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漂泊的荷兰人》排练现场,绘景间内揭秘震撼舞美一隅
4月10-14日,国家大剧院制作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即将迎来三度上演,目前本剧已在紧锣密鼓的排练中。今日,多家媒体代表们深入国家大剧院幕后,他们来到绘景间,直击这部舞台呈现堪比科幻大片的歌剧巨作的排练现场。
深入《漂泊的荷兰人》幕后
探秘国家大剧院绘景间
《漂泊的荷兰人》舞美设计与舞台呈现涉及人员之多、场景之宏大、换景之复杂,在前两轮演出中备受关注,也为广大歌剧迷津津乐道。其中,舞台上的两艘巨型帆船最为引人注目,挪威船长达兰德之船长达12.8米,高达5.1米,宽为7.5米,而大名鼎鼎的荷兰人鬼船的尺寸则更为巨大,长达13.6米,宽将近9米,颇具震撼效果。而在位于国家大剧院“地底深处”的绘景间内,艺术家们已经在这两艘大船上展开了排演工作。
在今日的排练中,复排导演斯蒂芬·格劳格雷选择为大家展示了《漂泊的荷兰人》第一幕中的精彩片段,托马斯·卡则里、迪米特里·乌利亚诺夫、王冲等中外歌唱家引吭高歌,在摇晃的大船上演绎了挪威船长达兰德在海上遭遇荷兰人“鬼船”的情节。
在第一幕中,为了躲避凶猛的风暴,挪威船长达兰德被迫将船抛锚在离他家乡港口不远的海湾,他和他的船员们则到船舱里休息,等待天气好转。达兰德独自一人留在甲板,他歌唱着想保持清醒,但仍无力抵抗困倦,不久便睡着了。这时,黑色的桅杆从远处海面出现,一艘神秘可怖的船驶入视线并停靠进了海湾。当船上那些幽灵般的船员收起血红色的船帆,船长走向岸边,那就是传说中漂泊的荷兰人。荷兰人和他的船员被诅咒永远在海上航行,每七年他才能登陆一次,直到寻找到一个忠诚爱他的女人,荷兰人才能获得永恒的救赎,他只能继续企盼着死亡或者救赎,当达兰德醒来,他注意到了这艘陌生的船,并向它打招呼。
巨帆、纱幔、丝绸、投影......
舞美呈现锐意创新,打造沉浸式观演体验
国家大剧院版《漂泊的荷兰人》舞台呈现运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出堪比3D魔幻史诗大片的壮观效果:阴森恐怖的幽灵船,薄纱、丝绸与12块大幅投影幕布结合高科技手段的巧妙运用,逼真表现出大海上波涛汹涌、狂风肆虐的场面,结合着大气磅礴的音乐,散发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荷兰人那天涯孤旅漂泊的凄惶、永无故乡的绝望,以及最终经受纯洁爱情救赎后一切动荡与苦难烟消云散的悲悯与平静。
本剧舞台监督李根实介绍道,今天在绘景间内看到的挪威船是舞台上的真实造景,而实际规模更大的荷兰人之船因高度限制,在排练中使用的是替代模型。在宽阔的绘景间内排练,便于还原舞台上大船的摇晃效果,从而让演员们提前适应这种高难度的表演场景。“导演和舞美设计为了实现在海上非常震撼的视觉效果,将两艘船都设计成可摇晃的装置,刚才我们看到这艘挪威船后面已经有一排装置师傅们在摇船了,这是导演结合音乐和剧情事先排练好的,什么时候情节紧张或者是音乐激烈了,或者是突然来一个风浪,装置工人就在幕后根据这个幅度来摇晃大船,我们舞台监督记录在谱子上将摇船的幅度分了5个级别,1级可能就是微风的效果,突然来一个大浪可能是4级,再配合海浪的投影效果与灯光,在观众席看起来的效果将非常真实。”
全剧最后“重中之重”的沉船场景也采取了非常巧妙的设计,李根实说:“沉船之前,船上的液压装置会让船头先翘起来,展现船进水之后真实的物理效果。之后再用整个主舞台载着船头下降,这样的双重效果将会在视觉上加大船体的错位感,营造出震撼的视觉效果。”
唱段抢先听→乘着歌声驶入“瓦格纳宇宙”
开票预告→瓦格纳巨献《漂泊的荷兰人》乘风归来!
国家大剧院制作瓦格纳歌剧
《漂泊的荷兰人》
2024.4.10-4.14 19:00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作曲 / 脚本:理查德·瓦格纳
首演:1843年1月2日于德累斯顿萨克森皇家宫廷剧院
国家大剧院版首演:2012年4月3日于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指挥:马库斯·波什(德)
导演:强卡洛·德·莫纳科(意)
舞美设计:威廉姆·奥兰迪(意)
服装设计:海苏斯· 路易兹(西)
多媒体设计:塞尔乔·梅塔里(意)
灯光设计:韦尼乔·凯利 (意)
合唱指挥:焦淼
复排导演:斯蒂芬·格劳格雷(法)
演员表
荷兰人(低男中音)
奥拉佛·西古尔达森(冰) / 托马斯·卡则里(德)
珊塔(女高音)
蒂亚娜·拉玛尔(瑞士) / 宋元明
达兰德(男低音)
迪米特里·乌利亚诺夫(俄) / 张文巍
艾瑞克(男高音)
托马斯·卡塔亚拉(芬) / 郭子照
玛丽(女中音)
牛莎莎
挪威舵手(男高音)
王冲●
演出
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队●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一键购票
文 案:陈暮寒
摄 影:高 尚
编 辑:陆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