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雾霾的你还在担心得尘肺病吗?
等你点蓝字关注都等出蜘蛛网了
最近几天,知名演员袁立与某卫视栏目组的互撕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事件中当事双方孰是孰非我们暂且不去议论,袁立在拿到80万元片酬后的举动却将公众的目光投向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近日,袁立在自己的微博上宣布,将此次录制节目所得的80万元片酬全部捐献给西南偏远山区的尘肺病患者。无论当事人怀有怎样的意图和出发点,这一行为仍然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和赞许。事实上,袁立一直在利用自己的公众影响力为尘肺病患者群体的权益而奔走。
什么是尘肺病?
尘肺病是一种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过量粉尘,从而造成肺部不可逆转病变的职业性疾病。具体来说,由于长期暴露在缺乏必要防护的工作环境中,吸入呼吸道的粉尘颗粒在末梢支气管下的肺泡中沉积,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以致肺功能低下并由此引发的全身性疾病。
据相关公益组织统计,那些身患尘肺病、生活在绝望中的人们,在全国范围有接近600万。发病后,患者肺部机能日趋衰弱,呼吸变得艰难,以至最后只有跪着才能让自己稍微感到舒服一点。
更为悲惨的事实是,尘肺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命力一点点流失而无能为力。此外,尘肺病患者普遍家境贫困,患者集中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等客观情况也难以保证患者能够接受必要的治疗。
“在中国,600万人跪着等死”并不完全是危言耸听。如同袁立在她微博里所写的情景:接着一家,一进门,看到他正在给自己漆棺材,边擦眼泪边说“我太软弱,不够坚强”。无助的患病农民只能在无奈中等死。
呼吸系统是如何对抗粉尘的?
首先,我们先了解了一下呼吸系统是如何与粉尘进行“对抗”的。
一般直径大于10微米以上的颗粒,会被鼻腔中的鼻毛以及分泌物组成的第一道防线挡在体外从而得到有效清除;介于2.5到10微米之间的颗粒可以进入上呼吸道,一部分可以随痰排出体外,对健康影响较小;但小于2.5微米的颗粒,就很难被鼻腔以及呼吸系统绒毛阻挡,或者痰液排出,很容易进入到支气管,并在肺内沉积。
当肺部吸入粉尘颗粒之后,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肺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就会出现,将粉尘颗粒吞噬,然后通过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和肺泡的驰张运动,把巨噬细胞吞噬的粉尘颗粒转移到具有纤维细胞的支气管粘膜上皮表面,从而以痰的形式送出体外。
然而,当进入呼吸系统的粉尘超过了上述自洁机制的能力,一部分被吞进巨噬细胞的粉尘颗粒将会被带到肺泡间隔、淋巴以及进入血液循环扩散到身体各处,这就导致病理反应发生。
粉尘沉积的肺部X光造影(图片来自网络)
具体来说,当粉尘颗粒进入肺泡内部或者间隔时,虽然大部分可以通过呼吸作用被排出体外,仍有小部分吸附、沉积下来,最终对肺部造成以下几种可能的潜在恶劣影响:
1. 肺泡细胞遭到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失去了正常机能的纤维组织,称为肺部纤维化。
2. 肺泡弹性丧失。
3. 支气管炎症,哮喘。
上述提到的肺部纤维化是不可逆转的组织病变,一旦发生,肺功能就无法恢复到原先的水平。目前的医学科技无法对纤维化后的组织实现转化,发病后只能缓解症状,无法彻底根治,这也是尘肺病被称为是某种意义上“绝症”的原因。
尘肺病有哪些症状?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吗?
早期最易察觉的症状是咳嗽、痰多,这说明肺部的自洁机制在努力尝试清除体内的粉尘。当肺部开始纤维化病变以及发生支气管炎症时,胸部已经可以察觉到部位不定的疼痛。随着纤维化的进行,呼吸困难会日渐加重。中晚期患者可见咯血以及其它脏器、系统的并发症等。
一般检查以X射线为主,并结合患者职业情况予以判断。根据诊断标准,尘肺病一般不难确诊。但有时候小孩子长期跟父母生活在煤场或者发电厂等严重大气污染的地区,因为并没有直接从事相关工作,在诊断的时候容易被误诊为肺结核。
患者一旦确诊为尘肺病,应立即远离之前的工作环境。粉尘环境作业的高危人群应该严格遵守防护要求以及定期检查肺功能。
如何延长患者寿命,减轻患者的痛苦呢?
作为一种不可逆的疾病,现阶段临床上所有的治疗都是在基于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的基础上进行的对症治疗。
一共有五大治疗方法,其中最有效、也是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的治疗方法就是肺灌洗。
大容量的肺灌洗就是通常所说的洗肺。在身体全麻的状态下,医生将一个Y型的管倒插入肺中,一侧进入右肺,一侧进入左肺。灌洗过程中,右侧肺由机器进行呼吸运动,左侧则灌入灌洗液进行洗肺,这样做的目的是达到气、水分离。灌洗液要高于患者50cm,引流瓶低于患者60cm,所有的灌洗液都放在恒温下以待使用。直到灌洗液澄清为止,灌洗才算结束。根据医生的临床记录,多数矿工引流出来的液体呈现黑色,陶瓷工引流出来的是的液体为白色。
洗肺之后引流出来的灌洗液(图片来自网络)
洗肺可以显著减轻尘肺病患者的痛苦。洗肺之后远离粉尘来源的话,可以不用再次进行洗肺。但是如果洗肺之后,仍然回到了高浓度高危害的工作环境中,那就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洗肺了。
其他四种维持治疗,包括肺纤维化的治疗、合并症治疗、基因治疗、肺移植。其中,基因治疗是导入靶细胞,并在一定时期抑制纤维细胞因子产生,相关的实验研究还在进行中;肺移植所需成本极为高昂,器官供体有限,排异可能性大,是挽救晚期病人生命的最后手段。然而,尘肺病患者多是由于经济窘迫才不得不在粉尘环境中从事生产活动,因此通过肺移植治疗尘肺病存在悖论,实际上缺乏可行性。对于确诊患者来说,最根本的治疗还是立即远离高粉尘的工作环境和空气污染严重的生活环境。
高危职业人群如何自我防护?
不得不从事尘肺病高危职业时,劳动者自身应佩戴防尘口罩,防尘安全帽,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同时还要定期体检,一旦出现症状立即进行治疗。密封的工作空间不能采取喷洒湿气降低粉尘的话,应采用抽风除尘方式。开放式工作环境,可以采取喷洒湿气以降低所在环境的粉尘浓度。
雾霾会造成尘肺病吗?
尘肺病的主要症状都发生在呼吸系统,因此不免让人联想到同样会侵害呼吸系统的空气质量问题。媒体报道中尘肺病患者的悲惨境遇也给公众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很多人不禁要问,雾霾到底会不会造成尘肺病,尘肺病离普通人到底有多远?
实际上,尘肺病是典型的职业病,90%以上的患者有粉尘环境工作经历,其余患者也基本都有长期粉尘接触史,可以认为雾霾一类的空气污染并不会造成尘肺病。绝大部分进入人体的颗粒异物尚能通过肺部的自洁机制排出体外,在此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经历咳嗽、痰多、咽喉不适等症状,但雾霾带来的颗粒异物尚不足以引发肺部纤维化等器质性病变。
归根结底,雾霾中的颗粒浓度与粉尘工作环境中的粉尘密度存在量级的差异,虽然会引发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但离尘肺病仍然有很远的距离。普通人做好雾霾天中的自我防护即可,对尘肺病不必过度忧虑。
结语
实际上,我们应该从更加客观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尘肺病及其背后的经济、社会因素。尘肺病属于一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低收入人群中相对高发的疾病,是不折不扣的“穷人病”。很多患者为了相对丰厚的报酬不惜透支健康,在缺乏有效防护的工作环境中长期劳动。他们中的很多人更是缺乏尘肺病的基本知识和起码的防护意识,直到病倒才第一次听说尘肺病这一名词。
企业主自身缺乏安全防护意识,更没有经济实力负担患者的医疗费用和履行赔偿责任。在涉及具体赔偿问题时,法律责任的厘清和侵害程度的界定同样考验基层执法机构,毕竟很多患者在数年的工作经历中可能从来没有过一份有效的雇佣合同。
不断提高的劳动者素质,不断完善的基层法制,不断推进的产业升级才是征服尘肺病的终南大道。这一过程很可能不会如我们很多人所冀望的一样快,但是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确实称得上是契机或者钥匙。
公众人物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促使全社会提高对尘肺病的认知水平和关注程度,是应该予以鼓励加以赞许的。在文章最后,撇开事件背后的种种争议,我们向袁立这次的善举致敬。
参考文献:
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749979
2、 http://solutions.3m.com.cn/3MContentRetrievalAPI/BlobServlet?lmd=1375408400000&locale=zh_CN&assetType=MMM_Image&assetId=1361692995336&blobAttribute=ImageFile
3、 http://www.baike.com/wiki/%E5%B0%98%E8%82%BA%E7%97%85
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724-668230.html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0%98%E8%82%BA/2298146?fromtitle=%E5%B0%98%E8%82%BA%E7%97%85&fromid=8016257
6、 http://chenfeibing.org/92.html
7、 http://www.clb.org.hk/schi/content/%E5%B0%98%E8%82%BA%E7%97%85%E5%8C%BB%E7%94%9F%E8%B4%A6%E6%9C%AC%E6%B4%97%E8%82%BA%E6%97%B6%E7%9F%BF%E5%B7%A5%E6%B5%81%E9%BB%91%E6%B0%B4%E9%99%B6%E7%93%B7%E5%B7%A5%E6%B5%81%E7%99%BD%E6%B0%B4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科了个普 东方胤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期热点
—
独家珍藏
《中国科普博览》
¥科学无价
扫描购买
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联系webmaster@kepu.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