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水陆交互空间资源生态,探索实践长江岸线专题监测
水域岸线处于水陆交互地带,承载着水资源与陆地空间资源的双重生态功能。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与工程目标,立足已有调查数据,着力构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开展水域岸线资源的专题监测工作,深度掌握资源变化情况。同时,结合水资源生态调查需求,着眼水域岸线生态特性与资源禀赋,对岸线资源特征指标进行动态的监测跟踪,实现调查成果的持续更新与时序监测。
项目概况
图1 试点行政区划
建设内容
图2 技术路线
01
专题监测
① 岸线范围划定
结合水域岸线专题监测要求明确监测范围,以河湖划界成果为依据,结合水利行业相关规范,划定试点区域内不同类型河流的临水控制线、外缘控制线、水域岸线带,实现岸线空间范围的界定。
图3 岸线划定原则
② 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的要求,开展自然资源特征指标的监测,结合项目的实际构建特征指标体系。试点工程的专题监测指标具体包括,表征岸线空间分布的岸线长度、岸线形态、岸线类型;水域岸线空间范围内的自然资源面积、分布概况、资源数量;岸线带土地利用现状、水生态状况、岸线侵占情况;岸线通江河道闸口、企/事业排污口、取水口的位置、分布、数量等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以及岸线地质灾害隐患分布与易发程度等要素。
图4 监测指标体系
③ 外业信息核查
外业核查借助了研发的自然资源二三维平台图片与视频融合、“互联网+”外业勘测两项技术。根据底图上标记的位置,在实地拍摄图片和视频,并同步传输至二三维平台,监测岸线范围内的现状概况。对岸线重要水利工程、岸线生态、岸线侵占等违法情况实现周期性的动态监测。
图5 外业调查信息管理平台
④ 定量分析评估
利用传统的定量统计分析技术以及遥感信息定量反演方法开展时序的监测分析工作。以时间序列为基准,统计岸线自然资源、水利开发、土地利用的年际动态变化,评估变化的趋势,分析变化的原因。结合遥感数据定量反演岸线空间的沉降量,实现岸线地质灾害的预警评估。
图6 岸线沉降量定量反演
02
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有数据库标准编制、数据库建库两个内容。参考《江苏省自然资源调查试点数据库标准(试行)》,按照岸线监测指标体系,编制《扬中市水域岸线调查监测数据库标准》。依据数据库标准完成水域岸线专题监测数据库的建库与质量检查。
图7 专题监测数据库结构
03
信息化平台建设
国图信息在三维实体模型建设、自然资源三维调查、大场景地形三维重建方面有着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本次试点项目利用无人机获取地表水周边的倾斜摄影数据,利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三维模型构建,以三维立体的方式直观展现了水域岸线地带的自然资源、水利工程、开发建设分布概况。
图8 地表三维模型平台加载
结合试点研究区的岸线资源专题监测成果,搭建“三维地理信息平台”,综合实现时序的二维矢量数据、三维数据的加载、浏览、可视化等基本功能,实现地表倾斜模型、专题监测数据一体化展示。平台同时支持切换不同的专题类型,如岸线水资源开发利用、岸线土地利用等。利用图属联动查询,自动分析该类资源的图层以及统计信息,实现统计图表与地图的交互展示。
图9 岸线水利工程平台监测
总结展望
超图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