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1月9日 上午 5:30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人权

毛姆《刀锋》:活得清醒的人,都有点“凉薄”

拾文化 2024-01-04 08:02 Posted on 广东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十点读书 Author 十点邀约作者



1944年,在二战的炮火纷飞中,已年入古稀的毛姆不由回忆起一生的经历与感悟。
天生身体的残缺,使得他过早见证了世态炎凉;内向敏感的性格,塑造了他敏锐的文学嗅觉。
他一生阅历无比丰富,当过医生、上过战场、甚至当过间谍。
因此,毛姆的作品里,多多少少有着他自己的影子。
《刀锋》也不例外,主人公拉里参与一战、环游世界、印度求学的经历,都来自于现实中的毛姆自身。
这一回,他首次将“我”融入书中,以局中人的口吻,叙述主角们的人生之旅。
贵族青年拉里,在参加一战时,目睹好友为救自己而死,由此对生活产生迷茫,放弃已有的富贵与前程,周游世界以探索心中之惑。
与此同时,拉里昔日的恋人、朋友们也各自经历着人生的阵痛。
在离别、爱恨、愁苦这些生活既定的课题里,有人挣脱而出,收获圆满;有人沉沦其中,坠入深渊。
看完他们的故事,你便会明白:
适当凉薄,才是人生最好的活法。


伊莎贝尔和拉里,本是一对即将迈入婚姻殿堂的恩爱情侣。
可拉里在服役参战归来后,却与从前判若两人。
他拒绝长辈们安排的体面工作,逃避唾手可得的名声财富,而独居在一间简陋的出租屋里,整日在街上闲逛、在书店看书。
而他对此的解释,仅仅是“我不太清楚我的人生目标,想弄清楚宇宙的奥秘。”
在习惯了追名逐利的圈子里,拉里显得如此颓废堕落,也让伊莎贝尔产生了强烈的不安。
对于伊莎贝尔而言,手中握住的钱财、稳定踏实的工作,才是人生应有的追求。
观念的不合,让这对恋人一度陷入僵持,彼此深感痛苦。
于是,伊莎贝尔以一年为期,让拉里远赴巴黎,试着找寻他想要的答案。
但一晃两年过去,拉里却始终未给出确切的回复。
再次见面,两人坦诚地交换了彼此的真实想法。
比起之前,拉里越发轻视物质与名利,甚至想将一生都用于追逐哲学。
而听完拉里对未来的描述,伊莎贝尔也更加确信,自己想要的是一个现实意义中奋进向上的伴侣,而不是一个满足于精神粮食的理想主义者。
在爱情与理性的权衡下,伊莎贝尔最终含泪取下婚戒,与拉里告别。
不久后,伊莎贝尔嫁给了务实肯干的格雷,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而拉里在环游世界中也找到了内心的答案,收获了灵魂的安定。
《美丽新世界》里有一句话:
“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的不是讨好他人,而是满足自己。”
要知道,他人皆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羁绊再深也不过同行一程。
为了迎合他人百般委曲求全,或许能换来他人一时的欣赏,却终究会丢了自己。
人生短短几十载,不必活成别人的附属品。
更重要的,是把目光聚焦在自身,见我所爱,知我所想,行我所欲。
先盛满给自己的爱,将自己安置妥当,才有余力照顾别人。


十年后,拉里结束旅行回到故乡,却发现曾经的好友都在面临人生的困境。
格雷因金融危机而破产,一蹶不振,伊莎贝尔对此束手无策,焦急度日。
三人幼时的朋友索菲,突遭意外,深爱的丈夫和儿子身亡,让她深陷绝望,在酒精和毒品中麻醉自己。
拉里见此,决心救好友们于水火。
他花了几个月,用自己的所学,帮助格雷走出了阴影,重振旗鼓。
这一次的成功,让拉里自以为能成为世间疾苦的救世主,也可以如法炮制地拯救索菲。
他许诺索菲与她结婚,赶走了她身边三教九流的“男友”,每日与她寸步不离,帮她戒酒戒毒,还给她套上时髦而体面的衣服首饰,将她拾掇得干净体面。
拉里以为这样便能把索菲从堕落的深渊里拉出来。
然而,表面焕然一新的索菲,眼底依旧有着化不去的哀戚。
与其说她在变好,不如说她如同一个提线木偶,任凭拉里摆弄。
更糟糕的是,拉里对索菲的热心,勾起了伊莎贝尔的嫉妒。
就在两人结婚的前夕,伊莎贝尔故意将索菲一个人留在屋子里,还在她面前放置了一瓶酒。
果然,索菲一离开拉里的束缚,便立刻打回原形,再次堕入享乐纵欲的怀抱。
她逃了婚礼,重拾往日的荒唐生活,将拉里之前的苦心全部付诸东流。
拉里没有明白,他所谓的救赎,对索菲而言只有痛苦和别扭。
她没有改变的意愿,自然也不会对拉里的付出有所感恩,反倒只想逃避。
不久后,索菲便在一个深夜被陌生人所害,如愿以偿地求得解脱,结束了这痛苦的人生。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
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要学习像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

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有所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躲开阳光。

在这苍茫人世,各人自有门前雪,每个人也有各自的应对方式。
你觉得浪费时间的,可能别人觉得乐此不疲;你觉得毫无用处的,可能是他人热衷的消遣。
我们不能用自己的好心,去代替别人的成长。
毕竟,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思想自然也迥异。
冷眼旁观看似是无情,实则才是真正的善良。
不要妄图修改别人的跑道,更不要陪跑别人的糟糕人生。
允许别人按自己的意愿去经历、去成长、去触礁,才能让别人成为别人,让自己成为自己。


拉里的修行途中,还遇到另一位曾为情所困的女子——苏姗。
相较于索菲,苏姗的人生起点更低,经历也颇为坎坷。
苏姗家境贫寒,父亲早逝,与母亲靠着救济金过活。
如此长大的她,自然也没有能傍身的技能,一直以来靠依附不同的男友而活。
第一段恋情,交往一年时对方告诉她,自己的经济状况已经捉襟见肘,苏姗便识趣地听懂暗示,收拾行囊离去。
第二段恋情,男友靠以苏姗为模特的画像小获成就,却立刻抛弃了她,投向一位有钱寡妇的怀抱,苏姗也不吵不闹,主动退场。
几段恋情里,苏姗也掏心掏肺地爱上过一位男友。
他没有过多的收入,她便外出打工也要留在他的身边;他阐明自己不会与她长久,她还是心甘情愿地为他生儿育女。
然而,就在苏姗生下女儿后不久,画家却因为无法忍受贫穷而返回家乡,继承家里的木材生意,断绝了与苏姗的联系。
画家的不告而别,使得苏姗悲痛欲绝,加上产后身子虚弱,她大病一场,差点撒手人寰。
但苏姗并没有长久地沉溺于痛苦中。
在缠绵病榻三个月后,发觉住院花光了男友留下的所有的钱,苏姗便带着女儿沿街一家家敲门,以求一份工作谋生。
当拉里出现,为她提供帮助时,苏姗严守边界,既不过问拉里的过去,也不与他坠入爱河。
后来,苏姗凭借着多年在画家身边的耳濡目染,开始尝试自己作画。
原来,她多年沉淀下来的艺术修养,早已不输很多画家。
这份艺术的才能,也让苏姗吸引了一位爱好艺术的富商。
当她的画得到业内认可,得以出席画展时,富商也真正为她所倾倒,向她正式求婚。
过去的漂泊和艰辛终于画上句点,苏姗的人生也迎来了圆满和幸福。
伏尔泰曾说:
人生布满了荆棘,我所知道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面迅速踏过。我们对于自己所遭遇的不幸想得越多,它对我们的伤害就越大。

人生海海,我们难免会遇到痛苦与不甘之事。
如果驻足其中,它便会在每一次回想时反复伤害我们。
而如果尽快走出,则会发现那些曾以为跨不过的深沟,不过是一处普通浅滩。
难喝的药,不要回味,立刻漱口;泥泞的路,不要停留,快速走过;悲伤的事,不要回忆,及时忘却。
许多事情既然我们无法改变,不如“薄情”以待,尽早翻篇。

有人说:“毛姆的笔下总是聚少离多,残酷得叫人当头棒喝,如梦初醒。”
《刀锋》更是如此。
伊莎贝尔与拉里的分离,让人明白先爱自己,再爱别人;
拉里拯救索菲的失败,让人知晓盲目相助,不如尊重他人;
苏姗的蜕变与成长之路,让人学会及时翻篇,勇于朝前。
人生在世,精力有限。
不必对所有人负责,也不必事事都挂心头。
对外界“凉薄”一点,内收精力与善意,才能在喧嚣繁杂中,妥帖安置自己。
毕竟,唯有强大的自我,才是生命最稳固的支点。

作者 | 墨染,执笔泼墨,写意人生。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

 今日好物推荐 ▼▼▼
欢迎点击下方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胡歌的“白月光”:她终于火了
性张力拉满,他即刻封神
搭子社交,花式偷情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