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 | “一带一路”到底需要怎样的语言服务?商务部专家作答
12月1日-2日,由中国外文局指导、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一带一路”中的话语体系建设与语言服务发展论坛暨2017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威发表“做好沟通服务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语言服务行业提出了分析建议。现分享如下: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威
迄今“一带一路”建设基本情况:“民心相通”需要语言服务来促进
我是专门做经贸研究的,所以我先把“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情况跟各位做个分享。
首先,四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非常积极的进展。我们跟非常多的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包括有些是以备忘录的方式,有些是以产能合作的方式,有些是以贸易畅通合作协议的方式、经贸合作协议的方式等等,来完成了“五通”中间的第一通“政策沟通”,我能深刻地感觉到,在国际社会上,现在我们更多需要的不是解释“一带一路”的理念,而怎样推动“一带一路”的操作,这是四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最大的成果,在今年5月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我们说,从今年峰会开始,“一带一路”合作从中国的领唱为主变成了全球的大合唱。
第二,“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一般会涉及到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对外援助以及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现在的阶段,我们说有四个方面的“一带一路”合作是表现非常突出的,第一是贸易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到2016年的时候,贸易总额是3万亿美元,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在中国整个外贸总额中的占比是1/4左右;其次是对外投资,目前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对外投资占比10%或者以上,不同的年份有所差异;工程承包是目前我们跟“一带一路”沿线合作成果最好的部分,中国的企业在海外承揽一些所在国的工程,数字显示,这部分合作金额占到中国整个对外合作金额的一半以上;还有一个是“一带一路”建设非常有特色的方面,就是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在二十个国家建了56个园区,到2016年累计投资180亿美元,创造了超过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一带一路”合作让我们在沿线的贸易便利化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海关的互助合作,使中亚国家到中国的农产品进口时间缩短了90%以上。同时,我们也与沿线国家签署了自贸协定,为我们双方的企业合作提供更好的环境。
第三是设施联通,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股价的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
第四是资金融通,丝路基金、亚投行等各种形式的双多边金融合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各个国家还有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帮助。
其实“五通”中的“四通”——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设施联通和资金融通,都有了非常好的成就,但“民心相通”部分,可能更多的还要依赖语言服务工作者多多促进。
“一带一路”建设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开放”,“双向开放”只是全面开放中的一部分。为什么叫双向开放?看一个2015年的数字,2015年我们利用外资1262.7亿美元,但是中国对外投资在当年达到了1456.7亿美元。这是我们的官方数字,实际的对外投资数字可能更大。即便是在官方数字上,我们在2015年真正实现了对外投资大于利用外资,也就是说这一年中国成了资本的净输出国,也意味着中国的开放迈入了下一个进程。
现在中国是贸易大国,从2001年加入WTO到2015年,15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是15%,而对外投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3%,这两组数字虽然有基数上的差异,但必须看到,这种投资增长速度的差异是非常大的,而从贸易驱动到对外投资驱动,是全球主要经贸强国必经的过程。无论是五十年代的 37 28678 37 10764 0 0 4977 0 0:00:05 0:00:02 0:00:03 4976美国、七十年代的德国还是八十年代的日本,都经历了跟我们现阶段同样的历程,当它们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在全球市场上占有了重要比重的时候,也会面临着成本上升、汇率波动、贸易摩擦增加等问题,所以在这样一些阶段,我们说全球经贸强国都会从贸易高速增长转向对外投资高速增长的历程,而且现在他们也都是全球投资存量非常大的国家。
中国自身是什么样?我用2008年数字作为基准,因为那一年爆发了金融危机。从2008年到现在,如果按流量计算,2016年中国对外投资的流量在全球占比首次超过了10%,在全球国家排名第2位。如果看存量,从2008年到2016年我们在海外投资存留下来的量,增长也非常快,到2016年底的时候,大概有1万多亿美金的对外投资流量在国外。再来看2002年以来中国对外投资在全球位次的变化,2002年是最开始建立对外投资制度的年份,那个时候我们在全球无论是流量还是存量的排名大概都在27位左右。真正的变化从2008年开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速度比以往更快了,2016年的时候,我们的流量是全球第二位,我们的存量已经从2002年全球第25位上升到全球第6位。所以,我们说中国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格局,如果说以往我们在中国国内敞开国门,引进国际资源来搞建设的话,那么,下一步中国的对外开放就是我们要走出国门,到全球的范围内搞建设。
我想说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我们需要的是更好的语言服务,这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迫切需要。为什么是语言服务而不是语言呢?因为我觉得,语言更多的只是工具,我们做好语言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国和世界的沟通。
语言服务需求,到底需求什么?
因此,我们有语言服务的需求。总体来说,商务部是对外开放的部门,我们人员的语言能力较好,但即便如此,有些非常专业的沟通还是需要专业语言服务人员。但你会发现,在国外如果想找到一个好的翻译,要么是靠驻外的经商机构提供一些资源,要么就是纯粹只能靠运气。所以从需求方的角度,我想跟各位分享一下我们到底要什么。
首先最基本的,我们需要高水平的语言的基本服务。第一是语种的配比要全,因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布了非常多语种,如果双方都用第三种语言比如英语来沟通,沟通的效果还是受影响的;第二,就是传达得准,我们的目的不是把一句简单的中文机械地变成外文,而是更好地让语言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所以传达准是非常重要的;第三,网络的发展非常重要,就好像今天的旅游,可能我们会想到携程这样的平台,能够解决非常多的问题。但如果我今天出访,尤其是出访那种小语种国家,我应该怎样获得高水平的语言服务?
其次,跟现在的商业服务模式一样,我们更多地需要一站式解决方案。比如“双十一”,大家在一个平台上买东西,而不是同时逛很多平台买东西。所以我个人希望能有一个多方位的语言增值服务。这个问题,跟我们在国内的发展不太一样,就是对所有中国人来说,我们进行国际交往的时候,最先要过的是语言沟通这一关,语言服务工作者的优势是,第一他掌握信息的能力和掌握信息的精准层次高于普通人,所以所谓的语言增值服务,就是“语言+”,我们希望获得 “语言+信息服务”。第二是文化服务,这是国际交往中间最难规避的问题,举一个小例子,我们在泰国投资的企业,什么都很顺畅,对工人也很好,工资也及时发放,但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某个月发完工资之后,所有工人跟老板都提出辞职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是现金发工资,发工资的同志就像以往的银行工作人员,把一叠现金夹上他的工资条顺着窗口甩给工人,说“你签字”,然后所有工人表示非常不满,说“我的工资是我付出了劳动得来的,你这样是什么态度?”有点我们说的“不受嗟来之食”的意思。但其实这对中国人来说非常寻常,很多男同志抽烟的时候,熟的同志递烟也是这样,顺着桌子扔过来,大家也觉得是特别好的朋友,并不介意。所以,除了语言本身的服务之外,专业的语言服务工作者能够对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多做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如果可能的话,“语言+专业服务”,对现在中国的企业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最关键的是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除了专业做语言工作的之外,现阶段中国人才的培养,必须是“语言+专业的人才培养”,这对现在中国企业非常重要。刚刚我说一个总体的数字,2016年的时候,中国企业在全球190个国家有投资,在外的企业总数是3.72万家,在外雇佣的人数是134万多人。专业的语言提供者给我们的是非常高标准的服务,但是实际上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每个企业都有相应的人才,所以从企业角度来说,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专业性人才语言培训服务,让他们在专业领域沟通更加精准,同时,我们更需要对管理型人才进行语言服务培训,让他们在文化融通上少一些障碍和摩擦。
最后我想说的是,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们要推动形成的是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这个格局,最重要的是先从语言服务做好沟通之桥,为“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的全面开放、为中国更好地走好国际化道路共同努力。(文章根据现场发言整理而成,内容有删减,大小标题均为编者所加;本文未经作者审核)
推荐阅读
快讯 | 中译语通CEO于洋出席2017中国翻译协会年会 口译分论坛发言:AI赋能未来
快讯 | 中译语通副总裁柴瑛出席2017译协年会 谈标准建设与新型语言服务公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