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泽民: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时发表了重要讲话。


江泽民同志认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新陈代谢,不舍昼夜。年轻的总要代替年老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自然界和人世间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英才不断涌现出来。


同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在不断向前发展,继续促进干部队伍和各种专业人才队伍的年轻化也十分重要。


摘自 |江泽民文选(第二卷)》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一九九八年六月一日)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


世界各国都在抓紧制定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争先抢占科技、产业经济的制高点。面对这个态势,我们必须顺应潮流,乘势而上,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今天我还要说,科技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希望两院院士和各条战线上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弘扬我们民族的伟大创新精神,加快建立当代中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增强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这对于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至关重要的。


我所以一再强调科技创新,是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考虑的。八十年代初,我在电子工业部担任领导工作。当时,我们梦寐以求的就是搞成中国自己的集成电路,开始搞的是64K 和256K。现在,世界上集成电路的制造水平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去年我访美时看了贝尔实验室,他们介绍说,线条宽度的制造水平现在已做到了零点二五微米,二O一O年至二O一二年可能达到零点零五微米。科技进步真是永无止境。用数学方式表示,那就是宇宙是无穷大的,而微观世界就是无穷大方分之一。


《庄子》里就记录了当时这样的思想:“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去年我到哈佛大学演讲,就引述了这个话,说明中国远古时代的先人就已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无限的,说明那时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就已达到相当的水平。


我在高中二年级学微积分时,老师第一课就给我们讲了《庄子》中的这个思想,很形象地使我建立起极限的概念。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事实印证了这一思想。前几年提出信息高速公路,随后又提出知识经济,最近美国副总统戈尔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真是日新月异啊!


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必须有一批又一批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必须大量培养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我国许多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同老一辈科学家一生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同时,在老一辈科学家的帮助和带动下,许多年轻科技人才不断成长和成熟起来,并已担当重任,成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纵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现和发明,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


这是一条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是三十八岁;牛顿和莱布尼茨发现微积分时,分别是二十二岁和二十八岁;我看过牛顿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写出这本书时才四十三岁;达尔文开始环球航行时是二十二岁,后来写出了著名的《物种起源》;爱迪生发明留声机时是三十岁,发明电灯时是三十二岁;贝尔发明电话时是二十九岁;居里夫人发现镭等三种元素的放射性时是三十岁,由此得了诺贝尔奖;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是二十六岁,提出广义相对论时是三十七岁,爱因斯坦阐述相对论的手稿,现在收藏在以色列的图书馆里,我向以色列总统要了一份复制件。


我的德文水平不高,不能完全看懂其中的论述,但从中可以看出手稿是经过了多次修改的。这说明,一个正确思想的形成、一个科学原理的提出总是要经过反反复复的思考、研究和修订的过程。


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时分别为三十岁和三十四岁。一九五三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学家克里克提出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结构的双螺旋模型时,分别是二十五岁和三十七岁。


我对科学技术进步是关注的,对科学家们的发明创造,不管是历史上的还是现代的,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希望能有所了解。现在,无论是生物工程还是宇宙科学、无论是宏观世界研究还是微观世界研究,发展变化都很快,新的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天外还有天啊!


科技界应该编一些介绍世界著名科学家和各种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的书籍,以利于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人普及科学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


自然科学是如此,许多杰出的社会科学家和政治家,他们的杰出功业也大都是在年轻时期就基本创立了。《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是三十岁,恩格斯是二十八岁。《共产党宣言》发表十一年以后,马克思写出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也不过四十一岁。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毛泽东同志是二十八岁;陈独秀当选党的中央局书记是四十二岁,此前他早就是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了。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同志也只有五十六岁,邓小平同志是四十五岁。


再说,我国历史上许多文人学士,也都是在青春韶华之时就已功成名遂。西汉的贾谊死时三十二岁,毛泽东同志称赞他的《治安策》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王勃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名句,文采和意境都是杰出的。


我读书时,古文老师讲王勃写这篇文章时只有十几岁,那是说得太年轻了,他是在去南方探望父亲途经南昌时作的此文,后在途中溺水身亡,死时才二十七岁。


我今天所以要列举以上这些事例,无非是要说明一个基本道理,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英才不断涌现出来。


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在不断向前发展,继续促进干部队伍和各种专业人才队伍的年轻化十分重要。去年,我们召开了党的十五大,在考虑人事安排时,有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努力实现中央领导层的年轻化。


这一届中央委员换了一半,新进中委的大都是年轻的和比较年轻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


李白有一篇文章《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里面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李白是个大文学家,但他已意识到了四维空间,X、Y、Z,再加上一个时间。


新陈代谢,不舍昼夜。年轻的总要代替年老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自然界和人世间的一般规律。人的思维创造活动的最好年龄,一般是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年轻人不但思维敏捷、精力旺盛,而且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也最为快捷,又最少包袱,敢想敢干,再加上其他有利条件,所以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出在青年时期居多。


当然,大器晚成的事例也有。比如摩尔根创立基因学说的年龄,是在四十九岁至六十岁之间,这可以说属于特殊现象。


我们一定要大力培养任用年轻人。这应该成为我们推动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其他各个方面创新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年轻的同志要立志学习、赶上并超过年长的同志,年长的同志则要热情帮助、勉励并真诚提携年轻的同志。


我相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必将是知识不断创新、新事物新业绩不断涌现的时代,必将是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的时代。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欧商业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