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惜!深切悼念李正名院士
据央视新闻,10月4日晚,南开大学官网发布讣告称:教育家、化学家、农药学家,南开大学教授李正名同志,因病于今日11时16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0岁。
李正名1931年生于上海,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生前长期从事有机合成,农药化学、生物活性分子设计及构效规律研究。
据新华社报道,不久前,南开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一。每封通知书里都有一颗来自嘉兴的莲花种子,还有一封李正名写下的《一名老党员给青年学生的信》。
李正名是新中国第一批“海归”。他放弃优渥条件,踏上波折归途,仅因对祖国的爱。
“我与南开结缘是在1953年,彼时22岁的我刚在美国获得化学学士学位,由于当时国际局势剧变,我国理工科留学生回国开始受阻。经过反复考虑,我还是下决心中断留学生涯,争取回国。”李正名在信中写道。
回国后,他被分配到南开大学担任校长杨石先的科研助手,随后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研究生。
那时,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的农药研究一片空白,进口农药价格高昂,农民无力负担。个人研究要与国家需求相联结,“于是我由元素有机化学转向农药化学研究。”李正名说。
当年国内科研条件艰苦,“仪器、设备、药品都没有”。1958年,杨石先组织李正名等青年教师进行我国首个有机磷杀虫剂“对硫磷”研究。
“一穷二白三没有”挡不住年轻人的进取心:他们在南开校园找了几间实验室,熬了30多个日夜,终于完成任务。
李正名和团队曾历时16年,创制出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除草剂单嘧磺隆,他们发明的单嘧磺酯,实现了每亩麦地用药只需几元钱,实现了中国自己的“农药创新”,保障着国人的“饭碗”。
李正名(右)在杨石先的带领下开展科研工作
今年以来,共和国已痛别24位两院院士。作为国家分别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均为终身荣誉,并称两院院士。
1月28日,中科院院士王绶琯因病辞世,享年98岁。王绶琯是中国天文学界的泰斗,我国射电天文的奠基人,曾任北京天文台台长。
2月5日,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沈忠厚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沈忠厚是我国著名的油气井工程技术专家、水射流专家、教育家,油气井工程学科奠基人。
2月7日,中科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及物理化学家、南京大学教授程镕时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3月2日,中科院院士、数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周毓麟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周毓麟是我国核武器设计中数学研究工作早期的主要组织者和开拓者之一,为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月12日,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周又元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3月22日,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3月26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沈善炯在上海逝世,享年103岁。
3月27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谢毓元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
3月31日,工程院院士、经济学家及管理学家李京文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4月28日,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工程热物理学家与空间技术专家闵桂荣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5月6日,工程院院士、湿地生态学家刘兴土在长春逝世,享年85岁。
5月14日,中科院院士、数学家王元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5月22日,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同一天,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去世,享年99岁。
5月26日,工程院院士、著名的矿物加工专家、教育家陈清如在徐州逝世,享年95岁。
6月16日,工程院院士、著名地基基础工程专家黄熙龄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6月27日,工程院院士、我国遥感技术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和微波遥感技术的主要开创者姜景山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6月29日,中科院院士、地下水动力学家、水文地质教育学家薛禹群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
8月17日,中科院院士、著名化学家、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郭景坤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
8月25日,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8月31日,中科院院士、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许厚泽在武汉逝世,享年87岁。
9月22日,中科院院士、著名微波电子学家、光纤专家黄宏嘉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
10月1日,中科院院士,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原总装备部第二十九试验训练基地副总工程师张涵信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10月4日,工程院院士、教育家、化学家、农药学家,南开大学教授李正名在天津逝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