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最高分 ,《破冰行动》是下一个《人民的名义》?
2013年12月29日凌晨,三千多名警察深夜集结,对广东省制贩冰毒的“堡垒村”——博社村实施了大清剿。
这次“雷霆行动”共打掉特大制贩毒团伙18个、抓捕182人,捣毁制毒工场77个,缴获冰毒2925公斤、制毒原料23吨。
由于涉案群体之大,动用警力之多,震慑效果之强,这场特大缉毒案曾轰动全国。
“雷霆行动”清缴现场
如今,时隔五年,这一题材终于被搬上荧屏,就是5月7日播出的《破冰行动》。
剧集在5月7日首播当日就收获了1.35%的收视率,播出十余天仍位居多个平台的全网热度榜首位,豆瓣评分也达到了8.4分,成为开年评分最高的国产剧集,被不少网友比作扫毒版《人民的名义》。
《破冰行动》因何成为爆款?
这部由央视和爱奇艺联合制作和播出的剧集又为公安题材影视剧开发提供了哪些新思路?
“扫毒版狼人杀”
《破冰行动》的导演傅东育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这是一部不可以用倍速观看的电视剧。”
的确,不同于一般剧集,《破冰行动》对观众要求很高。仅用开头的寥寥几集,导演就交代出了十余位主要人物,公安、毒贩、市政府、海外势力,多方互相角力,编织出了一张巨大的关系网。
在叙事手法上也频繁使用多线叙事,穿插倒叙、插叙,非常考验观众的脑力和集中力。烧脑和悬疑也是剧集初期收获好评的主要原因。
有网友还形象地将《破冰行动》的剧情比作一场缉毒版“狼人杀”,不同人物有不同身份,通过几回合明枪暗战,相互摸索着底牌。“破冰行动狼人杀”的话题在微博上阅读量也达到了1.3亿次。
由于改编自真实案件,在大结局相对明了的前提下,编剧和导演选择在公安系统内的卧底上制造悬念。弹幕和评论区不少观众反映,公安阵营内除了男主角李飞之外,人人看起来都有可能是“坏人”,正邪莫辩,悬念迭生。
导演和编剧也屡次提到希望增强《破冰行动》的“类型化”特质,使其成为“类型化作品的标杆”。
为此,《破冰》在故事结构和叙事节奏上更多地参考了美剧的模式,在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主题之外,加入了大量悬疑、动作等类型化元素,让剧集更加“好看”,也更符合网络观众对于快节奏,强悬疑的需求。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在备受好评的前六集之后,《破冰行动》的后续集数评分有所下滑。不少观众反映,“十多集了还在讲同一件事”,倒叙插叙过多,剧情推进不足。
与美剧主打的短小精悍的季播模式不同,中国观众更适应四五十集的长篇幅剧集。如何在这样的长篇幅中,把握故事节奏,不断给观众制造“新刺激”,这是创作者还要继续摸索的课题。
现实与人性
《破冰行动》每集片头都会出现十个大字“本剧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似乎奠定了剧集整体的基调。
“真实感”也成了观众评论的焦点。这份“真实感”首先在画面风格上得到体现,在习惯了磨皮、美颜的当下,《破冰行动》里真实到毛孔和痘印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的画面像一股清流,既让观众看到了有血有肉的演员面孔,也更符合男人戏的阳刚之气。
故事上的“真实”则体现在对人物的塑造和对人性讨论的深度上。
正面阵营里的缉毒警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黄景瑜饰演的李飞从小失去了父母,所以对战友情格外珍视;队长蔡永强为了保护家人,被迫将家人和孩子送到外省生活读书;局长马云波的妻子则为保护他中枪,要承受终身的病痛折磨。
李飞(黄景瑜饰)
剧集还在细节处折射出缉毒警察的生活现实,比如毒贩在审讯中公然嘲讽警察每月工资仅有不到三千元;马局长也无奈地感叹缉毒警的工作工资微薄,却要长期加班加点,面临生命的危险,还要抵抗巨大的物质诱惑。
《破冰行动》里的警察形象不是架空的,更不是“伟光正”的,而是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接地气的人。这也让他们的奉献与牺牲更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破冰》对于反面人物的处理也很耐人寻味。
现实中的“第一毒村”博社村之所以被称为“堡垒村”,不仅由于错综复杂的地形,更是因为博社村的制毒贩毒产业是以血缘关系和宗族势力为支撑的,因而才牢不可破。
王劲松在戏中饰演的林耀东正是宗族的组长,也是制毒团伙的头目。
与其他影视剧中刻画的大毒枭完全不同,林耀东走上贩毒道路不仅为了物质诱惑,更是出于对中国传统“光宗耀祖”观念的“信仰”。
林耀东(王劲松饰)
剧中描绘的塔寨村像一个与世隔绝又等级森严的王国,林耀东就是“国王”,他为全村带来了“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富裕幻象,却也用森严的族规控制着族人的精神。
导演傅东育曾说林耀东像《教父》里阿尔·帕西诺饰演的角色,但其实林耀东的形象很难在国外的影视剧中找到参考,因为他的形象和行为背后的动机都是相当“中国式”的,极具中国本土化特征的。
正如导演所说,《破冰行动》不仅仅是警匪缉毒戏,剧集探讨的是人们走上这条不归路背后的心理和社会动因。
公安题材因为触及社会现实的力度和拷问人性的深度,原本应是现实题材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之前的创作者走过弯路,抛弃了现实而片面追求暴力刺激,曾让这一题材长期告别“黄金档”的舞台。
然而,从早年的《湄公河大案》《刑警队长》再到如今的《破冰行动》,都可以看作一种良性的回归。
在现实题材成为大风向的当下,刑侦剧创作无论是案件还是人物,都不能脱离中国现实的土壤,更不能舍弃人性拷问的深度。
涉案剧发展新趋势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2004年,可以说是中国“涉案剧”的黄金时代。2003年至2004年,国产涉案剧比例曾一度占全年剧集总量的30%。
那段时间,荧屏上涌现了一大批如《12·1枪杀大案》《红色康乃馨》《玉观音》《重案六组》《公安局长》等脍炙人口的涉案剧集、它们不少改编自真实案件,也因为扣人心弦的悬疑剧情和血脉喷张的动作场面备受观众青睐。
然而,随着涉案剧的井喷,一批跟风而上的作品也逐渐暴露出片面追求血腥暴力,过度展现犯罪过程,价值观混乱等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涉案题材开始受到管理和调控。
2004年之后,涉案剧制作和播出的数量大幅减少,也难以在“黄金档”拥有一席之地。
直到2014年,由湄公河“10.5”案件改编的《湄公河大案》登陆央视黄金档,涉案剧才真正开始了“破冰”之旅。
与此同时,随着视频网站的发展,涉案和刑侦题材的剧集也在网络平台迎来了“第二春”。
《暗黑者》《法医秦明》《无证之罪》《白夜追凶》等接连成为爆款,全网播放量动辄达到几十亿大关。
这批悬疑、涉案题材的网剧多改编自网络小说,主打悬疑烧脑,重口味等元素,同时借鉴海外剧集的模式,强调快节奏、电影感。充分迎合网络受众的需求和口味,是这批涉案网剧能够大爆的重要原因。
去年10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坚决遏制追星炒星、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坚持同一标准、同一尺度,坚决打击收视率(点击率)造假行为。
随着“台网同标”的逐步实现,对于网剧而言,通过打“擦边球”博得播放量的策略并不可取,台网从制作到播出的深度合作将成为大趋势。
这一次的《破冰行动》就可以看作典型案例。
《破冰行动》由中央电视台、爱奇艺联合出品,在制作上也得到了公安部宣传局、公安部禁毒局、广东省公安厅等相关部门的协助,以保证真实性。
同时,在播出上,《破冰行动》不仅实现了“先网后台”(网络领先电视平台3天播出),还十分创新地采用了“台网不同版”的模式。
从整体集数来看,卫视版比网络版少了5集。从剪辑上看,网络版采用多线叙事的结构,频繁加入倒叙插叙,强调悬疑烧脑,而卫视版则相对传统,故事讲述循序渐进,还增添了网络版没有的背景介绍,以便中老年观众理解。
这一模式充分考虑到了细分的剧集市场下,不同平台受众的差异化需求,有利于打破圈层壁垒,也为日后剧集的台网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正如剧名所说,《破冰行动》不仅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缉毒行动,剧集本身对于电视剧类型化创作、现实题材的探索和台网深度合作而言,同样也是一次有益的“破冰”。
/ MORE /
/ H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