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停运沦为化粪池,污水直排黄河,污水处理不能管建设不管运行!
前几天,生态环境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对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做出了整体部署。《行动方案》提出要重点开展五大行动,分别是: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行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城镇环境治理设施补短板行动、农业农村环境治理行动,以及生态保护修复行动。
继长江大保护以后,黄河大保护大治理也终于来了!
而这其中,小编最在意的是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问题。
乡镇污水的治理一直都很难。去年的时候,河南等地一些乡镇污水处理站就因为长期停运、污水处理受阻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被中央环保督察组重点通报,引发了社会的关注。
因为受经济条件制约,没有维护费用,两处污水处理站不同程度存在设施年久失修、日常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厌氧水解池、塔式生态滤池、生态植物塘间的连通管道被杂物堵塞,无法正常发挥水质净化作用。
在中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长期“睡大觉”、“晒太阳”、“打折扣”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存在,在一些农村地区尤为突出,导致设施建成后运行情况不容乐观,污水难以全收集处理。一些污水甚至直接进入河流,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黄河中上游部分地区也是如此。
建设运营成本高负担重
污水厂停运沦为化粪池
虽然多方投资建起污水处理厂,但是处理能力不足、效率不高、覆盖面有限,污水依旧难以“全收集、全处理”。部分居民生活污水只能直排,最终汇入黄河。
在之前的了解中,黄河中上游流域部分欠发达地区收集污水管网建设成本高、污水处理运行负担重。尤其是不少欠发达乡镇,刚刚脱贫摘帽,自身财力有限,难以承担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建设、运行费用。
比如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十多年前县城没有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是经过化粪池处理后直排黄河。近年来,随着污水处理厂和管网的建成完善,目前城区85%以上的污水都能收集,但在城乡接合部等区域依旧难以全覆盖。
管网建设费用大约为每公里100万元,尤其是老城区存在管网老化、雨污混流问题,布设新管网的费用十分高昂。
随着城镇化加速、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和城镇居民增多,污水排放量增加,污水处理厂也必须扩容。尽管地方财力有限,但在巨大的生态环保压力下,“欠账”扩容污水处理厂成为不少欠发达地区普遍的选择。
比如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新民污水处理厂,由于移居城镇居住的人口增多,原来的设备处理能力滞后,因此2020年对现有污水处理厂完成了扩容改造,厂长的语气很是无奈:“虽然当时改造资金严重不足,也只能先动工,钱以后再想办法”。
而且,黄河中上游流域欠发达地区由于人口密度相对低,污水浓度较低,加上低温等因素影响,污水处理成本远高于东部发达地区。一些污水处理厂保障正常运转,还得每天固定投入葡萄糖。
比如永靖县盐锅峡镇污水处理厂,镇区人口少,污水厂来水主要靠居民生活用水。进水COD浓度低,导致微生物处理污水时碳源不足,只能通过添加葡萄糖确保微生物不被“饿死”,每月得添加三四吨葡萄糖,直接抬高了处理成本。
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因无力承担后续运行费用,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不得不停运。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各级政府并没有跟进保障运行资金,镇政府独自难以承担这笔费用。有的污水处理厂建成时间早,处理后的污水难以达到现有的排放标准,没有资金进行设备升级,现在只能当做化粪池使用。
乡镇污水处理运行维护有三难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中小城镇尤其是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近年来加快建设,硬件设施水平普遍明显提升,但是在后期运行、日常管理、质量维护上存在困难。
一是污水处理设施“用不起”
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小、分布广,相较于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较高。比如说地市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在10万吨以上,但乡镇污水厂日处理规模仅千吨,因此单位处理成本反而更高,有的甚至在2倍以上,而乡镇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承担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费用举步维艰。
还有的地方政府延期支付污水处理费,导致污水处理厂只能够维持基本运营。
二是污水处理设施“吃不饱”
小编整理资料时发现,一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太过超前,存在“贪大求高”的问题,实际运行负荷率远低于设计水平,有的实际处理量仅为设计处理能力的一半。
加上一些地方管网配套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到位、管网维护长效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污水收集率不高,进水浓度偏低,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功能进一步打折扣。
三是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管不好”
“管不好”主要体现在费用缺乏、人员缺乏、机制不顺三个方面。
目前管网的维护机制没有完全建立,都是发现问题才去修。地方在管网新建过程中耗资巨大,而在后期维护保养上却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机制。原本应该定期对管网进行维护巡查,及时清淤避免堵塞,现在的管护工作仍是临时性的,缺乏专业的人来做这个工作。
污水处理设施日常管理和运行维护专业性较强,而一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好后移交乡镇管理,乡镇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和管理团队,同时由于位置偏远、工资待遇低等原因,难以招到专业技术人员,设备出问题只能靠厂家维修,导致维修费用高、周期长。
此外,在管理上还存在“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的问题。城镇污水处理,省里是住建部门负责管,地州是水务部门负责管,基层主要由水务部门负责;农村污水处理,省里是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在管,地州里主要是生态环境局和农业农村局负责,基层主要还是水务部门在负责。污水处理的职能职责存在上下不统一现象,基层一个部门要应对多个部门。
完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管理
加快推进管网项目建设,提升污水收集率
建议因地制宜,增加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项目投入。对于主干管尚未覆盖的乡镇,首先解决主干管建设问题,其次安排乡镇二三级管网建设。
针对运行效率较低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在完善现有二三级管网的基础上,可考虑将周边大型农村居民点一并接入。新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应充分考虑到集镇居民区缺少化粪池等一级处理单元问题,尤其管网与厂区工艺设计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进一步加强运行及维护管理
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单位对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系统的运行和养护状况负责,随时关注出水流量和水质;每月定时检查一次窨井,发现污水处理系统有淤泥堆积堵塞、管网和窨井盖破损、处理池开裂渗漏、出水流量和水质不正常等现象时,应立即反馈信息,并及时联系疏通和修复。
落实运行维护的费用
保证地方财政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的持续投入。通过依法征收污水处理费和适当的财政补贴,制定并推进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各项政策严格落实。如税务部门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减免所得税,电力部门要对污水处理项目用电实行优惠电价等,保证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稳定运行。
最后,《城乡建设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约有1.95亿乡镇人口,年产生生活污水约5.7 亿立方米,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依旧繁重。只有运用科学合理的污水治理理念,加强分类治理、从源头进行有效控制,才能减少乡镇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保证乡镇生活污水综合治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于期刊
《环境工程》创刊于1982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环境科学类期刊,由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工业建筑杂志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本刊主编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曲久辉担任。报导内容涵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控制、有机固废生物处理与资源化、过程工程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环境生态工程、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实践、碳减排技术路径研究与实践等。本刊已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核心库)、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ISTIC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环境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等。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环境工程》既要关注解决环境治理工程难题的最新科技进展,也必须突破以末端治理为主要目标的学科局限,深刻认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环境工程问题,深入思考环境工程科技发展的未来与方向,深度融合相关学科的科技成果,报导更有学术高度和应用价值的综合性成果。
推荐阅读: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环境工程的文章,请记得读完点一下“赞”“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点“在看”~
环保面前 没有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