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兴国往事】回不去的香港 忘不了的家

2016-06-02 爱尚兴国 兴国爱尚



回不去的香港  忘不了的家

文/乐 乐   摄影/ 姚名春   供图/ 李丽葭  

◆  ◆  ◆  ◆  ◆  




前言

林桂兰,女,1935年出生在香港。太爷爷是老家兴国杰村的大富人家,叔叔是某省商业厅厅长,父亲母亲在香港经营两家药铺。她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姑娘,在香港东园觉院的校园里,她像众多求知的少女一样,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按说这位姑娘的命运该是锦衣玉食、琴棋书画,可她错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11岁那年随父亲回老家,从此,人生就被历史重重改写,继而颠沛一生。



父亲林丹云,生于兴国县杰村乡含田村。民国2年(1913年),孙中山推翻清朝,由于时局动荡,苛捐杂税繁多,老百姓怨声载道。林丹云在兴国县江背圩的药铺被洗劫一空,他为了保命,翻墙逃走,开始逃亡生涯。那时的林丹云已成家,并育有一女,迫于无奈,妻儿留在了老家。林丹云先后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谋生,最后来到了香港定居。



林桂兰的父亲          香港(星加坡)赞生堂门诊部


林丹云在香港落下脚,重操旧业开起了药铺,在香港先后两次娶妻生子,林桂兰是林丹云在香港第二任夫人的女儿。1941年12月,日军袭击珍珠港,香港也遭遇了长达3年8个月的沦陷,这段时间成为香港人恶梦般的集体回忆,童年时期的林桂兰也不例外。她回忆说:“那时天上好多日本飞机,飞得很低,像是从我们头顶上擦过。每次防空警报一响,妈妈就会赶紧卷好被子带着我和哥哥往防空洞里跑。有好几次刚刚跑进防空洞,炸弹就应声而落,在洞口爆炸。我们都恨死了日本人。”



香港沦陷


枪林弹雨的岁月,林桂兰在父母的羽翼下也算是安然度过。那时,林丹云把药品生意做到了海外,由于夫妻两人努力工作,勤俭持家,家境越来越殷实。相较街头随处可见的弹孔、悲惨的劳工与慰安妇,林桂兰就像是一枝宫殿里的花朵,享尽了父母的恩泽。如果一切都这么有条不紊地走下去,林桂兰的生活该是多么璀璨夺目!可是,生命总有太多未知,等着教会我们措手不及。


日本投降后,1946年的香港渐趋平静,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春天,林桂兰的母亲却生病去世。人老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年事渐高的林丹云思乡心切,在妻子去世的同年,带着放假在家的林桂兰和哥哥回江西兴国老家探亲。只是这一探,林桂兰从此由金枝玉叶变成了乡野村姑,人生道路也从此有了天壤之别。



年轻时的林桂兰(右)


在杰村老家呆了一段时间,准备返港的林丹云却突染重疾一病不起,不久就与世长辞。用林桂兰的话说:在父亲决定回江西探望之前,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老家在江西。林丹云去逝后,山高水长,香港是回不去了。失去双亲,林桂兰和哥哥不得不留在了亲戚家。林桂兰从小一直讲粤语,在老家语言不通,她从12岁起开始学习兴国方言。哥哥常常和她念叨说:父亲不应该带我们回来!可是每每此时,林桂兰都欲哭无泪。


解放前,农村的女孩子多不能顺利上学。林桂兰13岁那年,哥哥跟叔叔去参军了,而自己就早早嫁到了江背李家。从小没有做过农活的林桂兰,只能慢慢去适应农村人的生活,劈柴生火,洗衣下田,春摘野菜秋收稻,她从原先的手不释卷,到后来的泥泞满身,这一切岂是“命运”两字就能说清楚的离合悲欢!


天涯万里情怀恶,年华垂暮犹离索。如今的林桂兰已是耄耋之年,谈起过往风霜时,嘴上说着“没有什么苦,一切都很好”,眼角却悄然闪烁着泪光。她总是在闲下来的时候,手执报刊杂志读于窗前,似乎时光未曾飞逝,她还是香港跑马地那个背着书包去教室的翩翩学子。


都说结婚生子是女人必经的过程,如果有个人白首不离,儿女绕于膝下,即使再大的坎坷也会有力量去面对。那年,林桂兰的大儿子三岁,小儿子尚在襁褓,丈夫则在念高中。那时的丈夫,刻苦读书,成绩出色,林桂兰回忆说:他拼了命地执拗努力地读书,想做记者、当作家。有一天学校突然来信说他神经有点问题,并派同学护送他回家。可是回来后有一次没人在家,从不抽烟的他居然捡到一个烟头抽起来,并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点燃了身上的棉袄……


丈夫走了,留下单薄瘦弱的林桂兰和两个年幼的儿子,还有年迈的双亲。为了撑起这个家,林桂兰白天在镇上工作,早晚要照顾老小的起居,年轻的肩膀扛起了一家人的未来。然而,命运并未眷顾她,不幸接踵而来。小儿子因患上小儿麻痹症,产生言语和行动障碍,无法自行进食。很多亲戚朋友劝她改嫁以摆脱困境,林桂兰却断然拒绝了上门说亲的媒人。她说:“也许这就是我的命,既然香港那个家我回不去,这个家我就更不能丢了”。



新加坡牛车水(唐人街)正生堂药店(1940年)


林桂兰就这样与家人相伴前行,只活了20多年的小儿子,虽然一生都躺在摇椅里,但林桂兰已无憾,她知道这已是奇迹。眼睁睁看着母亲、父亲、夫君、儿子、公公婆婆的相继离去,林桂兰不再是当年那枝金贵的花朵,而是溪田边坚韧生长的蒹葭,她用坚强对抗着命运的坎坷!


七十年过去了,文字已无法诉尽林桂兰一生的飘摇。家中断粮、父母多病、儿子读书,这一道道坎,一次次难,林桂兰都把“责任”化作力量,撑起后人的一片天!只在香港读过四年小学的她,却能够把算盘打得全公社第一。虽然已成为一个农村妇人,却依然坚持看书写字。也许她的内心深处,始终不忘自己曾是一个读书人,曾是一个千金之躯!



采访之余,林桂兰即兴对我们讲起了粤语。问起那个回不去的香港的家,她只是说“我还记得我家的地址”,然后接过我们的纸笔,在本子上用半繁体半简体地写下:我叫林桂兰,出生在香港跑马地成和道17号赞生堂,读书在东园觉院学校,后来日本进入香港,我们就想办法回江西老家,后来父亲不在,把我送到江背。生活很好,后来我在合作社商店工作。感谢党的关心,我的愿望是全国人民一条心,爱国爱家,世界和平,全世界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二零一六年三月四日)。


关于生命中的种种刻骨铭心,林桂兰老人居然能够如此轻描淡写。同时,简短又洋洋洒洒的这段话里,渗透着她对香港的念念不忘,对日本的恨之入骨,她对抗命运的坚强,对现世安稳的感恩,以及心怀天下的希望。


如今的林桂兰已是儿孙满堂,一家人在江背街上经营一家老字号茶馆。很多人提起她,都忍不住会说:江背林老太做的米果真是一绝!林桂兰用一生的摇曳换来晚年的天伦安享。慈眉善目的她平日穿戴整洁,头发梳理得干净利落,对每一个人笑脸相迎,只有在谈起前尘往事时,眼里才会在不经意间波光点点。


林桂兰的孙女李丽葭是兴国平川中学的一名教师,她说自己出嫁时奶奶曾在她的嫁妆里亲手写了几句祝福诗。对于李丽葭来说,奶奶看似平凡,在举手投足间却散发着高贵气质,为人处事不寻常,万声叮咛在笔下:祝福志成(李丽葭小名):手拿花边丁丁圆,祝我志成有高众,神恩保佑状元福,荣华富贵万年长。阿婆提。


岁月无声,战争无情,有多少人成了战争的间接受害者。儿子成人以后,林桂兰曾想再回香港看看,可几经周折也未能如愿,回不去的香港成了林桂兰一生难忘的篇章。她还与我们说起儿时在香港的同学与玩伴陈月华,那段一起跳房子、丢石子和猜拳嬉戏的日子,仿佛是前世发生的事情。


林桂兰与儿子、儿媳、孙女合影


上苍喜欢给每个人开玩笑,

你若软弱,生命便薄如蝉翼;你若勇敢,生命便坚如磐石。相比林桂兰,我们每个人都要幸运很多,她尚且能够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颓废与沦落!






【荐读】兴国老城·西街

第二版兴国山歌《生唔丢来死唔丢》片花抢鲜看  火了

兴国一公子与滴滴打车创始人程维等获“赣系四公子”称号

【六·一】你好,小朋友!

【玉春说兴国121】糯饭公廖均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