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 2017国内大学新增小语种专业名单!小语种人才未来不可小觑!
日前,“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的热度持续升温,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和规划,预计2018年我国高校在外语专业设置方面将会把沿线国家官方语言全面覆盖。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小语种人才是“一带一路”的急需人才。想要了解小语种人才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现状,不妨一起来看。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工作语言竟然有18种!
一个国际会议可以有多少种工作语言?日前开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给出的答案是:18种。
在会议现场的同传耳机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18种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柬埔寨语、捷克语、匈牙利语、印度尼西亚语、哈萨克语、老挝语、蒙古语、波兰语、塞尔维亚语、土耳其语、越南语、日语和韩语。
而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会议现场,每个座位上都放有一张列举了这些语言的名单,除了标注与同传耳机频道对应的16种语言以外,同传耳机中的第17、第18频道分别是日语和韩语。如果说法语、俄语、日语、韩语等属于使用相对较多的“大型小语种”,那么,老挝语、塞尔维亚语、匈牙利语等,就属于普通人极少接触的语言了。
那么,“小语种”究竟能有多小?
“刚开始学这门语言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我要去非洲工作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二外”)的塞尔维亚语教师王淳杨说:“上大学时,每年过节回老家,大家都会让我说两句塞尔维亚语。因为要变格,一句话说出来会很慢,大家就会‘嫌弃’我怎么说得那么不熟练。”王淳杨说,他所在专业的规模也很小。“我上大学的时候,班上只有11个人。塞尔维亚语是每4年招生一次。”
同样来自二外的匈牙利语教师段双喜也说:“2003年我上大学的时候,全国只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一个学校开设有匈牙利语专业,当时是一个班20个人、4年招一次生。”
“一带一路” 小语种专业迎来春天
随着“一带一路”相关国际合作的不断推进,不少小语种从业者和学习者表示,政府、学校、企业等对于小语种的关注度,现在越来越高了。
王淳杨的同事、波兰语教师龚泠兮说:“2010年,全国开设波兰语专业的只有北外、哈尔滨师大。现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很多所外语类高校都开设了或即将开设波兰语课程。”
段双喜在与匈牙利语“结缘”10年多后,现在感到学习小语种的学生很抢手。他表示:“我认为,未来我们国家与匈牙利的合作将越来越多,相关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大。现在就经常会有公司来找我们的学生帮忙进行翻译工作,小语种人才应该说是供不应求的。”
专家:“一带一路”对小语种翻译人才和高端翻译人才提出新要求
“翻译人才,从根本看是应能促进国家话语权和经济主导权的发展”,参加年会的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主任委员黄友义说,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需要将中国文化和语言准确地翻译成外文,尽管中国目前215个院校有翻译硕士授予点,但能够满足“一带一路”需求的复合型、实用化的职业翻译人才及语言服务人才仍十分缺乏。
黄友义特别指出,中国参与国际治理才刚刚起步,“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60多年来首次提出的一个涉及60多个国家的国际合作倡议,让沿线国家民众知晓“一带一路”内涵和意义,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懂得当地语言的翻译人才。
在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陈琳看来,“一带一路”建设中,高端翻译人才培养要注重培养融通中外话语的意识与顺应意识,交际翻译的思维方式与国际视野,注重培养翻译新概念和新术语的能力;同时要构建科学系统的翻译教学资料库与评价系统,并对学习者的翻译进行科学评价;还要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与职业惯习等。
涉小语种专业高校需要分类与定位清晰
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大幅提升:本科小语种种类由1998年的34个上升为2010年的47个;小语种本科学校点数由1998年的275个上升为2010年的1056个;小语种专业本专科合计毕业生数占外语类专业本专科合计毕业生数的比例由2002年的17.0%上升为2013年的24.8%;小语种专业本专科合计毕业生数占高校所有专业本专科合计毕业生数的比例由2002年的0.8%上升为2013年的1.5%。“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及对小语种专业人才需求的激增,难免会进一步助推涉小语种专业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大幅提升,甚至“盲目”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对我国涉小语种专业高校进行分类与定位就显得必要,具体表现为:(1)引导各高校在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与国家宏观政策及宏观人才供需达成协调;(2)引导各高校培养“一带一路”所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语种等特点的小语种专业人才,提高全国相关高校的人才培养效益;(3)引导各高校依据自身办学历史、优势、地缘特点等合理布局语种专业点、规模及发展定位。
附:国内大学新增小语种专业名单
北京外国语大学今年新增十一个小语种专业
北京外国语大学今年新增11个小语种专业。为更好地向“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到2020年,北外计划开设100多种外国语课程,覆盖所有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方语言。
北外今年新增了茨瓦纳语、恩德贝莱语、科摩罗语等11个非通用语言。截至2017年,北外外国语专业总量已达84种,其中非通用语种77个,成为我国开设外语语种最多的高等学府以及国家重点支持的非通用语种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新增八个小语种专业
上海外国语大学今年新增四个语言类专业
上海外国语大学今年新增设的四个专业均为语言类专业,其中,波兰语和哈萨克语今年就将启动招生。上海外国语大学此次新设的四个专业均为语言类专业,分别是乌兹别克语、捷克语、波兰语和哈萨克语,主动对接国家发展,凸显学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思路。为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校方动了真格。从今年9月新学年开始,所有教师都将“挂牌上课”,不被学生选择的老师面临“下岗”和回炉再造。
天津外国语大学增设13个小语种专业
据悉,当前国内高校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种偏少,人才数量不足,高端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匮乏,不能满足“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需要。天津外国语大学此次增设的13个小语种本科专业分别为:波兰语、土耳其语、乌尔都语、希伯来语、印地语、乌克兰语、波斯语、豪萨语、柬埔寨语、匈牙利语、捷克语、芬兰语和白俄罗斯语,毕业生将被授予文学学士学位。截至目前,天津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达到30个。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增“一带一路”沿线五个小语种专业
云南民族大学新增六个小语种专业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增四个小语种专业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分享 | 学生党看过来!人民日报盘点8类将被“一带一路”带火的专业
双语 | 最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全文
双语|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全文+资料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