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预制菜大规模to C,这事儿真能成吗?

包装范 2023-01-08



简单不乏温暖,预制菜2.0将孵化家庭烹饪新习惯。未来,一顿简单烹饪、有烟火气的家常饭将遍地可见。


跳出懒宅需求,更有仪式感的预制菜2.0正在引爆一场“家庭厨房革命”。

 

而在今年上半年,预制菜再次引起行业关注,反反复复的疫情,不断涌现出的囤菜潮,加速和催化了预制菜在C端市场的爆发,短时间内吸引行业大佬争相入局,各地政府加速推动,资本大手笔押注,热潮涌动的背后,却也留下了“疫情后预制菜去留”的命题反思。

 

冷静下来,理性思考,从幕后走到台前,预制菜真的能成就下一个万亿风口吗?转向C端市场,预制菜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又蕴藏着多少产业创新、品牌创新、产品创新的新机会?热闹背后,企业如何找到差异化的持续发力点,用创新让增长可持续?

 

01

转向C端的预制菜,

是万亿风口or泡沫繁荣?


你方唱罢我登场,热炒的预制菜成为备受资本关注的焦点。


寻味狮、三餐有料、王家渡食品、锅圈食汇等企业接连获得融资,金额基本都在千万元以上;新中式预制菜品牌珍味小梅园更是在半年内三获融资;


味知香也在去年成功上市,成为预制菜第一股,并于近日发布首份财报:实现营收7.65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6%。

 

 

据艾媒咨询发布预制菜行业报告称,2021年国内预制菜市场规模超3459亿元,之后预计将以20%的增速逐年上升,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市场”。


就在预制菜领域势头正盛之时,行业出现不同的观点,有人表示预制菜是资本和新冠肺炎疫情吹出的短暂风口,当下预制菜行业仍存在诸多痛点。


也有表示目前预制菜市场呈现的繁荣景象,只是蓬勃发展的起步阶段,竞争还未达到白热化程度,预制菜的爆发期仍未到来。

 

02

消费者是否真会买账,

商业思维vs传统习惯?

 

抛开疫情等特殊环境的影响下,预制菜在C端真的会达到预期,持续大热吗?目前行业普遍共识预制菜在B端、C端的市场份额比约为8:2。


疫情激发了预制菜C端消费需求,加快了预制菜走上家庭餐桌的速度,资本、企业到电商平台迅速涌入赛道,不过中国预制菜发展起步时间较晚,C端市场较少,没有好的商业模式很难从众多玩家中脱颖而出。

 

另外,国内消费者饮食有着极强的地域属性,饮食习惯和口味不同,人们普遍的习惯很难改变,能否满足C端消费者需求是个难题。


会有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品质存在不信任,认为不够营养、口味不佳等等,消费者对预制菜褒贬不一,市场仍需要教育和消费观念的培育,回归理性思考,怎么看待预制菜在C端市场的机会?

  

有行业人士表示,随着赛道上的企业持续增多,未来预制菜市场的挑战是同质化。



绝大多数企业进入赛道后,都会面临企业是大而全或小而美的抉择,以丰富的SKU来迎合市场需求,爆品的能力势必不足。


而预制菜品牌想要从赛道中成功突围,需要建立起自身独特的壁垒,从认知思维、商业模式、产品创新等方面发展,捕捉赛道新机会,抓住消费者核心需求,才能更好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和变化。

 

市场上大单品比如小龙虾、酸菜鱼、猪肚鸡、糖醋里脊等受到了C端用户的喜爱,它们是如何破圈征服消费者的胃的呢?又有哪些大单品的可能性呢?


海外的成熟预制菜能否给国内预制菜市场有新的启发呢?这些都是预制菜品牌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预制菜爆品出圈的秘密。

 

03

预制菜产业创新难,

怎么靠技术拿捏消费者心和胃?

 

目前,整个预制菜市场,已经由速冻米面等极少数品类拓展至多种菜品。


对于利润导向的品牌们而言,C端需求不断被放大的预制菜作为延展品类,可以对企业进行降本增效。


C端上的预制菜品类,比起一些标准化大单品(例如火锅、烧烤),SKU更加丰富,做差异化、做爆品的空间更大。


突然爆红的背后,也让预制菜走上了舆论的风口。目前预制菜市场存在的痛点包括菜品口味、菜品质量参差不齐等。


对于热爱中餐文化的消费者,除了方便快捷之外,色香味是基本诉求。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消费者认为预制菜行业需要改进的前三个问题是:预制菜的口味复原程度(61.8%),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47.8%),预制菜向种类多样化发展(47.2%)。

 

但好的方面是,行业内真空&保鲜技术、冷链技术、熟制工艺等研发与技术的不断迭代,也为预制菜的创新带来更多可能性,从产业端口,预制菜开发有什么难点和限制?有哪些新的解决方案?


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参与者在产品以及渠道上有自己的优劣势,然而,由于预制菜具备长链条(原料采购/自产——屠宰加工——锁鲜技术——冷链运输——销售终端),不管是B端还是C端,最终比拼的还是供应链实力,从这一点看,巨头如盒马受行业认可的供应链实力更具备长期优势。


04

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

如何弯道超车抢先机?


由于尚处发展初期,C端消费者对于预制菜认知度较弱,属于弱品类无品牌的阶段,所以在前期,企业的比拼更看渠道与品牌,而品牌又主要看产品研发和营销能力,从这个角度上看,资金不足的中小商家能出圈的机会很小。


由于C端预制菜很好地填充“在家吃饭解决方案”中的空白,餐饮企业、预制菜门店、火锅超市、生鲜电商、新零售平台.....众多参与者虎视眈眈着,而C端预制菜的未来,又究竟会属于谁呢?



首先有一点想要说明:预制菜不会是终点,其品类还在不断走宽,其正以“餐饮零售”的思路被扩充。


例如,典型的火锅超市「锅圈食汇」目前已经从单纯的火锅食材延伸出烧烤、卤味、生鲜、一人食、快手菜等。


不仅如此,推出了细分品牌“锅圈憨憨一人食系列”,销售自热火锅、自热米饭、螺蛳粉等产品,而后又在部分地区开卖生鲜果蔬类产品。“火锅食材超市”正一步步演变成“火锅食材+其他品类”的模式。


另一头部品牌「懒熊火锅」,则针对火锅食材销售淡季的问题,增加了堂食、热卤、冷饮等。门店除了售卖火锅烧烤食材外,半成品菜也逐渐占据半壁江山。


而定位为预制菜门店「舌尖英雄」,也售卖火锅材料,未来据悉还将提供周边产品,例如干果、卤货等,后续也会上架知名第三方品牌产品。


通过复制“快速扩张+性价比”的“瑞幸”打法,快速在全国建立品类+品牌的双认知,从团队以往成绩上看,其营销能力必定是不弱。其背后也在不断搭建自己的产品自研和整条供应链能力,对于其他品牌可能会有一定冲击力。


我们可以发现,定位不同细分的餐饮零售,其售卖的品类正在重合,边界正在模糊。它们最终可能是殊途同归,即实现居家烹饪/饮食的全零售品类、全场景覆盖,以满足家庭理想的快捷方便“一站式”的购买体验。



“吃”的典型品类、场景覆盖


这样的“全”可能是趋势,但也意味着“难”。光是预制菜能满足家庭日常选择需求,其SKU多样性、以及本身更难标准化的特性就足够头大。


预制菜虽被戏称为餐饮零售的最大公约数,但同时也是“餐饮零售”中最短板(最难一环),这样一来,若要想成为餐饮零售的老大,过“预制菜”这一关恐成必经之路了。

来源︱每日食品、财经早餐  整编预制菜产业

欢迎加入预制菜产业联盟 (论坛/社群)

加:13651872340(同微信)

预制菜迎来“黄金时代”,谁能领跑下一个万亿市场

报告 | 消费调结构,预制菜乘势而起,热度下的深冷思考

一份抖音直播运营通案。

有关预制菜的文章合集

一图读懂品牌全案策划SOP

GAOAD高树品牌设计案例分享

范盒--餐饮外卖品牌包装设计服务商

高树品牌策划--打造品牌,提升销量。

包装范公众号半月速览,敬请笑纳

卷王:刘润|工具的魔力(附思维导图)

总监咨询微信1:cehuafun
总监咨询微信2:cehuafan

策划&供应链 13501979518

品牌策划、快消设计、读者互动请扫码

 为解封的上海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