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相爱相杀:移动联通IT支撑回忆录(十四)【宁宇专栏-124】

2015-11-29 宁宇 科技杂谈

【摘要】4G时代,两家都在持续推动系统升级。移动在规划第三代业务支撑系统,联通则继续推进CBSS的集中化演进。




| 科 | 技 | 杂 | 谈 |

中国通信行业第一自媒体



本文作者:宁宇

作者微信公众号:尚儒客栈(CMCC-ningyu)

杂谈投稿邮箱:631255063@qq.com


我写的不是小说,而是我的印象和记忆中,移动与联通有关IT支撑的历史往事。


在十数年间,双方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同时又相互竞争、相互敌视,在不同的阶段交替领跑。


在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又是哪些偶然的因素,造就两家运营商前台营销竞争激烈,后台支撑相爱相杀?


容我慢慢讲这段IT往事。


联通升级集中化


移动打造第三代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4G时代,联通和移动在这两年都各自完成了自己的新规划,2015年开始,IT支撑系统走上了新的征程。


联通的规划主要是完成对cBSS系统的升级。


cBSS是目前电信运营商IT支撑集中化的极致。它以4G为契机,完成了CRM和计费等核心系统全国大集中,同时和总部级几十套生产系统、省级数百套本地生产系统进行交互与联动。


相比3G时代ESS等集中化系统,cBSS的集中度更高。ESS是通过掌控资源,做到了集中受理,而计费环节以及CRM的绝大部分能力还是在省级系统完成的。换句话说,3G时代联通的系统集中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管控,但是具体的运营支撑工作还是在省级完成的。因此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也存在某些场景下,省公司绕过总部的管控,达成自己的目的。而cBSS的建设,又在集中化方面前进了一步。


对于运营商来说,传统的属地化运营,各地的业务差异,都使全网策略的落地执行有周期长、见效慢的弊端。核心能力的收敛,让企业的执行力进一步上升。系统集中化后,一点部署上线,全网统一执行,极大提升了"下行"效率。不少人士认为,唯有如此,运营商才能实现互联网化,与互联网企业一争高下。


但是事物都是两方面的:在"下行"提速的同时,"上行"又成了问题。正常情况下,如果需要集中化的能力做调整,需要将地方提出的需求进行收敛、审核,尤其要考虑其他地区是否有类似的想法,需求能否归并整合,最终形成共性需求来驱动开发。而对基层一线来说,他们关心的是系统集中之后,IT支撑对需求的响应速度,以及对属地化创新的支持力度。


这些问题的解决,取决于集中化系统与本地系统的分工与协同。虽然cBSS实现了集中化的支撑能力,但也并非所有的业务、功能、运营流程,全部在总部系统完成,本地系统仍是IT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标准化程度的深入,技术的革新,以及业务的延展,能标准化的规范化,能集中支撑的收上来,这是技术和业务发展的趋势。而联通是勇于吃螃蟹,在痛与快乐中,cBSS2.0向我们走来。


移动虽然在集中化方面做了尝试,但巨大的存量市场以及两级法人体系,导致其在IT支撑集中问题上非常谨慎,第三代业务支撑系统规划的整体框架,仍维持两级系统的格局。


支撑系统规划一般有来自于两方面的动力:一个是业务驱动,一个是技术驱动。移动的第一代业务支撑系统是省级集中化为主的业务驱动,结合三层架构三户模型的技术革新。第二代NGBOSS是要完成两级体系的构建,新的业务模型是客户运营与产品运营分离,之后又完成了CRM和BOSS的分拆解耦。


第三代业务支撑系统有别于NGBOSS,主要是从技术方面考虑的。一方面为解决IT系统云化的问题,形成了CRM和BOSS系统实施云化改造,以适应未来硬件基础设施的云化;另一方面为提升与互联网企业的对接能力,构建两级能力开放平台,将支撑系统的服务能力进行封装,提升连接效率和开放程度。


与此同时,移动还在构建全国集中的大数据平台。


十年前建设一级经营分析系统时,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还无法将所有数据集中,因此除了全量统计信息之外,系统里只能以抽样方式,存储部分详单信息。而今,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使系统集中存储海量数据,而且用户的上网信息、网页爬虫的结果,这些信息的获取、清洗、转换工作,没有必要每个地方自己搞一套,经营分析系统搞集中化,技术方面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虽然数据是集中采集、集中存储、集中管理的,但对数据的使用和分析行为仍然可以分散进行。以前的数据集市,后来演化成为数据沙盒,都是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一个小的数据集,提供给各级单位的分析人员,由其对数据集合里面的信息进行分析。也可以将数据集里面的分析结果和生产系统形成互动,实现智能化营销和服务。


建设集中化的大数据平台,不仅可以给"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服务和分析支撑,同时还可以考虑承接大数据变现的任务,这将是IT专业化之后一个重要的发展路径。


我用十几篇连载的方式,讲述完了移动和联通在IT支撑方面十多年的发展和演进路径。这些年,双方交替领先,相互学习借鉴,客观上也推动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和技术演进。那么在技术背后,又反映出两家的哪些特点,而这些特征又和企业的战略、基因、业务、管理等方面是什么关联关系?请看下期:《相爱相杀·总结篇》。


本月杂谈优秀作者奖品由中兴通讯赞助,一等奖为现金1000元加Axon天机Mini一部。欢迎大家积极投稿。


科技杂谈已经开通文章评论

点击下方“评论”表达我的态度


【昨日文章索引】



2013年度最佳IT原创自媒体

2014年度最佳新媒体人

2014年度最受企业关注自媒体

国资委微公益行动联合发起人


| 新科技 | 睿思想 |

已入驻百度百家、腾讯新闻、搜狐新闻、今日头条、网易阅读
犀牛财经自媒体联盟(xinews)成员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sophie030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