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 | 给奥斯卡直播做翻译是种怎样的体验
【编者按】本文作者朱玲系自由口译员兼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客座讲师,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MATI专业,曾任中译公司全职口译员,担任过多场大型国际会议同传交传工作。前不久,朱玲为央视电影频道直播的奥斯卡颁奖礼做翻译,没错,就是小李子获小金人的那届。这样的电视直播翻译是怎样的体验呢?快来看作者朱玲怎么说。
这位美女就是朱玲(PS: 大家看到图片左边联合国牛闪闪的标志没?)
接到奥斯卡直播翻译的任务时,心里炒鸡开心,终于能第一时间知道小李子到底能不能结束陪跑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这次是给央视的电影频道做翻译,所以跟平常广为人知的同传和交传都不太一样。总的来说有几个关键词:特殊,时效,敏感。
一般的同传是两个译员搭档,每人15-20分钟一轮,听众带着耳机听。而这一次的工作流程不太一样,电影频道配备的队伍相当强大,两个半小时的视频,配了5组工作人员,每组负责半个小时,一位外籍专家,一位译员,一位速记,一位责编。
好莱坞传过来实时信号后,技术人员先剪辑出来,责任编辑做第一步处理,删掉敏感和他们觉得没用的内容。然后外籍专家和翻译一起,把所有的视频内容听录下来,以保证信息没有缺失和误解,这个时候才开始进行翻译。
翻译方式是大家不那么熟悉的视译,旁边的速记员把翻译的内容记录下来,然后我们再根据记录的内容翻译出来。虽然这种工作方式没有同传要求那么高,但也并不简单。
大家都知道,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段子很密集,并不是所有段子中文观众都能理解,即使是翻译,有时候也会懵,所以工作组配了外籍专家,就是为了确保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能够充分理解,快速输出准确到位的翻译。
翻译工作完成以后,翻译还要配合技术人员把译文导入视频处理软件,生成字幕,调整字幕的时间,如此才算完成了全部的翻译工作。
写到这里想咆哮一句,这活儿比正常同传进箱子开翻完事了摘耳机走人操心多了!
从早上9点半美国现场直播开始,电影频道就开始工作,做各种包括翻译在内的视频处理,制作成完整的节目,送到广电总局审核,晚上10点播出,所以留给翻译的时间是很紧张的。这就要求提前做好准备。
奥斯卡的会前准备并不难,最重要的是要准备好提名名单,查好各奖项的人名电影名的译法,对题名电影有基本的了解。
其次是熟悉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每年的主持人都是名嘴,今年的克里斯·洛克也不例外。虽然电影频道事先提供了主持人的串场词,但是通篇的TBD看起来就是三个字:然并卵。果不其然,洛克一开场就拿今年“全白”提名的梗涮了十多分钟,全场更是穿插了各种梗。多看看他的其他视频,对熟悉主持人风格很有帮助。当然,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多了解下每一部提名的电影。总之,怎么准备都不为过。
由于是央视播出的节目,所以敏感性是绕不开的问题。其实在正常的翻译过程中,因为敏感性而删掉信息的情况不多,可能在政治场合中会遇到有些话不便于直接翻译,需要妥善处理。然而奥斯卡翻译处理办法却是直接剪掉原视频中敏感的片段。
比如,歌手The Weeknd 在电影《五十度灰》中的插曲Earned It提名最佳原创歌曲,并在颁奖现场上台献唱。但《五十度灰》这么污的电影,在国内当然没法上映,就连乐队表演的戏份也不可能出现在央视上,所以整一段连串场词加乐队上台表演都被剪掉了。还有,今年最佳男配出演的影片是《间谍之桥》,讲述美国和前苏联之间一场间谍交换的故事。虽然与中国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责编也会审核片花介绍中有没有敏感信息。由此可以看出,翻译的标准很灵活,最重要的就是要符合现场的要求。
总的来说,奥斯卡直播翻译还是很有意思的,能够看到完整版的直播,还能参与到节目的制作中,体验一下从电视机前走到电视机后的感觉,也算是一次有意思的经历!
本文系读者投稿,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转载请联系授权。
您对翻译行业的见地,欢迎与我们分享交流。来稿请致:media@yeeworl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