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市场营销(Marketing)人员该拥有哪些专业能力?
这是一位在快消品行业拥有九年以上经验的知友所写,我觉得值得参考,分享给大家
如何判断一个marketeer的能力呢?
最基本要素,哪怕是招个trainee一张白纸也需要的:思维活络
Marketing的最主要价值都是围绕「策略」二字展开的,寻找策略,探讨策略,研究如何施行策略,总结策略的效果。而策略,是特别需要思考的。根据多年来的总结,凡是比较合格的marketeer,虽然可能外向可能内敛,可能活泼可能闷骚,可能不修边幅可能斤斤计较,但唯一共同的就是,不单纯,肚子里文章多。思想单纯的人,嘴比心快的人,是不能成为好的marketeer的。
思维活络包含两方面:
其一,独立思考。
所有专业知识都可以学,什么4P5C、怎么读调研、怎么看Nielsen数据、怎么用excel高级玩法都可以学,但独立思考是一种下意识的本能,有主见。市场部在公司里是大脑,是思考者,面对想卖创意的广告公司,想卖产品的媒体公司,想省钱的财务,想少点儿麻烦的供应链,想多要线下资源的一线销售,想天花乱坠一点的研发,Marketeer不能骑墙,不能做随风浮萍,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到底什么最重要,到底现在策略是什么,这么精彩的创意会不会把产品定位带歪了,这么天花乱坠的新产品得消耗多少市场费用,简单的产品线或一味节省的费用是否能拼得过大投入的竞争对手?其他部门从道理上讲都只需要坚持自己部门的利益就可以了,但marketing的策略最终要代表整个公司的需求。如果在生活中接触到比较成熟有经验的marketeer,我们常会发现TA是一个善辩、爱挑刺、有点固执在自己逻辑里的人,特别听不进别人的推销(见广告商/供货商见习惯了),如果是朋友的生活建议也喜欢刨根问底(听消费者调研报告听习惯了),这都是习惯养成的。
其二,逻辑思维。
策略一定要经得起推敲,才有可能被认同,而好的逻辑才最不怕推敲。逻辑清晰,指的是不能有逻辑链的跳跃,比如研究发现一个细分市场的产品均价在下降,如果就断定里面的产品都降价了、并且我们的产品也应该降价那就是逻辑跳跃,因为很可能只是便宜的产品销量增长了,贵价产品其实并未降价;再往下,可能是发现其实消费者想要贵一点的好产品,但市面上的贵价产品都不值那个钱,这样推断出其实出一个贵价又优质的产品可能比head to head竞争那个便宜产品更合适。随便举个例子,其实里面还有可以推敲的逻辑。但大意就是,自己要先搞清楚逻辑,后面的工作才可能更顺利,这种逻辑思维的能力,因此特别重要。
思维活络以外,另一个要素:
编故事讲故事的能力
说难听点儿就是忽悠。策略要说服老板和其他部门才能实行,营销要说服消费者才能促进购买,都是讲故事。这个技能是区分合格与优秀、菜鸟与高手的重要的点。你很少见到不思考的marketeer,但却常见讲故事乱七八糟的品牌经理。手机就是一个手机,面包就是一片面包,做一线城市就是做一线,不打公车站牌广告就是不打,结论都很简单,区别在故事。讲好故事有两个重要的前提,第一是前面提到的逻辑清晰,你讲出来有理有据,夹叙夹议,不结巴,也不怕提问和挑战;第二更重要,搞清楚听众是谁。你的消费者群体喜欢图片,喜欢明星,那你就尽量别选择大段文字,别找个路人甲;你的老板喜欢数据,喜欢刨根问底,那你就尽量别只说结论,只营造气氛。
其实,给老板讲故事容易,他至少能给你十分钟,有会议室有幻灯片,给消费者讲故事才更难。大部分做marketing的人都不会有乔布斯那种发布会大段大段给消费者演讲的机会,讲故事只有广告的15秒30秒,只有一个产品包装,只有两张地铁海报,只有微薄里几十一百个字,时间紧,任务重,还没有Q&A,所以讲故事得精炼,得直指人心,「要啥自行车啊!」一语中的。
第三个要素:忘掉自己,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想问题
有经验的Marketeer,对于商业问题的评述,会非常小心谨慎用「我认为」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太容易被其他同事挑战了:「你又不是消费者」。优秀的marketeer会养成良好的观察市场观察消费者的习惯,一出口说的话都是「目标消费者认为」,并且总能拿出平日里收集的确实证据证明这一点。再拿乔布斯做例子吧,业内盛传乔帮主不做消费者洞察调研,然后大家就津津乐道消费者调研没用。其实真相是,他是个奇才,多年的经验加上个人的智慧使他早已洞悉目标消费者的人性,他已经可以在不做调研的情况下了解消费者洞察。而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不是神枪手还不依靠瞄准镜,说什么「follow my gut」以为是秘籍宝典,非常错误。
其他还有一些细碎的,比如人格魅力与良好人际关系(因为常常当项目的programmer),比如时刻与社会新鲜事物接轨,比如审美能力,不一而足。
说真的,合适的好的marketeer是有很多共性的,就和好的销售人员,好的投资顾问一样,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转载声明-----------
作者:小猫的汪
来源:知乎
本文已获转载许可,其他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