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承认吧,影后不懂张爱玲

Miss moon 正點观影 2022-03-17


《第一炉香》出分了,豆瓣5.6。

从选角曝光开始,这部电影备受争议。
如今,它烂得意料之中,令人唏嘘。
一句简单的“烂片”吐槽未免粗暴。
对它,想说的,该说的,值得说的,还有很多——


第一炉香

张爱玲原著,许鞍华导演,王安忆编剧,杜可风摄影,坂本龙一配乐。

主演,马思纯和彭于晏。


马思纯饰演“粉扑子脸”的女学生葛薇龙,彭于晏饰演“石膏像一般”的混血少爷乔琪乔。


因为外形与原著不符,两个主角遭到群嘲,被调侃演的是《骆驼祥子》的祥子和虎妞,他们为《第一炉香》的口碑不佳承受了最多的火力。
网友恶搞
但如果真要全怪他们俩,也不公平。
因为电影只是套了个《第一炉香》的皮。

上上下下的人,对它的理解都很不“张爱玲”。


回到故事的起点。
23岁的张爱玲凭借处女作《沉香屑:第一炉香》在文坛名声大噪。
她的文字对女性心理洞察入微,对女性困境给予了高度理解与同情,是一位真正的女性主义作家。
《第一炉香》讲的是,年轻貌美的女学生葛薇龙,为了学费投靠了富裕的姑妈梁太太,期间爱上了依附女人生活的“小白脸”乔琪乔,为与乔琪乔结婚,她甘心出卖美色换取金钱,成为替姑妈招揽男人的交际花。


这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关于一个女性如何在欲望中一步步迷失了自己。

但许鞍华对电影的理解是“爱情片”。她对编剧王安忆说:“我就想拍一部爱情片,我已经到了这个年龄了,从来没好好地爱过,你要让我爱一次”。
女主角马思纯曾在微博分享《第一炉香》的读后感,也是将其看作一个爱情故事。

电影的海报宣传语,更为直白——“给爱而不得一个纪念日”。
《第一炉香》当然也讲爱情,但它讲的是爱情的幻灭,聚焦更多的是女性命运。
原著中的葛薇龙,对自身处境非常清醒,她深知乔琪乔不爱她,和他结婚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有一个合理的身份留在香港,她的“堕落”是在“物欲”与“情欲”的双重诱惑下,经历了“自省”与“自欺”阶段后的自主选择,偶然中隐藏着必然。

葛薇龙身上有着旧时代女性的悲剧,从一个独立的人变成交际花,被男权社会商品化,这一悲剧过程揭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但电影将其变成了一个廉价的爱情故事,大大缩减了可供探讨的空间。

电影的英文名翻译《Love After Love》,似乎也在印证着这一点。


电影并非一定要严格遵从原著,为了适应影视化表达,改编是非常合理且必要的。
葛薇龙和乔琪乔的外形可以和小说不一样,剧本也可以和原著有所出入,但最终呈现的效果起码要能够支持故事情节,不让人出戏。
遗憾的是,电影中感情戏份最多的两个主演,同框却几乎没有什么化学反应,荷尔蒙和性张力为零。

葛薇龙不够“柔”,乔琪乔不够“撩”。

他们两个就像一段包办婚姻的关系,cp感甚至不如梁太太(俞飞鸿 饰)和卢兆麟(尹昉 饰)。

两位主演偏“憨厚”的气质与故事的悲凉基调格格不入。

交际花葛薇龙,长相不如家里的女佣俊俏,气质也不似姑妈风情万种。

司徒先生对她的百般殷勤,似乎毫无信服力。

相对来说,彭于晏稍微好一些。

他虽然不够“小白脸”,也不够“混血”,至少演出了一些潇洒风流。
但他对葛薇龙坦白的那句“我养不活我自己”,在他健硕的肌肉面前,像一句滑稽的玩笑。

他们两个之间的感情呈现,在电影中丧失了文学性表达的留白,显得过于平铺直叙。

初次见面欲言又止的表白(也可称之为暧昧期的试探)变成一首具体的爱情诗。

两人的日常点滴,对结不结婚的争执、出轨、扇耳光等情节,仿佛误入八点档肥皂剧。

葛薇龙最悲凉的那句“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在电影中演变成爱而不得的偏执。

结尾处,葛薇龙像傻白甜一样问“渣男”乔琪乔“你可以编个谎话送我吗?” 见对方沉默,她对着夜色自问自答的喊出一句“我爱你”。
相较而言,许鞍华多年前拍的那部《半生缘》,含蓄克制得多。


《第一炉香》的故事发生在香港,葛薇龙是“粉蒸肉”一般的上海女子,因为战乱举家搬迁到香港,在沦为交际花之前,她是典型的东方女子,压抑情欲,讲究忠诚,一个年轻版的“梁太太”。

而乔琪乔,是一个中葡混血儿,西方思维的浪子,不被父亲器重,在原生家庭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他们所处的城市,被英国殖民时期的“香港”,如同无根的浮萍,在叙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城市是记忆的整体,欲望的整体,而人是城市的缩影,二者互为镜像。
无论是主角,还是城市,都处在文化和身份认同的焦虑中,是悲哀不自知的被奴役者。

物欲横流,纸醉金迷,尔虞我诈,互相算计。葛薇龙和乔琪乔尽管厌恶自身,却深陷名利场无法逃离,只好将婚姻也变成利益的捆绑。浮华物质背后的精神空虚,侧面反映了香港被殖民文化入侵的痕迹。

《第一炉香》的场景和色彩无疑是很美的,可惜缺少了一些“港味”,氛围不够香港,而且几乎所有人都说着一口流利普通话(梁洛施除外)

虽然它意欲呈现的本就是“上海人”眼中的香港,但如果仅凭影像,很难将这个故事和这座“大杂烩”一样光怪陆离的城市联系到一块。

和杜可风镜头下的《重庆森林》《花样年华》等相比,《第一炉香》对环境和空间的想象比较模糊。
因此,从整体来看,无论人、景、情,电影和小说仿佛已经是两个故事。
为了通俗与工整,面向更多受众,导演有意将电影主题“温情化”。

因此张爱玲的文字,华丽背后的冷酷,对现代人生的悲剧性理解,也随之一起消失了。

这就注定电影《第一炉香》失去了最动人的内核。
许鞍华和张爱玲,两位不同时代女性作者的第三次磨合,终于轰轰烈烈的失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