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季羡林影响最大的10本书|文摘No.217

2016-03-23 优才成长

摘自:《季羡林禅心四书》


我是一个最枯燥乏味的人,枯燥到什么嗜好都没有。我自比是一棵只有枝干并无绿叶更无花朵的树。



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


我读的书可谓多而杂,经、史、子、集都涉猎过一点,但极肤浅,小学中学阶段,最爱读的是“闲书”(没有用的书),读这样的书是好是坏呢?从我叔父眼中来看,是坏。


但是,我却认为是好,至少在写作方面是有帮助的,甚至对于人生也是有些许影响的。



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这一部书,很多人都认为它既是一部伟大的史籍,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我个人同意这个看法。平常所称的《二十四史》中,尽管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哪一部也不能望《史记》之项背。


《史记》之所以能达到这个水平,司马迁的天才当然是重要原因;但是他的遭遇起的作用似乎更大。他无端受了宫刑,以致郁闷激愤之情溢满胸中,发而为文,句句皆带悲愤。他在《报任少卿书》中已有充分的表露。



《世说新语》



这不是一部史书,也不是某一个文学家和诗人的总集,而只是一部由许多颇短的小故事编纂而成的奇书。有些篇只有短短几句话,连小故事也算不上。


每一篇几乎都有几句或一句隽语,表面简单淳朴,内容却深奥异常,令人回味无穷。六朝和稍前的一个时期内,社会动乱,出了许多看来脾气相当古怪的人物,外似放诞,内实怀忧。


他们的举动与常人不同。此书记录了他们的言行,短短几句话,而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陶渊明的诗



有人称陶渊明为“田园诗人”。笼统言之,这个称号是恰当的。他的诗确实与田园有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名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


从思想内容上来看,陶渊明颇近道家,中心是纯任自然。从文体上来看,他的诗简易淳朴,毫无雕饰,与当时流行的镂金错彩的骈文迥异其趣。因此,在当时以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对他的诗的评价并不高,在《诗品》中,仅列为中品。但是,时间越后,评价越高,最终成为中国伟大诗人之一。



李白的诗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这一点是谁都承认的。杜甫对他的诗给予了最高的评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李白的诗风飘逸豪放。


根据我个人的感受,读他的诗,只要一开始,你就很难停住,必须读下去。原因我认为是,李白的诗一气流转,这一股“气”不可抗御,让你非把诗读完不行。


这在别的诗人作品中,是很难遇到的现象。在唐代,以及以后的一千多年中,对李白的诗几乎只有赞誉,而无批评。



杜甫的诗



杜甫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千余年来,李杜并称。但是二人的创作风格却迥乎不同:李是飘逸豪放,而杜则是沉郁顿挫。从使用的格律上,也可以看出二人的不同。


七律在李白集中比较少见,而在杜甫集中则颇多。


摆脱七律的束缚,李白是没有枷锁跳舞;杜甫善于使用七律,则是带着枷锁跳舞,二人的舞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在文学批评史上,杜甫颇受到一些人的指摘,而对李白则绝无仅有。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传留下来的仅有三十多首,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仍在江南当小皇帝,后期则已降宋。


后期词不多,但是篇篇都是杰作,纯用白描,不作雕饰,一个典故也不用,话几乎都是平常的白话,老妪能解;然而意境却哀婉凄凉,千百年来打动了千百万人的心。


在词史上巍然成一大家,受到了文艺批评家的赞赏。但是,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美后主有佛祖的胸怀,我却至今尚不能解。



苏轼的诗文词



中国古代赞誉文人有三绝之说。三绝者,诗、书、画三个方画皆能达到极高水平之谓也,苏轼至少可以说已达到了五绝:诗、书、画、文、词。


因此,我们可以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


论诗,他为宋代一大家。论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笔墨凝重,大气磅礴。论书,他是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论词,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



纳兰性德的词



宋代以后,中国词的创作到了清代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名家辈出,风格不同,又都能各极其妙,实属难能可贵。在这群灿若列星的词家中,我独独喜爱纳兰性德。


他是大学士明珠的儿子,生长于荣华富贵中,然而却胸怀愁思,流溢于楮墨之间。这一点我至今还难以得到满意的解释。从艺术性方面来看,他的词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胡适之先生给予《儒林外史》极高的评价。诗人冯至也酷爱此书。我自己也是极为喜爱《儒林外史》的。


此书的思想内容是反科举制度,昭然可见,用不着细说,它的特点在艺术性上。吴敬梓惜墨如金,从不作冗长的描述。


书中人物众多,各有特性,作者只讲一个小故事,或用短短几句话,活脱脱一个人就仿佛站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这种特技极为罕见。



曹雪芹的《红楼梦》



在古今中外众多的长篇小说中,《红楼梦》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状元。中国其他长篇小说都没能成为“学”,而“红学”则是显学。


《红楼梦》描述的是一个大家族的衰微的过程。本书特异之处也在它的艺术性上。书中人物众多,男女老幼,主子奴才,五行八作,应有尽有。


作者有时只用寥寥数语而人物就活灵活现,让读者永远难忘。读这样一部书,主要是欣赏它的高超的艺术手法。那些把它政治化的无稽之谈,都是不可取的。



请加群互动





优才精英读者互动群二维码有效期:3月27日


更多文摘精华(点击下方链接可直接浏览)

22位顶级专家推荐,全球最好的3种饮食(附食谱)

为什么美国学校能够培养出高端创新型人才?|文摘No.214

哈佛校长的选择正确吗?合理吗?|文摘No.213

桑德伯格:如果你去取悦每一个人,你就不会有充分的进步|文摘No.212

风度、教养和真诚是装不出来的|文摘No.211

钟南山: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着|文摘No.210

哈佛75年研究,告诉你"何为美好生活"|文摘No.208

哈佛大学推荐:二十个快乐习惯|文摘No.207

吴秀波:我相信爱情,但更相信人品|文摘No.206

梁晓声:读书是一种抵抗寂寞的能力|文摘No.205

叔本华: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独立思考的人|文摘No.204

长得年轻,一定品性善良|文摘No.203

冰心: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文摘No.201

陶行知:春天不是读书天|文摘No.200


长按,识别二维码

自动获取每日资讯


魔绘亲子故事

0-8岁孩子绘本故事

检索延伸阅读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