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要重新认识中国科技企业
【摘要】文章作者很严肃的批评了美国企业的自大,提醒大家要重新认识中国科技企业,并且要积极的去学习、去合作。
| 科 | 技 | 杂 | 谈 |
中国通信行业第一自媒体
本文编辑:Lily
本文来源:《福布斯》,
原文链接:http://www.forbes.com/forbes/welcome/#2cda022c5b2b
杂谈投稿邮箱:631255063@qq.com
诚实来讲,中国互联网企业很多领域都落后于美国,像企业级的SaaS(softwareasaservice)、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但是同时也有很多值得美国企业去学习的,比如除了通过广告创收外如何获得更多的收入方式,如何在高度不发达的地区进行推广发展业务等。但是要真正的去了解学习这些,我们需要jump out of the box:
一.重新认识创新
对于中国、印度、非洲等非西方的互联网企业,西方普遍存在的观点就是,他们只是美国同类型企业的孪生兄弟,只不过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一个出生在偏远山区。中国的阿里巴巴是中国的“ebay”,Flipkart是印度的“amazon”。但是就像《万历十万年》里提出的大历史观一样,任何脱离当地实际背景的分析都是耍流氓。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提中国国情?因为国情不一样,所有的方法手段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后果,单纯的复制粘贴只会让当地的系统崩溃。
中国的市场环境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的人口数量,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激烈厮杀,大量的资本和人力的付出,都造就了中国的企业快速强大的执行力,极短的产品周期和爆炸性数量的的A/Btest(为了更好地测试产品的每一个功能,设计实验组和对比组,通过测试数据的结果来决定采用什么样的设计)。
肯定很多人会质疑所谓的中国式创新只是一个个小的改变慢慢积攒的,核心还是抄的,并没有太多价值可言。但其实不断地递进式的改变就是创新,而并不是那种腾空出世的设计才叫创新。要知道量变引起质变,现在的阿里巴巴早已不是十几年前创立时的样子,你用的QQ、微信早就更新了无数版,功能强大的令人发指。
有一个经典的哲学题,如果有一艘木船,工人们慢慢的把木材换成了不锈钢,里面的内饰全部重新升级换代,那么这艘船还是以前的船吗?
举例来说,去年携程推出了一个自由行微小队的项目:携程为那些购买了自由行产品、且出发日期相近、目的地相同的用户拉一个微信群,群中有一个携程客服人员“微领队”,可能还有携程提供的旅行专家和目的地地陪,负责解答用户提出的疑问。
我觉得这个设计就非常好,看起来是一个很小的改变,面向的也是相对用户量小的自由行客户,但是却能很好的解决旅行中各种出现的问题,群里的游客也可以互帮互助,这对于品牌满意度和忠诚度是一个极大地提高。看到携程这个设计不得不感慨一下,曾经在读master时也做过一个类似的创意,我们当时单独设计了一个网站然后为同一时间同一目的地出行的人提供一个平台进行交流,组织线下活动或者帮助解决问题等。
但是很明显携程的设计就比我们就更加接地气,而且通过两个大的应用平台来连接顾客群体,做的真是太赞了。而且这个设计可以不断递进式的改变,以后可以涵盖更多的人群,提供更周到的服务,甚至是创造一个完全崭新的平台用来交流和服务,这就是非常好的创新,而并不是发明了什么新技术新的硬件才叫创新。
还有一个特别好的创新例子是阅文集团,相信经常看网络小说的一定对它不会陌生,它旗下有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小说阅读网等等在线阅读平台。该集团最为令人称道的是它的盈利方式:用户为每一千字付费(大概是一章的长度),而并不是为整本小说付费。
当美国的大部分面向普通读者的互联网企业还在通过广告来作为自己的主要收入的时候,阅文集团已经成功建立了成型的盈利模式。这样的好处是用户可以花很少的钱就可以阅读很多本书,并且从中挑选自己所喜欢的,而不用因为花钱买了一本不喜欢的书而悔恨不已。
同时对于写书的作者也有好处,他们可以先拿出一小部分书稿来供读者阅读,这样既可以获得一定收入,也可以避免花了功夫写书却最后无人问津的局面。当然啦,也有很多人在对这种模式进行批评,指责小说作者为了迎合读者的喜好而无底线的写作,写作质量令人堪忧。
我个人觉得,短时间来看,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是长远来说,网络读书市场就像自由经济市场一样,它是会不断自我调节和反馈的,如果说小说质量一直不好,肯定更少的人会去阅读去观看,那么反过来就会制约着网络小说作者进行更好地创作,从而带来更多的读者。
这个收费模式设计就像程序开发里面的敏捷开发(agiledevelopment),如果说还是遵循以前的瀑布模式设计一次性推出一个版本的软件,那么一旦不受市场认可,所有的前期投入就彻底泡汤。就像微软花了八年耗费几亿美元设计的windowsvista操作系统,市场一片惨淡,亏了个底朝天。而像微信可能一个月推出一次新的版本,最开始的版本只有聊天分享功能,然后根据用户的反馈和市场的变化,不断添加新的功能,从而使产品越变越好。下图是一个经典的图,用来说明如何递进的进行产品开发。
二.重新认识规模
很多时候我们在分析中国企业的时候,都会忽略中国巨大的人口数量。我们说一个企业的产品有一百万的注册用户,那其实离统治级产品还差的好远。想象一下如果腾讯的产品每个月有五百万活跃用户,那么这个产品也就离下线不远了。
要知道,上海和北京分别有两千多万人口,而纽约大概是840万,洛杉矶390万,旧金山少于100万。如果把中国的人口数量减掉美国的人口数量,还能剩十亿人。
并且最新的政府报告里面提到在未来的五年里面,为了加速城镇化,中国将会新增城市人口一亿人。这样的人口数量和城市人口是任何国家都所未曾经历过的。并且要同时注意到,中国的4G网络注册用户有两亿多人,在手机移动端的网络使用要远大于电脑客户端的使用,这也极大地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和产品的设计方式,简单地借鉴和复制根本不可能。想象一下把instagram复制到中国,那么受限于流量的限制,可能用户平均一个月也就能阅读几十张图片,这样的活跃程度完全不可能带动产品的发展。我在回国的时候就对流量使用深有感触,每天只是简单地微信聊天和百度搜索,三天之内就花掉了100MB流量。到后面只能被逼着不停去看哪里有wifi,才敢打开网络。而在美国我的每月流量包是10GB,很多时候即使有wifi,也懒得去连接,毕竟大部分时候wifi还不如4g的速度快。而通过连wifi这一过程,就可以在上面做文章,进行好多应用的开发和产品的推广,像什么wifi破解助手,亦或是微信认证连接wifi。
还有一点要注意到,由于很多偏远地区文化程度低,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慢,普通的推广宣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就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手段来开拓这片市场。
像最近的消息,京东将会推出无人机在农村进行快递分发,由于农村房屋普遍是低层楼房,平房大院等,无人机可以更畅通无阻的进行分递服务,这样既节省人力,又可以很好地进行快递服务,并且极大地帮助了品牌推广。想象一下家家户户都在说京东的小飞机来送货了,这样的品牌传播度谁还能比呢?还有在一些农村存在着许多代购服务站,针对农民不会使用电脑进行网购的情况,专门提供网上购买服务。连滴滴打车都开始更多的考虑非智能手机用户,老年用户,他们在几个试点地区提供电子功能台,通过触摸功能台的打车按钮,来进行电子打车服务,从而解决了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以及接触新鲜事物慢的问题。
所以说,当一个国家有那么多人口,又有那么复杂的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经济水平,简单的复制粘贴早就行不通了,必须要考虑不同群体的规模特性。
三.重新认识竞争
去年中国的创业公司总共获得370亿美元的投资,这一数字是2014的两倍,2013年的八倍之多。当然这些投资存在着过度估值、盲目跟风投资等问题,但是不容忽略的是中国的创业市场的规模和不断发展的趋势。这意味着什么,如果有一个新兴的市场,比如共享经济的打车模式,在美国可能有uber、lyft两家独大,那么同时在中国的打车市场一定是群雄逐鹿,有滴滴、快的、神舟还有一堆不知名的创业公司。虽然大部分企业都无法存活,但是在这场竞争过程中获胜的企业会获得更多的胜利经验,从而极快的成长。在线旅游市场(OTA),美国市场的Expedia是巨头,之前在中国市场一直控股艺龙公司,曾经做到过中国酒店行业的第二名,仅次于携程。但是在日益刺刀见红的市场拼杀下,艺龙慢慢败下阵来,被去哪儿快速超越,最后Expedia选择放弃艺龙股份,卖给了携程,转而选择与携程进行海外合作,这不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佐证中国企业的实力吗?
所以说当你去思考中国企业的竞争实力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1.战争思维
中国企业的领导者都是经历过千锤百炼的斗争,所有的管理都是战争的思维方式,商场如战场的理念根深蒂固。这种理念就像饥饿游戏里的:只有偏执到极致才能存活。不同于西方的企业,这里的企业家会经常性的受到同行竞争对手的直接攻击,甚至是公共关系部都是一个有力的武器,像每年的双11节日,都是京东、苏宁、阿里三家的公关秀。这也带来了更多的动力去进行变革和迎接挑战,每个人都像是斯巴达的勇士,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气势。所以你真的以为格力手机能超越小米吗?董明珠会无缘由的跟小米打赌吗?免费的广告和争取公众的眼球的方式为什么不去做,并且这样同时也会更加激励内部员工的斗志,促进产品的快速发展。
2.工作态度:
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的平均年工作小时是2432小时,而美国是1767小时,德国1372小时,法国1495小时。当然这个数据包含了工厂的工人的工作时间,并且不包含工作效率的分析,但还是能够明显看出中国员工的工作时长明显比美国要多。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人都知道一个术语996,也就是每天工作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一周工作六天,这种工作状态在大城市的互联网企业非常普遍,甚至好多比这更为苛刻。更别提在为新产品发布或者特殊事情处理时的疯狂加班了。像这样的工作状态,在西方世界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3.人才库的搭建
近几年,中国的科技企业开始大规模的到硅谷来招聘工程师,甚至好多在硅谷建立了自己的研究院,从而更好地获取新技术,招揽更多的人才为企业服务。并且不同于美国企业,中国企业会比美国的竞争对手雇佣多出好几倍的员工,他们宁可选择使用十个人来完成本该一个人完成的工作,也绝不能使公司的发展落后于其他人。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国际市场的快速扩张。很多时候我们过多的重视每个人才的质量,但是却忽略了快速的发展才是竞争的核心。这就像生物进化论一样,只有快速适应生活环境的物种才能存活,而其他物种再怎么个体厉害,如果不去快速革新也终将会被淘汰。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文章作者认为西方企业需要去学习中国企业的策略,甚至是与他们合作,毕竟最终中国的企业将会进入国际市场这片大的竞技场中,所有的西方企业都要与中国企业进行同台竞技,如果不能适应这种激烈的竞争,也将会被慢慢碾碎。
四.重新思考本地化
当ebay进入到中国市场的时候,马云说“ebay就像一条鲨鱼进入到了大海中,而我们阿里是一条扬子江里的鳄鱼。如果我们在海里打架,我们会输,但是如果在江里打架,我们就会赢。”
马云所说的是阿里对于中国的小企业群体和客户理解的要比ebay好很多,这里包含了哪里去寻找这些小的商家,以及如何使他们愿意使用这个平台。不同于ebay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阿里反而通过电视广告,以及挨家挨户的推广这种最传统的方式,即使自己要推广的平台是在互联网上运作。同时他们放弃了以产品为核心,而转而以争取更大的群体客户使用平台为核心,从而快速的积攒了一个广阔的用户群体,使用户建立对平台的信任度,最后才是对产品的不断优化。
很多时候我们在讨论本地化、国际化,只是专注于网站的色彩模式,图标,设计布局,语言等等。这些是很重要,但是如果忽略掉根本性的去关注用户的需求就只是伪本地化。举个例子:中国的用户非常喜欢折扣,特别是在节假日的时候。即使你是把你的价格往上翻了几倍然后再进行折扣,也还是很多人感兴趣。同时粉丝经济、名人效应以及街道上的广告牌和电梯间的广告依然非常有用。
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是,美国公司设计的产品风格更适合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用户群体,毕竟这些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差异并不是那么巨大。而中国的企业却能够快速的占领非洲、东欧、东南亚市场,因为中国的企业已经是研究这些地区的用户群体的专家了:这些地区普遍经济不发达,移动端使用更频繁,安卓平台更多,可用的网络流量和带宽更小,并且高度依赖于娱乐性的应用(即时通信、电子购物、录歌唱歌),同时年轻人使用网络的比例极大。而这些反而是西方发达国家所未经历过的局面。
所以,将来的市场很可能会发展成两个独角兽公司“unicorn”,一个在西方,一个在东方。
西方虽然可能技术更加发达,但是东方的企业更了解发展中国家市场。像猎豹移动公司,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它是一个制作集合手机安全管家、电池医生、清理空间等应用的移动端公司。它的应用的月活跃人数是5.67亿人,而且74%都不是在中国。而它所做的就是把在中国做成型的应用,放到很多发展中国家市场,就非常快的占领了国际市场。
事实上,美国Googleplaystore的免费工具APP前五名里有四名就是中国的企业制作的。而在图像制作应用中前十名有三个来自中国。由此可见中国企业的超高的国际竞争力,而这也最终会倒逼更多的西方企业去学习中国企业。
前面谈了这么多观念的重新思考,其实都是为了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科技企业,了解世界,学习不同地区的思想和策略,既不要妄自菲薄,也别自视甚高。
如果永远只是简单地给任何一个企业扣一个帽子,那么你也就把自己的学习之路就此封上。说到这,其实我觉得传统是一个特别恐怖的东西。它可以代替理性,具备无上的权力去指导人的行为。
很多时候,当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因为别人说“以前怎么样。。。”,我们就放弃了思考,也选择了以前的方式,并且对不选择这种方式的人进行指责和打压。但其实你想一下,以前怎么样跟现在有必然联系吗?要知道以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并不是应该就这样。What it was is not what it should be.所以经常对思维理念进行更新非常有必要,如果你选择不去接受新的理念和思路,那么只会被前进的车轮慢慢碾压。像最近谷歌的alphaGo完胜围棋高手李世乭,很多人开始哀叹李世乭的失误,震惊于人工智能的强大,甚至有非常多的抵触情绪。
但其实,人工智能的设计本来就是为人类进行更好地服务,不能因为对传统的颠覆就拒不接受,还在抱着以前的辫子默默哭泣。人工智能的研究带来的将是对人类极大的便利,无人驾驶,虚拟现实,股市分析预测,哪一个不是对社会发展极大地推动呢?你的大清都亡了,是不是应该脱掉裹脚鞋,减掉辫子,往前大踏步呢?
科技杂谈已经开通文章评论
点击下方“评论”表达我的态度
【昨日文章索引】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加入 “科技杂谈菁英会”。
2013年度最佳IT原创自媒体
2014年度最佳新媒体人
2014年度最受企业关注自媒体
国资委微公益行动联合发起人
| 新科技 | 睿思想 |
已入驻百度百家、腾讯新闻、搜狐新闻、今日头条、网易阅读
犀牛财经自媒体联盟(xinews)成员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sophie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