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可以从“西方记者”那里学到什么?

2017-08-03 怡叔 百闻不如怡见

Source:win4000.com



这两天有条标题叫《FACEBOOK关闭AI系统,因为AI发明自己语言进行交流》被各大媒体爆转,因而总是出现在我眼前:



其实有点辨识能力的人都知道“AI发明语言自己交流”是扯到天上去了,AI当然不在“发明”,它们只是bug的一种。即使如此,依然算是当天最热新闻话题。


这种看似温和的标题党虽然不是UC体,但它们的误导性没有本质区别。


细思恐极:天朝的新闻业到底还有多少这种标题党正在酝酿?有多少新闻记者视中国读者的理解力如草芥?又有多少比例正对科技行业新闻不求甚解,误导圈外人群?


这又回到了大家对咱们新闻业的基本认知:


不缺挖掘真相的能力,缺的是基本态度。


说到态度,我就想到近1、2年来咱们新闻业做的品牌广告,并一连串的发现了更多有趣的内容。



天朝新闻媒体的品牌广告

某种程度上,天朝的新闻广告做的还“挺成功的”,我能记起来不少:


比如今日头条去年做了一波铺天盖地的“今日体”,你可能还记得那鬼畜贴片。它们的slogan是“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比如天天快报找了吴亦凡范冰冰往那一放,省事儿,然后对消费者说,咱就是“有料!”。



比如搜狐新闻也找了许多名人代言,更粗暴点,啥都不说就是要你看它。



当然还有网易新闻变着花样的说它们有态度,今年开始说“各有态度”,但就不告诉你到底它们的态度是啥。




它们爱表现自己的个性化、爱说自己的料足、爱强调你我特有“态度”....


嗯,总的来说这些新闻媒体都很会找点,吸睛的点、新闻爆点、读者G点、VC痛点....唯一的缺陷是,没观点。


一些新闻业该有的真正的观点。



西方媒体的品牌广告

品牌广告,正是最应该表达品牌观点的地方。


幸好,东边不亮西边亮,西方新闻业给我带来的十足惊喜:


1.英国卫报 The Guardian

首先是一部上个世纪8、90年代英国卫报的TVC。


建议直接观看,不难理解: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532l55kdf&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件事情从一个角度看会得到一种印象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会有另外种印象

只有从全局看,你才能真正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看完,我的感受是“我靠还可以这样拍广告?”


这部黑白短片用严肃、冷静的语调,从第三人称讲述了个简单的道理 —— 新闻媒体者需要【全面看待问题】(Get the whole picture)。只从一个角度,你就只能看到一个角度的片面观点,那不是真相。


新闻人令人发指的的朴素、严谨、专业在短短三句话里得到体现,没有一句废话。而我们现代往往认为花里胡哨、浮夸杂乱的元素才叫创意。



2.纽约时报 NEW YORK TIMES

接下来的这支则是最近的获奖TVC,Droga家为new york times制作,

“The Truth Is Hard to Fin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32olzz5d&width=500&height=375&auto=0



看完我的感受是:“怎么可以这么真?”


NYT通过一系列16年的年度事件照片、结合着略显压抑的“按快门”的表现手法,在拍摄者本人的娓娓道来下向目标消费者传递着他们认同的“真相”。的确,在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的一年,这些真相本身就是最有说服力的故事。


纽约时报的观点是 —— 【真相值得追寻】(The truth is worth to pursuing)。




3.大西洋月刊 The Atlantic

这支短片由w+k纽约制作,名曰“Am I Typecast?”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376fzzcr9&width=500&height=375&auto=0


演员的表演技巧很稳,而台词可能更牛B。


Typecast的意思是“特型演员”,比如国内“大人物”的演员们,或者总是演某类角色然后跳不出来的那种(例如唐嫣)....而短片主角Michael K. Williams在好莱坞可以说正饱受这样问题的困扰,甚至也会产生对自己的怀疑。


全片正是借由Michael“不同人格”不断的争辩、反思和质疑自我道路(如黑人在好莱坞到底能不能走出一条新路),来表达新闻媒体也该坚持的观点 —— 人就应该不断【质疑既有答案】(Question your answers)。


这也是大西洋月刊坚持160年的品牌理念。




一些得靠大家理解的话

从广告人的视角,我们以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了。


可以看到3句有力的line:


【全面看待问题】 —— The Guardian

【真相值得追寻】 —— The New York Times

【质疑既有答案】 —— The Atlantic


3支制作精良品牌视频以及它们各有千秋的创意表现手法。


如果从品牌策略角度,我的启发可能是“企业应该回归其赖以生存之本:如何给顾客创造价值”;成熟品牌应该以这样的定位坚持不动摇,比如大西洋月刊坚持了160年,核心理念并没有改变;


等等....


但从这三句话内容本身,其实能看到更多:


更多关于西方在坚持什么,更多关于“有态度”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更多严肃媒体应有的素质,更多新闻教育应该关注品质,更多整个文明社会值得关注的趋向。





今天早上我就早餐发了条票圈:



因为我突然觉得,做包子这门生意本质上和做新闻、做广告、做媒体、做IT没那么大差别....用心做馅还是用心做表皮是个问题。


我想提出一些问题。当各行各业可能都迷失在虚妄中,谁有信念坚持这些价值?换个角度,你我的职场奋斗、工作平衡、人生进退,谁有毅力坚持这些价值?


【全面看待问题】

【真相值得追寻】

【质疑既有答案】


这些价值观值得被记住。共勉。





喜欢类似有洞察的大创意?可以看看这些:



为什么说Mail Chimp几乎是中国不可能做出来的网络传播?

打磨内容的“基调与风格”,让“创意策略”更上一步

那些拥有大创意的品牌,我们该从它们身上学到什么?

关于【什么是洞察】的终极讨论



*同步更新在Linkedin、知乎专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