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丨何勇教授:NSCLC免疫治疗新时代下,晚期NSCLC二线治疗的演变

2018-04-26 医脉通 医脉通肿瘤科

导读

2018年3月30日-31日, “2018 CSCO第九届上海国际肺癌论坛暨第五届中瑞国际肺癌论坛”顺利在上海召开。医脉通有幸现场采访了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何勇教授,就会上讲授的专题报告“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新时代,晚期NSCLC二线治疗的演变”进行了快速问答,以下是详细内容。



何勇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

肺癌工作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委会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重庆分联盟常务委员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会员

《CRJ》、《重庆医药》杂志编委、《Lung Cancer》等SCI杂志评阅人


专访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637ed2ejn&width=500&height=375&auto=0


医脉通:何教授您好,请您介绍一下免疫治疗与传统的治疗相比,免疫治疗给NSCLC患者带来的最大获益是什么?


何勇教授:免疫治疗相对于传统治疗,它能给NSCLC患者带来长期的生存和持久的获益。这是因为免疫治疗有别于传统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都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而免疫治疗它是作用于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通过免疫系统的激活,让免疫细胞去识别和杀伤肿瘤。所以它会产生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免疫应答循环以及持久的免疫记忆功能,从而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所以它和传统抗肿瘤治疗的作用机制不一样。因此它带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它会让患者获得更长时间生存,产生更长的治疗应答。

 

医脉通:您在报告中提到了NSCLC二线治疗时PD-L1表达与疗效的关系,很多免疫治疗药物也已将PD-L1检测作为伴随或补充诊断。那么您认为,目前PD-L1检测面临着哪些挑战?


何勇教授:我想PD-L1作为免疫治疗biomarker(生物标志物)的使用,它实际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就是因为PD-L1这个biomarker(生物标志物)本身就存在一些时间和空间的异质性。另外,检测的平台以及检测的抗体还比较多,是不统一的。第三,判读的标准不太一致,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明确的判读标准。第四,判读者实际上是存在一些主观性的,判读表达强弱往往会存在一些判读的偏差。

 

医脉通:鳞癌和非鳞癌在免疫治疗上的获益有哪些区别,造成这些区别的原因是什么?能否谈谈您的看法。


何勇教授:在二线治疗中,鳞癌不管PD-L1表达与否,它都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即使PD-L1阴性表达的鳞癌患者,使用免疫治疗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而非鳞癌的患者,PD-L1阴性患者不太能够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而PD-L1阳性表达的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程度也是跟PD-L1表达程度密切相关的。PD-L1表达水平越高,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程度可能越大。有很多的研究可以来支持这个观点,包括CheckMate 017、057这样一些分别针对鳞癌和非鳞癌的临床研究,都证实了刚才的结论。


医脉通:您觉得在NSCLC免疫治疗新时代下,我们还应该做哪些方面的探索,才能进一步优化免疫治疗的获益?


何勇教授:NSCLC的治疗的确是从靶向治疗时代,今后可能会进入到免疫治疗的时代,怎么样充分利用好免疫治疗这个武器,我觉得就目前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怎样更好地把这些真正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人群筛选出来?首先,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PD-L1这个biomarker,我觉得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它的价值,比如说它的阈值,才能更好地筛选出人群。另外, 还有TMB这样一些biomarker,究竟是单独使用biomarker,还是两个biomarker联合起来,这都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个方面,免疫治疗的使用,我觉得还存在一些不太清楚的地方。免疫治疗究竟应该用多长时间?究竟用药的间隔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我们都还不是很清楚。有研究表明在用药一年后,如果继续免疫治疗的维持治疗,它的效果是优于停药的这些患者的。但免疫治疗究竟是用一年好还是两年好?在这个过程中维持治疗应该怎么进行使用?我们还不是很清楚的这些问题。


第三个方面,联合治疗。我想单纯的免疫治疗可能对一些患者的疗效不佳,还有对于一些人群可能效果也不那么好。 我们可不可以通过免疫联合其它的传统治疗,来达到改善疗效以及扩大获益人群的这样一个目的?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比如说免疫治疗和化疗的联合、免疫治疗和放疗的联合、以及免疫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这样联合可以使得一些不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冷肿瘤”可以转化为“热肿瘤”,能够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最终,一是改善免疫治疗的疗效;另外一方面使更多的患者能够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因此, 我觉得免疫联合治疗可能是今后值得关注的一个重点的方向。


推荐阅读


1.【肿瘤免疫学院IO秒懂系列28】何谓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


2.苏春霞教授:肿瘤免疫治疗的动态监测


3.专家视角|马胜林教授:浅谈PD-1/PD-L1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