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大代表风采|重庆市人民小学校校长、党委书记杨浪浪:俯身拥抱每一个孩子



国庆假期,党的二十大代表、重庆市人民小学校校长、党委书记杨浪浪没有闲下来,一直忙着整理调研资料。“我是一名来自教育一线的党代表,我希望把教育发展的成绩和思考,把普通老百姓对教育事业的憧憬、向往以及期待带到大会上。”杨浪浪说。


2009年,杨浪浪被任命为重庆市人民小学校校长。而此时的人民小学校,已经走在了重庆市优质学校的前列。就在众人将“守成”当作新校长理所当然的工作状态时,杨浪浪却一头扎进无边的学习中去。


▲工作中的杨浪浪。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对学生:“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已经行不通了


人民小学校有一个小小的书吧,花花绿绿的书海中,柔和的灯光映照在暖色的布沙发上,这里是孩子们和杨校长的“秘密会议室”。


每隔一段时间,杨浪浪就会随机抽取十几名五六年级的学生,在书吧的沙发上开展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会。“每次都有一个交流主题,这些主题或围绕教育改革中的热点,或是当下孩子们最关注的新鲜事。”对学生而言,杨浪浪不仅是校长,更是可以一起谈天说地的好朋友。


要想了解孩子的世界,就要去学习。“现在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前,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多元化,效率大大提高,我们该怎样和未来的教育对象相处呢?”杨浪浪选择“永远保持好奇”,用不断地学习来应对这一挑战,包括了解孩子们关注的网络热点,甚至是一些新潮的“网言网语”。她说,“这样才能和学生们有亲近的共同语言。”


在杨浪浪看来,“好奇”是人民小学校最宝贵的精神之一,也浸润在学校每一名教师的心中。“现在,‘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这句话已经行不通了,老师和学生应该是相互的学习者,要真正了解孩子们才能教育他们。”


对老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永远不会改变


“对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我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理念。同时,传承建校70多年来的红色基因,用文化浸润人。”杨浪浪认为,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固然重要,但她更为看重的是品德修养。


对教师发展和成长,人民小学校也是常抓不懈。近几年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教师结构、师训模式、评价系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短板,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新时期对优质办学的要求。


为解决这一难题,杨浪浪带领学校一班人不断研究探索,提出“以结构变革的魄力重塑人力供给、以重构学习的力量重塑教师发展、以多维评价的尺度驱动教师发展”三大举措,提升学校办学活力。


一系列改革组合拳打出后,效果立竿见影。目前,学校中高级职称教师占70%,现有20余个国家级、省市级名师工作室,年均课题产出十余项,年均撰写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多项案例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并在全国交流。


对教育事业:“办有意义、有意思的教育”是永恒的课题


多年来,身处教育事业第一线,杨浪浪深刻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上的决心和力度。


人民小学校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坚持把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带动乡村学校共同发展作为重要责任。


1994年,作为骨干教师,杨浪浪第一次跟随人民小学校教师团队到垫江县五洞小学参加送课下乡活动,与乡村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没想到,这一“送”,就送了近30年。从人民小学校到五洞小学260公里的路,也成了杨浪浪每年必走的路。除了送课支教,杨浪浪还带领学校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深入调研,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发展情况,实施“一校一品、一校一策”的结对帮扶模式,与全市百余所乡镇学校建立联系机制,因地制宜开展师资队伍培训、校园文化建设、教学科研联动、办学资源共享等,一大批乡村教师和学生从中直接受益。


“教育要为国家计深远,为民族计深远,为未来计深远,可教育的实践是在细微处点灯。办有意义、有意思的教育是我永恒的课题,而我所做的一切工作,一言以蔽之——俯身拥抱每一个孩子。”杨浪浪说。


来源:重庆日报


点击名片 |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