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与影响 |《社会性动物》No.98 | 心理学与生活No.340
制作:优才成长
译者:郑日昌 张珠江 王利群 李文莉
对社会心理学实验法的挑战
控制与影响
实验法并非一切都好,做实验涉及许多实际问题。我提到过控制各种变量是实验法的一个主要优点,但对人类被试人的环境实行完全彻底的控制是做不到的。许多心理学家用老鼠而不用人做实验的原因之一就是,研究者可以控制老鼠从出生到实验终止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例如:气候、食物、训练、接触同类的程度、未受过外伤等等。社会心理学家却不能为了控制人类被试的实验而把人关在笼子里。即使这样做能使被试人有一个更幸福的生活环境,但作为一门科学未免失之轻率。
个人之间在无数细微方面都有差异,这使对各种变量的控制进一步受到了限制,我们力求说明人们做些什么,当然意思是指在给定的一系列条件下,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间内做些什么。如果有些未测量到的个体差异影响了结果,我们的结论就不可能对所有的人都是精确的。在态度、价值观、能力、个性特征和新近的经验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人们在实验中的反应方式。因此,即使有能力控制实验条件,同一个条件也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影响每一个人。
而且,即使成功地控制了实验条件使之对每个人都完全一样,我们也会遇到另一个实际问题,即实验情境过于纯净使得被试人可能不认真地对待它。“过于纯净”一词至少有两个意思:无菌(指没有无关变量的干扰。译者注),无效或无聊。实验者应努力使实验尽可能“无菌”而又不使被试人感到它枯燥或脱离生活。如果被试人认为实验没有意思、不吸引人,那么他的反应可能就不是自然产生的,我们的结果也就没有意义了。因而,除控制条件外,还要使实验对被试人有所影响,这同样是十分重要的。被试人必须认真对待实验并真正进入到实验中去。否则实验就不能在重要方面影响他们的行为。社会心理学家感到困难的是,“影响”和“控制”这两个关键因素经常发生矛盾:一个增长,另一个就倾向于下降。实验者面临的进退两难的问题是,怎样把对被试人的影响增加到最大,而又不放弃对情境的控制。解决这个两难问题需要在构思和设计实验情境时具有相当的独创精神和巧妙性,这就又使我们面临现实性的问题。
现实性
我在这章的前面提到过,人们经常批评实验室实验是对世界人为的、刻意模仿;也就是说,这些实验不是“真的”。我们指的“真”到底是什么呢?几年前,我和梅里尔·卡尔史密斯在一篇探讨实验方法的论文中试图找出“真”的准确定义。 我们推理到,一个实验可能在两种不同的方面具有现实性:如果一个实验对被试人有影响,强迫他认真地对待并卷入到实验程序中,就可以认为该实验已具有了实验的现实性。与此极不相同的另一点是,实验室实验与外部世界通常发生的事件之间的相似程度问题,我和卡尔史密斯将其称之为生活的现实性。人们对实验的现实性与生活的现实性两个概念的混淆常常导致了对实验室实验是人为的和无价值的批判,因为这些实验没有反映真实世界。
举一个具有很高的实验现实性而生活现实性却很低的研究作为例子,也许能说明这两种现实性之间的差别。还记得第二章中探讨过的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实验吧。在该实验中,要求每个被试人向隔壁房间里那个他以为被通上电的人发出一系列强度不断增加的电击。现在,请你诚实地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多少向别人发出电击的机会呢?这个实验是不现实的 但只在生活意义上是不现实的。这一过程具有实验的现实性吗?也就是说,参加者真的被绑在电击仪器上了吗?他们认真对待它了吗?实验对他们有影响吗?在实验期间,实验是否成为他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呢?或者,他只是在演戏,不认真、嘻嘻哈哈地完成整个过程?米尔格拉姆报告说,他的参加者体验到极度的紧张和不安。还是请米尔格拉姆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位典型的被试人当时的状况吧:
我看到一位商人微笑着走进实验室,显得成熟、自信、泰然自若。在20分钟内,他就变得判若两人,说话结结巴巴,浑身痉挛,神经几乎崩溃。他不停地揪耳垂、搓手。有一次,他用拳头捶打着前额,嘟囔着,“上帝啊,快点结束吧。”但他还是继续服从实验者的每一个指令直到实验结束。
一个处于非现实性情境中的人,似乎不会有这种行为。米尔格拉姆的被试人身上所发生的事情都是真实的 虽然在日常生活里这些事情并不发生在他们身上。因而,下面的推论似乎比较可靠:如果现实世界里真的发生类似情况,这个实验的结果则可精确而合理地说明人们对它将如何反应。(未完待续)
文字内容来源于原作者 埃利奥特·阿伦森
优才成长新媒体团队制作。谢谢!
策划:王利群 教授
青藤园
为您提供专业化、个性化
留(游)学整体解决方案
阅读课
读你、读他、读自己
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自己
优才成长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自动获取新闻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