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公安部大院的前世今生
长安门外御河桥,轿马纷驰事早朝。
不料皇居冠盖地,炮台高筑欲凌霄。
这是一百多年前清人写的一首诗。这首诗说的是天安门前曾令中国人无比愤慨的一幕: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凭借这个条约,英国把其使馆区的北边和西边圈占过去,改建成兵营,并在兵营的墙垛上,架起了大炮,炮口直接对准了近在咫尺的紫禁城!
英国是当时西方列强中第一个在中国设立使馆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于咸丰十年(1860年)攻入了北京。咸丰帝逃往热河,圆明园被焚毁,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北京条约》首先确认了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的有效性,而《天津条约》中的第一条,就是“英国公使得驻北京”。随后,主持外交的恭亲王奕訢又与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议定,以每年一千两租银,租用东江米巷(东交民巷原名)北御河西岸的淳亲王府为英国使馆。
淳亲王府原为康熙第七子淳亲王允佑的府邸。王府自南而北有仪门、正殿、后寝与两侧的翼楼、配殿等建筑,成为英国使馆后进行了改建,西翼楼改为教堂,后寝的东南角添建了一座中西混合式的二层楼官邸。王府的西边和北边,从明代以来一直是兵部、工部以及翰林院、銮驾库等直接为朝廷服务的机构所在地。这里离紫禁城近在咫尺,把这样一块“皇居冠盖地”提供给外国而且还不是什么友好的国家做使馆,反映了奕訢等清朝贵族对于外交事务的无知和对于侵略者的屈从。
对于英国以及其他列强而言,坚持把使馆设立在北京,就是想要近距离地威慑、控制晚清朝廷,所以使馆的位置当然是距皇城越近越好。在英国之后,从1861年至1873年间,俄、美、法、德等九个国家也在东交民巷一带陆续设立了使馆。
从理论上说,驻外使馆是基于对等原则由一国派驻另一国的外交机构,理应成为两国交往的桥梁和纽带,促进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但是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本性,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它们一次又一次地衔本国政府之命,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给腐败无能的晚清政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这种欺凌和压迫,理所当然地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就是近代史上第一次把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的爱国主义运动。毋庸讳言,义和团有愚昧落后甚至残暴的一面,最后由于缺乏先进的指导思想和有力组织而失败,但是它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为以后几十年的反帝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应该予以肯定。
西方列强也正是从中看到了中国人民不甘当亡国奴的意志和决心,转而从试图瓜分中国改为致力于控制晚清政府,防范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们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迫使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明确规定:一、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二、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四、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辛丑条约》是列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勒索了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设置特殊性质的使馆区,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开始凌驾于清政府之上;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企图永远奴役中国人民。这个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从此,北京的东交民巷使馆区便成为一个不受中国政府管辖的“国中之国”。英国乘机把使馆北边已遭焚毁的翰林院废墟、西边的銮驾外库和兵部、工部的一部分,都囊括进来,从而大大拓展了使馆面积,并沿使馆的西面和北面建立了兵营。于是,紫禁城前就有了清人诗中所写的“炮台高筑欲凌霄”那令国人愤慨的一幕。
民国建立后,《辛丑条约》继续有效,东交民巷仍然是一个国中之国。1919年5月4日,3000多名爱国学生到东交民巷使馆区抗议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就遭到了外国士兵的蛮横阻拦。
1927年民国政府南迁,驻北京的外国使馆改为领事馆,但外国兵营依然存在。帝国主义在天安门前“炮台高筑欲凌霄”的历史,直到1949年2月3日,才被画上句号。这天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隆重举行了解放北平入城仪式。为了向全世界宣告帝国主义随意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就此结束,毛泽东主席特意从西柏坡发来指示:入城部队由永定门入城后,行进路线一定要经过东交民巷使馆区。
毛泽东年轻时曾两次在北京居留工作和生活。那时候的东交民巷,是帝国主义的天地,连中国的军警都不得进入,更何况普通的中国人。这屈辱的一幕想必给热血青年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他才会向进入北平的解放军部队发出那么具体而微的指示!
1949年9月21日,已经从西柏坡进入北平的毛泽东主席,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的著名讲话《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这次讲话中,他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10天以后,他又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月6日,由周恩来总理审定、毛泽东主席批准,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文告,废除西方国家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设立的兵营,收回相关建筑。由于恰巧在这一天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两国开始进行建交谈判,对英国兵营的接管暂缓了一段时间。1950年4月4日,在顺利接管了美、法、荷等国兵营后,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员,向英国留守领事送达收回英国兵营土地、征用地上建筑物的命令。
一周后的4月11日,英国留守领事如期腾出兵营,由公安部接管,在中国人民面前耀武扬威的外国兵从此在东交民巷绝迹!把象征着帝国主义势力的旧使馆区中最接近天安门的英国兵营,交由人民民主政权的坚强保卫者——公安机关接管使用,其意义不言而喻!
1954年6月17日,中英两国达成互派代办的协议,留守的英国领事馆才有了正式名分。1958年,英国代办处(1972年3月13日才升格为大使馆)迁到新辟的使馆区,公安部的办公区域进一步扩大,形成今天的范围。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一直守护在祖国的心脏——天安门地区!
公安部接管英国兵营后,对原来的房子进行了改造利用,直到2003年公安部开始修建新办公大楼,才将它们拆除。淳亲王府和英国使馆旧址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见证,则被保留了下来。近几年国家又对它们进行修缮,挂上了文物保护单位的铭牌。
2006年,公安部新办公大楼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在东长安街上,与西北方向的天安门城楼咫尺相对。这座现代化办公大楼庄重大气、坚固威严,与公安部作为国家柱石的地位十分吻合!
站在这栋大楼里朝西的办公室里,透过落地大窗,望着天安门前的车水马龙,想到百年前“长安门外御河桥”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我不禁为今天中国的崛起而自豪!
文章转载自5月12日《人民公安报·剑兰周刊》
作者系公安部宣传局退休干部
图片来自:本网记者杨子、王希、姚鹏及网络
为您推荐
【提醒】在外就餐结账时,千万要警惕这个小动作!它足以让你倾家荡产!
中国警察网微信投稿箱:zgjcwlm@163.com 欢迎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