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picy提问箱」在六一问这些问题,会少儿不宜吗?

爱与生命管理 爱与生命 2021-06-15

今儿是儿童节,也是“爱与生命”的生日。我们借此机会,一次性翻出了文章评论、后台留言、微博、知乎、头条全平台收集到的“难题”,来一场问答大乱炖。

 

您问我答,意见不同,以医嘱为准。


01

女孩子也像男孩一样需要进行包皮手术吗?


自上而下,图注分别为阴蒂包皮、阴蒂头、大阴唇、小阴唇

(图源: Wikimedia Commons)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答案)


首先,女性确实有包皮。

 

阴蒂包皮(英语:clitoral hood)是女性生殖器官的一部分,是包裹阴蒂头的一层皮肤,也是小阴唇的一部分,和男性生殖器官中在龟头外围的包皮是同源组织。[1]

 

从生理解剖结构来看,阴蒂是女性的外生殖器官,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与男性阴茎同源,也是由海绵体构成。绝大部分阴蒂被埋在皮肤下,只有如黄豆般大小的阴蒂头向外突出。环绕着阴蒂的外皮,就是女性的“包皮”,由小阴唇的褶皱折叠组成。受到刺激,褶皱会微微缩起,阴蒂头就像阴茎一样“勃起”,甚至完全露出来。

 

阴蒂包含超过15,000个神经末梢,阴蒂包皮的存在是为了保护这种敏感组织免受过度刺激和外部刺激。阴蒂包皮中的腺体也会产生一种叫做皮脂的润滑剂。像阴唇一样,阴蒂包皮有各种形状、大小和颜色,通常情况下,阴蒂包皮的颜色和形状以及敏感程度因人而异。

 

如果阴蒂包皮较大,则它可能不会轻易缩回。这通常是阴蒂粘连的迹象。当细菌、皮肤细胞和皮脂在包皮下堆积时,就会形成粘连。在美国性医学诊所就诊的女性,超过五分之一的女性患有阴蒂粘连。如果不及时治疗,粘连会导致极度疼痛并干扰性快感和性高潮[2]。

 

勤加清洗可以解决或预防阴蒂粘连。如感到不适,请尝试在温水浴中浸泡并提高清洗频率。

 

此外,阴蒂包皮过长会令分泌物、细菌、污垢等难以清洗,积聚在包皮与阴蒂头之间,诱发包皮炎,继而导致阴蒂炎、阴道炎等妇科疾病。严重时,会有异物刺痛感,影响女性性欲和性体验。

 

治疗女性包皮过长,较常用的方法是阴蒂包皮环切,即问题中的“割包皮”。但需要注意的是,阴蒂包皮过长的诊断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女性生殖器官整容手术也需要由合格且经过认证的整形外科医生操作,才能尽可能避免感染等并发症。

 

有一种误解是将“阴蒂包皮环切”视为“割礼”,但二者还是存在根本的差异,后者是国际公认的侵犯人权的行为。

 

此外,近日部分网红加持宣传的“医美”也盯上了女性生殖器官整容的市场,我们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当医生和你决定做手术的时候,唯一的目的应该是你的健康,而不是所谓的美观。

 

——胖头


 


一句话辣评


你本来就很美,如感觉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诊,勿信歪门邪道。



02

如何跟父母谈性呢?23岁,男,目前就职于互联网公司,以后想转行做性教育,但表露过一点想法后就受到父母激烈的反对。可能他们认为这是不能说的,羞于启齿的,如果我去做了,也许他们会在亲戚朋友面前也“没有面子”,我该如何跟父母谈性,改变一点他们的观念呢?


英剧《性教育》海报图

(图源:IMDb)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答案)


父母认为性教育是羞于启齿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于大部分中国人而言性是羞于启齿且不方便公开讨论的事情。同时,不同人对于性教育的内涵可能有不同程度上的误解。

 

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在爸爸和妈妈中选择一个来谈。可以试图找父母之中与你性别相同的,或是你习惯与之交心的那一方来开始这段谈话,也许会更得心应手。

 

介绍全面性教育的真相。2009年联合国多部门共同发布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3]明确指出,性是人类生活的一项基本内容,具有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层面的意义。全面性教育是指采取适合一定年龄、具有文化相关性的方式,通过提供在科学意义上准确的、真实的、不带任何评判色彩的信息,传授有关性和人与人之间关系方面的知识。通过对性教育科学地全面介绍,相信父母对于性教育的成见也多少会有改观。

 

温和渐近,多角度渗透性教育内容。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转发、点赞与性教育相关的科普文章或公众号,试图从第三方的角度向父母传达你的意图。


父母在性教育上的改变

(图源:莓辣MAYLOVE公众号)


相信在积极尝试下,与父母沟通应该不会那么困难。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沟通性教育相关话题对父母和我们而言,确实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因此即使碰壁也希望你不要灰心丧气,因为你已经在积极的道路上前行了。


——肖当丹



 


一句话辣评


祝您早日成功。



03

如果每个人都能接受正确的性教育,是否能降低LGBTI人群的数量?后天形成的性别认同、性别角色和性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是心理疾病吗?在适当的引导下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吗?


LGBTI

(图源:Equality Network)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答案)


性倾向最有可能是生物、认知和环境因素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多数人的性倾向形成于早年,先天的生物因素和后天的社会环境对于个人性倾向有重要影响,且无法通过后天引导和“矫正”。根据维基百科各国近年性倾向人口统计调查,受访者认为自己不完全是异性恋的比例在1%~10%。

 

同性恋者意识到自己性倾向的早晚,与个人经历、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有很大的关联。这是因为异性恋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同性恋者很难在周围充满异性恋者的环境下,像异性恋者一样从小认知自己的性倾向。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先是认同自己为异性恋,随后才对同性产生过爱情和性欲,这便是较晚意识到自己性倾向的双性恋者,而这些所谓“后天双性恋者”并不是因为后天的个人经历而被“掰弯”,而是有人对性倾向的探索需要更长时间,会延伸至成年甚至到青年甚至到中年。美国心理学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发表的一篇科学文献表明:长期的实验记录证明,同性恋是无法被“矫正”的,性倾向无法改变。[4]

 

根据酷儿理论[5],身份是可以有无数组合的,阶级、性别、年龄、性倾向之间互相交叉联合,任何一个特殊的性身份都是武断的,不稳定的和排他的,同性恋异性恋的二元对立本身就有可能是主流社会为了更好地实现控制而制造出来的分类,本身就忽略了双性恋以及其他处在两极之间某个状态的人,或者自我认同是可以选择性身份的人。

 

性倾向是一条光谱,少数人是位于两极的纯粹的同性恋、异性恋,这是先天的生物决定论,几千年来父权社会所构建出的异性恋规范,即他们从小被教导“男女结合为正确”,这又是后天的社会构建论。

 

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剔除后,同性恋群体不必再蒙受医学上的污名。《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与《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早已不再认为性倾向是任何形式的疾病。2001年,我国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三版)颁布,将同性恋从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中去除。

 

每个人都该接受正确的性教育,但目的并不是为了“矫正”LGBTI人群,而是认识到我们身边也有相当比例的非异性恋人群,他们和异性恋人群除了性倾向不同,其他无异,并且LGBTI人群应该享有和异性恋同等的权利。

 

——夏叶

 


 


一句话辣评


假如一种性教育以抑制人的性倾向和性别认同为目的时,它就永远不会是正确的性教育。



04

我今年十八岁,男性,自己发现有爱慕同性现象,我非常苦闷!怎么办?我害怕他人知道,觉得低人一等。


彩虹旗

(图源:国际人权联合会)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答案)


首先,或许你需要问问你自己,为什么对爱慕同性这件事情感到苦闷?

 

我想,也许更多的是因为你觉得这份感情出现得不符合“常理”,而这使得你对你现在的情况感到不知所措。

 

而实际上,爱慕同性是不合理的吗?虽然我们生活里的大多数人都是异性恋,发现自己和身边人不一样或许会让你感到惶恐,但是人类本身的性倾向是多样的。

 

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具体的证据表明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性倾向,但无论是什么影响了性倾向,人的性倾向都是正常的,都是应该得到尊重的,是不分高低贵贱或三六九等的。

 

所以,我希望你能了解到,爱慕同性和爱慕异性没有什么不同,爱慕同性并不比爱慕异性低等或高贵。它是独属于你自己的美好而珍贵的感情。

 

同时,你提到了你很担心被别人知道自己爱慕同性。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爱慕同性并不羞耻。而旁人对此的歧视与偏见可能是缺乏对性倾向的了解的表现,你不必为此自责。

 

但是至于是不是要告诉身边人你的性倾向,这取决于你自己,不论说与不说,都是你的权利与自由,也希望你可以不因此而感到痛苦,希望你能接受和理解自己的感情。不过,一个非常重要的底线是,不可以为了自己希望变成一个他人眼中的“正常人”,去欺骗和伤害别人。

 

——五斤生姜


 


一句话辣评


希望你不再因此而感到痛苦,希望你能接受和理解自己的感情。



05

你们课题组的成员有很多同性恋吗?同性恋难道不是心理和生理疾病?我们不应歧视有病的人,就像不歧视发烧病人。但不能因此就让孩子感到同性恋是对的、是可以的;也不能因为存在着同性恋,就认为同性恋是合理的、被允许的。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答案)


不知道,不是,您的“不歧视”就是歧视。


本想做一个统计,但后来觉得没必要。世界上有一些人的存在就是为了告诉您,世界上不只有一种叫作“党同伐异”的团结。


——胖头

所谓“我不歧视”

(图源:微博用户@罗淼_吐槽用)


 


一句话辣评


大多数人对同性恋的包容是“只要我的孩子不是同性恋”那种包容,放下偏见,立地成佛。



06

假如一个女权主义者主动修复处女膜/整容/隆胸甚至是下海拍av的话还算是女权主义者吗?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答案)


女权主义对不少现象都报以反思和批判的态度,但能不能把这样的态度落实到自己日常生活的实践又是另一回事。首先,我们大可不必忙着为某个具体的人鉴定“是否为女权主义者”,不妨只在理论上展开一番想象和探讨。题目里提及的几个现象包含的意义又特别丰富,不能一概而论。

 

“处女膜”,科学上的名称是“阴道瓣”,之所以被称为处女膜是因为在民间观念里,发生性交之后它才会被戳破、流血。会选择“处女膜修复术”的人,很难说得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视觉审美,或者身体健康,多半是服膺于“处女至上”的贞节观,为了让性对象认为自己是初夜、是“干净”的。

 

然而事实上,在月经初潮时,阴道瓣就有小孔了,不然月经血怎么从阴道里流出来?如果性交过程中发生了流血,很可能是因为动作太激烈粗暴,发生了阴道黏膜创伤出血[5]。

 

修复处女膜不仅在知识上存在误区,还将自我价值归结为性行为多寡,确是对自己身体和人格的压迫。

 

整容/隆胸,则是审美的领域了。在男性的传统审美中,女性应该白幼瘦、有大胸。那如果一个女孩自己也喜欢这种审美,能以取悦自己的理由来改造自己吗?如果这么做了,是不是就算迎合男性的眼光?如果不这么做,她要怎么处理自我的不协调乃至撕裂?

 

我们相信,对无处不在的“男性凝视(male gaze)”的反思非常可贵,但一个人的审美取向必然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作为个体,我们有选择如何实践主义的余地;我们可以对自己有诸多要求,但我们不必一味否定和贬低自己内心的偏好,不必时时刻刻浸泡在消极的感受中。否则,还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有力量的女权主义者?

 

拍AV,包括性工作者产业,是长久以来女性身体被视作商品而受到严重批评的阵地。但是,国际上有一项妓权运动,则致力于保障娼妓的人权和公民自由。

 

台湾地区的性/别学者何春蕤就对此有所论著,反对“拯救落难者”的姿态,认为女性进入色情业能够实践自己的情色文化,掌控自己的身体[6]。

 

真人的性能不能被商品化?到底该鼓励女性进入AV界创造主体性,还是直接给AV产业贴上封条?色情工作的伦理道德大可以衍生出无数场辩论赛,这对于女权主义者来说仍然不是简单的是非判断题。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所信奉的价值观和个人行为偏好产生冲突的时刻。在公众传播上,我们致力于打破现行文化对女性的桎梏。

 

而对于在某一方面顺应现行文化的个体,则希望其能拥有一定的空间,万不可在生活中也敌视她、把她一股脑地架上火堆。只因,任何理念都是用来约束自己、影响TA人,而非绑架TA人的。

 

——久衣

 


一句话辣评


这不是几道简单的是非判断题,践行女性主义,去实践和理论的缝隙闯荡,如滚针毡,针针见血。



07

男女平等和女士优先对立吗?


女士优先

(图源:youngisthan.in)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答案)


虽然看似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但实际上这是两个维度并不一样的视角。


男女平等所要求的是一种文化及制度上的标准:对于不同性别,在各个方面,用平等标准来审视男女。比如女性并不会被要求以更高的分数进入某个专业,再比如女性并不会被天然视作家务事的负责人等等。在这里,男女平等要求的是一种是去除对于女性的偏见与歧视。


女士优先的观念则来自于所谓的“绅士风度”,这其中包含的是两部分:对于女性是弱者的假设和对于弱者要施行帮助的道德信条。


这其中存在问题的是这个“女性必定是弱者”的假设,因为它作为一种偏见违反了男女平等所要求的用平等的眼光与标准审视男女。但是,这个观念中的另一部分,即“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并没有错误,并且作为人性光辉的一部分,应该得到弘扬。


本质上来说“男女平等”和“女士优先”根本算不上对立,因为这两个词语指向的含义并不一致。换个角度来说,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下,如果遇到的一位女性确实是在某些事情上需要帮助,基于“绅士风度”的帮助是合理的。


——汤子言

 


一句话辣评


在权利和义务上,男女平等,此外,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是不分性别的要求。



08

初中生女儿看《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怎么办?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图源:搜狐读书)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答案)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您女儿有阅读课外书的习惯,这一点值得鼓励。如果您的孩子有跟您分享阅读书目的,那我们还要祝贺您,因为孩子和您有很好的信任关系。

 

其次,我们认为初中生看《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没有什么不好。它不是淫秽色情、暴力的作品,而是一部关于爱和反思的优秀文学作品。初中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这部作品对于她来说,一定是深刻且有意义的。

 

我们想,您的忧虑可能在于其中对于性暴力、自杀的描写以及对社会阴暗面的揭露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但我们认为,这样的阅读并不会直接地让您的孩子变得“不好”。

 

不论是对于这一本书还是对待其他的作品,孩子在阅读或观看的过程中总是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您可以用闲聊的方式和孩子讨论她的想法,以一位值得信赖的、富有经验的成年阅读者的姿态,来理解她的想法、帮助她解决疑问。

 

就《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为例,您可以与孩子讨论文学对现实的加工与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面对性侵害等等问题,扩展孩子对正义、良善、爱与文学的认知,建立对生活更坚实的信心。在这样的沟通过程中,你们或许可以建立起更加健康、亲密的亲子关系,并同时成为更好的自己。

 

另一方面,父母对文艺审美的限制很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还会对亲子关系造成“信任危机”。何况在当下实体书、电子书资源如此丰富的时代,这种“限制”往往是无效的。

 

——三花小狗


 


一句话辣评


读书好,何况是好书,祝您和孩子一起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建立起更加健康、亲密的亲子关系。



09

儿子8岁了,主动要求妈妈“不要穿太薄的衣服”、“不可以露肩膀”,家长怎么引导?


知乎原题

(图源:截自知乎)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答案)


这是几年前的一个知乎老题了,在原提问下,提问者还补充了一些背景信息,比如孩子常称“我们老乐家”。如今,当时男孩长大了几岁,不知道他怎样看待自己曾经对妈妈提出的要求。但确定的是,今天的很多人应该还有着相似的困惑。

 

回到这个情境中,我们或许需要根据孩子的思维和心境做出反馈。ta的行为究竟是懵懂的关心,成长的困扰,还是“霸道”的要求,都反照着他的内心变化与家庭教育,也呈现这背后不同的原因和目的。

 

如果孩⼦是出于关⼼,担⼼妈妈遭受⾮议或危险,我们可以试图让他理解,⼥性在当今的男权社会中处于被凝视的弱势地位,“多穿⾐”看似是对⼥性的保护,实则是对⼥性的规训,是对受害者有罪论的纵容。

 

如果孩⼦表现出困扰,说明他开始有了性意识和性别概念,这时我们需要给出正向引导,告诉孩⼦男⼥⽣⽽平等,任何个体均享有穿⾐⾃由,都有决定和选择⾃⼰穿着的权利。同时为⼈的⾁身祛魅,告诉孩⼦在满⾜隐私部位社会规范的条件下,穿⾐多少并不是评判⼈的⼼理特质和社会⻆⾊的依据。

 

如果孩⼦的表现更偏向”霸道失礼“的要求,如以“我们⽼乐家”相要挟,本质是对原应在家庭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妈妈的挑衅,是将其看作第⼆性、家庭客体甚⾄他者的⼀种僭越。其次,这可能也反映了家庭中其他成员对孩子的影响。这时我们则需要更加严肃地看待这个问题,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更强调对妈妈、对其他⼥性以及对每个个体的基本尊重,性别平等永远不⽌是在保护⼥性,也是在保护男性。

 

 ——褚靓


 


一句话辣评


“关心”穿衣事小,从小养成“霸权性”的“男性气质”事大——告诉他,妈妈和你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穿衣自由。



10

如何看待只有阶级矛盾没有性别矛盾,或者性别矛盾只是被转移了的阶级矛盾这种言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答案)


首先,这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非常地“知乎”。其次,这种逻辑也是常常在知乎中出现的逻辑,也即,没有性别矛盾,只有阶级矛盾。这是一种典型的“阶级还原”论调。这种论调,来自于西方社会对于metoo运动的批评,认为“metoo没有涉及到真正的社会问题”。

 

那么,什么叫真正的社会问题?阶级问题当然是社会问题,但是性别、依据性别而生发的问题难道就不是真的问题吗?基于性的暴力,性骚扰的日常化行为,职业性别隔离与性别歧视等等,皆为根属于性别的问题,而非其他。

 

在上野千鹤子的《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中,她系统地分析了女权主义解放理论的三个方向:社会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激进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

 

社会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把女性解放划归为社会主义革命,激进女权主义则把性革命作为重中之重。它们背后的理论实际上分别是阶级统治一元论和性统治一元论。

 

而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并非是从阶级统治一元论和性统治一元论出发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们的立场是,把阶级统治和性统治分别看作独立的变量,介入解析两者相互关系中所存在的历史固有形态。

 

从这个立场出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固有压迫形态就是“父权制资本主义”。在近代社会中,女性不仅受“资本主义”的压迫,还受“父权制”的压迫。

 

长久以来,在新中国的文化表述与文化建构中,性别问题总是与阶级问题相互缠绕,而又相互遮蔽。但是,阶级、性别、种族,不管是哪一个,都应该被看作是独立的变量,分析其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更为精准地分析社会,而不是相互遮蔽。

 

——吴俊燊


 


一句话辣评


重读经典。



最后,点一首《青春常驻》给“爱与生命”和我们的读者。


我们一起在这个时代,做一面哭泣、一面追求的人,青春常驻。


“叮当可否不要老伴我长高,星矢可否不要老伴我征讨。孩子即使早知真相那味道,却想完美到去违抗定数。”


六一儿童节,爱与生命B站为大家送上一片童心世界,来看看迪斯尼在逃公主吧:


刘文利教授视频号也展示了对课题组成员的采访,他们为什么做性教育,做性教育给他们带来了什么?


参考文献

[1]Sloane, Ethel. Biology of Women. Cengage Learning. 2002: 32 [August 25, 2012]. ISBN 0766811425.

[2]The prevalence of clitoral adhesions in women presenting to the sexual medicine practice.

[3]李红艳.如何开展全面性教育——全面解读《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J].教育家,2018(9):44-45.

[4]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May, 2000). Therapies Focused on Attempts to Change Sexual Orientation (Reparative or Conversion Therapies)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407082738/http://www.psych.org/Departments/EDU/Library/APAOfficialDocumentsandRelated/PositionStatements/200001.aspx [EB/OL].(2017-09-26)2021-05-28.https://mp.weixin.qq.com/s/D3QZ4G8sisIEvnrkCMgI2A

[5]斯蒂文.艾普斯谈坦:〈酷儿的碰撞:社会学和性研究〉,引自李银河编译《酷儿理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第93页

[6]何春蕤编.性工作:妓权观点[M].巨流图书公司.2001



作者|胖头 肖当丹 夏叶 五斤生姜 久衣 汤子言 三花小狗 褚靓 吴俊燊

编辑丨姚佳 余涵萱 刘文利

排版丨君子某 章鱼

视觉丨橘子皮

校对丨陈慧琳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 出品



 推荐文章 

(直接点击图片查看 后台回复“目录”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