”形象,也没有多年经历的沧桑之感。套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大概就是那种让人艳羡的状态: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尽管将近天命之年,他看上去却充满激情,睿智而健谈。


他不高,瘦瘦的,一副眼镜,平头造型。不说话的时候,会让你联想到胡适或巴金这类文人形象。然而当他一说话,一个理工男充满怀旧情怀、各种打趣又不乏理性分析的“碎碎念”就开始了。


这是一位能量爆棚、充满韧性、一往直前的勇士。在纷繁复杂的婆娑世界中,他总是能够遵循自己的内心,适时、适切地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从最早意气风发地进入规划信息化行业,到短暂地离开这个行业,再到后来命运般地回归,无论人生如何转变,快三十年了,他还是一直沿着规划信息化行业的轨迹前行。


他用一句颇具文艺情怀的话语来笑谈自己的职业宿命:“很多时候,人生的剧本大概都是事先写好的,你只需要努力去演好!”


接下来为大家分享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总架构师、副总经理苏乐平的职业人生,请他分享规划信息化的那些事,并为我们讲述《国土规划一体化信息平台技术应用与工程实践》成书背后的故事。



采访|王丹 吴晓燕

撰文|王宇卫

责编 | 王静静 吴晓燕



结缘:初识规划信息化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做人工智能。”聊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开端,苏乐平语出惊人。他进一步解释道,他1992年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参与国防科工委的“八五”军事预研课题——模仿美国F16战斗机座舱的语音人身份鉴别技术(通俗地说就是“声纹”识别技术)。为了做这个课题,他当年没少跑科技情报所、北京图书馆查找相关科学文献,这给他打下了较好的数学和英文基础。在实验室里,他跟从指导老师,从焊接电路到编写高速信号处理器定上的汇编程序,再到用PC上的汇编和C语言混合编程,做了很多非常基础的软硬件开发工作。在后续的技术生涯中,这些经历都让他受益匪浅。


1993年年底,苏乐平转调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开始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Urba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UGIS)的工程应用开发。从此,他与规划信息化结了缘,也从科研人员转变为信息化工程技术人员。


1990年代中期,中规院的规划信息化事业发展很快,先后承接了厦门、福州、沈阳、泉州、莆田、清远、柳州、石狮等地的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项目。作为骨干人员,苏乐平不得不开启这些城市的“常驻客”身份。每每出差,一走就是两、三个月。在1993-1998年五年期间,他从南走到北,主持建设完成了诸多城市的大型规划信息化类项目。


1998年年底,苏乐平从中规院离职,到厦门定居了一段时间。在厦门,他帮助本地的一家公司编写了厦门市119、110通信指挥系统的警用电子地图,每个月拿着高薪,还为福建的一些老客户编写程序,挣取一些额外收入。这种安逸、平淡的生活,让他渐渐觉得找不到人生的方向。


当时,他刚刚迎来30岁而立之年。有人说,30岁是一个人职场上的一道生死线,绝大多数人到了30岁,职业发展基本定型,慢慢习惯进而妥协,苏乐平却不这么认为。“在这段时间里,我时常在想,这辈子就这么过了吗?是不是有点太轻松了?思前想后,我觉得不能这样,必须要给自己找点事做才行。所以到了年底,我离职了。很奇怪,我总是在年底离职。”他笑着说。


转折:数慧的001号员工


2001年底,苏乐平作出了人生中一个重大的决定——加入上海数慧,成为上海数慧的001号员工,并举家迁往上海。


最初加入上海数慧时,苏乐平曾与公司创始人约法两章:“第一,只搞技术,不搞市场;第二,不做规划行业,做其他行业都可以。”对于他的这两个条件,对方满口答应说:“没问题,市场我们来做。除了规划,我们还有很多领域和行业可以进入。


但人生路径的走向往往和想象中背道而驰。加入上海数慧一段时间后,公司业务发展并不顺利。情急之下,苏乐平背离了当初自己“不搞市场”“不搞规划”的初衷,抱着不妨一试的心理,与公司总经理一起前往福建,拜访当年做规划信息化时结交的一些老朋友。这一去,除了叙旧,还为公司拿下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单子。下定决心专攻技术的苏乐平,再一次走上了规划信息化之路。


自此苏乐平登上上海数慧这条战舰,回归规划行业,一干就是18年!其间,他编过程序,做过项目经理、产品经理、架构师,做过售前,甚至去从事一线销售工作……伴随着中国规划信息化的发展,苏乐平在规划领域一路探索前行,重新唤起了他对规划信息化工作的热情,找到了人生奋斗的新高地。


解读:我国规划信息化发展的四个阶段


在苏乐平看来,我国的规划信息化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启蒙和成长阶段、平台和模型阶段、面向服务架构阶段、认知和云化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自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前,这是我国规划信息化的启蒙和成长阶段。那时候更多的还是探索,项目基本很少有做得特别成功的,也很少有真正好用的。”苏乐平讲道。从CAD制图到GIS地图查询、空间数据建库,再到业务应用,我国规划信息化的第一阶段总体上来说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尽管后期有些面向业务的应用,但真正能够投入到日常使用的还是少之又少。


苏乐平把2000-2010年这十年看作是我国规划信息化的第二阶段。恰好在这一阶段伊始,他加入了上海数慧。2002年时,他与团队做出了第一代的数慧业务基础平台(DIST Application Platform,DAP 1.0)。自那时起,他开始反思:做规划信息化不能单纯从GIS出发,而是要把GIS与规划业务相结合,做成平台,与具体的业务应用需求相结合。


“当时,隶属于《计算机世界报》的ICT咨询机构计世资讯连续发表了以业务基础平台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文章,旨在表达业务基础平台的理念,并且认为该平台是破解中国软件产业困局的一个重大契机,我们也深受影响。”苏乐平认为,业务基础平台是国内GIS企业进入业务应用市场的一个机遇,“我们应该先把业务建成模型,底层用基础平台来支撑和驱动,从而实现‘无需编码、随需应变’的业务应用开发模式。GIS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集成到其中。”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上海数慧开展了一系列基于业务基础平台的业务应用探索与建设,并累积了良好的业绩和用户口碑,实现了弯道超车。


“我国规划行业的信息化大约是在2011-2015年期间进入第三阶段。目前这个阶段仍然在延续。”苏乐平说。在这一阶段,规划信息化的发展实际上已转到了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上来。


在2011年前后,上海数慧已经预感到规划行业即将进入技术变革和转型的新阶段,开始加大力跟踪开源和IT公司的技术发展动向。2013年,上海数慧与IBM合作成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致力于研究和探索规划信息化的IT驱动力。“在面向服务架构(SOA)、业务流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BPM)等很多层面,IBM给我们传递了很多专业的思路和方法。此次合作给我们启发很大。”苏乐平表示。在这个阶段,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学习,上海数慧收获了符合IT主流的信息化方法论,在数字化转型和IT架构思想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从2015年开始,我国规划信息化进入到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驱动的第四阶段,目前正处于热点不断、蓬勃发展的状态。”苏乐平说,“随着全球互联网信息化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所带来的巨大价值,正渐渐被人们认可。新兴技术的崛起,为上海数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优势,也使我国规划信息化的发展迎来了新的转型和升级机遇。


诠释:国土规划一体化的技术与实践


2018年10月,由苏乐平主编的《国土规划一体化信息平台技术应用与工程实践》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正是我国规划信息化发展进入第三阶段的体现,也是对该阶段的总结。


此书结合了我国国土规划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案例,特别是“广州市国土规划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建设实践,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介绍了当前国土规划信息化的政策和技术背景、国内主要城市的实践案例,以及国土规划信息资源开放共享要求;采用业务流程分析和优化方法,以“并”“放”“减”“转”“调”五大优化理念,实行国土规划业务的一体化融合再造,形成业务流程资产,走向智能审批;全面阐述“国土规划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总体设计、数据资源目录及数据仓库、业务应用平台与应用软件、基础设施环境等工程建设内容,并总结了大型信息化工程的项目管理经验教训;探讨了企业级全文检索、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国土规划行业中的应用。


此书的出版,对我国自然资源一体化业务融合和信息系统的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智慧城市”的推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当被问及撰写《国土规划一体化信息平台技术应用与工程实践》的缘由时,苏乐平表示,这与“广州市国土规划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项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15年12月,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广州市国规委)启动了国土规划信息化顶层设计项目;2016年12月,“广州市国土规划一体化信息平台”项目正式启动,并于2018年10月全部建成上线,成为全国自然资源(国土规划)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的标杆应用。


在开展广州市国土规划信息化顶层设计和“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广州市国规委和上海数慧双方领导都认为这两个项目将对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涉及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应该加以总结,在全行业推广。为此,双方决定在开展平台项目建设的同时,同步策划编写《国土规划一体化信息平台技术应用与工程实践》一书,除归纳总结广州的实践和经验外,对其他城市,特别是上海、武汉、深圳等城市的案例,也应加以收集、整理和吸纳。此事便交由苏乐平执行。


该书从2016年10月开始,由广州市国规委的杨堂堂总工程师牵头策划,2017年6月提供素材,2017年7月出初稿,2018年2月编辑,4月定稿,5月与出版社签定合同,然后经过一校、二校、三校,2018年10月,历经两年的雕琢,几乎在“广州市国土规划一体化信息平台”全部建成上线的同时,得以面世出版。到目前为止,该书第一批已快售罄。


“这本书‘意在言外’。”苏乐平说,“从应用上来说,这是规划信息化行业的实践总结,在政策解读、业务分析、架构设计、应用开发、项目管理和新技术应用方面,都有所涉及;从技术上来说,它其实是一本架构实践的书籍,体现了系统论的思想,重在讲解软件架构如何落地。目前图书市场上,关于软件架构理论的书已经不少了,但关于架构实践的书籍,非常少有。


“这本书的出版,离不开广州市国规委杨堂堂总工程师的卓越贡献。只是由于领导干部在出版著作方面有规定,杨总没有署名为第一作者。出版时只能将他列到编委之中,感谢杨总对本书所做的贡献。”苏乐平强调。


展望:新时代规划信息化的发展


如今,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浪潮正席卷全球,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为人类能力的拓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例如:AlphaGo、Master战胜世界围棋冠军,IBM Waston的疾病诊断准确率震撼了全球医生,摩根大通COIN仅用几秒钟即完成了人类需消耗360,000小时才能完成的金融合同分析任务。这一切都在宣告信息社会开启了从“互联网+”向“人工智能+”的飞跃,一个新时代已悄然来临。


新时代需要新规划,苏乐平从三个方面对新时代规划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第一,在新时代背景下,规划信息化在技术和手段上均有所改变,对其底层架构需要不断演进,但其概念和本质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


在上海数慧已经投产的技术架构中,所贯彻的核心理念即面向服务架构(SOA)。整个架构自下而上可以分为三层:硬件资源层、中间件(或平台)层、软件(或应用)层。苏乐平表示,对于企业或组织的信息化而言,中间件层将是走向云计算的重点,将很快转变为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模式。即通过PaaS层的API管理、微服务实现、容器化等,接替现有的各种中间件甚至硬件资源,以支撑各种应用需求。正所谓:“看不见的平台,无处不在的服务”。但是,PaaS层可以看作是面向服务架构的一个新形式,并没有改变面向服务这一核心理念。


第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将极大地增强软件(或应用)层,使其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现有的业务场景予以增强,使业务办理、监管和决策变得更加智能、敏捷和高效;另一方面,新技术将对原有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场景产生颠覆性的改变。正如电子商务改变传统商店一样,新一代IT技术支持下的电子政务,将彻底改变政府的政务服务模式。“最多跑一次”、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让服务越来越便捷和高效。


第三,是老生常谈的信息安全问题。无论现在还是未来,信息安全都是基础保障。没有信息安全,所有基于网络的设想和实践都无法成立。“规划涉及政府,更涉及民生。因此,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通过技术保障,为各类数字化资产保驾护航。”苏乐平说。


苏乐平认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将形成以“数字化资产管理和服务平台”为聚合点的数字规划技术架构。他将此架构分为“一云一湖”“人机同行”“安全护航”三个部分。


图 数字规划技术架构


QA&

对话苏乐平


Q自然资源部机构重组背景下,您如何看待规划信息化的发展?A

为统一管理“山水林田湖草”等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部门,自然资源部门整合了多项规划职能,由其负责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在新政策、新形势下,推进规划、国土机构合并,势必给现有管理体制、配套机制带来新的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


我的看法是,从信息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原规划局和原国土局可实现优势互补。原国土局的管理强调自上而下的刚性管控,而原规划局则强调以人为本、温情城市的理念。二者出发点不同,因此各有各的优缺点。


从数据层面来讲,原国土局为了满足其刚性管控的需求,对于数据的整理极其严谨和规范;而原规划局的数据则依城市而定,数据种类十分丰富,但数据界限比较含糊,甚至许多数据不够严格准确。二者数据合二为一时,应以原国土局的数据为底本,叠加上原规划局丰富的数据资源,这样数据的准确性和丰富性便可兼得。


从业务层面来讲,原规划局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核发“一书两证”,该职能拥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审批制度,相对应的规划业务审批系统也十分规范。原国土局更多行使的是监管职能,其业务审批系统相对较弱。两者合二为一时,则应该发挥各自优势,在充分利用原规划局业务审批系统的基础上,纳入原国土局业务监管的相关内容。二者结合相得益彰。



Q如何看待新时代的中国GIS基础软件?A

业内非常看好中国GIS基础软件的发展前景。在我看来,中国GIS基础软件最好的发展时机到了。


早期的中国GIS基础软件以追赶和模仿国外GIS平台为主,但是,经过我们不断努力和创新,目前,中国GIS基础软件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领先。例如,SuperMap新型三维GIS技术,进一步拓展了二三维一体化数据模型,融合倾斜摄影、BIM、激光点云等多源异构数据,推动了三维GIS实现室外室内一体化、宏观微观一体化、空天/地表/地下一体化,能够赋能全空间的三维GIS应用。


业务驱动技术。当GIS基础软件的技术能够满足应用需求时,对用户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加深对于其行业业务的理解并提供针对性强的服务。通过提供本地化的技术服务,发展本地化的行业合作伙伴,与业务分析和信息化顶层设计方法相结合,国产GIS基础软件一定能够打造一个更加符合中国水土的生态系统。




【近期回顾】


 01 达索系统与超图软件达成全球战略合作

 02 时空大数据服务智慧城市和自然资源信息共享

 03 技术赋能,模式创新,助力不动产登记全面提速增效

 04 "多规合一"背景下国土空间划分方法比较

 05 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数字化国土空间治理之道

 06 顶层设计开启,自然资源信息化踏上"高效智慧路"


欢迎转载~

爱看你就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