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线上看展|“皖乐徽声——安徽音乐戏曲文物展”亮相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 2022-05-02



截至2015年8月,全国共有戏曲剧种348个,

其中安徽31个,位列全国第三。



国内首个展示安徽音乐与戏曲文化的专题展览

安徽省内外35家文博单位、艺术院团及相关机构

共同参与

新石器时代至今,跨越7000多年的历史

近300件音乐、戏曲文物及珍贵资料集中亮相




“皖乐徽声——安徽音乐戏曲文物展”

展览时间:2019年12月21日-2020年3月15日

展览地点:国家大剧院东展览厅

主办单位:国家大剧院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承办单位:安徽博物院


这次,我们给大家带来的是安徽地区音乐、戏曲类文物及珍贵资料。通过回顾江淮大地乐舞文化的先声肇音,重现安徽音乐、戏曲艺术的发展变迁,让古老的皖乐徽声在展厅中“活起来”。


·  有  ·  料  ·  视  ·  频  ·


导演:王萌 摄像:白予思  于涛
音频:苗颖 视觉包装:王远姝


看展之前,先为大家隆重介绍本次展览的可爱担当

体态憨厚,华丽秀美的兽首鼎


兽首鼎

春秋(前770-前476年)

1988年安徽省庐江县岳庙发现

安徽博物院藏

 

接下来,就让这个“萌萌哒”兽首鼎带大家一起到展厅

一睹本次文物展中

不得不看的十大重点展品

▼▼


展览分为两大版块,第一部分“乐舞江淮 百戏萌生”通过“上古之音”“金石乐悬”“雅俗共赏”“假面之戏”四个单元,以时代为线索展示出安徽地区音乐、戏曲文物发展的脉络。


单扉铜铃

二里头文化时期(前2070-前1600年)

1972年安徽省肥西县馆驿大墩孜出土

安徽博物院藏

这件铜铃是安徽境内目前出土最早的空腔青铜器,铃体的合瓦形与商周青铜乐器铙、钟的形制一脉相承,在中国音乐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龙虎纹鼓座

春秋(前770-前476年)

1980年安徽省舒城县九里墩出土

安徽博物院藏

这件文物可是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哦!鼓座是打击乐器建鼓的底座,此鼓座上沿用高浮雕的手法塑有怒吼的猛虎与独角翘立的游龙,器身满饰蟠虺纹,造型奇特,体型巨大,气势浑厚。


真子飞霜铜镜

唐(618-907年)

安徽博物院藏

真子飞霜镜是指唐代出现的以云山、高士竹林弹琴、莲池、凤舞、双树为主要纹饰的铜镜,因铜镜上带田字界格的“真子飞霜”而得名。铜镜展示了一幅优美的林间抚琴图,这是古人在用音乐表达对于超然尘世的追求。


青白釉仙人吹笙壶

宋(960-1279年)

1994年安徽省宿松县城东郊天圣三年(1025年)宋墓出土

宿松县博物馆藏

这件仙人吹笙壶的造型极为独特,它取材于《列仙传》王子乔吹笙凤鸣的神话故事。王子乔是春秋时期周灵王之子,擅长吹笙,每当吹笙学鸟鸣时,便会有凤鸟从天而降,随其笙鸣起舞。此壶展现了古人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是音乐艺术根植于民间生活的生动见证。


女伎乐木俑

宋(960-1279年)

2014年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弋江镇宋墓出土

南陵县文物管理所藏

这组“女子十人乐坊”2014年出土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的一座宋代墓葬,她们前不久刚经过脱水保护后来到剧院,这可是她们的全国“首秀”呢!瞧,她们身着统一服饰、梳统一发型,手持多种吹奏、打击、弹拨类乐器,表情传神,造型精美。从墓中出土的旌幡判断,墓主人应为朝廷命妇,这组伎乐女俑或许正是她生前家中蓄养乐伎的写照呢。


影青釉戏曲人物瓷枕

元(1271-1368年)

1982年安徽省岳西县店前镇司空村出土

岳西县文物保护中心藏

这件瓷枕简直就是一个迷你楼台,上面塑有殿堂回廊和人物像。仔细数一数,共有十八尊呢,他们有的端正危坐,有的拱手施礼,姿态各异,相映成趣。据研究,这件瓷枕讲的是与“八仙祝寿”有关的戏曲故事。它不仅彰显了古代匠人们的高超技艺,还体现了元代戏曲的流行风尚。


·   ·    ·    ·    ·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老师为展览“打Call”

编导:禹璠 摄像:李祥民 音频:苗颖

展览的第二个部分“诸腔并陈 百花齐放”则是通过“徽郡风化”“悲欢交响”“山野来风”三个单元,以明清徽州、凤阳、安庆地区戏曲文化的发展为线索,向观众展示目连戏、徽剧、凤阳花鼓、黄梅戏等剧种的多彩风貌。


郑之珍编《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

明万历十年(1582年)刻本

安徽博物院藏

《目连救母》讲述佛陀弟子目连为解救坠入地狱的母亲历经磨难的故事,向人们宣扬向善、孝道等道德观念,在民间广泛流传。明代中期,作家郑之珍重新整理编纂出了一部内容丰富、情节完整的《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书中带有大量插图,其木雕印版更是线条流畅、画风细腻,为阅读增添了乐趣。


木雕“赵子龙单骑救阿斗”梁柁

清(1644-1911年)

安徽博物院藏

徽派建筑享誉世界,徽州古建筑更有“无宅不雕花”的美誉,以石雕、木雕、砖雕最为著名,其纹饰题材颇为丰富。这件“赵子龙单骑救阿斗”梁柁便是用木雕的形式展现戏曲艺术的典范,民间艺人生动地刻画了赵云单骑救阿斗、与曹军大战于长坂坡的场景,可以说是徽州戏曲活动发展、繁荣的珍贵历史见证。


“红梅记”图青花瓷碗

清康熙(1661-1722年)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藏

该瓷碗是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制作的民窑瓷器精品,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碗外壁用弦纹和锦纹间隔出四个空间,描绘戏曲《红梅记》中的几个故事。其中一个表现的正是“打花鼓”的情节,表明了花鼓深受当时民众的喜爱。


戏神阁

清(1644-1911年)

安庆市博物馆藏

清代,黄梅戏班社拜师学艺需要举行仪式,被称为“铺堂”(拜“祖师爷”)。铺堂时,需摆上戏神阁,点香燃烛,叩首参拜。除拜师外,聚班结社、开戏封箱、惩罚违规弟子等也都会举行仪式,戏神阁正是黄梅戏班举行铺堂仪式时最为重要的一件道具。


本次展览是国家大剧院展览品牌“中国古代音乐文物系列”展的第十一回。您只需一张国家大剧院参观票,即可步入展厅,感受音乐、戏曲文物带来的美妙体验!

展览将持续至明年3月15日,剧小院展厅等你哟!


文案:杨佳丽、李默

摄影:王小京、李鹏飞、张安邦

编辑:高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