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样教孩子管压岁钱?读梁实秋《钱的教育》|文摘No.173

2016-02-05 梁实秋 优才成长

本文摘自搜狐教育“家长课堂”

《乌托邦》的作者告诉我们说,在理想的国里,小孩子拿金钱当做玩具,孩子们可以由性的大把的抓钱,顺手丢来丢去的玩。其用意在使孩子把金钱看成司 空见惯的东西,久之便会觉得金钱这东西稀松平常,长大了之后自然也就不会过分的重视金钱,贪吝的毛病也就可以不至于犯了。这理想恐怕终归是个理想吧?小孩 子没有不喜欢耍枪弄棒的,长大之后更容易培养出尚武的精神。小孩子没有不喜欢飞机模型的,长大之后很可能对航空发生很大的兴趣。所以幼习俎豆,长大便成圣贤,这种故事不能不说有几分道理。小时候在钱堆里打滚,长大了便不爱钱,这道理我却不敢深信。



事实上一般小孩子们所受的关于钱的教育,都是培养他对于钱的爱好。我们小时候,玩的不是钱,而常常是装钱的扑满。门口过来了一个小贩,吆喝着: "小盆儿啊小罐儿啊!"往往不经我们的请求,大人就给买一个瓦制的小扑满。大人告诉我们把钱一个个的放进那个小孔里面,积着,积着,积满了之后扑的一声摔碎,便可以有笔大钱。那一笔钱做什么用?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以我个人而论,我拿到一个扑满之后,我却是被这个古怪的玩艺所诱惑了,觉得怪有趣的,恨不得能立刻把它填满,我憧憬着将来有一天摔碎它时的那种快乐。我手里难得有钱,钱是在父亲屋里的大木柜里锁着的,我手里的钱只有三种来源:一是过年时的压岁 钱,或是客人来时给的红纸包的钱;一是自己生辰家里长辈给的钱;一是从每日点心费里积攒下来的节余。有一点富余的钱,便急忙投进扑满,当的一声,怪好玩的。起初我对于这小小的储蓄银行很感兴趣,不时的取出来摇摇,从那个小孔往里面窥看。但是不久我就恍然,我是被骗了,因为我在想买冰糖葫芦或是糯米藕的时候,才明白那扑满里的钱是无法取出来用的,那窟窿太小,倒是倒不出来,用刀子拨也拨不出来,要摔又不敢,我开始明白这不是一个玩具,这是一个强迫储蓄的一种陷阱。金钱这东西为什么是那样的宝贵,必须如此周密的储藏起来呢?扑满并没有给我养成储蓄的美德,它反倒帮助我对于钱发生一种神秘的感觉。


有人主张绝对不给孩子们任何零钱,一切糖果玩具都已准备齐全,当然无从令孩子们去学习挥霍的本领。铜臭是越晚沾染人的双手越好。可是这种办法也有 时效的限制,一离开家之后任何孩子都会立刻感觉到钱的重要。我小的时候,每天上学口袋里放两个铜板,到学校可以买两套烧饼油条做早点吃,我本来也没有别的 其他欲望,但是过了两天,学校门口来了一个卖糯米藕的小贩,围了一圈的小顾客,我挤进去一看,那小贩正在一片一片的切着一橛赭中带紫的东西,像是藕,可是 孔里又塞着东西,切好之后浇一小勺红糖汁和一小勺桂花,令人馋涎欲滴!我咽了一口唾沫之后退出来了。第二天仗着胆子去买一碟尝尝,却料不到起码要四个铜板 才肯卖。我忍了两天没吃早点换到了一碟这个无名的美味。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钱的用处,第一次感觉到没有钱的苦处。我相当的了解了钱的神秘。


钱的用处比较容易明白,钱从什么地方来,便比较难以了解。父母的柜子里皮包里,不断的有钱的补充。但是从那里来的呢?有人主张用实验的方法教导孩 子:不工作便没有钱。于是他们鼓励孩子们服务,按服务的多寡优劣而付给报酬。芟除庭草,一角钱;汲水浇花,一角钱;看家费,一角钱;投邮费,一角钱……这种办法有好处,可以让孩子知道钱不是白给的,是劳动换来的。但是也有流弊,"没有钱便不工作"。我看见过很多人家的孩子,不给钱便不肯写每天一页的大字, 不给钱便死抱着桌腿不肯上学,不给钱便撒泼打滚不给你一刻安静的工夫去睡午觉。这样,钱的报酬的功用已经变成为贿赂的功用了!"没有钱便不工作",这原则并不错,不过在家庭里应用起来,便抹煞了人与人之间的情分,似乎是太早的戕贼了人的性灵了。


如果把钱的教育写成一本大书,我想也不过是上下二卷,上卷是钱怎样来,下卷是钱怎样去。


钱怎样来,只能由上一辈的人做一个榜样给下一辈的人看。示范的作用很大,孩子们无须很早的就实习。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和宇宙观都是从钱的方孔里望出去的,我相信他的孩子们一定会有一套拜金主义的心理。如果一个人用各种欺骗舞弊的方法把钱弄到家里而并不脸红,而且洋洋得意的自诩为能,甚而给孩子们也分润一点油水,我想这也就是很有效的一种教育,孩子长大必定也会有从政经商的全副的本领。所谓家学渊源,在这一方面也应用得上。讲到钱的去处,孩子们的意见永远不会和上一辈的相同,年轻人总觉得父母把钱系在肋骨上,每个大钱拿下来都是血淋淋的。钱永远没有足够的时候。正当的用钱的方法,是可以从小就加以训练的。有人主张,一个家庭的经济应该对孩子们公开,月底召开一次家庭会议,懂事的孩子们全都到席,家长报告账目和预算,让大家公开讨论。在这民主的形式之下,孩子们会养成一种自尊。大姐姐本来吵着买大衣,结果也会自动放弃,移做弟弟妹妹买皮鞋用,大哥哥本来争着要置自行车,结果也会自动放弃,移做冬天买煤之用。这是良好习惯的养成。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去。钱不但满足自己的物质的需要,钱还要顾及自己的内心的平安。这样的用钱的方法,值得一试。孩子们不一定永远是接受命令,他也可以理解。 


更多文摘精华(点击下方链接可直接浏览)

于丹致女儿的一封信|文摘No.172

白岩松给儿子的一封信|文摘No.171

著名诗人舒婷给儿子的临行赠言|文摘No.169

斯坦福开学演讲:别在不断的优秀里最终走向平庸|文摘No.168

叶嘉莹 :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与吟诵|文摘No.167

傅雷:总有一种美好能穿越黑暗,它的名字叫人性|文摘No.166

让世界落泪的大提琴曲|文摘No.165

31岁,他们按下人生暂停键,携手还乡,诗酒田园|文摘No.164

古代的段子手比你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文摘No.163

美国最新教育工作者专业道德标准(全文翻译)|文摘No.162

经营好你的27-47岁,纵然时光流逝,也能让自己成为传奇|文摘No.161

伟大的事物,都从生活细微处诞生|文摘No.160

古人教你怎样识人不走眼|文摘No.156

我们真的有那么多“毒”要排吗?|文摘No.155

111岁周有光谈健康之道:上帝糊涂,把我忘掉了|文摘No.154


长按,识别二维码

自动获取每日资讯



魔绘亲子故事

0-8岁孩子家长的绘本故事

检索和延伸阅读平台


优才成长     编辑

Aaron  微信

欢迎添加好友互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