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交部 VS 新华社,揭开两大豪门过招史:你的名字,到底谁说了算?

2016-12-09 沉森 译·世界

微信ID:foreignlinkOrg

『峰岭,传递外交正能量』

 

中国的翻译界,就是一方江湖。


江湖先驱,应溯及大翻译家严复一代。“放眼看世界之人”虽然传奇远去,但江湖上,至今仍流传着“信、达、雅”的三字绝学,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百年激荡,时过境迁,如今译名江湖上高手如云,更有派系林立。在驱逐外虏后,江湖上两大豪门逐渐成型,成为外文入华的镇门神、把关将。


两大豪门各有特点,他们的业务切磋,也成为中国当代翻译水平不断提升的佐证。


豪门正名:新华社

豪门模板:少林

地位属性:中央钦定

绝学:翻译标准化

 



少林崛起于乱世,曾受唐太宗封赏钦定,其武学系统性和历史厚度非一般门派能及,由此奠定天下第一大派地位。


上世纪50年代初,国内的译名也处于无序状态。同一个名字新华社、人民日报、外交部、地图出版社、中联部、军委机关等诸家竟然能翻出10多个名字,混乱波及新闻、教育、科研多个领域。

 

为了社会发展,统一翻译标准可谓时不我待。考虑到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接触各界新说法、新名词几率更高,周恩来总理做出明确要求:“译名要统一,归口于新华社。”

 

在高层指示下,新华社、外交部、军委机关、教育部、中联部等10多个部门举行会议。新华社派出国际部李慎之、外文翻译部段昭麟两位高手前辈赴会。会议决定,由新华社立出标准化工具书,作为统一标准,中国翻译界由此开始了“标准化”进程。


新华社为此立阁募人,名取“译名室”,成为新华社译名工作的核心部门。“译审”这一职称序列也同“记者”“编辑”等,一同保留在新华社的技术资质评定通道里。




如今,新华社资料卡片房间的柜子中有几百个卡片格,里面密密麻麻堆集着几十万张对译卡片。这些卡片皆经过数辈经验丰富、长期专职从事中英文写作的老记者老编辑反复核实确认。 
  
过去,只要多有几个人前去查询译名,办公室就转不开身。如今技术的发展让这些宝贵的卡片已然成为“文物”,但它们的存在着实让人感受到译名工作的艰巨复杂。 
  
在各类外文的中文汉字译名规则上,新华社译名室研究出一整套规范而细致的拼写与汉字对应系统。如今熟知的克格勃、欧佩克、叶利钦、赫鲁晓夫等译名,均出自此系统。


时至今日,当有中文稿件发回,新华社后方编辑必须对稿件中出现的所有外国人名、地名、头衔进行排查校对,甚至于倒查。当然,有多媒体数据库的帮助,这一工作同老前辈比起来并不算沉重。

 



新华社的翻译工作与时俱进,发展出“名从主人、既定不咎、音义兼顾、译音循本、音系对应”等大的原则,成为中国翻译界的业务财富和依仗,标准化可谓是其翻译地位的立身之本。


豪门正名:外交部

豪门模板:武当

地位属性:中央部委

绝学:人才高阶化




武当虽然崛起比少林晚,但依仗出色的人才储备和截然不同的门派理念,终独成大家体系并日益受人尊重。


外交部翻译室被誉为“中国翻译的国家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翻译队、到翻译处、再到翻译室,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外交部翻译室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有被誉为‘中国红墙第一翻译’的冀朝铸,担任过等国家领导人的翻译;紧接着马雪松、姜江屡屡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随后出现了中国翻译界的‘三剑客’张建敏、朱彤、许晖;如今有雷宁、戴庆利、周宇、费胜潮……”


外交部的翻译具有厚重的积淀,很多领导都曾是高翻出身。据说一场外事活动翻译完,说了大半天中国话的领导,会把刚才担任翻译的小干部叫一边去,指出Ta刚刚翻译的不足之处。


年轻人成长需要过程,也少不了“传帮带”。在外交部翻译能力的核心部门——翻译室,年轻人比例也占80%以上。而外交部对翻译人才选择之严、要求之高、培养之重,在业界恐怕无出其右者。


翻译室的前辈高翻,天天陪学员做大量的听力、口译和笔译练习。外交部还会约请一些专家来授课,同时全面观察学员的外语基本功、翻译潜质、领悟力、言语表达 、声音形态、刻苦精神、承受高强度工作压力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组织纪律性等等……


在充足的责任心、严谨的业务谨慎和高强度的要求下,外交部的翻译水平不断提升,而他们当中佼佼者,随着中国走入世界舞台中央,也获得了更高的曝光率,成为年轻学子心目中的偶像。



正是由于这一批批人才苦练内功,加上中国外交的不断奋进,外交部在外事翻译上的话语权也不断上升,由此成为能与新华社进行翻译业务切磋的另一豪门。


两大豪门背景叙述已毕,该进入精彩的较量环节。豪门对撕不仅在于热闹,更在于专业。


案例1:缅甸总统怎么叫

摩擦系数:5 / 5

胜方:新华社


今年,缅甸经历全世界瞩目的权力交替,昂山素季重返政坛。新总统与前总统吴登盛完成权力交接。


缅甸总统大选结果公布当天,各路媒体都统一按照新华社,称缅甸新任总统为吴廷觉。但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网站3月16日刊登题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缅甸当选总统吴丁觉致电祝贺》,17日下午,中国外交部新闻司称,“吴”是尊称,外交部翻译成“丁觉”。

 



一时间大伙都懵了,到底是“廷”觉还是“丁”觉?周边邻邦元首,兹事体大,不可不察。

 

当时,路透社、法新社等西方门派,他们对吴廷觉名字的翻译是Htin Kyaw。但按照缅甸本地语发音,新总统的名字不发“丁”音。

 

在这次有争议翻译上,新华社一位资深记者曾表示,应从大方向上把握六条原则:


第一,以当地语发音为准,而英文拼写和发音作为参考;第二,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称谓习惯;第三,对于老地名老名人按照约定俗成办为好;第四,必须考虑中文词义褒贬,避免选用生僻中文字;第五,不乱用简称;第六,涉及各国少数民族的名字翻译,既要考虑该国官方语言的习惯,也要照顾到少数民族的称谓习惯。


三月底,经过多方确认,以新华社的“吴廷觉”为终定名,不再更改。


 

案例:英拉还是英禄?

摩擦系数:4 / 5

胜方:外交部


2011年,泰国时任总理 Yingluck 名字翻译也一度成为焦点。


 

Yingluck 过去一直译成英禄,按照泰国语的标准译音表,luck中 lu 发‘禄’音,按照泰国语的惯例,元音后面的子音 ck 作为最后一个音节不发音,所以新华社一直将 Yingluck 就译为‘英禄’。

 

外交部向新华社传文书,说泰国民众都将luck发音为“拉”。新华社当时考虑到她还未当选正职,改后影响也不大,于是就更为“英拉”。

 

案例:政府长官还是首席执政官?

摩擦系数:3 / 5

胜方:外交部


2014年,阿富汗总统选举临近末尾,竞选双方激斗僵持不下,美国国务卿克里飞赴调停,商定一方为总统,另一方新获头衔Chief  Excutive,位同总理待后扶正。

 

英文不难写,但中文犯难。新华社在翻译此官职时,向前方记者打电话了解原委就花费一个多小时。新华社总社顾及中国坚持的“阿人治阿”原则,并参考香港特首的翻译,初定名为“政府长官”,以显示其作为政府首脑、区别于总理、从属于国家元首的三重属性。

 

数天后,外交部刊其名为“首席执政官”(CEO)。从英文原文来说并无大偏差。考虑阿富汗弹丸之国和此职务的非宪法属性,新华社在同外交部商议后,延续使用这一译名。

 

 

案例:外来户的挑战

摩擦指数:0 / 5

胜利方:中国标准

 

美国候选总统特朗普的名字如何翻译也曾惹起一番争议。但这一次挑战者既非外交部,也非新华社,而是地地道道的外来户——美国驻华使馆。

 




此番已经不是美国使馆第一次挑战在华译名。此前,美国使馆曾要求将“白宫”回译为“白屋”,以及现任总统“奥巴马”改为“欧巴马”

 

此时萦绕在两大豪门心间的,应该是2003年,柬埔寨国多方遣使到外交部,要求将国相洪森改名为“云升”的往事。外交部为此书会新华社,专递“请新华社理解首相用心”的文书。

 



熟料改名后引起海外诸岛多个国家的一片混乱,纷纷来函质询柬埔寨国是否出了第二位国相。翌年,新华社和外交部联手,将洪森的中文名字改了回来。

 

故此,面对美国壮士的奇特要求,两大豪门立定心志,携手决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名从主人”,奥巴马生于非洲肯尼亚,带一点原住民口音的奥字更贴近乡音,就不要那么“欧”化了;

 

“既定不咎”,白宫都叫了那么久,突然叫白屋竟然有些不习惯,还是别改了;

 

至于特朗普,要不要按照美国白宫的意见改为“川普”,经过语音考证,两大豪门还是继续用既定名。如果美国大使馆这么想贴近中国网友的戏谑,其实特朗普还有个名字叫“唐·床破”

 



在目前没人理的情况下,美国官方的中文网也是继续用着孤僻的名词自娱自乐。


总之就是一句话,如今外文要进中国,我们自家已有切磋,我们自己说了算。


江湖很大,江湖也很小,在这个圈子里,外交部和新华社两大豪门切磋过招的事情还有很多,有时间我们再聊。

 


--END-


更多精彩

《家里要给我介绍一个外交官,靠谱吗?》

《外交官必答这一题:你什么时候当上外交发言人》

《你们外交官不都是英语八级、同传十级吗?》

《想当外交官,又不想进外交部怎么办?》

投稿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