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续逆跌,《深海》有何魔力?

1905电影网编辑部 1905电影网 2023-02-06
短视频 | 喵老师、米亚
文 | 米亚

“希望你以后的每一次笑都是真心的。”

在今年的春节档中,动画电影《深海》无疑是特别的存在。

与近年来国漫偏爱的“燃向”创作不同,《深海》展现的是一场敏感内向的女孩的深海“奇遇”,同时也是一次自我救赎的心灵之旅。


从题材和风格而言,《深海》显然不是最适合春节档的那类“阖家欢”电影,在上映后也引发了广泛讨论:

爱它的观众哭湿了几包纸巾,沉浸在粒子水墨营造的绚丽视觉奇观中,久久不能自拔;

不喜欢它的人则指出故事较为单薄,人物扁平,观感混乱压抑等问题。


与此同时,随着舆论发酵,《深海》在票房上也实现了小幅逆袭,连续六天排片逆跌,连续两天票房逆跌,目前累计票房已破4亿。

对于影片引发的争议,总制片人易巧在接受1905电影网专访时坦言“早有预期”,比起评分和票房,他和导演田晓鹏更希望能引发观众的探究、讨论与思考。


作为《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蛰伏七年后的回归之作,《深海》在技术和题材上有何突破,1478位动画人在7年创作中又经历过怎样的挑战和难题?1905电影网专访《深海》总制片人易巧、动画指导陈征、视效指导吴智敏,共同揭秘电影幕后。

01
“87只流浪猫”
拍摄参考,力求可信

在创作间隙,《深海》团队喂养了园区里87只流浪猫,电影中的收银员“有财”的原型正是其中之一。


不仅是猫咪,动画指导陈征对我们说,在表演前进行拍摄参考,早已成为团队的工作习惯。因为《深海》构筑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现实与梦境,想要让观众相信并沉浸其中,就需要用细节打造出可信的人物与情感。


“不能有‘想当然’动画,一定是有真实依据的,哪怕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我们都要让它看起来真实、可信、节奏不拖沓,表演不做作,这是基本要求。”



对于细腻的表演,会有专业人员事先预演,然后动画师再抓住细节放大处理。团队员工也常常集体亲自上阵“卖艺”,录制表演参考。

“镜子”也成了动画师们的必备办公用品,方便随时观察不同情绪下,面部肌肉的微妙变化,再将其融入到创作之中。


与动物相比,女主角参宿的表演,无疑难度更高,技术挑战不亚于“粒子水墨”视效。陈征透露,一开始团队找了一个男孩作参考,虽然只是简单的蹲下来捡东西的动作,也会欠缺真实感,最后便决定一定要由女孩子来“表演”。

“不用告诉她怎么去做动作,她自己动起来就很真实,这种东西我们是贯穿始终的,一定要找合适的人去演合适的角色。”


此外,为了真实传达女主啜泣的情绪,团队细节到打磨“肩膀抖动、胸腔收缩”的力度与频率的配合,还会用接近真人实拍的皮肤纹理、毛孔绒毛等细节增强表演的可信度,都是为了达到导演田晓鹏追求的“真人化”细腻表达

02
“80只海獭”
用毛发表现情绪

《深海》中有上百只萌物,其中最圈粉的海獭就有80余只,在预告中一经亮相就萌翻了不少网友。


然而,作为毛发最多的动物之一,海獭对动画师而言绝不仅是“卖萌”那么简单。

每一只海獭都要单独做毛发动态,设计外层毛发、下层绒毛、手臂长毛、参差不齐的胡须等等,这些蓬松柔顺又根根分明的毛发,是动画师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才呈现出的效果。


而且随着海獭的动作,每根毛的方向都不尽相同、呈现出不同的状态,甚至可以看到风中被吹落的根根毛发。

难怪有网友调侃:每出现一只毛茸茸的海獭,就有一个动画师失去他的秀发。


特效指导吴智敏坦言,毛发制作确实是很大的技术挑战,但最难的部分还要数如何用毛发讲述故事,表达情绪。

“为什么把海獭做成这样,是因为我们希望动物看起来像小朋友,有那种天然、可爱、温暖的感觉。”

不光是海獭,毛发是《深海》角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角参宿、南河的头发状态,细微摆动也是传递情绪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毛发,还是上文提到的表演,首要标准都是细腻度和真实感。

“因为我们要做一个偏情绪的戏,想要有张力的表演,就需要无限的细节去支撑,就像我们说老戏骨,皱纹和头发丝都会演戏,这一次我们也在这些上面下了很多功夫”吴智敏说。


03
“3000株珊瑚”
细节控打造生命之船

“深海号,为您提供最顶级的服务。”

电影中的深海号潜艇,是南河与船员的温暖家园,也是食客们向往的“豪华游轮”,兼具烟火气与童话感,惊艳了许多观众。


对于“细节控”导演田晓鹏而言,这一核心装置的“建造过程”也是一波三折。“之前的很多电影都做过类似的大型装置,想创新挺难的,我们做了无数的方案,最终选择了这个中国传统和现代工业结合的设计”总制片人易巧透露。

在创作过程中,“深海号”的关键词是“生命力”和“呼吸感”。因此它外形酷似一只巨鲸,开动起来就像在海水中畅快遨游,周身样式各异的珊瑚多达3000余株,每一株都可以呈现动态,动作量十分巨大。


虽然《深海》是一部侧重表达情绪的电影,但在细节处丝毫不会马虎,比如船体内部,田晓鹏也做了非常严谨详尽的设计,包括各种功能分区,场景设定等等。由于电影空间有限,很多都没能展现出来,只能留到制作手册中再一一揭秘。


04

“20亿+粒子”
做真正的中国原创

回顾田晓鹏的创作生涯,“做创新的事”一直是他的座右铭。七年前的《大圣归来》,就曾打破国产动画电影“低幼化”的刻板印象,凭借“自来水”完成逆袭,拉开了国漫崛起的序幕。

到了这一次的《深海》,“创新”着重体现在视效技术和色彩美学之上。影片开创了“粒子水墨”这一独属于中国的全新三维动画形式,让中国水墨重获新生,也用一场流光溢彩,绚烂缤纷的色彩盛宴赋予幽暗深海以全新想象。


在制片人易巧看来,美国和日本在动画上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长板”。而《深海》要做的正是要将中国传统水墨与先进技术相结合,探索独属于中国的三维动画形式。

“大家在说国漫崛起,我觉得那不是一句口号,它必须变成实打实的行动,那就是你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所以我们想拿《深海》做一下试验,去跟全世界最优秀的公司比较,有什么东西是他们没有做过的,我们想做一点真正原创的、核心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最初的动力。


第一个踏过荆棘的人,总是步履维艰。从第一张概念图到“动起来”的水墨粒子,团队就耗时两年研发。

影片中的“劈海”镜头,单镜头粒子特效多达一百余层,粒子数量高达几十亿,负责该镜头的特效师更是将原计划“3天”完成的镜头硬生熬到“15个月”。


回顾《深海》走过的七年,易巧形容这是一场“不自量力的冒险”,却也是拓荒者的必经之路。

就像《大圣归来》曾为中国动画立下“标杆”,他们也希望在不断摸索试错中,再次为行业总结教训,积累经验。


无论是关注情绪问题和内心世界的主题,还是从无到有地研发粒子水墨技术,《深海》对于国产动画电影都是一次大胆创新。主创们也深知背后的风险,在上映前易巧就预料到影片会引发一定的争议和讨论,但这正是他和导演田晓鹏想要见到的。

电影最初的价值不应该是去引发大家讨论吗?除了票房和口碑,我们更希望做一个电影让大家看完后觉得,我们可以坐下来聊一聊,导演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故事,幕后是怎么做出来的,这才是电影的魅力。”

#


24小时大片连播


关注1905电影网APP365天佳片有约每天24小时连播不见不散
1月30日推荐《人在囧途》《流浪地球》《战狼》

点此观看


/ 福利 /

你喜欢《深海》吗?
后台回复“福利”按规则参与
有机会获得《深海》兑换券



/ MORE /

2023春节档票房67.58亿超去年
《满江红》的秘密都在这里!
她,给《流浪地球2》带来了“好消息”!
到底该怎么看《无名》
《流浪地球2》如何拍成?
2023年春节档影片完全测评,看这篇就够了!
2023年!爆了!
《大圣归来》的这个男人终于回来了!
什么是绝版阵容?论选角,还得张艺谋!
今年春节,一起回家!

分享赞与在看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好朋友
 想了解更多新片动态和影节信息
↓↓↓   关注我们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