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妹,永远的神还是昙花一现?
上周六,《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季一开播,就掀起了一波甜妹风潮。
王心凌一身仿校园制服和青春高马尾装扮,凭借一首《爱你》,取得初舞台表演热度榜单的断层首位。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平台上,王心凌相关歌曲一度霸占华语音乐榜单前13名,并霸占了随后几天的微博热搜,甚至凭一己之力带动芒果超媒市值在近20天内上涨近170亿元。[1]
今天中午,《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季第二期准时上线。在最新一期中,无论从弹幕抑或是微博话题讨论来看,最受关注的仍然是在第一期播出后掀起甜妹风潮的王心凌。
曾经听王心凌长大的8090后们都惊呼“死去的青春突然攻击我”,开始明白了邓丽君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沉溺于一场关于甜美的怀旧狂欢中。
(图源:王心凌《爱你》初次公演)
其实,第一期节目中,节目组并没有给王心凌很多露面吸粉的机会,她在《浪姐3》的翻红可以说纯属意外。毕竟浪姐3有这么多嘉宾:宁静和那英的成熟硬气,twins的活泼明艳,赵梦、于文文的潇洒不羁,郭采洁、刘恋的先锋前卫……
但百花齐放之后,目前看来,还是“甜妹”一枝独艳。正式比赛还没开始,王心凌已经在讨论热度和号召力上领跑全场。
这么多姐姐,第一期之后,为何唯独王心凌翻红成功?
(图源:场库公众号)
这不仅是怀旧的胜利,更是甜妹的胜利。在热度背后,我们对王心凌背后的“甜文化”进行冷思考。作为千禧年代最后的甜妹,王心凌的翻红究竟是时代复古的怀旧滤镜,还是现实生活缺乏甜味的代餐?
甜文化究竟是资本助推的昙花一现,还是传统女性气质审美的全面复兴?热浪退去后,以王心凌为代表的甜妹们又何去何从?
这一切,都要从“甜文化”参与塑造女性气质审美的潮起潮落说起。
01 红极一时的“台偶”
溯源“甜妹”,还得从上世纪末说起。2001年7月,华视以日本漫画《花样男子》为脚本,推出偶像剧《流星花园》。九十年代后,日韩剧开始在台湾流行,压力之下,台湾的电视剧行业开始模仿和学习日韩制作,《流星花园》便是这样的产物。
(图源:新浪网)
影片一出,便如旋风般横扫亚洲市场,掀起前所未见的收视热潮。自此偶像剧真正作为剧种,在台湾固定下来。笨蛋美女、高冷帅哥的恋爱,慢慢扎根成台湾偶像剧的母题。
提起台偶,我们会马上想到《王子变青蛙》《恶作剧之吻》,亦或是由王心凌主演的《微笑PASTA》与《天国的嫁衣》。这些大热电视剧,基本上都产出于台偶的竞争淘汰期(2004~2006年)[2]。
在中国台湾地区历年偶像剧单集最高收视率排行榜中,这个时期登榜的8部剧集[3],都大体继承了《流星花园》中的“现代灰姑娘叙事”,女主角形象也几乎是单一的甜美可爱。换句话说,一种没有攻击性的美。
“现代灰姑娘叙事”让“甜妹”席卷了台湾偶像剧。无论是《微笑PASTA》中学生成晓诗与大明星何群,还是《王子变青蛙》中瓦斯妹叶天瑜与霸道总裁单均昊,都无一例外地呈现了帅气多金、家世显赫的男主与甜美深情、勇敢直率的平凡女主形象。
在这些故事里,“灰姑娘”或许不像童话那么完美,但她们的性格中的闪光点打动了“王子”的灵魂,足以让冷漠的男主角为之改变,两人跨越千难万险,最终修成正果。
(图源:《微笑PASTA》插曲《小乌龟》MV)
这种灰姑娘叙事公式的流行并非偶然,而是恰好契合当时年轻人反叛的文化心理。据传博学者研究,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明显的社会差异,而这种经济差异也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差异。彼时人们对物质、金钱的崇拜与日俱增,乃至在不少“富一代”的心目中,家庭的资本是他们的筹码。[4]
灰姑娘式的剧作实际上是为了契合当时年轻一代,对门第观念的反抗、对物质利益的现实逻辑的斗争,迎合他们对跨越一切的自由爱情的信仰。在这场反叛过去、强调个性的迷梦中,“甜文化”以甜美的“灰姑娘”女主角形象在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上展演,用绝对的浪漫主义和完美爱情“喂养”了8090后的青春。
而早已迈出电视剧产业内部的资本,更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运用剧中甜美女主的日常用品和生活方式,联合出版业、时尚行业等进行二次盈利,生产出相关写真集、杂志、服饰等周边产品,“甜文化”的飓风就这样席卷两岸年轻一代的日常生活。
那些年,是甜妹的元年,是可爱大过天。
02 “甜妹”怎么不甜了
谈及“甜文化”,就不免聊到男性凝视下单一的女性形象。美国当代性别理论家朱蒂斯.巴特勒(Judith Batler)提出了“性别操演”的概念,认为性别其实是一种动态的行为,通过不断的“做性别”,我们建构出丰富的性别生态。而这些台偶操演了怎样的性别叙事呢?巴特勒认为,它们往往只能加重既有的性别刻板印象,恶化女性的性别化处境。[5]
爱情御守与真爱戒指
(图源:《王子变青蛙》)
“甜文化”作为加深女性刻板印象的帮凶,在塑造一种“傻白甜”的传统女性角色形象上功不可没。或许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单一的甜美女主角形象,固化了统治东亚地区接近百年的白幼瘦审美。
但,正因甜文化是顺应时代的产物,随着传统礼教的一步步破除,观众逐渐意识到女性表征的多面和立体。如果说上世纪流行的是灰姑娘的故事,21世纪以来,仙女教母、灰姑娘后妈的故事则开始出现。甜妹开始过时了。
2005年以来,大陆经济腾飞,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大陆的文化产业日益成熟,一改被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偶像剧夹击的局面,开始自主创作扎根本土文化的偶像剧。而以台湾偶像剧为土壤的甜妹形象,慢慢因号召力的锐减,而消失在大众视野中。[6]
因为大陆观众更期待贴近现实的女性形象,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空白,因此在文娱创作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扎根本土的现实主义女性形象,在逐渐趋向多元化和真实可感。[6]
首先被弱化的是女性角色在爱情故事线中的被动姿态。从《回家的诱惑》涅槃重生的林品如的复仇故事,女性不再是逆来顺受的羔羊,在感情中可以选择主动追击和果敢离开。她并不因为被伤害而怀疑自身,而是选择夺回主动权,用事业的成功开始着手这一计划。而甜文化中,这种对女性事业的强调非常少见,甚至会被默认为是“难找男朋友”的诱因。
复仇第一步,从建立经济独立开始
(图源:《回家的诱惑》)
无独有偶,甜文化赋予爱情的幻想色彩也被基于分手、出轨、离婚等题材中避不开的爱情伴生伤害所代替。《失恋33天》中未经世事却又直率火爆的黄小仙那段痛苦的分手疗愈,无情戳破了甜妹与心上人happily ever after这童话故事般的梦幻泡影。
一段感情本就不会是完美的,甜妹也会被劈腿,也会被分手,还不是照样哭。
其次,台偶惯用的彰显甜妹杀伤力的手段,多角恋,在以《奋斗》为代表的多主角群像偶像剧中也无处藏匿。《奋斗》中三对情侣之间并不会有感情上的交叉,是三条单线在运行。[7]与“打扮女性,销售女性”的甜文化相比,这个时期的国产青春偶像剧女性角色对待爱情更倾向于把自己从被观察被比较的低位中抽离出来。
而甜妹总是会有那么一个甜得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情敌,和一个细心温柔体贴的男二作配。复杂的多角恋其实就暗含着雌竞的底层逻辑,细想来并不是值得传播的恋爱关系。
最后,台偶甜文化最后的底牌——将言情定义和理解为“女性的全部”——也被《甄嬛传》开启的女性题材新纪元所击溃。作为一部更多描写女性角色政治手段和阴谋的后宫剧,它无关风花雪月,无关美好浪漫,满篇都写满后宫中女性多重身份的困境。
甜妹?在后宫中压根儿活不过三集。比起和帅哥谈恋爱,可能还是活下去比较重要。
(图源:《甄嬛传》)
基于各种现实原因,这些可贵的新生的女性特质,独立强大,心狠手辣,勇敢果断,和以前盛行的甜妹特质,几乎无法在同一角色上共存。这或许在某些层面上否定了女性气质的多变,但对于展现多样的女性气质却绝对是一大进步。
正如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在《第二性》中说到的: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国产偶像剧女性形象正在颠覆传统的性别秩序,她们不再是男性的配角或附属,她们不再给自身的价值和人生可能性设限,她们具有竞争力、有独立的意识,成为了率先站起来的那一批。
在抨击男性凝视下的僵化审美时,甜妹的垄断性地位遮住了我们欣赏其他美的可能性。[8]在那个女性自我意识和性别意识开始觉醒的年代,甜文化逐步失去了正面意义。
非甜妹的女性角色夺回部分自我表达的权利,用力量感和超乎性别的角色魅力打动了万千观众,进而震碎了甜文化对女性气质的枷锁。
甜妹在这个时候,被放置在了解放女性的对立面。
03资本与怀旧之下:
“甜妹”何去何从?
“520”当天,王心凌一首《爱你》火遍全网,炸出一片“王心凌男孩女孩”,“甜心奶奶”高居热搜不下。从整整一个年代的流行到热度渐消,再到当下的骤然霸屏,王心凌仿佛让“甜妹”这个略显古早的词汇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在“浪姐3”多元的女性形象中,似乎没有哪一种形象能像“甜妹”一样,仅仅一天,就成为了互联网的流量密码。
如果说“甜妹”形象的生产基于一种传统的、带有父权制色彩的文化语境中,那么为什么在推崇女性力量的当下,无害的、纯美的“甜妹”能在舆论场上召唤出男女通吃的认同?如果进一步考虑王心凌曾努力走出“甜妹”形象的诸多尝试,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我们仿佛又重新爱上了她的甜美?
在相关讨论中,很多人喜欢王心凌,是因为她的甜是没有“工业糖精”的,她是“真正的甜妹”。实际上,若追溯王心凌的演艺事业,会发现她的“甜”,恰恰是资本和偶像工业联手制造出来的。
(图源:豆瓣)
台湾偶像剧流行的那些年,当时手握滨崎步、安室奈美惠等亚洲天后的艾回唱片准备进入台湾音乐市场,再三评估后签下的台湾本土新人,就是王心凌。随后,艾回送王心凌远赴日本接受唱跳训练,2003年重返台湾,以偶像歌手的身份出道。与此同时,蔡依林、杨丞琳、张韶涵、王心凌——台湾“四小天后”聚齐,以清纯甜美的形象一边手握热曲,一边杀入偶像剧工业圈。[9]如此看来,其中种种未必与当下偶像培养的模式有多大偏差。
之后几年,蔡、杨、张三人陆续成功转型,踩中了时代腻味“甜妹”的潮流红利,只有王心凌迟迟未能找到新的突破。当“浪姐”这档众人心照不宣的“翻红旧星”综艺找到王心凌,并借“520”之势推出《爱你》片段时,王心凌热度的骤然高升,或许同样是资本的一手好戏。
文娱行业下行和疫情双重夹击的当下,芒果超媒需要一个“现象级”人物,来挽救今年第一季度营收、利润双双下降的事实。[10]“浪姐3”阵容明显做足了心思,如果不是王心凌,也会有第二个话题点恰逢其时。
(图源:微博@微博网络剧)
或许有一点出乎意料,芒果台也没想到王心凌会这么火。节目播出后,芒果超媒在中国大陆的24日股票交易中一度涨近10%,市值飙升66亿元人民币。甚至有网友表示,王心凌的画面只有8分钟,现在大家为了王心凌买进股票,往后王心凌的画面肯定不止8分钟。还有人说,要是王心凌最终没有成团,可想而知芒果超媒股票将被抛售。[11]
所以,当“王心凌男孩”在抖音上傻笑忆往昔时,一些不同的声音传了出来。公众号“三表龙门阵”发文章称,现在讲老男人们靠王心凌回忆青春,不太符合事实,更像营销号的议程设置和想象。因为在那个华语乐坛诸神乱战、尚武的男子气概作为主流的时代,“男性群体听《爱你》这种甜歌是会遭到嘲笑与负面评议的,那就很难成为一个性别群体共同的、正确的、可留存的记忆。”[12]
而另一方面,王心凌在舆论场上牵扯出大片大片的怀旧之情,许多人称“甜的不是王心凌,是拥有王心凌的青春”,中年人的一地鸡毛需要借助同龄的“不老甜妹”重访芳华。实际上,与其说通过王心凌怀旧,不如说这段时间里,怀旧大潮始终滚滚奔涌,从未停息。
同是5月,周杰伦线上演唱会频频破圈,两天累计获得近亿次的点击量。前不久,港乐竞演综艺《声生不息》的热播再次将大家带回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可以说,“千禧年美学”近日卷土重来。
(图源:电影《天台爱情》)
或许没有哪个时刻堪比此时,我们急需用港乐、甜妹、周董打上一针致幻剂,把自己扔进对新时代满怀期待的千禧年。彼时,我们的生活不曾被信息和符码包裹,被消费和物欲操纵,工具理性也未曾凌驾于“人”之价值,“内卷”“躺平”更是闻所未闻,全球化、现代化的一切都令人兴奋憧憬。
而今天,当人人生出一种现代性的自大,以为个体足够有力量把控生活时,一些“草根逆袭”的叙事轰然倒塌,现代性危机“已经无从逃避了”[13]。在 2019 年的“中国青年解压图鉴”中,“压力”“解压”相关文章资讯量超过 500 万,关注“解压”的标签人数超过 2200 万[14]——如何从现实中抽离,从当下逃避,在现实世界中寻求自洽与消解?成为这一代年轻人共同的精神取向。
我们执着于“怀旧”,执着于向后看,一定是因为此时前路,出现了问题。精神流离失所,才需要深情地回望,以寻找一种“相信”。
(图源:电影《你好,李焕英》)
然而,在奔涌不息的怀旧浪潮中,我们也很容易忽视:“怀旧”会给一切罩上一层想象的滤镜。当这种汹涌的想象以一个人、一件事为媒介,某种意义上,想象的投射中心或许又不自主地背负了一层时代的重量。
就如王心凌,当一个曾经努力摆脱“甜妹”标签的成熟女性,在资本和怀旧的双重裹挟下,重新在镜头前言笑晏晏与“甜妹”和解,我们该如何判断,这种和解究竟有几分真心,又有几分不得已?而当怀旧热潮散去,资本再次转向的那一天到来,“甜妹”的热度又将持续多久?
此时此刻,王心凌选择做一个“甜心奶奶”,是天时地利,也是人为。
但我们依然保有一份期待和祝福。当王心凌在镜头前笑谈“甜心奶奶”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往后的日子里,甜美与否或许真的不再是王心凌会去纠结的问题。毕竟,曾经“甜妹”应时代之势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也在呼唤“多元”的声音中被重新阐释——“甜妹”与众多形象无高低之分,只是一种选择而已。
只要王心凌自己喜欢并且适合这种风格,能够从中获得自洽的审美逻辑和足量的自我欣赏,那么风格这件事,也从来不关乎除她自己以外任何人。
无论你看与否,她都在这里,一甜到底。
(图源:电视剧《微笑pasta》)
今日互动
你觉得“甜妹”王心凌翻红的原因是什么?
你最喜欢浪姐3的哪一位嘉宾?
撰稿丨霹雳崽 驼驼 予警 火花 阿尔 甜糖
编辑丨霹雳崽 驼驼 晨曦 达生
排版丨bong
视觉丨Fauna
刘文利性教育工作组出品
参考资料
(滑动查看)
[1]AI财经社,王心凌翻红,不是意外,2022-05-26https://mp.weixin.qq.com/s/Nr4ZSn1bscqrNZKxtjPwCg
[2]吳怡國、姜易慧.(2010).台製偶像劇產業發展變遷之歷時性研究. 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99(07), 05
[3]王力威.(2012).完美無瑕的童話結局?台灣偶像劇與女性觀眾愛情觀之關聯性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131-132.
[4]刘杨.(2014).“灰姑娘”故事的当代诉求——东亚文化圈中同类偶像剧的文化意义.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1(06),57.
[5]-光明网,贴近生活百态,塑造多元化女性角色,2021-06-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3231552712792612&wfr=spider&for=pc&searchword=女性角色多元化
[6]丁丹丹. 青春偶像剧的本土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0.
[7]周涌,冯欣.在想象与现实之间飞行:中国青春偶像剧研究[J].当代电影,2010(02):102-107.
[8]南风窗,王心凌等于甜妹审美回潮吗,2022-05-26,https://m.weibo.cn/1645578093/4773340735342929
[9]毒眸,台湾“三小天后”,怎么才轮到王心凌翻红,2022-05-24,https://m.huxiu.com/article/563629.html
[10]36氪,多少中年男人在假装追星王心凌?2022-05-25,https://www.36kr.com/p/1755944819163138
[11]联合早报,王心凌粉丝买股“护主” 芒果超媒市值飙升,2022-05-26,https://www.zaobao.com/entertainment/story20220526-1276504
[12]三表龙门阵,误会了,老男人尝不来王心凌的甜,2022-05-24,https://mp.weixin.qq.com/s/I-93CCZt18kwXhdwS1kCEw
[13]海默尔.日常生活与文化理论导论(现代性研究译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01:4
[14]头条指数:“中国青年解压图鉴”[EB/OL].http://car.toutiao.com/cxf/hb/hb20190703/
推荐文章
(直接点击图片查看 后台回复“目录”查看更多)