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相爱相杀:移动联通IT支撑回忆录(十)【宁宇专栏-120】

2015-11-01 宁宇 科技杂谈

【摘要】联通集中化越干越上瘾,在大数据方面也成功突围,掀起一轮IT支撑新浪潮。这让移动总部非常担心,甚至有领导认为,联通的支撑能力已经完全超越了中国移动。




| 科 | 技 | 杂 | 谈 |

中国通信行业第一自媒体



本文作者:宁宇

作者公众号:尚儒客栈(CMCC-ningyu)

杂谈投稿邮箱:631255063@qq.com


我写的不是小说,而是我的印象和记忆中,移动与联通有关IT支撑的历史往事。


在十数年间,双方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同时又相互竞争、相互敌视,在不同的阶段交替领跑。


在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又是哪些偶然的因素,造就两家运营商前台营销竞争激烈,后台支撑相爱相杀?


容我慢慢讲这段IT往事。


集中化成瘾


大数据尝鲜


上回说到,联通用电子渠道运营中心,开创了集中化运营的先河,并利用3G的机会以及与苹果的合作,通过控制号码资源和明星终端资源,成功地通过集中化的IT支撑系统,建立起了集中化的运营体系。电子渠道名声大噪,宗新华也成为明星人物,联通不断掀起集中化的新浪潮。


电子渠道运营中心在实现了第一阶段目标后,提出下一步的发展计划,需要获得独立的营销资源,希望自行定义产品。


在得到许可之后,推出了电子渠道专享的20元卡,结果是此卡在网上"大卖",获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使联通总部对集中化更有信心了。


电子渠道运营中心在集中化方面风生水起,传统的IT部门也有所动作。


信息化部的李连祥是资历很老的计费专家,以前是北京市长途局计费中心的领导,他主导的"一卡充"平台同样实现了集中化:全国统一建设的充值平台,一方面实现了全国集中、跨省通用,还实现为移动电话、固话、小(大)灵通及宽带在内的全业务的充值。将充值业务独立形成一个集中化平台,既实现了集中化的目标,又不破坏既有的支撑体系,这种创新也是下足了工夫的;但毕竟充值业务量不大,影响力有限,因此与同期的ECS相比,一卡充的声势弱了很多。


除此之外,联通在集团客户业务等方面也在积极推进集中化,一时间各条业务线都纷纷琢磨如何进行全网集中,以此形成自己的业绩。而核心的IT支撑系统能否集中,这个压力就聚焦在了柳博亮身上。


记得柳总以前是网通信息化部的总经理,网通和联通合并之后担任新联通管理信息系统部的总经理。后来业务支撑系统部和管理信息系统部合并,原来业务支撑系统部的总经理刘诚明转任计划部总经理,而柳总就成了两部门重组之后的信息化部总经理了。


作为经验和经历丰富的IT领导,柳总在集中化方面原本是比较谨慎的;但电子渠道运营中心的高歌猛进,给他带来的压力很大;而且电子渠道运营中心与各省的接口,还需要信息化部组织和配合,如果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体系架构和技术手段,在时间进度、开发质量方面很难满足集中化运营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柳总发动了北方六省集中化项目,简称"北六"。


对于北六的成败功过,联通内部评价不一,甚至有人说这是最终导致柳总去职的重要原因。到底是开发商的实力不足,还是各省的业务差异太大,亦或是思想不统一,对于在北六项目中暴露的诸多问题,也只有联通内部更清楚。外部能看到的,则是联通将信息化部和电子渠道运营中心合并,由宗新华掌舵全部IT支撑系统。而上任之后,宗总也不负众望地发起了cBSS系统的建设,这次联通玩得更大,是将31个省份CRM和计费系统实现真正集中、真正做到全国统一。


联通被业界誉为"最具互联网思维的运营商",其创新不仅体现在集中化方面,也体现在其他领域。另外一个为业界耳熟能详的就是大数据了。


移动的经营分析系统曾经名噪一时,两级经分体系为总部的管理,以及省公司和地市公司的业务分析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和帮助。


可以说,经营分析系统秉承了移动的业务支撑部门"使能者"的传统,立足于为市场业务做好支撑服务工作。由于各级业务部门的人员水平有差异,对分析的需求程度不一,加之技术支撑不足等因素,各方对经分系统价值的认可程度也差异很大,有的地方用得很好,也有的地方觉得经分系统就是个花钱多但没用的包袱。


联通较早地引入了"大数据"的概念,希望利用新技术适应新环境。最初的大数据发起单位是联通的研究院,黄文良院长功不可没,敢想敢干,做出了成果。从网元侧获取用户上网的海量信息后,利用各种IT技术和分析。其中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对用户上网信息进行分析,提供用户上网记录查询的功能。


通信网络的网元提供的用户上网信息,并不是我们习惯看到的各种APP或者网站,而是IP地址或者一串字符,到底这些信息代表什么,提供话单的网元并没有提供翻译功能。因此运营商虽然知道用户使用的业务数据,但并不一定知道用户使用什么业务,或者登陆到哪个平台。


应该说,联通的大数据系统在数据的获取、数据的存储,以及数据的应用方面,都有很多创新和突破,尤其是完成了用户的上网数据翻译成上网记录的任务,给客服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和帮助。基于此,联通也荣获了国内的通信学会和国际电信管理论坛(TMF)颁发的奖项。


而今,大数据的驱动力又从研究院转到了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事业部。在"千人计划"专家范济安的带领下,联通的大数据研究从对内服务逐渐转向了对外合作,在技术、业务和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创新和突破。


联通在集中化和大数据等方面的创新突破,以及取得的成果,给其他运营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尤其是移动。如前几回所述,中国移动曾在BOSS时代确立起了业务支撑系统的领先优势;然而联通在IT集中化方面取得的进展,让移动总部非常担心,甚至于有领导认为,联通的支撑能力已经完全超越了中国移动。


在联通推集中化、全力创新的时候,中国移动的IT支撑又在做什么呢?且听下回分解。


(我是移动人,对联通的人事变动只有模模糊糊的了解和记忆。如有错误和疏漏,欢迎指正)


科技杂谈已经开通文章评论

点击下方“评论”表达我的态度


【宁宇近期文章索引】




2013年度最佳IT原创自媒体

2014年度最佳新媒体人

2014年度最受企业关注自媒体

国资委微公益行动联合发起人


| 新科技 | 睿思想 |

已入驻百度百家、腾讯新闻、搜狐新闻、今日头条、网易阅读
犀牛财经自媒体联盟(xinews)成员

欢迎争鸣 谢绝软文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sophie030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