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清理三角债要抓住固定资产投资拖欠这个源头
1991年8月31日到9月3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清理三角债工作会议。当时企业间互相拖欠货款的情况十分严重。此前国务院有关部门所进行的清欠工作主要是清理流动资金,收效不大,甚至出现前清后欠、边清边欠、越欠越多的情况。
朱镕基同志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指出,三角债的主要源头是部门、地方和企业为追求产值和速度而盲目上建设项目,因而固定资产投资缺口严重,造成对生产企业设备、材料货款和施工企业工程款的大量拖欠。因此,他提出从固定资产投资拖欠这个源头入手清理三角债,顺次解开债务链的新思路。实践证明,抓住这个源头,投入1元清理了4元拖欠,收到了很好效果。
这是朱镕基同志在会上的讲话。
摘自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一卷)》
清理三角债要抓住
固定资产投资拖欠这个源头
(1991年9月3日)
这次会议有几个特点:一是领导重视,国务院对清理三角债工作很支持,下了很大决心,拿出350亿元贷款来支持清欠工作。
二是会议没有把清欠单纯当作财务结算或金融问题来对待,而是对三角债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不仅清理固定资产投资拖欠,而且也对产成品积压采用“压贷挂钩”(“压缩产成品资金及发出商品、应收销货款资金占用、增加技术改造包括技术开发贷款挂钩”的简称。)的办法进行控制,明年还要增加技改投入,包括争取每年拿出15亿美元国家结存外汇引进先进技术和逐步减免企业“两金”(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来增强企业还贷能力和技术改造的能力。
三是虚实结合,既学习了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文件,也制定了操作性很强的办法,并交流了东北地区清欠的实际经验。
四是会议强调了清欠和防欠结合,防止新的拖欠。代表们感到很有收获,增强了清欠的信心。
下面,我针对大家反映的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紧紧抓住固定资产投资拖欠这个源头,力争取得清欠工作的好成绩。
对清理三角债问题,有很多同志还是想看看再说,并不是充满信心。我认为,不下决心,这件事解决不了。去年清理三角债工作取得了经验和成绩,但由于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所以出现了前清后欠、边清边欠、越欠越多的情况。
从今年上半年的几个指标看,生产速度相当高,今年1月到7月份,全国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0.4%,销售收入增长15.6%,而实现利润却下降13.1%;企业亏损面达到36.7%,比去年同期增加2.7个百分点,亏损额达到17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6%;产成品占用资金达1332.5亿元,库存超过正常水平700亿元。生产速度上升与经济效益下降的矛盾还没有解决。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5万元以上基建项目个数和总投资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近100%和80%,全民所有制投资规模增长18%。生产发展速度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很大一部分是靠拖欠生产企业来支撑的。
国家、地方和企业都感到压力很大,难以承受,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业要求清理三角债的呼声十分强烈;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分别就清理三角债问题提出了几十份提案、议案;很多老同志也很关心这项工作,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特别是很多基层的同志纷纷来信提出建议,他们的热情使人感动。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时机成熟了。
国务院对解决三角债问题十分重视。5月下旬,李鹏总理把这个任务交给我。6月1日,他主持召开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以清理三角债作为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突破口,要求我们在半年内有所突破。
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根据对去年清欠情况的分析,认为三角债前清后欠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缺口严重。造成对生产企业设备、材料货款和施工企业工程款的大量拖欠。建设工程竣工了,钱还未付,使生产企业背债,为建设单位代付利息。仅去年一年就拖欠500亿元,生产企业和施工企业一年为此付利息50亿元。
二是企业亏损。企业亏损本来是应该关门的,但由于各种原因做不到,而且还要生产,贷不到款只好拖欠。去年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至少有500亿明亏,这还不算潜亏,即虚盈实亏,造成拖欠其他单位的流动资金。
三是积压产品超储700 亿元,占用了流动资金,企业为了维持生产,只有拖欠。这三个源头造成的三角债合计近2000亿元。此外,商品交易秩序混乱、结算纪律松弛、信用观念淡薄,也是加剧三角债的重要原因。这三个源头和一个原因,造成了严重的三角债。
对三角债严重性的估计应该是“两点论”:一方面,这是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体现,深层次矛盾不是短时间所能解决的,我们计划在三年内解决,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只要措施得当,还是可以解决的。今年要清理1000亿元,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三个源头起抓,风险较大。
去年清欠投了500亿元,其中100多亿元用于清理基本建设项目的拖欠,有效果。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拖欠入手进行清理,清一块就少一块,不会增加新欠。而从流动资金入手进行清理,可能会造成新的积压。国务院同意从源头人手进行清理,认为清理流动资金拖欠要慎重,并决定在东北地区开展清理三角债的试点工作,作为全国清欠的第一阶段。在东北地区试点中,我们提出了“压贷挂钩”办法,以解决产品积压问题。
7、8两个月,国务院派出清欠工作组分赴东北地区和其他地区配合试点工作的进行。根据东北地区典型调查,固定资产投资拖欠在拖欠总额中只占15%到20%,很多同志对从固定资产投资拖欠入手进行清理没有信心,认为解决不了问题。在这次会议上也有类似的反映。
我们反复讲这个道理,看起来固定资产投资拖欠占拖欠总额的比例很低,但那只计算了一次债务,没有把连环清欠的叠加效果计算讲去。对投资拖欠的电厂投入资金,电厂把钱还给设备制造厂,设备制造厂还给钢厂,钢厂再还给煤矿、铁路,这样叠加起来,效果就大了,投入1元可以清理3元到5元。
东北地区试点还未结束,目前就已达到投入1元清理3元,即1:3的比例。如果搞得好,看来能达到1:4或1:5的效果。东北地区试点证明,从固定资产投资拖欠人手进行清理,不是背新的包袱,不是扩大基本建设规模,而是清还旧债,既可行,又有效,没有风险。
这次会议上对清理流动资金拖欠的呼声很高,实际上是对从固定资产投资拖欠这个源头入手进行清理的效果还有疑虑。
还有的同志提出,固定资产投资拖欠,大部分是效益不好、资金没有来源的项目注入资金就背上了包袱。我们说,清理固定资产投资缺口造成的拖欠要分三年完成,现在要先清效益好的项目拖欠,先清大中型项目。我主张按这个次序进行清理,这在实施方案中有具体要求。
对效益不好的项目,欠债也不是不还了,这类项目不在少数,如果都不还钱,生产企业就活不下去了。投资规模已经完成,建设单位不付原材料生产企业的钱、施工企业的工程款,生产企业、施工单位只好从银行贷款维持生产,等于替建设单位付利息。这是把建设资金缺口的负担转嫁给生产企业和施工企业了。这是造成大中型骨干企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不管项目效益是好是坏,都要还钱。建设单位还不起银行贷款给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来付利息,不能让生产企业背,只有这样才能把金融秩序整顿过来。
注入资金清理固定资产项目拖欠,是不是扩大了信贷规模,有没有风险?我说,没有,至少从理论上讲没有扩大信贷规模。建设单位欠生产企业的钱,生产企业从银行贷款来维持生产。现在,银行把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借给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把钱还给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就可以把钱还给银行。总的看,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增加了,流动资金贷款减少了,而贷款总量并没有增加,只是信贷结构调整了。
当然,这只是从理论上讲,在实际操作中必然有些滞留和流失,投入要大于收回。为了解决三角债问题,增加一些贷款也是有必要的,没有大的风险。而且在资金运转时,我们还要排一个次序,尽量不使资金流到产品积压的企业。最难办的是,借钱给一些企业,让它还债,它不借,宁可欠债不付利息。这不行!要有行政干预,就得要它借。为什么当初批项目、上项目、搞建设的劲头那么大,根本不考虑还钱呢?欠债就要还钱。
还有的省反映,由于受灾,企业效益差,地方财政减收,自筹资金困难,注入资金由政府担保,政府领导心中也没有底。我们说,要担保是因为这部分资金本来应该由地方政府、企业自筹,而你一下子又自筹不出来,只好由银行借给你,但是政府必须担保还款。
搞项目时你拍胸脯,说有钱,当时可能是有一部分钱,但用了几次。搞第一个项目时说,我那里有1亿元,搞第二个项目时又说,我那里有1亿元,搞第三个项目时还说,我那里有1亿元。“一个女儿嫁了几次”所以开工后就没有钱了。
因此,为了恢复正常经济秩序,把旧欠还清,地方自筹确有困难的,银行贷给你,但要由地方财政担保,在下个财政年度还给银行。如果地方财政不担保、不还钱,可能明年还要大搞建设,那就真把建设规模越搞越大了。担保就是防止产生新的拖欠的措施。因为投资中自筹比例达30%到50%,数量相当大,如果银行不投入一部分资金,企业自筹拿不出钱,清欠就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支持国家重点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及重点技术改造,国务院已经决定,今年由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共同发行国家投资债券100亿元,其中,80亿元用于基建,20亿元用于技改,额度已经下达到各省区市了。在债券没有发出去之前,先请银行把钱借给地方由地方政府担保,债券一发出去,地方就把钱归还给银行。这就算自筹,这就需要担保。总之,今年还不了明年还,明年还不了后年还不能把债烂掉了。
一些省区市表示自筹有困难,我们也体谅,所以对困难大的省区市把自筹比例适当降低,多给些银行贷款。但是,我还是希望与会同志回去后向省委、省政府汇报,把明年要搞的项目压一压,少搞点,特别是压楼堂馆所项目,把为那些项目准备的钱挪一些过来,把欠人家的钱还掉。这样,大家就都搞活了。
我们希望,经过大家的努力,今年可以清掉 1000 亿元,大体相当于现有三角债的三分之一,也可能还要多一些。10月份要把清理效果统计出来,以坚定大家的信心。
二、坚决而稳妥地压缩产成品库存,搞好“压贷挂钩”和流动资金清欠。
大多数省区市提出,流动资金拖欠严重,要求清理流动资金拖欠的呼声很高。我要强调,对清理流动资金拖欠要十分慎重,不能采用“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办法,只能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把庞大的库存压下来,把库存减少的钱用于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才会收到预期效果。
因为流动资金拖欠,库存积压是重要根源。就是说,相当一部分产品不适销对路,卖不出去,企业还要维持生产,要发奖金这样必然造成库存大量增加,占用银行贷款,贷不到款就拖欠别人紧俏商品是没有拖欠的,如“桑塔纳”轿车就没有拖欠,“奥迪”轿车交钱还买不到。有拖欠的主要是积压滞销的商品,你借给生产企业钱还旧账,它还会再积压、欠新账。因此,对产品积压滞销的企业要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不能再借它流动资金生产积压产品。
进行结构调整,有一部分企业要停产搞技术改造。把积压产品占用的资金变成技改资金投进去,把死钱变成活钱,使技术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技改资金的投入,一部分变成设备,一部分变成工资,这两部分又会拉动消费需求,推动社会生产。现在实行“压贷挂钩”的办法,也有利于信贷结构的调整,并不扩大信贷规模,只是把流动资金贷款变成固定资产贷款,没有风险。现在,有些产品积压几年也卖不出去,最后要报销大量损耗。大家要卧薪尝胆搞结构调整,两三年后工业生产就会出现新面貌。
有人提出,“压贷挂钩”是一个好政策,但搞不好会造成新的投资膨胀。我们说,不是一点风险都没有,但我最担心的问题不是这个,而是库存压不下去,已经分到各省区市的压库指标最后不能落实。对仓库里的东西加强推销是对的,但降价推销的后果也很严重。今年推销掉了,明年的市场就受影响。事实证明,降价推销不是治本的办法。压库还是要压产、减产、停产。不这样,库存就压不下来但压产关系到关停并转,关系到社会稳定。
对这个问题就看有没有决心,如果下定决心,加上扎扎实实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比较完善的配套措施,就可以既维护社会稳定,又把积压滞销产品的生产压下来,腾出流动资金搞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这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一定要搞好。
12月份将召开全国企业技术进步工作会议,还要讨论这个问题。技术改造项目不是能随便上的,要加强宏观控制,要认真选择,尤其是大的项目、新的项目,要经过论证,避免出现盲目上马重复建设。要通过改造,使企业的技术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会议上,很多同志交流了看法,认为关停并转并不可怕。现在与1962年的情况完全不同了,现在不是商品匮乏,而是东西太多了,要赶快掉头,停产搞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停产搞新产品,使企业和产品都上一个新台阶。
产品积压有一个过程,我们要作历史分析。1988年我当上海市市长,那年基建开始压缩。真正的压缩是在 1988 年下半年到1989年上半年,银根抽得很紧。当时,地方的同志都反映银根抽得太紧生产搞不下去了。现在看来紧是对的,乡镇企业的重复生产压下来了,重复建设紧掉了,楼堂馆所砍掉了,治理整顿确实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治理整顿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压缩基建,抽紧银根,必然导致生产一度下降。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确实应该忍受这个过程,进行关停并转,进行结构调整,完成这个调整的任务。但是,如不能保证工厂稳定生产,就不能保证社会稳定,因此就松动了信贷。要看到那时松动信贷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尽管当时是在结构未调整好、市场未启动的情况下,靠银行贷款支持生产,增加了库存积压,但是,这对于促进生产迅速回升、稳定人心、稳定社会,是功不可没的。
现在我们不能再靠无限制地从银行借钱来维持生产,靠多发奖金来维持稳定。要向职工群众讲清这个道理,企业亏损还照发奖金、增加工资,继续吃“大锅饭”,是不允许的。
还有人说,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生产资料,如煤炭的压产要慎重压产容易,恢复生产难。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压煤炭。我在“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第二次全国电话会议上讲了,我们尽可能不压生产资料生产,不放空其生产能力,能出口就多出口一些,能收购就多收购一些。对统配煤矿的流动资金困难,我们尽力帮助解决。对日用小商品,我们也没压。我们点名压产的都是资金占用多的产品,如纺织品、卷烟。
这次烟草公司动作很快,卷烟产量要压150万箱,产值30亿元。原来预计这样做会影响财政收入17亿元,经过调整产品结构,影响没有那么大。国家计委也很快调整了分省计划,各地区要严格执行。要重申1983 年国务院有关通知中的规定,对不执行国家计划盲目超产和违反物价政策降价竞销的企业,要实行经济制裁。凡是超计划生产的卷烟利税全部上缴中央财政。要动真格的,不然计划就没有严肃性。
有人说,压减积压产品200亿元,影响财政收入怎么得了!我看一点儿也不要怕,影响的是虚收。如果对积压产品生产不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积压也不减产,亏损也不关停,老投钱进去维持生产,长此下去,要么是财政补贴,要么是银行垫支,都是坐吃山空。这些企业上缴的财政收入,是用银行的钱交税,从银行口袋里转到财政口袋里,这种减收没有什么可怕的!
在今年8月28日的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上,李鹏总理指出,限制积压产品生产,已经吹风三个月了,但真正做的很少。如再不下这个决心,三角债、产品积压问题都解决不了。地方不但要支持限制积压产品生产,而且要转变观念,自觉去做。
对这个问题的处理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社会不稳定,因此既要积极坚决,又要考虑承受能力,十分慎重,但这件事情非下决心不可。如果不慎重,就会闹事。如果不去做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把道理跟工人群众讲清楚,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跟群众同甘共苦,那是不行的。
解决关停并转问题,要注意研究各项配套措施,希望各省区市的同志回去后创造一些经验。我们要看到,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现在政治稳定社会稳定、市场繁荣。有这样的条件,只要组织落实,领导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坚强,完成这个任务是不会影响稳定的。如果什么事情都不敢做,困难只会越来越大。要下决心,广开门路,如实行厂内待业、轮流上岗、轮流放假、待业保险,发展第三产业等等。
总之一句话,不能再制造积压产品了。国务院生产办生产调度局和企业局也要下去与各省区市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做到既要实现压产目标,又要保证社会稳定。现在搞关停并转,跟过去的情况不一样。现在经济实力加强了,工人奖金没少发,搞一点关停并转并不是那么可怕。经过两三年努力,企业可以翻身,只要有了盼头,人心就不会散。
再回到主题,就是要同心协力把清理三角债工作做好。这个工作,不是银行一家能做好的,但也不能把银行作用估计低了。在这次会议上,这么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搞得很清楚,即使有不该注入资金的,我们也只好承认下来。给每个省区市一个总数,请你们站在国家立场上去把好关。
我曾经三次到辽宁省,对他们讲,这些项目基本上都是你们拍胸脯答应下来的,项目上去后,就没钱了,现在要中央的贷款清欠。中央可以贷一部分,但是,地方总得千方百计把自筹资金补上。现在,缺口就是地方自筹的那一部分。各地不要把钱都用在明年大搞基本建设上。今年已经搞成的基本建设的资金缺口,地方不给钱,就缺乏全局观念了,应该把这个钱先还了,既解决了本省企业的困难,也缓解了其他省份企业的困难。这件事情,拜托大家了。
我们只确定注入每个省区市的资金总数,将来哪个项目注入多少,还得由你们“几堂会审”确定。大家回去要做工作,一定要实现这个目标有的部门提出,压缩流动资金搞技改,希望技改指标的调剂由部门掌握。昨天,我向李鹏总理汇报这个问题时,他的意见还是由地方掌握、调剂。因为库存能否压下来,主要由地方做工作;压下来的资金怎么用,要以地方为主,允许在行业和企业之间进行调剂。但要吸取过去宏观失控的教训,地方要充分尊重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充分了解国内外市场信息。
现在不少项目开始时规模搞得很小,企业为了达到规模效益,再扩大规模,造成宏观失控。我主张省区市间联合起来集资搞一些大项目,无非是投资、产品、产值、利税、劳动力等进行合理分配的问题。请国家计委、国务院生产办研究一个办法,把产值、利税分别计在有关省区市,大家都得利益。要让每一个省区市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都有自己的拳头项目。
有的人提出,“压贷挂钩”只与产成品资金挂钩是“鞭打快牛”。华东等地的产成品库存低,压不下来多少,影响到挂钩的技改规模我们研究,可以不单与产成品挂钩,也与发出商品挂钩,这样有利于调动库存少的省区市的积极性。我们主要是压产成品资金,但是不能因为压减产成品,生产企业就把积压产品转到发出商品中去,搞库存搬家,因此,发出商品占用资金不能再增加了。
如果发出商品减少了,也可以搞一部分挂钩。现在工商银行与各省区市协商,初步落实压缩产成品资金194亿元,实行“压贷挂钩”办法。请人民银行与其他银行,如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也参照工商银行的办法,商定并提出具体办法。
还有人说,国家为拖欠项日注入大量资金进行清理,但不追究形成拖欠的原因和责任,对今后防欠极为不利。我认为,不是不追究注入资金,各级政府就要追究责任,部门也要追究责任。这次清欠资金要注入,责任要追究,教训要吸取。这种清欠方法就是追究责任。让欠账的单位不还钱,才是真正的不追究责任。
还有人说,不能把清欠的作用提得太高,似乎拖欠问题解决了深层次问题就解决了。我看清理三角债已经触及深层次矛盾的各个方面,因此不能把清理三角债工作的意义估计得太低。企业没有搞活没有约束机制,上项目没有控制,大家吃“大锅饭”,项目搞坏了没有人负责,亏损了也没有责任,这都触及了深层次问题。深层次问题点都不解决,三角债问题就解决不好。能解决一部分三角债,说明深层次问题已经开始受到触动了。三角债问题解决好了,对解决深层次问题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机电部的同志说,库存中有四分之一是虚账,损耗要冲销,因此不能简单地实行“压贷挂钩”办法,否则会出问题。我说,对此不要有顾虑。清产核资、清仓查库是下一步应做的工作,我现在讲的压库主要是压产。就算库存中有一部分报废了,现在的库存大得很,也够用,实行“压贷挂钩”办法没有什么大的风险。
三、会后的几项任务。
在这次会议上,各地区提出有拖欠的项目1万项,其中基建5700项、技改4300项,拖欠380亿元。我们准备注入 230亿元贷款要求自筹110亿元。这230亿元包括各环节要留点钱交产品税,已按省区市分了指标,有的还不满意。不满意不要紧,只要你的项目搞清楚了,还可以再商量。“压贷挂钩”的目标原定200亿元,现已认定194 亿元,其中今年使用 21 亿元,其余结转到明年使用。
这次会议已经明确了任务,请同志们回去后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政府要重视,省长自治区主席、直辖市市长要亲自抓。首先要从组织上加强,要从计委、经委、财政、银行等部门抽调得力干部,充实清欠办公室的力量,清欠队伍要保持稳定。
(二)搞好清欠培训工作。对有关清欠人员要先进行培训,要一直培训到基层的经办行、分理处和企业,要抓紧用半个月时间进行培训。这个工作搞好了,跟上了,清欠工作就会少走弯路。9月20日全国开始注入资金,统一行动。
(三)要紧紧抓住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拖欠这个源头进行清理,毫不动摇。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这次会议的要求,认真依次进行连环清理。我们坚持哪个省区市先搞清楚就先给哪个省区市注入银行清欠贷款,搞不清楚的就暂不注入。
(四)在清欠工作中,各地区和各部门都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识大体,顾大局,要坚决反对和克服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克服和纠正“拖欠有理”“拖欠有利”“拖欠出效益”的错误思想。清欠资金不能只进不出,一旦发现违纪现象,要给予有关的银行行长处分。要真正建立起正常的金融秩序,一定要严格扣缴滞纳金。
国务院已经发了通知,人民银行已经制定了办法,自9月1日起执行,过段时间要组织检查。该扣不扣的,是银行的责任,处分行长,是企业的责任,处分厂长、经理;是政府官员于预的,也要给予处分。不这样做,就整顿不好商品交易秩序。
我再讲一下流动资金清欠问题。今年注入的350亿元清欠资金除注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外,还有60多亿元,原想对重点行业的流动资金进行清理,由于会上意见不一致,会后再进一步研究。但我要讲清楚,将来还不了钱,滞纳金仍然要交。对扣缴滞纳金问题,任何家都不能逃过。如果有一家逃过,结算纪律就无法执行。
一个国家,金融没有纪律,结算没有秩序,还能搞经济、搞生产吗?“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哪有不还钱的道理!当然,造成这种现象有历史客观原因。问题已经明确了,企业有困难,国家、地方一起帮助解决,资金要到位,解决亏损、积压问题也有办法了。
现在是要整顿秩序,你把滞纳金交给人家,其他单位欠你的滞纳金也给你,由于是连环拖欠,你也吃不了什么亏。这些规定,不执行不行。不执行的,被检查出来要通报批评。由于形成拖欠的原因复杂,因此都要顾全大局,对重点企业不能因为不付货款就不发货、不给车皮,那样就“天下大乱”了。
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要抓紧向省区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汇报,迅速行动。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组织落实工作、业务培训工作,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齐心协力,打好清理三角债的决定性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