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 “贾秀琰争议”的背后 是进口译制片尴尬的困局
优秀的影视字幕翻译就是在幕后做精准的语言转换。说到底,观众看的是片子,而不是翻译的表演。做翻译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存在感越弱越成功,靠做字幕翻译出名基本不可能,除非你做得足够“离谱”,这方面大概没有谁比贾秀琰更有体会。
《银河护卫队》上映后,负责字幕翻译的贾秀琰一度遭到空前非议,从普通观众到一些媒体都曾发声对贾秀琰基本功薄弱,有些地方又发挥过度的翻译表示质疑。在贾秀琰的译作中,出现问题的还不止这么一部,且不乏《环太平洋》和《普罗米修斯》这样的卖座大片。
《敦刻尔克》的字幕又是贾秀琰的译作,不少人又是一阵紧张。所幸这次引起较大争议的地方只有一处:网友普遍认为按片中的语境,“Home”应译为“家”,贾秀琰则处理成了“祖国”。值得肯定的是,这次真的只是争议,而非以往出现过的那种根本不用争议的硬伤。但由于曾经有过的糟糕体验,一些人坚持认为这次贾秀琰发挥好,只是因为《敦刻尔克》对白少,犯错空间有限。
单就字幕翻译而言,人们对贾秀琰显然过分苛责。作为一个中文系毕业的英文爱好者,贾秀琰的翻译水平不至于说完全没有可取之处。问题在于她翻译的字幕,是相当一部分进口电影的唯一字幕版本。上院线的进口片,本该对字幕有更高的把关标准,因为你可以选择电影,但没法选择字幕。连着几部电影,都因为翻译字幕招致负面评价,这让人们感到不解和不满。
限于进口片的引进发行流程和版权保护需要,通常情况下,字幕翻译工作被交由中影集团译制中心等几个单位进行译制。不过,这并没有带来丰厚回报,进口片票房可能几十亿,但译制不论好坏,费用并不高,而且这点钱要由整个译制团队来分,分到贾秀琰这样的字幕翻译手上,可能只是很少一部分。本来钱就不够分,就更别谈什么外包了。民间字幕组做一部电影可能动作更快,质量更专业,还不要钱,但版权保护这一环,恐怕没有哪家字幕组或商业翻译公司能够说自己做得更好,即便能做得更好,如何取信于发行方也是问题。如果你是发行方,你是愿意为了翻译质量冒原片泄露的风险?还是愿意牺牲翻译字幕的质量?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困难的选择。
在上映前原片泄露,对于一些大制作而言动辄是上亿元的损失。在保障版权的前提下,花较低的价钱翻译一部上院线的电影,显然是极具性价比的选择,当然也不用指望这个价能换来多好的翻译质量。而当发行方发现翻译质量打点折扣似乎对票房并没有多大影响时,也就更没必要为提高翻译质量增加成本。在字幕翻译问题上,发行方不仅没有经济负担,可能连心理负担都没有,反正到了片尾,出现的是翻译贾秀琰的名字,大家看得一肚子火,也不知与谁说,就指责她好了。随着中外电影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翻译如何兼顾快准稳,进而实现信达雅,这是一个挑战。
作者:李屾淼
来源:深圳晚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