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好事!职称改革:外语和计算机不作统一要求!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1月1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会议明确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
今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中有哪些干货?会带来哪些“人才新政”?不仅是评职称,在人才管理体制,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方面都有很多突破。
《意见》明确了职称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怎么评价一个人的工作能力?过去,要看学历,要看职称,要看在权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这几项指标往往互相影响,一项缺失,寸步难行。一位高校教师吐槽,多年来职称未能晋升,就是因为发的论文数量不够。这些年,论文造假抄袭乱象频出,还滋生出论文枪手、论文买卖、版面收费的黑色产业链。
此次《意见》中明确,要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此外,制定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全科医生等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
可以预见,论文在人才评价机制中的比重将降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大大的减负。今后,评价人的工作能力,也不再用“一把尺子”,而是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分类进行,这样提升了精准度,增加了公平性。
有人形容评职称为“一块抹着蜜糖的鸡肋”。虽是鸡肋,但不敢言弃,特别在高校、医院等机构,职称很重要,没有职称,别说晋升成奢望,有时连工资乃至教学资格都不保。要评职称,需要各式各样的条件,还要参加各种可能完全不想干的考试。
《意见》中,“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的这一表述引发了热议。的确,很多岗位日常用不到英语,考试也就是走过场。有专家指出,这并非就是取消了这两项考试,和这两项能力相关的一些专业在评审职称时仍会考虑英语和计算机能力的要求。
更深层次的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意见》中说,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合理界定和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自主评审。
职称制度如何改?《意见》给出了提纲挈领的要求,但具体还要看实际的举措,将难题逐步破解。一个乐观的预期是,一个人只要有能力、有水平,不管是职称也好,待遇也好,都不是问题。
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促进人才顺畅流动
长期以来,党政机关与企业单位之间人才干部交流渠道不够通畅,管理体制不可兼容。所谓的一道“体制的墙”,把人才划成内外两边。
这次,《意见》提出,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研究制定吸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政策措施,注重人选思想品德、职业素养、从业经验和专业技能综合考核。
通俗一点来说,只要你人品好、有能力,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有用武之地,且能大有作为。
同时,对于基层人才“来的了却留不住”的问题,中央再次明确提高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保障水平。对于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人才,中央这次态度明确,将在“政治上受重视、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
“论资排辈”被看做是职场晋升的“潜规则”,资历不够就别想升迁,业绩再好也得为年资更长的前辈“让路”。在这种模式下,不少年轻人空有一腔实干的热情,却多次在现实中碰壁,然后选择等待,虚度了大好光阴。
《意见》中指出,要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抓紧培养造就青年人才。建立健全对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
将来,青年人才会获得更多、更有力度的培养,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中还将设立青年专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将更加突出,有条件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还可以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相信通过严格的程序和标准,把真正有能力的青年人才选拔出来,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岗位,青年人一定会大有作为。
综合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工人日报
大家还在读
【案件追踪】中宁“10.27”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肇事者投案自首!
【打击谣言】100元让孩子带路伺机拐骗系谣言!传谣者小心警方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